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黃庭堅與北宋后期的金石鑒藏世界

2022-01-18 05:44:34陳文波
文藝研究 2021年12期
關(guān)鍵詞:拓本黃庭堅金石

陳文波

眾所周知,金石①鑒藏與研究在清代風(fēng)靡一時。彼時的碑派書家大都積極網(wǎng)羅金石拓本,擁有一定規(guī)模的金石收藏,在朝夕展玩的過程中體悟金石文字古拙的意趣,進而在書法創(chuàng)作實踐中運用各種筆墨手段對其加以表現(xiàn)。在被視為清代碑學(xué)理論集大成之作的《廣藝舟雙楫》中,康有為曾多次提及北宋書家黃庭堅,不僅推崇黃氏的書法成就,而且繼承其“拙”“厚”的審美主張②。北宋恰恰也是一個金石文化大行其道的時代,黃庭堅的書學(xué)觀念中與清代碑學(xué)遙相呼應(yīng)的部分或同此種時代風(fēng)氣有關(guān)。然而,不同于清代的絕大多數(shù)碑派書家,黃庭堅似乎不曾給人留下積極從事金石收藏的印象。因此,他與金石文化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這種關(guān)系的發(fā)生機制,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別于前者。那么,黃庭堅究竟通過何種途徑、在何種社會文化語境下接觸金石文字?作為視覺資源的金石文字與黃庭堅書學(xué)觀念之間的互動關(guān)系是如何建立的?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本文試圖通過對黃庭堅及其周邊文人的相關(guān)詩文、尤其是金石題跋的解讀,勾稽出黃氏介入金石世界的方式與過程;并在此基礎(chǔ)上觀察金石文化與書學(xué)的互動關(guān)系,嘗試為“金石何以成為藝術(shù)”這一問題探尋一種解釋路徑。

一、黃庭堅的金石收藏

11世紀(jì)中葉,劉敞和歐陽修肆力于收集金石器物及其銘文拓本,并為之修譜著書,激發(fā)了知識階層對金石的普遍興趣。與此同時,宋仁宗稽古右文,刊立篆書《石經(jīng)》,御篆功臣神道碑額,向近臣頒賜內(nèi)府所藏古器銘文拓本③,客觀上提高了金石遺跡的社會關(guān)注度。在士林領(lǐng)袖與皇室的影響下,金石鑒藏在北宋后期蔚為風(fēng)尚,成為士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石鑒藏的參與者中,不僅有位高名顯的達官貴游,同時也不乏經(jīng)濟、社會地位相對較低的中下層士人,盡管后者的藏品在規(guī)模和質(zhì)量上往往難以同前者相比。黃庭堅身處金石文化潮流之中,深受時代風(fēng)氣影響,曾收藏過若干金石拓本。

元豐三年(1080),黃庭堅卸任北京國子監(jiān)教授,南歸赴任太和縣令,路出舒州,與在此任職的舅氏李常相會并流連十日,其間見到了李常的女婿丘楫(字敬和),與之同游潛峰,還在丘氏的觀看下書寫了《青牛篇》,事具《青牛篇題名》(見本期封面)。因為丘楫喜習(xí)王書,而且學(xué)有所得,與黃庭堅有較多的共同語言,所以黃氏慷慨地將“右軍書數(shù)種”贈送給他,并隨贈七古《以右軍書數(shù)種贈丘十四》一首:

丘郎氣如春景晴,風(fēng)暄百果草木生。眼如霜鶻齒玉冰,擁書環(huán)坐愛窗明。松花泛硯摹真行,字身藏穎秀勁清,問誰學(xué)之果《蘭亭》。我昔頗復(fù)喜墨卿,銀鉤蠆尾爛箱籝,贈君鋪案黏曲屏。小字莫作癡凍蠅,《樂毅論》勝《遺教經(jīng)》。大字無過《瘞鶴銘》,官奴作草欺伯英。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④

