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七年貫通培養(yǎng)??茖W段英語課程建設實踐研究

2022-01-08 09:10程金貴尹麗麗任玉霞
北京城市學院學報 2021年6期
關鍵詞:課程建設課堂

程金貴,尹麗麗,韓 旭, 任玉霞

(北京城市學院,北京 100083)

引言

2015年北京市教委開始啟動高端技術技能人才七年貫通培養(yǎng)試驗,“支持由部分職業(yè)院校與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國內外大企業(yè)合作,選擇對接產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勢專業(yè)招收初中畢業(yè)生,完成高中階段基礎文化課學習后,接受高等職業(yè)教育和本科專業(yè)教育。該培養(yǎng)模式旨在貫徹落實國務院《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落實市教委等四部門《關于深化職業(yè)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深化職業(yè)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構建我市現代化職業(yè)教育體系,提升職業(yè)院校服務國家戰(zhàn)略和首都城市發(fā)展能力。經過幾年的探索,按照“做精做簡”的原則,截至2020年已形成高本貫通和中本貫通兩類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yǎng)項目。

北京城市學院自2016年開始實施貫通培養(yǎng)招生,專業(yè)方向主要為學前教育、基礎教育、社工服務、護理及工藝美術等。到2019年,首批學生按計劃完成了三年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習,順利轉入??茖W段。至此,針對這批學生專科學段的英語教學也提上了日程,但是這些學生與本科、高職以及專升本學生在學習基礎、學習需求和培養(yǎng)目標等方面都不盡相同。得益于首都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學生入學時在英語聽說上總體表現出明顯優(yōu)勢,但他們沒有參加過高考,沒有經過長時間高強度的訓練,學習的抗壓能力相對較弱,沒有經歷知識的系統(tǒng)性梳理,詞匯量積累不足,語法知識也不夠扎實。

按照貫通培養(yǎng)要求英語等基礎文化課要為學生的專業(yè)成長服務的宗旨,結合貫通學生總體的“語言水平、本校專業(yè)及語言課程的特點,這三個課程建設要回答的核心問題”,我們評估了校內外現有的英語課程,得出的結論是:現有課程并不能實現貫通培養(yǎng)的目標,基于此,必須開展課程建設。

一、課程建設的理論基礎

基于對該學段學生年齡特點、生源地、英語基礎水平和學業(yè)態(tài)度等學情分析,結合貫通教育的相關要求及本校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我們選取了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新起點”系列教材,遴選了指導課程建設的理論依據。

(一)布魯納的學科結構理論

圖1 “經驗之塔”理論模型(根據Dale “經驗之塔”理論改編)

研究貫通培養(yǎng)要理論先行,為實踐提供充足的理論支撐。貫通培養(yǎng)將普通高中、職業(yè)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納入同一個培養(yǎng)體系下,為構建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貫通培養(yǎng)的理論依據主要包括教育學、心理學、課程論等諸多維度。課程建設的宏觀架構層面主要以布魯納結構主義課程論為指導。該理論重視教師的主導價值,強調教師通過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現和探索,重視學科知識結構的作用,認為課程與教學內容的核心是學科的基本結構。教學應該從各門學科最基本的原理入手,然后螺旋式反復,并不斷在更高層次上重復,直到學生能從結構的角度全面把握該門學科。知識結構是課程建設中要考慮的主體因素,有了理論指導,課程建設就能沿正確的方向開展。在知識上力求體現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邏輯關系,讓學生按照邏輯關系學習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過知識點的螺旋式上升,不斷鞏固和擴展知識。同時,基于該理論指導,教師在課程建設中要超越單純傳遞教材結構的做法,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態(tài)度,在發(fā)現學習中重視直覺思維的作用等因素考慮進去。

布魯納強調教學要體現鞏固性原則,課程設計要體現知識再現原則,知識點之間注重關聯和延伸,逐漸擴大內容的同時,要不斷提高知識深度,使教學呈 “螺旋式上升”趨勢。該理論與英語學科的特點相吻合,螺旋式的組織結構不僅符合語言點需要不斷反復再現才能逐步加深的特點,也符合該學段學生的語言習得水平:即學生需要多次反復才能鞏固所學知識。課程建設只有兼顧了內容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和學習者的適應性,才具有科學性。

