南 瑛
(隴南師范高等??茖W校文學與傳媒學院,甘肅成縣 742500)
西漢水上游地區(qū)的乞巧文化(甘肅西和縣乞巧節(jié)),自2008 年被列為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以來,可以說備受世人的關注,引發(fā)了專家學者多角度多層面的研究。在此,筆者就其人文內蘊,談一些自己的思考。
“敬畏”是人類有史以來的精神現(xiàn)象。“一個敬字,實貫穿于周人的一切生活之中,這是直承憂患意識的警惕性而來的精神收斂、集中及對事的謹慎、認真的心理狀態(tài)。這是人在世時反省自己的行為,規(guī)整自己的行為的心理狀態(tài)?!盵1]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君子即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盵2]“在現(xiàn)代社會,人的敬畏感是體現(xiàn)人性中超越自我、升華自我的情感。它是一種出于信仰神圣與崇高而發(fā)自內心的虔敬、莊嚴、自覺的禁忌意識,是主導人性中至真至善的唯美表現(xiàn),是一種他律性自律?!盵3]
西漢水上游的乞巧文化作為一種歲時節(jié)令民俗活動,每年從農歷六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晚開始,至七夕(七月初七)深夜結束,在這七天八夜的時段里,活動主體女性以“乞巧”為目的,祭拜智慧神靈“巧娘娘”。眾所周知,祭祀的儀式非常莊嚴隆重,程序嚴謹,分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送巧等七個部分,整個過程中,女子們極盡虔誠認真之能事。這種肅穆神秘神圣的氛圍,自然地激發(fā)起人們的一種敬畏之心。尤其是在坐巧、迎巧、祭巧、拜巧這四個環(huán)節(jié),一種崇敬、志誠之感情油然而生,無論是置身其中的女性,還是熙熙攘攘的圍觀人群,都會被現(xiàn)場嚴肅莊重的氛圍所感染??档抡f:“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日新月異、有加無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于我心中的道德法則?!盵4]人們總是對未知和人力無法把控的世界充滿了敬畏。在人心浮躁、價值失范的當下,通過“乞巧”儀式活動,培育和強化人們的敬畏意識,完成對人之為人的敬畏之心的存有,對于人們行為的自我約束和德性自覺,對于塑造理想人格、構建和諧社會,都十分有益。
縱觀整個乞巧的過程,對參與女性來說,主要有三方面的功用。一是交游交流;二是全方位展示個人魅力,抒發(fā)情懷;三是自我教育。
乞巧活動給女性提供了充分的交游交流機會,交游交流實際上貫穿于整個過程中,在此無需贅言,重點闡述后兩點。
乞巧是一項綜合性的民俗活動,集信仰崇拜、文學藝術、音樂舞蹈、工藝美術、勞動技能等為一體。因此,整個活動,其實就是對女性精神風貌的一個綜合展示過程。從組織準備到活動結束,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精心周密的安排,都表現(xiàn)出女性細心周到的組織才能。乞巧過程中,參與的女性衣著鮮亮時尚,載歌載舞,用最赤誠的心,最熱烈的感情,表達對“巧娘娘”的虔敬,對“巧慧”的渴盼。這一過程,一方面是娛神,另一方面又是自娛,當然,還有娛人功能。初始的目的是娛神,以達到“乞巧”之目的。但對于平日里各自忙碌,舊時對女性行動還有種種限制的情況下,乞巧之時,無疑是其行動難得自由的時刻,她們可以放下其他任何干擾,專注地去和女伴切磋,特別是在“娛巧”環(huán)節(jié),可以恣意地去唱去跳,盡情地自由揮灑、傾訴衷腸。如果說迎巧、祭巧、卜巧、送巧等環(huán)節(jié),對唱的內容有程式化的要求,表達的基本是集體情感的話,那么娛巧這個環(huán)節(jié),則是最能表現(xiàn)女子們個性的地方,一樣歡喜的面龐,不同的微妙心事,千奇百怪的念頭,漫無邊際的遐想,都像雨后的草芽,在心中蓬勃滋生起來。也許,那些美妙、令人叫絕、經久不衰的經典唱詞,就在這種情境中產生。試看《頭上的豆兒腳下的瓜》:
頭上的豆兒腳下的瓜,姊妹坐下來扎花。
扎花要扎扣線哩,扎下的花兒動彈哩。
扎花要扎金絳哩,要扎兩只鴛鴦哩。
扎花要扎老金黃,菊花落了一衣裳。
扎花要扎麻霞哩,要扎十朵蓮花哩。
十朵蓮花九朵開,將有一朵沒開開,
放到院里風吹開。