由此詩可知,黃庭堅曾收藏過數(shù)種當(dāng)時被歸到王羲之名下的法書,其中包括“寬綽而有余”的《樂毅論》和“結(jié)密而無間”的《瘞鶴銘》。

11世紀(jì),《樂毅論》的傳本主要有:據(jù)傳分別制作于梁代和唐代的兩種摹本,以及分別為高紳(活動于10世紀(jì)后期至11世紀(jì)前期)和章淵(字伯深)所得的兩種殘石⑤。梁摹本先后為杭州天竺僧、米芾所有⑥,唐摹本藏于周越(約975—1049后)家⑦,故黃庭堅所藏者應(yīng)為石刻拓本。章氏殘石于元豐年間才從太湖中被打撈出來⑧,高氏殘石早在11世紀(jì)初就已被發(fā)現(xiàn)。高紳死后,“好事者往往就閱,或摹傳其本”⑨。嘉祐五年(1060),高紳之子攜石從杭州徙至蘇州,后來石歸蘇州錢氏,錢氏在官府的催迫下制作了若干拓本⑩,時在嘉祐末至熙寧年間。這意味著,黃庭堅赴太和任之前,真正廣泛流傳的《樂毅論》版本是高氏本以及可能存在的以高氏本為底本的翻刻本。由于并無史料表明針對《樂毅論》的翻刻活動此時已大規(guī)模展開,故可推斷,黃庭堅藏本為高氏本的可能性較大。雖然高氏原石及其所有拓本均已亡佚,但至少有兩種宋翻宋拓本流傳至今,即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越州石氏本(圖1)和安思遠舊藏本?。盡管“摹傳失真”的情況難以完全避免,但通過對這兩種同源的宋本進行比勘,也足以使理解黃庭堅所謂“字瘦勁,無俗氣”(《跋翟公巽所藏石刻》)?之所指成為可能。

圖1 王羲之 《晉唐小楷冊》之“樂毅論”越州石氏本 拓本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瘞鶴銘》進入文人視野,始于慶歷年間:錢彥遠筑亭保護,蘇舜欽、蘇頌等人陸續(xù)題詠?。蘇舜欽在詩題中沿襲了《潤州圖經(jīng)》的記載,徑稱“逸少《瘞鶴銘》”,此詩首聯(lián)云:“山陰不見換鵝經(jīng),京口今傳瘞鶴銘?!?將《瘞鶴銘》同聲名卓著的《黃庭經(jīng)》相提并論,并進一步強調(diào)它與王羲之的關(guān)聯(lián)。不難想見,隨著蘇舜欽的詩被廣泛傳誦,《瘞鶴銘》也因附驥于王羲之而名滿天下。盡管它“常為江水所沒”,椎拓極為不易,但仍有“好事者伺水落時模而傳之”?,拓本遂得流傳。遺憾的是,《瘞鶴銘》宋拓本已悉數(shù)亡佚,潘寧舊藏本(圖2)被視為存世最舊拓本,曾號稱“宋拓”,但實際上它的拓制時間應(yīng)不早于清初?。因此,曾被黃庭堅收藏過的《瘞鶴銘》拓本的大體面貌已不得而知。

圖2 佚名 《瘞鶴銘》(局部) 拓本 故宮博物院藏

由于史料匱乏,我們無從了解黃庭堅在何種機緣下獲得《樂毅論》和《瘞鶴銘》的拓本。不過,可以通過他的兩首詩獲知他得到另一件拓本即唐代李邕《端州石室記》的途徑與過程。元豐六年,黃庭堅在太和縣令任上,縣丞陳吉老許諾要送給他一件珍稀的《端州石室記》拓本。大概因為陳氏久未兌現(xiàn)承諾,黃庭堅作《吉老許惠李北海石室碑以詩及之》一詩催促道:

往時李北海,翰墨妙天下。石室蒼苔世未知,公獨得本今無價。肉字不肥藏兔鋒,郎官壁刊佳處同。愿公倒篋速持贈,免斷銀鉤輸蠹蟲。?

黃庭堅對金石的熱情從中可見一斑。然而,陳吉老卻拖延再三,以和詩回復(fù)催促,以致黃庭堅不無諧謔意味地將陳氏的行為視同索詩:“欲聘石室碑,小詩委庭下。頗似山陰寫道經(jīng),雖與群鵝不當(dāng)價?!保ā都蟽珊褪緫虼稹罚?惜乎《端州石室記》亦無宋拓本傳世,不知黃庭堅所謂“肉字不肥”者與今傳各種清中期以后拓本相去幾何。