(二)埃德加·戴爾(Eagar Dale)的“經驗之塔”理論

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教育家埃德加·戴爾出版了《教學中的視聽方法》,系統(tǒng)總結了視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并提出了“經驗之塔”(the Cone of Experience)理論。該理論以英語學習為例,以學習成果的保持為衡量標準,闡釋了不同學習手段在經驗之塔中所處的位置和發(fā)揮的效能。這個呈倒金字塔形狀的模型反映了知識成果的保持程度和參與學習的感官數量多少成正相關。金字塔的最下面,參與感官數量最少,是低層次的被動學習,知識成果保持程度最低,越往上參與的感官越多,是高層次的主動的語言實踐,知識保持程度也越好。

“經驗之塔”是關于學習經驗分類的理論模型,能有效指導英語教學。該理論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是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相結合的產物 ,貫穿著許多教育心理學、媒體學、傳播學、教學設計和教學論的思想。這既是一個理論模型 ,同時又是一種很實用的工具。“經驗之塔”強調從直接經驗學習的做法與語言學科實踐性強的特點相吻合,為依托課堂活動開展英語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因為不管是傳統(tǒng)的小組討論、任務展示、以及模擬角色扮演等課堂活動,還是依托手機app、微信平臺等現代技術手段開發(fā)的創(chuàng)新課堂活動,都屬于主動學習,是學習的高級階段,有利于提高學習速度,并延長學習成果保持時間。貫通學生的特點是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課程建設中把知識點融入到課堂活動中,通過直接的語言實踐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提高學習效率。

二、課程建設的總體目標

(一)知識目標

課程建設的首要問題在于如何保證教學內容在難度和量兩個維度上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時安排。既要能有效銜接三年基礎階段的學習,又要保證學生專升本轉段后有能力完成本科階段的學習。課堂設計上要保證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取得進步;要設計出適合視聽說、讀寫譯等不同模塊知識點的各類教學活動;活動要能最大化激發(fā)學習動機,符合學生對現有信息技術使用的偏好。教學量安排上首先要考慮課內學時的有效性,保證基礎語言知識教學完成充分,同時有可選的備用教學環(huán)節(jié)或任務;要研究可激發(fā)學生課下投入更多時間的手段和策略,拓展課堂學習的有限學時。宏觀上有綱可依,微觀上呈現多維度的課堂活動,保證知識目標得以有序實現;實現知識目標的手段要科學體現變化,以維持和提高課堂學習的專注度和參與度,實現英語教學服務學生在線學習和終生學習的終極目標。

(二)能力目標

語言學習是一場持久戰(zhàn),科技進步為打贏這場持久戰(zhàn)提供了史無前例的助攻。課堂教學要考慮外部條件的變化,加大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引領學生有效利用各類原聲英語資源,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放在超越知識目標之上的地位。任務設計上力求體現語言學習的重復性原則,讓學生通過自身體驗感知重復是語言學習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知識點落實上重視學習策略和技巧講解,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教學活動的設計上力求結合學生日常生活,鼓勵學生通過實踐感知語言輸入和輸出之間的距離,并努力輸出;知識面拓展上,鼓勵學生積極了解相關語言國家的文化習俗,堅定民族文化定力,體會語言之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學好或堅持學習一門課程的重要因素。課程建設中始終把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及維持當作重要因素來考慮,圍繞學生興趣點補充文化要點,指導學生合理使用電子設備輔助學習;介紹主流慕課平臺的教學資料,為學有余力的同學提供平臺,引領學生通過語言學習來拓展專業(yè)課學習,不斷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三、課程建設的核心內容