巧娘娘,下云端,我把巧娘娘請下凡。[5]33
用樸實生動的語言描繪“扎花”之栩栩如生:“扎下的花兒動彈哩”“老金黃”“菊花落了一衣裳”,繪出花之繽紛動態(tài)。描述含苞待放之蓮花“十朵蓮花九朵開,將有一朵沒開開,放到院里風吹開”,蓮花將開未開之狀如在目前。以“扎花”之鮮活,描畫出扎花人非凡的女紅技藝,真所謂奇花異卉盈絲線,飛禽走獸跳指間,大千世界蘊心間,其靈動聰慧的形象躍然紙上。再如《溫溫水,新麥面》:
溫溫水,新麥面,兩把揉了個活閃閃。
搟杖一滾月兒圓,提起一口吹上天。
提銀刀,切細面,一攢一攢像絲線。
下到鍋里蓮花轉,夾到嘴里咬不斷?!璠5]25
抒情主體用夸張的語言描述自己搟面的精工和地道?!皟砂选保詣幼鞲删毬槔??!霸聝簣A”,說所搟之面形狀之美?!耙豢诖瞪咸臁?,言面之薄亮輕盈。舊時鄉(xiāng)村,手搟面講究刀工,以切得細為上,“一攢一攢像絲線”,正是這一理念的體現(xiàn)?!跋碌藉伬锷徎ㄞD,夾到嘴里咬不斷”,是說面的筋道。總而言之,這是一幅理想的搟面手的素描,傳統(tǒng)北方農耕民族吃得最多的就是面,搟面也是至今北方傳統(tǒng)社會最常見最熟悉的食物。
此類唱詞,洋溢著自信樂觀、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表達出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自豪,體現(xiàn)出尊重勞動、崇尚智慧的生活理念。精巧絕倫的女紅茶飯技藝也并非女性唯一的追求,請看《一對鴛鴦一對鵝》,唱四姐妹織綾羅:
……
扎花先是試針哩,要織九州迎春哩。
一片白雪三江頭,九曲黃河向東流。
流到東海天地寬,姊妹幾個轉一圈。
轉到蘇杭看一看,誰愿繞著鍋臺轉![5]35
唱詞中的抒情女子視域開闊,想象豐富,在飛針走線間思緒馳騁于廣袤的空間,真有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之妙。她們也渴望更廣闊的世界,小小的鍋臺豈足以栓其一生。“誰愿繞著鍋臺轉”!“乞巧”之“巧”,何止限于對針線茶飯的高超技藝的追求,“巧”應該涵蓋更豐富的精神內蘊。
當然,乞巧女兒不止表達歡悅與豪邁,心中的壓抑與悵惘也要一吐為快。如《石榴子開花葉葉青》:“石榴子開花葉葉青,女子娃長大要給人?!蠼憬o到南門下……十姐給到曬經寺……當年乞巧的全散了,往后難得見面了。見面不好倒苦水,眼淚流成長線了?!盵5]10傾訴姊妹出嫁東西四散、忙于生計、不得團聚的分離之悲,表達姐妹深情。又如《一樣的戥子十樣的銀》:
一樣的戥子十樣的銀,女子不如兒子疼。
十二三上賣給人,心不情愿不敢嗯。
山又大來溝又深,木底鞋墊得腳腰疼。
五黃六月熱難當,把飯送到山梁上。
放下扁擔就割麥,本來不黑也曬黑。
太陽沒落一身汗,趕著回去做黑飯。
路上連滾又是爬,急著回家要喂娃。
腰又酸來腿又疼,對著灶神罵媒人。[5]4
唱出女子在娘家因男尊女卑的落后觀念而受到歧視、婚姻不能自主,出嫁后在農活家務中里外奔忙,傾訴身心俱疲、無人憐惜、苦不堪言的人生遭際。
就這樣,通過乞巧活動,女性們在盡力展現(xiàn)自己姣容、歌喉、舞姿、技藝的同時,也抖落了郁積心頭的失意和不滿,汲取到努力生活的信心,堅定了渴盼幸福人生的夢想。
與此同時,對于待嫁女兒而言,參加乞巧活動又是她們自我教育的機緣。伴隨著一年一度的乞巧節(jié)日成長的女孩,在乞巧活動中耳濡目染,既習得了乞巧的禮俗歌舞技藝,又了解到女孩該具備的品德操守、生活技能,為以后進入社會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尤其是舊時的女孩,從某種意義上說,乞巧活動對其成長承擔著啟蒙的作用。
首先,西漢水上游的乞巧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活”的文獻。研究者認為,“乞巧”與伏羲文化、秦文化乃至氐族文化都有較為密切的淵源關系,追溯其產生發(fā)展演變的軌跡,可以了解到豐富獨特的社會歷史內容。
乞巧民俗融合古人對天象星宿的崇拜及秦人祭祀先祖女修等演變而成,并選擇七夕佳日,其中融匯著先民對自然天象的觀察與體悟,寄寓了先民期盼生命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
其塑造的“巧娘娘”形象,既有善織的先祖“女修”的身影,又有以織“云錦霞衣”而著名的織女的蹤跡,尊敬的祖先與天上的仙子的形象合二為一,使得“巧娘娘”既有超自然的仙性,又飽含著人性,是勤勞智慧的化身,反映出先民對勞動和掌握嫻熟勞動技能者的尊敬和崇拜,充分體現(xiàn)了農耕文明中人的生活和審美理念。