從現(xiàn)存文獻來看,黃庭堅的金石收藏活動具有如下幾個特點:第一,藏品規(guī)模不大,可以確證經(jīng)他收藏的金石拓本更是寥寥無幾;第二,藏品種類單一,與同時代的許多藏家兼涉金、石不同,他主要收藏石刻拓本,而極少染指青銅器及其銘文拓本?;第三,持續(xù)時間較短,主要集中在元豐年間,鮮有史料能夠直接或間接表明他在元祐以后仍有積極的收藏行為;第四,他的收藏興趣和熱情主要來自對金石文字的書法審美價值的認可,可見其收藏動機與書法的關(guān)系最為密切。藏品規(guī)模小、種類單一的主要原因是,黃庭堅的生活條件并不寬裕,“從仕東西,憂患潦倒”(《答王補之書》)?,“窘于衣食,又有弟妹婚嫁之責(zé)”(《答李幾仲書》)?的境況在他走上仕途后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期內(nèi)都沒有得到根本改善,有限的財力和精力無法支持他搜羅更多的石刻拓本,遑論更為珍稀的青銅器。持續(xù)時間短的原因則是,自宋哲宗“紹述”以來,黃庭堅屢遭貶謫,顛沛困頓,“詩名雖富,而不救卓錐之貧”?,金石收藏活動自然難以為繼。黃庭堅的金石收藏以書法為本位,而其藏品相對有限,顯然不足以滋養(yǎng)出他獨特的書法審美趣味,也不足以支持他在金石文字中發(fā)掘出更多在書法風(fēng)格層面上具有借鑒意義的元素。因此不難想見,在收藏以外,黃庭堅理應(yīng)還有其他與金石文字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的途徑,而且后者才是更主要的。

二、黃庭堅的金石賞鑒與品題活動

黃庭堅的收藏規(guī)模較小,從未給人留下過積極網(wǎng)羅金石的印象。然而,他的文集中卻收錄了數(shù)量可觀的金石題跋,其中相當(dāng)一部分是為當(dāng)時聲名藉甚的大藏家及其藏品所寫。這充分說明,黃庭堅雖未能成為重要的金石收藏家,但得益于金石鑒藏風(fēng)氣之盛,無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能通過廣泛的交游獲得不少經(jīng)眼金石拓本的機會。他通過持續(xù)而廣泛地參與金石賞鑒和品題活動,活躍于鑒藏圈,深度介入金石世界。在黃庭堅的金石題跋中,《跋翟公巽所藏石刻》的篇幅相對較長,內(nèi)容較豐富,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因此,我們將從這組題跋出發(fā),探討黃庭堅的金石賞鑒與品題活動。

(一)《跋翟公巽所藏石刻》考論

《跋翟公巽所藏石刻》最早見于南宋乾道本《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二八,此書為黃庭堅別集傳世之最早者,是由李彤在洪炎所編《豫章集》的基礎(chǔ)上增訂而成。李彤是黃氏的表弟,洪炎則是黃氏的外甥。因此,《豫章黃先生文集》所收詩文理應(yīng)是可靠的。成書于黃庭堅生前的文集和洪炎所編《豫章集》均已亡佚,許多佳篇賴?yán)钔Χ靡粤鱾?,《跋翟公巽所藏石刻》也不例外。這組題跋至今尚未得到準(zhǔn)確系年,寫作情境不明,而且文本似有錯簡,故需略作考訂。

為了方便討論,先將全文移錄如下,并逐條編號:

1. 《石鼓文》筆法,如圭璋特達,非后人所能贗作。熟觀此書,可得正書、行、草法,非老夫臆說,蓋王右軍亦云爾。

2. 《瘞鶴銘》,大字之祖也。往有《故一切導(dǎo)師之碑》,字可與之爭長,今亡之矣。

3. 《黃庭經(jīng)》王氏父子書皆不可復(fù)見。小字殘缺者,云是永禪師書,既刓缺,亦難辯真贗。字差大者,是吳通微書,字形差長而瘦勁,筆圓,勝徐浩書也。

4. 周秦古器銘皆科斗文字,其文章爾雅,朝夕玩之,可以披剝?nèi)A偽,自見至情,雖戲弄翰墨,不為無補。

5. 《樂毅論》舊石刻斷軼其半者,字瘦勁,無俗氣。后有人復(fù)刻此斷石文,摹傳失真多矣。完書者,是國初翰林侍書王著寫,用筆圓熟,亦不易得,如富貴人家子,非無福氣,但病在韻耳。

6. 《遺教經(jīng)》譯于姚秦弘始四年(402),在王右軍沒后數(shù)年。弘始中雖有譯本,不至江南。至陳氏時,有譯師出《遺教經(jīng)論》,于是稍行。今長安雷氏家《遺教經(jīng)》石上行書,貞觀中行《遺教經(jīng)》,敕令擇善書經(jīng)生書本頒焉,敕與經(jīng)字是一手,但真行異耳。余平生疑《遺教》非右軍,比來考尋,遂決定知非右軍書矣。