(一)分模塊制度性文件制定

根據大學英語的教學慣例,制度性文件的制定按學期分冊完成。每個學期的文件主要包括教學進度表、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教學要求及說明、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標準和依據、在線課程平臺使用說明以及成績記錄表等。教學進度表主要對教學內容和學時分配做了指導性的規(guī)定。教學大綱對課程性質、教學目標、課程教學安排及教學方法與手段、課程教學資源等做了說明,并分單元細化了教學目標、學時分配、教學內容、重難點等內容,是教學的主要依據??荚嚧缶V主要對考核環(huán)節(jié)、考核目標、考核形式、考核內容、成績評定要求等做了總體規(guī)定,是檢測教學效果的依據。教學要求及說明對教材、各單元、各知識模塊所使用的學時做了具體建議;對各模塊下的主要知識點、講授方法及作業(yè)安排等做了說明。過程性評價的標準和依據主要對階段考核內容、考核要求、評分細則、成績占比及評分標準做了規(guī)定。終結性評價的標準和依據主要對期末筆試的范圍、題型、分值分配等以例題的形式做了說明,是總復習的依據。在線課程平臺使用說明提供在線課程的名稱和登錄流程等信息,是學生必須參與的學習環(huán)節(jié)。成績記錄表關聯了學生出勤、課堂表現、在線行為、課程作業(yè)、階段考核、期末考核的所有分數,是學生日常學習的重要記錄,是監(jiān)控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這些制度性文件為規(guī)范日常教學提供了指導性建議,是保證教學有序開展的前提基礎。

(二)分模塊教學內容再加工

視聽說教學:教學準備階段以“學科結構理論”為指導,把詞匯、句法結構等語言知識關聯起來,設計了不同場景下的教學活動,活動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聽說方面的優(yōu)勢,力求在緊扣單元交際主題的前提下,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在教學效果的檢驗環(huán)節(jié),即知識的輸出環(huán)節(jié),以 “經驗之塔”理論為指導,鼓勵學生實現主動、積極、高水平的語言實踐。基于“經驗之塔”理論設定的多感官參與的主動學習小組活動,既有助于提高學習速度和成績的保持時間,又有助于學生發(fā)現個體差異,培養(yǎng)團隊協作意識。每單元的聽力環(huán)節(jié)都設定至少一個類似的課堂活動,并根據任務完成的多少計入課堂考核的分數,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激發(fā)學習動力。

讀寫譯教學:課文學習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小組活動任務單。內容包括詞匯語法等語言點、段落主題句、篇章主旨、結構和體裁,以及拓展思考題等。學生通過小組和搭檔合作完成任務單,能提高合作互助能力,小組之間的競爭與合作能推動解決問題。這種基于同伴的榜樣力量所激發(fā)的學習動機超出了學生自學或老師布道式的講解所能達到的高度。課文鞏固環(huán)節(jié)緊密依托課后練習題語言點和附加的完型填空。鞏固環(huán)節(jié)是一個由易到難,由分散知識點到篇章主旨的過渡,是“學科結構理論”的應用體現。單元主旨拓展環(huán)節(jié)的討論問題是基于單元主題又超越語言層面的,有助于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根據單元主旨選取的三篇閱讀材料從不同的視角加深了學生對單元主題的理解,再現了相關語言點,是有效的鞏固復習。

(三)教輔材料編輯整理補充

教輔材料的再加工能反映教師再處理教學資料的能力,是教學個性化的體現。團隊成員通過合作分工的原則,對不同教學模塊的現有資源做了分類、合并和補充。視聽說部分主要包括音視頻歸類整理,文化背景的音視頻補充,單元主體語法的視頻整理和配套練習的編輯,以及在線測試題庫編輯等。綜合部分主要包括主課文語言點的整理,中文譯文編輯,課文背景知識補充,國內外時事要聞音視頻遴選,閱讀練習,階段測試題庫建設等。課程建設充分考慮了貫通培養(yǎng)模式的需求,在測試形式和難度上以《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B級的水平和題型為參照,補充了應用文寫作和應用文體的閱讀練習,不同題型的在線講稿等內容。教輔材料在難度上呈階梯式分布,形式上呈動態(tài)開放,可不斷完善和補充。

(四)分模塊的在線課程建設

混合式教學模式背景下,開展在線課程建設是英語教學的必然。一方面原聲英語資源空前豐富,建設在線課程可以幫學生遴選資源,延伸課堂學時;另一方面英語課程本身有實現在線的可能性。教材內容的無紙化和在線化使課下復習變得更為便捷;不限次數的各類測試使學生通過反復練習取得高分成為可能,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在線截止時間有助于督促學生及時完成作業(yè);學生的各種在線行為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狀態(tài),各類測試成績的在線記錄有助于教師開展教學質量分析;音視頻補充內容側重于時事和學生興趣點,有助于吸引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加大投入。學生根據視聽說、讀寫譯、測試等不同模塊,選擇自己需要學習的內容,拓寬了學習時空,增大了自主學習比例,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學生按知識接受和掌握程度推進學習,而不是完全按照教師的教學計劃推進教學,這是教學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體現,也是混合式教學核心理念的體現。

