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
事情的緣起,為一八七七年初春的一個星期天的午后,清朝駐英公使館一行四人應邀前往羅素公爵家拜訪。事后三位參與者留下記述,分別為正副欽差大臣郭嵩燾、劉錫鴻以及翻譯官張德彝。所謂童年羅素,就是后來成為大哲學家、獲得一九五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人: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他是曾兩次出任英國首相的約翰·羅素勛爵的次孫。因為人物的外語譯名古奧隔閡,迄今為止,似無人注意到這里有關于童年羅素的情節(jié),特撰此文試為揭明,或可為近代中外交往與羅素的中國因緣增一談助。
光緒三年二月十一日(一八七七年三月二十五日),在英國駐北京公使威妥瑪(Thomas Wade)的居間策劃下,清駐英公使郭嵩燾攜副使劉錫鴻及翻譯張德彝、馬格里,一行四人,驅車二十余里,去訪問英國一家老貴族:
(光緒三年二月十一日)禮拜。羅爾斯勒斯夫人約茶會。勒斯為三十年前宰相執(zhí)國政者,年八十五,住里登門地方。所居室曰: 布洛得叱,一小結構,樹木環(huán)抱,多數(shù)千百年古樹。來陪者羅爾斯佛得思里。勒斯言,約爾克??谟写蠼烫茫瑸橛钪?,不可不一往視。情意懇懇,自言今日讀辣丁古文字書,年老而學猶勤也。孫二人,皆純良文秀,小者四歲。問其年,曰:“佛爾珥叱?!狈馉栒?,譯言四也。珥叱者,年也。問其名,曰:“白爾思蘭阿克威林石。”問何以名字如此之多,始知其以三名合成文也,大率白爾思蘭名,其正名。(郭嵩燾:《倫敦與巴黎日記》卷五,岳麓書社二00八年版,141頁)
“勒斯為三十年前宰相執(zhí)國政者,年八十五”一句顯示,郭嵩燾造訪的主人家就是羅素勛爵(J o h n R u s s e l l , 1s t E a r l R u s s e l l,1792-1878),一八七七年正是他的八十五周歲。他于一八四六至一八五二、一八六五至一八六六年間兩次入相組閣,掌御大英國政。他前后兩次結婚,第一任夫人阿德萊德(A d e l a i d e)于一八三八年病故,留下兩人共同的一對女兒。三年之后一八四一年續(xù)娶弗朗西絲(F r a n c e s,昵稱Fanny),給公爵生下三男一女?!凹s茶會”的自然是Fanny 老太太,也就是小羅素的奶奶。
“里登門地方”,郭嵩燾的譯音用字不準(或許“登”為“齊”的訛字),據(jù)下句提到的羅家宅邸實際所在,可以確定所指即是RichmondPark,今譯里士滿公園,是倫敦的御苑之一。羅家大宅“ 布洛得叱”即Pembroke Lodge,今譯彭布羅克山莊,是里士滿公園的十大建筑之一,曾于一八五七年由維多利亞女王賜贈給時任首相的老羅素,供他一家終生居?。≒amela F. Jones, Richmond Park: Portrait of a RoyalPlayground . London, 1972, p.41)。
這座莊園坐落于一片坡地之上,從這里可以俯瞰泰晤士河谷和溫莎宮苑。首相的長子夫婦不幸早逝,遺下兩男一女,由祖父祖母監(jiān)護。小羅素一八七六到一八九四年在此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直到二十二歲。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后來羅素在回憶錄中寫道:“久而久之,開闊的地平線,無遮無擋的日出日落,在我眼里就是理所當然的事。”(The Autobiography of Bertrand Russell, 1872-1914 , Boston/Toronto, 1951, p. 13)