7. 《蔡明遠帖》是魯公晚年書,與邵伯埭謝安石廟中題碑傍字相類,極力追之不能得其仿佛。

8.魯公《與郭令公書論魚軍容坐席》,凡七紙。而長安安氏兄弟異財時,以前四紙作一分,后三紙及《乞鹿脯帖》作一分,以故人間但傳至“不愿與軍容為佞柔之友”而止。元祐中,余在京師,始從安師文借得后三紙,遂合為一。此書雖奇特,猶不及《祭濠州刺史文》之妙,蓋一紙半書,而真行草法皆備也。

9.魯公《寒食問行期》《為病妻乞鹿脯》《舉家食粥數(shù)月從李大夫乞米》,此三帖皆與王子敬可抗行也。

10. 魯公《祭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動人?!杜c夫人書》,迫切而有禮意?!杜c郭靈運書》《送劉太沖序》,余未之見也。《顏惟貞》《蘭陵夫人告》,佳筆也。

11. 《東方曼倩畫贊》筆圓凈而勁,肥瘦得中,但字身差長。蓋崔子玉字形如此,前輩或隨時用一人筆法耳。

12. 張長史《千字》及蘇才翁所補,皆怪逸可喜,自成一家。然號為長史者,實非張公筆墨。余中年來,稍悟作草,故知非張公書。后有人到余悟處,乃當(dāng)信耳。

13. 張長史行草帖,多出于贗作。人聞張顛,未嘗見其筆墨,遂妄作狂蹶之書,托之長史。其實張公姿性顛逸,其書字字入法度中也。楊次公家見長史真跡兩帖,天下奇書,非世間隔簾聽琵琶之比也。

14.柳公權(quán)《謝紫絲靸鞋帖》筆勢往來,如用鐵絲糾纏,誠得古人用筆意。

15. 道林《岳麓寺詩》字勢豪逸,真復(fù)奇崛,所恨功巧太深耳。少令巧拙相半,使子敬復(fù)生,不過如此。

16.禁中板刻古法帖十卷,當(dāng)時皆用歙州貢墨,墨本賜群臣,今都下用錢萬二千便可購得。元祐中,親賢宅從禁中借版墨百本,分遺宮僚,但用潘谷墨,光輝有余而不甚黟黑,又多木橫裂紋,士大夫不能盡別也,此本可當(dāng)舊板價之半耳。

17. 《陰符經(jīng)》出于唐李筌,熟讀其文,知非黃帝書也。蓋欲其文奇古,反詭譎不經(jīng)。蓋糅雜兵家語作此言,又妄托子房、孔明諸賢訓(xùn)注,尤可笑,惜不經(jīng)柳子厚一掊擊也。

18.李翰林醉墨,是葛八叔忱贗作,以嘗其婦翁,諸蘇果不能別。蓋叔忱翰墨亦自度越諸賢,可寶藏也。

19.文章骫骳而得韓退之,詩道敝而得杜子美,篆籀如畫而得李陽冰,皆千載人也。陳留有王壽卿,得陽冰筆意,非章友直、陳晞、畢仲荀、文勛所能管攝也。

20.翟公巽所藏古石刻甚富,然有數(shù)種妙墨獨未入篋中,何邪?魯公《東西林題名》《宋開府神道》《永州磨崖》諸奇書,楊少師洛中十一碑,懷素《自敘》草書千余字,當(dāng)集為一,它日可為跋尾。禪家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懸想而書,不得一二,又臂痛,才能用筆三四分耳。?

題跋本是附麗于所跋之物而流傳,一旦被收入文集,便會保持相對獨立的狀態(tài),一條題跋即可自成篇章?!栋系怨闼厥獭返耐庠谛问脚c一般題跋有所不同,它在某種意義上可視為由20條題跋組成的一篇結(jié)構(gòu)較為松散的文章。將它看作一篇文章,是因為最后一條頗有總結(jié)與展望的意味;說它結(jié)構(gòu)松散,是因為前19條除所題都是翟氏藏品外,彼此之間并無明顯的依存關(guān)系,甚至并非每一條談?wù)摰膶ο蠖际鞘掏乇?。比如,?條討論的很可能是金文?,第16條討論的是刻在棗木板上的《淳化閣帖》,第18條討論的是葛叔忱(活動于11世紀(jì)后期)偽造的李白墨跡。上述三條跋語不僅文不對題,而且與最后一條中所謂“翟公巽所藏古石刻甚富”云云也不相關(guān),故可推知,這幾條跋語很可能是編次文集時闌入的錯簡,大概是黃庭堅為翟氏其他藏品所寫。除此以外,余者當(dāng)為一次寫就,否則最后一條就不會不針對任何藏品而只作總結(jié)陳辭了。

