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兆梅
摘要:首先分析了現階段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存在的現狀和誤區(qū),其次對幼兒美術教育進修剖析,通過意義和特點讓我們對幼兒美術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最后,提出了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需要根據幼兒的興趣、發(fā)展規(guī)律、教師為幼兒提供的材料以及度幼兒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進行簡單闡釋。
關鍵詞:美術教育,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長期以來,幼兒的美術教育一直都是幼兒園課程教育的核心構成,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幼兒美術教育一方面培養(yǎng)幼兒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另一方面鍛煉幼兒的手眼協(xié)調能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幼兒美術教育不僅僅是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幼兒的發(fā)展,讓幼兒在繪畫中感知身邊事物從而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一、現階段幼兒美術教育中的現狀和誤區(qū)
(一) 家長認知片面
在幼兒階段,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認知能力都是有限的,然而,大部分家長特別注重像與不像,覺得孩子畫的畫一定是像某個生活中真實的物體,或是像在成人眼中固定的物體才是幼兒畫的好,并且許多家長認為,小朋友在幼兒畫的畫一點都不像,就不顧幼兒的喜好把他們“塞”到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學習,一定要畫的像才是教師教的好,這樣的認知極大限制了幼兒想象力和抽象思維的發(fā)展。
(二)教師專業(yè)能力缺乏
美術教育中在以前注重的是教師教,教幼兒什么幼兒就畫什么,但其實在美術教育中真正的主體是幼兒,而我們教師往往是教幼兒繪畫的技巧與知識。在一堂美術活動中,教師往往把幼兒朝著自己設定好的路線帶,講完了繪畫的技巧教師就開始示范繪畫,幼兒的模仿能力特別強,教師示范之后,所有的小朋友都畫的和老師一模一樣,就連老師從那個地方下筆開始畫的,幼兒也全部模仿出來。這些都是不利于幼兒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除此之外,不是每一位教師都系統(tǒng)學習過美術,導致教師自身的專業(yè)能力欠缺,很難對幼兒進行多方面的引導,最終,導致幼兒發(fā)展受到限制。
二、幼兒美術教育理論分析說
(一)幼兒美術教育的意義
幼兒美術教育主要是提高幼兒的審美意識,但是真正的是在于訓練幼兒觀察我們生活的大千世界,并且能夠用畫筆將自己所見所想在紙上描繪出來,對幼兒模仿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繪畫,幼兒能夠觀察到一年四季的變化,并能夠體會其中的奧妙。幼兒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許多他們發(fā)現的新鮮事物,大部分是由他們的智力因素主導,能夠通過看見的事物與已知事物進行對比。
(二)幼兒美術教育的特點
1.創(chuàng)造性與動手性相結合
幼兒的美術繪畫時手與腦相結合的過程。幼兒在前期時,大部分是直接模仿現有事物進行繪畫,在一段時間的直接模仿幼兒會逐步到加上一部分自己的想法,這時,教師應做的是鼓勵幼兒打破固有思維,比如:眼睛不一定是圓的,白云不一定在天上等等,充分調動幼兒的想象力,同時教師要積極示范這種不同與生活中真實的事物,要改變自己的思維從而調動幼兒思維。
2.自由性與引導性相結合
都說幼兒在繪畫中要給予幼兒自由和充分的空間,那就有教師說,那每次的美術活動就讓他們自己完成,教師無需給予引導。其實這樣的想法大錯特錯,我們每一次的美術活動教師都應該有一定的目標或者方向,不能任由幼兒發(fā)展,我們要做好牽引,給予幼兒一個方向,教師有目的的進行指導,在這個方向的指引下幼兒自由選擇,就像給予幼兒一艘船,教師給予的方向是到達燈塔,至于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到達就是幼兒自由選擇,在幼兒偏航時,教師就要適當的帶領他一起走向燈塔。
3.靈活性與形式美相結合
有繪畫大師說過:無論我怎么模仿都沒有辦法像小孩子的畫。這句話給了我很深的感觸,我曾經也嘗試過模仿小孩子畫畫,真的沒有辦法模仿出來,后來我終于找到了原因,幼兒他們的天性便是如此,他們憑借自己稚嫩的天性給予了畫的內涵。幼兒通過自己的審美意識,大膽的在繪畫中表現自己的想法,將自身的靈活性與物體的形式美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三、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策略
(一)應用孩子所喜愛的內容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孩子喜歡的東西,他們會非常愿意參與進來。例如,繪畫中,孩子喜歡戶外的滑滑梯,教師帶領幼兒嘗試戶外寫生活動,幼兒聽著都非常的興奮,如果是孩子不喜歡的圍欄,他們在畫的過程中都是煎熬。孩子普遍喜歡年輕的教師,因為年輕的教師更能夠懂孩子們的喜愛,年長的教師往往會忽視幼兒的想法。所以我們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應關注幼兒的想法和他們的喜愛,這樣,才能令我們的活動生動有趣。
(二)尊重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
幼兒年紀都比較小,每個孩子生長環(huán)境不同,接受的家長的教育也不相同,所以每個孩子的發(fā)展都是有限的,同樣我們也應在教育中有所區(qū)別。例如,小班的幼兒能夠連續(xù)畫一條線都非常不錯了,我們不應該要求他們繪制一條多美精美的直線或是曲線。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小肌肉發(fā)育不完全,沒辦法做這么精細的動作。教師就應調整自己所設計的活動,是否有超出幼兒年齡特點。
(三)提供豐富材料
目前,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提供的材料過于單一統(tǒng)一,每個班都提供的是一樣的工具一樣的材料,但是同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發(fā)展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需要給他們提供的材料也是不一樣的。在美術活動中,幼兒更喜歡大自然的事物,偏偏在我們班級開展美術活動時,我們的大自然材料少之又少,幼兒無法真正觸摸到大自然,反而覺得大自然離我們很遙遠,在提供材料的同時,我們也要詢問幼兒的想法,例如:他們在玩的過程中,還缺少什么材料,幼兒能否自己準備等等。提供豐富的材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豐富了我們的美術教學活動。
(四)擴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
在培養(yǎng)幼兒擴展性思維的過程中,一部分在實際的教學中會為了讓幼兒出作品成果,出現讓幼兒模仿作品,對作品進行臨摹。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發(fā)展是先走再跑,如果孩子都不會走就開始跑是會跌倒的,所以在美術教育中也是,首先教會幼兒繪畫的基本嘗試,在繪畫中幼兒才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如若連繪畫常識都不會,讓幼兒如何去想象去創(chuàng)造。每位幼兒都會經歷涂鴉階段,涂鴉階段就是幼兒創(chuàng)造力和擴散性思維的發(fā)展過程,在這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導幼兒的繪畫嘗試,以及對簡單基本的圖形的認識并加以理解,才能更好的發(fā)揮擴散性思維。
參考文獻
[1]王晶.論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幼兒美術教育的促進發(fā)展.曲阜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2]李煥.論幼兒美術教學中藝術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C].昆山:讀與寫雜志,2019:10-0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