文中提到的兩個小男孩,就是老羅素長子的遺孤,分別是斯坦利·羅素(John Francis Stanley Russell)和本文的主人公伯特蘭。長孫當時十二歲,已經(jīng)入學,平時住寄宿學校,周末回到爺爺奶奶的莊園?!读_素自傳》對大哥有一些記述。郭嵩燾的日記顯示,他特別注意了在場眾人中最小,可能也是最活潑的成員—那個四歲的小朋友,問了他年紀、名字。小家伙顯然不懼生害羞,有問有答,讓欽差大人甚是歡喜,印象深刻。有關郭嵩燾和小羅素的英語對話,待下文分解。
陪同郭嵩燾往訪前首相羅素一家的,還有漢翻譯官張德彝。在他的日記中,對當天的行程見聞及羅素祖孫兩代均有描述:
(光緒三年二月)十一日丁酉 晴,涼。申初,同馬清臣隨二星使乘馬車過泰木斯江長橋,西行三十余里,至立墀滿村大囿旁,拜公爵勒色喇。屋宇建于山頭,四望無際,樹木參差,花卉繁盛。入內見其妻,七旬老嫗也。其次子勒慈,暨其長子勒薩所遺之子女各一,皆八九歲。繼入內室見勒公,年八十有五,鶴發(fā)童顏,床頭危坐,言語溫恭。坐間又來男女六七人,皆左右鄰也。各飲茶一杯,面包幾片。臨別,其孫女勒阿姒請署名于簿。(張德彝:《隨使英俄記》,岳麓書社二00八年版,363 頁)
把羅氏宅邸所在的Richmond 譯為“立墀滿村”,譯音用字比郭嵩燾的“里登門”準確?!肮衾丈?,即Earl Russell。在場的“次子勒慈”,即威廉·羅素(George Gilbert William Russell,1848–1933)。“長子勒薩”,即安伯雷子爵(John Russell, Viscount Amberley,1842–1876),在一八七七年中國客人造訪羅家之時,他已去世一年有余,其妻去世更早。以上信息與羅家的成員情況符合。但是,張德彝說“所遺之子女各一”,卻不是事實,實際情況是夫婦倆生了二男一女,二男已見上文郭嵩燾記述部分,一女魯克麗霞(Rachel Lucretia,1868-1874)已于三年前病故,另有一個孿生姐妹,出生時即夭折。所以,張德彝所能見到的小孩只能是Francis、Bertrand 兩兄弟,一八七七年之時分別為十二歲、四歲零八個月,因此張德彝下一句“皆八九歲”,也有失籠統(tǒng)。至于提到的女孩“勒阿姒”,名字顯然一依張德彝的外國人起名法:姓使用Russell 的第一音節(jié)勒。但阿姒(A-Si)所指不明,有可能是老首相的另一個孫女,屬于羅家的哪一支不得而知。前述郭嵩燾記錄的是“孫二人”,沒提到孫女,的確是當時羅素家只有二孫的實情。同住的女性成員中有一位頗為活躍的“阿加莎姑媽”(Aunt Agatha),為羅素的姑姑,老首相的女兒,但與“其孫女”的說法不合。
三十年前宰相曰專勒士者,年八十五矣,寓李志門(地名)之偏布祿羅址(里名),相距二十四里,囑威妥瑪致意,訂期來相訪。以其年高,不欲勞之,于十一日特往就見。其人步履雖艱,目光熒熒,尚能讀書,日以著述為事。自謂幸延殘年,得見中國名下士,告別時猶戀戀不舍也。(劉錫鴻:《英軺私記》,岳麓書社二00八年版,135頁)
這是此行記述的第三個版本,作者是清駐英副使劉錫鴻。他心目中此行的主要人物只是八十五歲的前宰相“專勒士”,即JohnRussell。見到他,就達成宗旨,對同一天見到的其他家庭成員不著一筆,可謂公事公辦,見到滿大人興奮不已跑前跑后的小孩子及其與郭正使的對話,更不值一提。這頗可體現(xiàn)劉錫鴻冷淡的性格特點,也是他與郭嵩燾不睦的又一個表現(xiàn)。他的記述比前兩個記錄唯一值得稱許之處,是他提到此行的幕后牽線人是威妥瑪,起初的會見動議,是來自老羅素勛爵主動表示愿意到大清使署來拜訪,清使館答復表示要往拜長者。往復溝通之后,這才有了郭嵩燾提到的羅素夫人的家庭茶會邀請。