(五)分主題課程思政建設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該意見強調了課堂教學中貫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科教學中合理進行思想教育是教學中一直堅持的理念。貫通專科學段的學生基本適應了校園生活,但升學機會的固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社交的范圍和視野,教學中分主題融入思政元素,不僅有利于學生個人成長,也有利于他們在將來的職業(yè)生涯中行為世范。因此,課程建設中一方面注重挖掘篇章教學中積極正面的思想,引領學生了解西方文化,提高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主題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容,引導學生欣賞中國先進文化,在語言教學中有意識滲透德育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四、有效性評價和改善措施

課堂建設的有效性評價本身涉及不同的變量,加上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面面俱到的有效性評價難以實現。宏觀上有效性評價指標主要集中在教學的量和難易度兩個維度,微觀上主要集中在各類活動的有效性評估上。宏觀測評主要采取定量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問卷;微觀評價主要采取了課堂觀察,教師互相聽課觀摩交流,任課教師訪談、學生訪談和問卷中的開放性問題等手段。

(一)數據來源說明

本課程建設在完成一個學年的教學任務后,在線發(fā)布了針對全體659名學生的調查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635份。問卷共分五部分,12個小題。

(二)定量研究結果

從表1第1-6小題的問卷結果來看:認為難度適中的學生人數在75%-85%之間;認為太簡單了的在1%-3%之間,認為太難的在12%-24%之間。這說明課程建設總體難度水平比較適中,基本不存在過于簡單的問題,認為有難度的人數比例也符合預期。第4和6題有關難度的高值也與定性研究的結果相一致。第4題是關于視聽說部分自編情景對話的問題,21%的學生認為有一定難度,這說明學生在語言輸出上有困難,需要提供相應的幫助,后期的課程建設中要加大針對該部分的支架建設。第6題是有關綜合訓練中閱讀文章的問卷,24%的學生感覺有難度,這說明學生在詞匯量和句法分析上有問題,課程建設在難度的把握上還有一定的偏差,后期的教學中要增加閱讀環(huán)節(jié)的學時,加大課堂講解比例,增加部分閱讀內容的在線講解。

表1 難度維度

從表2第7-8小題的問卷結果來看:認為學習內容總量和作業(yè)量適中的學生分別占總人數的74%和71%,這個結果是低于期望值的,而認為量太多的學生分別占總人數的25%和28%。兩項匯總結果說明課程建設中對量的把握還有一定的偏差,作業(yè)成為負擔顯然不符合有效教學建設的要求,需要調整。后期的課程建設中計劃刪除精讀課文Text B涉及的練習,教學主要聚焦Text A。作業(yè)要避免一次性布置量比較大的書面作業(yè),可布置朗讀、錄制音視頻、制作思維導圖、制作PPT等多種形式的作業(yè)。

表2 量的維度

從表3第9和10小題的問卷結果來看:針對考核有45%的學生認為線上考核優(yōu)于線下考核,41%的學生認為兩種考核差不多,兩組數據加起來可得出86%的學生是可以接受線上考核的,所以應繼續(xù)堅持線上考核,至于為什么會有14%的學生傾向于線下考核,其原因需要進一步探究,但從教學實踐來分析,網絡不穩(wěn)定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針對教學44%學生還是喜歡實體課堂教學,這與定性研究的結果是一致的,但高達36%的學生認為線上和線下教學沒有什么區(qū)別,還有20%的學生認為線上教學更好,這兩項數值求和得出56%的學生認可線上教學,這說明實體課堂的教學效果還需持續(xù)提高。現代世界,縮短正式的教室學習和非正式的終生學習之間的差距,既是一個挑戰(zhàn)也是機遇。學生對在線課程的接納給了教師更廣闊的舞臺,是積極嘗試在線教學的有力依據。積極應對挑戰(zhàn),認真學習混合式教學理念,是提高教學水平的機遇,更是教師職業(yè)的使命。