從這組篇幅不短的題跋中不難看出黃庭堅的推重與期許之意,最后一條跋文更是表達了持續(xù)關(guān)注翟氏收藏事業(yè)的愿望。由此看來,翟氏的金石收藏必有其獨到之處,其人也在黃庭堅的金石交游經(jīng)歷中扮演著頗為重要的角色。公巽是翟汝文(1076—1141)的字,他于元祐三年(1088)登進士第?,根據(jù)黃庭堅《題太學(xué)試院》記載,這一年的貢舉由蘇軾主持,黃庭堅擔(dān)任參詳官?。不過,翟汝文與黃庭堅的相識是否與科考有關(guān)已無法確知。《宋史》翟氏本傳所謂“從黃庭堅游”,在今天看來,僅存的見證便是《跋翟公巽所藏石刻》。那么,這組題跋是在什么樣的歷史情境下寫成的呢?

第8條和第12條跋語都提供了時間方面的線索。從第8條“元祐中,余在京師”云云可知,這組題跋的寫作時間不早于紹圣元年(1094)。黃庭堅在第12條中記錄了他憑借自己“中年來”才獲得的經(jīng)驗為翟汝文甄辨出了張旭的偽作,由此可以判斷,這組題跋寫于黃庭堅中年以后,這與從第8條中得到的信息可相互印證。問題由此轉(zhuǎn)換成了尋找紹圣以來黃庭堅和翟汝文行蹤的交集。

黃庭堅這一時期的行蹤是比較清楚的。紹圣元年六月,身在洪州的他被朝廷責(zé)令前往開封境內(nèi)居住,以便隨時接受調(diào)查,他取徑南康軍、彭澤、池州,于十一月初到達開封下轄的陳留,十二月底得到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的謫命。次年正月,他踏上入蜀之旅,從陳留取道尉氏、許昌,進入長江流域,然后溯江西行至目的地。他在蜀中度過了困頓而休閑的六年,直到元符三年(1100)重獲起用才離蜀東還,于建中靖國元年(1101)到達江陵后,因病滯留荊南,次年春經(jīng)巴陵、平江、臨湘、通城回鄉(xiāng),稍作停留便赴萍鄉(xiāng)探望兄長,同年六月領(lǐng)太平州事,到任后七日而罷,后溯江西上,流連于鄂州、黃州。崇寧二年(1103)冬,他被貶至宜州,途經(jīng)潭州、衡州、永州、全州、桂州,于次年五月到達貶所,在此度過了人生最后的時光?。

從紹圣元年到黃庭堅離世的崇寧四年,這段時間對于翟汝文來說,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紹圣元年至元符二年,翟汝文養(yǎng)親不仕,行蹤應(yīng)與其父翟思(?—1102)一致。《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六八“哲宗元祐六年”條云:“(十二月)庚申,左朝奉郎、知兗州翟思為國子司業(yè)。”?紹圣年間,翟思還在京擔(dān)任過左司諫、侍御史等職,他這一時期的活動屢見于《宋史》和《宋會要》。例如,《宋史·職官志》記載,他于紹圣元年以左司諫的身份就太學(xué)制度改革問題進言?;《宋史·輿服志》記載,他于紹圣二年以侍御史的身份向宋哲宗進言,請求禁止民眾在轎子的使用上僭越禮制?;《宋會要·食貨》記載,宋哲宗“從左司諫翟思請”,于紹圣二年正月下詔修訂酒業(yè)管理條例??!都翁尽肪矶疲骸暗运冀B圣四年四月以朝散郎、直龍圖閣知(越州),元符二年二月移應(yīng)天府。”?可知翟汝文于紹圣元年至四年四月在京師,紹圣四年四月至元符二年二月在越州,此后在應(yīng)天府。范寥“持狀投太守翟公(思),求為書吏”時,“公巽參政立屏后”?,是為旁證。第二階段是元符三年至建中靖國元年,此時翟汝文在京干祿,他寫給曾布(1036—1107)的三通干謁信(即《上曾丞相書》《上曾內(nèi)翰書》《再上曾內(nèi)翰書》)見于《忠惠集》卷八?。第三階段是崇寧元年至崇寧三年或四年,翟汝文為父守制?!都味ㄦ?zhèn)江志·丹徒縣》云:“秘書監(jiān)、知應(yīng)天府翟思墓在鐵爐山?!?故知翟汝文此時居住在家鄉(xiāng)附近。