羅素在七十九歲的時候出版了自傳第一卷,寫的是他生命旅程的前三分之一:一八七二到一九一四年,從出生到出名。在爺爺奶奶家度過的童年、少年時代,在幼年先后失去媽媽、爸爸的經(jīng)歷,在羅素心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孤獨”是他經(jīng)常提到的詞,但他童年的整個基調還是歡快、幸福的?!蹲詡鳌返牡谝痪湓捑褪牵骸拔矣猩詠淼谝粋€歷歷在目的記憶,是我在一八七六年二月到達彭布羅克山莊時的情景?!保═he Autobiography of Bertrand Russell, 1872-1914 , p.7) 新來的小主人帶來了不小的騷動,山莊的仆人們對他好奇?zhèn)渲?,各種特別照顧,讓他大惑不解。家庭教師、仆人們給他帶來不少快樂。幼小的他,當時也不曉得上至在任首相、女王的各種樞機官,下至貴人名流,都曾對他加以仔細端詳。
他記得,他被接到山莊,是在一個融雪的季節(jié),那時他四歲;他記得四周歲生日那天,吃了生日蛋糕,喝了茶,得到的生日禮物是一件樂器,一把小號,他愛不釋手,吹了整整一天(同上,p. 32);之后是上幼兒園,從四歲到五歲半,那段時光給他帶來不少樂趣。他提到,祖父家里有不少大名流、各國大使來來去去,具體是哪些,在四五歲的小童記憶里當然是難有名有姓的。小羅素一定是個活潑、多動的孩子,一次家中安排四歲的他照相,攝影師無論如何也沒法讓他靜下來不動,無奈之中,向他許諾,如果他乖,就會得到一塊海綿蛋糕(spongecake)作為獎賞。拍攝取得圓滿成功。讓他在晚年仍然耿耿于懷的是,大人們不守信用,他配合了照相,獎品卻沒有給他兌現(xiàn)(同上,p. 19)。
現(xiàn)存一幅據(jù)說是攝于一八七六年的小童羅素的半身照,我愿意相信,這就是當年大清客人郭嵩燾一行在彭布羅克山莊見到的“白爾思蘭勒斯”的當年模樣,躍躍欲試的體態(tài)顯出有點淘氣,頭發(fā)亂亂的,但眼睛明澈,透露著聰穎和無窮的好奇心。
有關一八七七年的中國來客,看來羅素并沒有形成一個概念性的印象,否則以他的中國之愛—《羅素自傳》有專門的“中國”一章,記述他在中國講學之旅、社交圈子—他一定不會不寫上一筆奇裝異服的滿大人出現(xiàn)在他家莊園里引起的轟動。按張德彝所記,拜訪過程當中,“坐間又來男女六七人,皆左右鄰也”,這應該是聞訊趕來的好事鄰里。
當年的四歲小童“白爾思蘭勒斯”,后來以數(shù)理邏輯改造哲學,成就了以“語言學的轉向”為特征的二十世紀新哲學,馳譽國際,大哲學家羅素的種種著作舶來中國,贏得追隨者無數(shù)。在一九二0到一九二一年間,他從任教的劍橋大學請研究假,應邀偕女友勃拉克(Dora Black)訪華一年之久,除了在北大進行邏輯、哲學的講學、研究,還對中國的歷史與現(xiàn)實問題產(chǎn)生了很大的興趣,寫出一本《中國問題》,當中他寫道:“吾之往中華,本為講學授徒。然居華愈久,則愈感吾所能為師之處少,應請教于中國人之處實多。”這種謙遜除卻個人方面的客氣,實際的意義更多在于為西方文明的主流地位、強勢態(tài)度做修正。當時“一戰(zhàn)”剛過,歐洲知識分子進入了一個惶惑期。羅素以一個做數(shù)理哲學出身的哲學家而關心入世的思想、社會問題,身體力行,力促西方走出自我中心,在“中國問題”中為西方求鏡鑒。
據(jù)目前所知,在公開出版的西文書刊報章中,未見對中國外交使臣這次來訪留下的文字記錄。前首相羅素本人生前寫過一種政治回憶錄(Recollections and Suggestions 1813-1873 ),出版于一八七五年,時間還在中華客人到訪之前。