其次,乞巧活動的主體是“待字閨中”的女子,后來擴展到已婚的女子。作為一個“女兒節(jié)”,其中自然承載著女性成長的心路歷程,記錄著女性情感的酸甜苦辣。梳理西漢水上游的乞巧民俗的具體內容,特別是不同時代的唱詞,就可清晰地看到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女性生活變遷的歷史,看到社會發(fā)展變化的軌跡。因此,可以說,一部西漢水上游的乞巧民俗發(fā)展史,就是一部此地域女性人生變遷的歷史。
乞巧是一項綜合性的民俗活動,內容涵蓋信仰崇拜、文學藝術、音樂舞蹈、工藝美術、勞動技能等多個方面。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日漸重視,隨著西漢水上游乞巧文化影響的不斷擴大,激發(fā)了人們研究與西漢水上游的乞巧文化相關的文學現(xiàn)象的興趣。如七夕詩詞、牛郎織女等民間傳說,將古代文學與民俗相結合,并輻射到對其他民間文學及民俗文化的研究,包括西漢水上游的山歌、春官“說春”詞、西漢水上游的民間故事等。西漢水上游的乞巧文化還帶動了從音樂、美術等視角觀照乞巧文學的研究。
另外,西漢水上游的乞巧文化,在繼承優(yōu)秀的乞巧唱詞的同時,推陳出新,與時俱進,不斷催生新的乞巧唱詞,推動乞巧文學生生不息的發(fā)展。如時下流行的時政歌《七月里來七月七》(西和十里鄉(xiāng)孟斌、常英收集,下同):
七月里來七月七,到處婦女乞巧哩。
以前乞巧女子娃,現(xiàn)在乞巧婦人家。
乞個巧啊有多好,鍛煉身體心情好。
黨的政策有多好,生活好啊人耐老。
農村的巷道都硬化,天陰下雨也不怕。
節(jié)能路燈到處安,夜晚出行像白天。
硬化巷道修大橋,農民個個心里笑。
挖了土墻換磚墻,拆了土房修樓房。
多數(shù)修了樓房了,新農村有了市場了。
蔬菜商品移動攤,百姓生活真方便。
農村倒比城市好,摩托汽車到處跑。
文化廣場真寬大,休閑娛樂人人夸。
電信移動全下鄉(xiāng),老頭老太會上網。
微信圈里會聊天,查醫(yī)問藥也不難。
退耕還林政策寬,綠水青山金銀山。
精準扶貧政策強,拔掉窮根奔小康。
反腐倡廉主義真,凈化社會得人心。
蒼蠅老虎一齊打,氣正風清好中華。
老百姓啊好心情,小康路上攜手行。
巧娘娘想你著,給我教針教線來。
上述唱詞緊扣當下生活,唱出了人們生活愈加便利的變化及其內心喜悅新鮮的感受,對便民富民政策抒發(fā)贊賞和感恩之情,十分富有時代氣息。再如迎巧歌《七月初一天門開》:
七月初一天門開,我把巧娘娘迎進來。
當年銀河是天塹,忍顧鵲橋淚漣漣。
如今華夏科技興,神舟飛船已造成。
莫言天上人間遠,遨游宇宙一瞬間。
玉帝忙把王母怨,錯把董郎太輕看。
王母羞言君莫怪,你我商量生二胎。
生得仙女初長成,嫁與人間有情人。
招得賢婿入天庭,引進改革致富經。
相信再有二十年,天地同春換人間。
巧娘娘想你著,我把巧娘娘請下凡。
按理,迎巧是神圣嚴肅的環(huán)節(jié),但唱詞在表達對巧娘娘思念盼望之情的同時,將科技信息、時事政策與神話傳說融為一體,以聊家常的口吻、詼諧幽默地描述人間勝過仙境、仙子艷羨凡人的巨變,格調樂觀積極,是新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
綜上所述,西漢水上游的乞巧文化表達著先民對永恒生命的追求和向往,承載著豐厚的社會歷史蘊含,記錄著傳統(tǒng)女性成長的軌跡,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女性對自然的敬畏、對勞動的尊重、對創(chuàng)造性技能的渴慕、對美好未來的期待,反映了現(xiàn)代女性爭取平等、自尊自愛、獨立自強、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其中表現(xiàn)出對女性勤勞賢惠、善良淳樸、向往美好等傳統(tǒng)美德的崇尚;弘揚乞巧文化,倡導并光大這種品德,對于消除性別歧視、激發(fā)女性潛力、穩(wěn)定社會秩序,共同致力于實現(xiàn)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中國夢無疑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西漢水上游的乞巧文化也會促進文學、歌唱等藝術不斷發(fā)展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