表3 線上VS線下

第11題關于總體滿意度的結果顯示:至少有71%(23%很滿意,48%比較滿意)的學生對課程總體比較滿意,24%的學生一般滿意,3%的學生不滿意,0.5%的學生對課程很不滿意。這說明課程建設總體受學生歡迎,今后還需不斷地完善,要特別關注滿意度一般和不滿意學生的學習體驗,提高總體滿意度。

(三)定性研究結果

定性研究主要采用了課堂觀察法、訪談和開放性問答等方法對有效性進了評估。觀察主要聚焦了難度與學生的接受能力之間的契合度,教學內容與課時量之間的契合度,教學活動與教學內容之間的契合度,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互動,以及學習任務完成程度等方面。觀察過程貫穿了課程建設的全周期,觀察次數、密度和持續(xù)時間等同于課堂教學開展的次數、密度和每次教學持續(xù)的時間。任課教師訪談主要采取了互相聽課和定期交流的形式;學生訪談分階段、分學生水平、分專業(yè)開展。訪談指標主要包括教學內容的難易度、教學內容的量以及課堂活動的適應性等。

從課堂觀察、師生訪談和開放性問題收集的結果來看,教學內容在量上偏多,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時間很緊,學生也感覺一些知識沒有得到深入理解。如在單元語法點的處理上,教師沒有時間深入講解,學生感覺學得不透徹,原來欠缺的知識還是沒有徹底掌握。學生反饋作業(yè)量過大,老師在批改作業(yè)中也發(fā)現聽說類的作業(yè)學生提交比較及時,質量也比較好,但是書面作業(yè)大部分學生遲遲不提交,部分學生一直拖到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刻才提交,作業(yè)質量也不容樂觀。這說明書面作業(yè)有一定難度,今后在布置作業(yè)時要參考這些反饋,預判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并提供必要的支架。與主課文相比,補充閱讀部分的內容有一定難度,超出了學生泛讀理解的水平,按泛讀的標準來要求容易使學生受到打擊。雖然我們在課程建設初期就對這個問題有了預判,并篩選了主題接近,難度系數適中的文章作為閱讀教學的主要素材,教學上也采取了重點講解和自學、答疑等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泛讀部分的學習,但從課堂觀察、師生訪談和開放性問題收集的結果來看,閱讀部分的教學依然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幫助,后期的教學中要做相應的調整。

課堂活動是定性研究要考察的主要問題,因為活動效果能直觀反映學生語言輸出水平。根據課堂觀察、教師訪談和開放性問題收集的數據來看,針對綜合部分的課堂活動學生參與度高、完成比例高、正確率高、成就感高,而針對視聽說部分的課堂活動,學生獨立完成比例低,體驗差,時間利用率低。學生對綜合部分的活動反映比較正面,主要原因在于活動內容緊扣主課文,支架搭建比較充足,活動說明也比較具體;視聽說部分的活動學生反饋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主題聚焦不夠突出,一個活動試圖包含視聽說里面四個部分的內容,情景創(chuàng)設不夠具體,支架搭建過于籠統(tǒng),學生完成一個活動需要掌握較多的結構和用法,語言輸出需要綜合較多的因素,這些要求一定程度上超出了部分學生的駕馭能力。新一輪的教學中要修訂這部分課堂活動。

綜合定量、定性研究的結果,微觀上需要把回應“怎么教”的問題作為下一步完善課程建設的主要任務,要加大把手機作為教學工具的使用量,為學生提供借助熟悉的工具,保持和習得更多知識的途徑。結合課程建設的相關理論來分析教學實踐,宏觀上,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當前的課程建設主要還是基于內容的建設,視聽說部分主要體現了功能性大綱的特點,綜合部分主要體現了語法結構大綱的特點,基于情景大綱和主題大綱的內容建設還需要強化,基于不同大綱課程建設優(yōu)缺點的利用和規(guī)避還需要深入的理解和實踐。

猜你喜歡
課程建設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在課堂花開
課程思政在專業(yè)基礎課程中的實施
《管理學原理》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課程思政在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嘻游課堂
黨的政治建設怎么抓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A—Level統(tǒng)計課程和AP統(tǒng)計課程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