當年去羅素家做客的四人,洋翻譯馬格理(Halliday Macartney ,1833-1906)沒有自己寫過回憶錄,一九0八年出版的《馬格理行述》(D.C.Boulger & J. Crichton-Browne, The Life of Sir Halliday Macartney . London, 1908)對此沒有一字提及。另外三人,正使郭嵩燾、副使劉錫鴻、翻譯張德彝,各有記述,情節(jié)在詳略取舍上頗有異同,要在均有獨特信息,可以互補,把這一場星期天英國貴族之家下午茶復原到一個比較有細節(jié)的程度,事件、地點、風光、建筑、家庭成員關系、過訪的鄰里、簡約的茶食、臨行時要署名留念的訪客登記簿。
姓氏Russell 的漢字化,三位記述者各有自己的寫法,郭嵩燾“勒斯”,劉錫鴻寫了John Russell 全名“專勒士”,張德彝用了最復雜的方式:在保持一家人同姓的情況下,做出三個名字來“勒色喇”“勒薩”“勒慈”。這是他的常見做法,為外國人名字漢語漢字化闖出一條新路來,頗具匠心。
Russell 這個姓氏在英語世界不算稀見。清末在中國活躍的美國商社“旗昌洋行”(Russell & Co.)東主Samuel Russell,當時的譯名為“剌素”。本文的主人公羅素的爺爺、英國政治家John Russell 曾經(jīng)在馬克思的筆下出現(xiàn)過,編譯局譯為“約翰·羅素勛爵”。他的侄兒利奧波德(Odo William Leopold Russell,1825-1884)是英國外交官,曾任駐德意志大使,在李鳳苞《使德日記》中以駐柏林使團的領袖人物、熱心承諾為英中關系穿針引線的面貌多次出現(xiàn),名為“盧賽爾”(見拙文《大清的朋友圈—李鳳苞記錄的諸國駐德公使名單》,載《語藏集》,上海文藝出版社二0二一年版,132、146—148 頁)。
郭嵩燾對這次訪問的記錄細節(jié)最多。日記里的“羅爾斯”,是英語Lord“爵士”不準確的音譯。在“日記”中郭嵩燾在更多時候譯寫成“羅爾得”?!胺馉栒撸g言四也。珥叱者,年也”,寫的是小羅素回答問他幾歲,正常的英語說“四歲”,是four years ( o l d ),絕無four age( s ) 之說?!扮磉场敝疄椤澳辍保^age“年歲”。不通的fourage,想必是郭嵩燾自己或者是他的某些英語欠通的文案編造的,小羅素不會犯這種生來就說英語的人(native English speaker)永遠不可能犯的錯誤。對羅素名字發(fā)音的記錄“白爾思蘭阿克威林石”,與原型Bertrand Arthur William 相差比較大,不能逐個音節(jié)對得上,“思”不如“忒”,“克”不如“色/瑟”,“石”是贅余,人家原名是William,而不是Williams?!鞍谞査继m名,其正名”,字句不甚順暢,友人艾俊川認為原文或為“白爾思蘭為其正名”。這些出入,在英語不通、自己口音又有根深蒂固的湖廣話干擾的郭嵩燾的“還音”實踐中屬于正常情況,讀者心知其意,綜合判斷可也。
一八七七年這次郭嵩燾一行前往彭布羅克山莊對前首相羅素的禮節(jié)性訪問,在中英外交史中并沒有很重要的意義。羅素本人當時年幼,沒有留下記憶,但這次會面事實上成為他與中國結緣的序幕。當年六十歲的郭嵩燾幫他留下了記錄。此篇小記如能為未來的《羅素傳》增加一條不僅時間地點人物確定,而且情節(jié)也親切有趣的材料,則英語漢詁地看明白這幾段外交官日記就有了歷史的意義。
二0二一年九月十九日于上海衡文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