通過比對黃、翟二人紹圣元年后的行蹤,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絕大部分時間都參商遙隔,唯一的交集是紹圣元年十一月至十二月同在開封,由此可以確定《跋翟公巽所藏石刻》應(yīng)寫于此時此地。

元祐時期,黃庭堅與蘇軾一同在汴京參與了一系列備受矚目的文化活動,顯示出非凡的文學(xué)與藝術(shù)造詣,聲譽日??;同時,緣于與舊黨中堅的密切關(guān)系,黃庭堅在元祐大臣集體被放逐的政治環(huán)境下自能收獲普遍的同情。因此,黃氏在元祐、紹圣之際就已經(jīng)積累了相當(dāng)雄厚的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這使得他在獲罪之際仍然受到廣泛的尊重和關(guān)注,來訪的賓客絡(luò)繹不絕,甚至令他疲于應(yīng)付?,形形色色的筆墨應(yīng)酬也隨之而來?。盡管黃庭堅未能積極從事金石收藏,但他的題跋在收藏家眼中無疑能為藏品增色,于是他便順理成章地成為收藏家們的座上賓,或是在居所中接受收藏家們的拜訪,從而獲觀劇跡,受邀留題。相比于收藏,這是黃庭堅介入金石世界更主要的一種途徑,也是以《跋翟公巽所藏石刻》為代表的一系列金石題跋的寫作情境。

(二)金石賞鑒經(jīng)驗的積累

在《跋翟公巽所藏石刻》中,黃庭堅如數(shù)家珍地談?wù)摫娴恼鎮(zhèn)未尕?、版本?yōu)劣、書風(fēng)特色、藝術(shù)水準(zhǔn)以及范本價值。這充分說明,在為翟汝文的藏品撰寫這組題跋之前,黃庭堅就已經(jīng)積累了相當(dāng)豐富的金石賞鑒經(jīng)驗,掌握了精深的品評知識。因為黃氏自己的金石收藏數(shù)量和質(zhì)量都不足以支持其研究,所以這些經(jīng)驗和知識的獲得應(yīng)更多地外假于周邊友人的收藏。

元豐七年,黃庭堅北上赴任德平鎮(zhèn)監(jiān),途經(jīng)齊山,與沈遼(1032—1085)相會。沈遼擁有頗成規(guī)模的金石收藏,黃庭堅《云巢詩并序》云:“幾研間陶瓦金銅物,皆閱數(shù)百年,遠者溢出周秦?!?可以想見,在與沈遼共處的日子里,黃庭堅應(yīng)飽覽了他所藏的周秦古器及其銘文。

元豐八年五月,黃庭堅在趙挺之處“觀古書帖甚富”。趙挺之是北宋金石學(xué)集大成者趙明誠之父,庋藏富贍,黃庭堅此次經(jīng)眼的除《絳帖》等刻帖以外,還有唐代虞世南書丹的《高陽郡隆圣道場碑》等碑版拓本?。

元祐年間,黃庭堅在汴京任館職,且與李公麟、榮輯等收藏家過從甚密,政事之暇,于秘府內(nèi)外經(jīng)眼吉金貞石殆不知凡幾。在《跋李伯時所藏篆戟文》中,黃氏記述了他觀摩李公麟新獲銅戟銘文的體會:

龍眠道人于市人處得金銅戟,漢制也。泥金六字,字家不能讀。蟲書妙絕,于今諸家未見此一種。乃知唐玄度、僧夢英皆妄作耳。?

跋文能準(zhǔn)確地描述出字口錯金這一無法反映在拓本上的特征,說明黃氏所見的應(yīng)是李公麟新購得的原器,由此推斷,此跋當(dāng)系于黃、李二人同在汴京的元祐時期。元祐四年,黃庭堅在榮輯處獲觀榮氏斥二十萬錢巨資購入的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唐拓本?。趙明誠《金石錄》卷一三“秦詛楚文”條記載:“元祐間,張蕓叟侍郎、黃魯直學(xué)士皆以今文訓(xùn)釋之,然小有異同?!?黃庭堅早在元豐年間就已對書法滿懷熱情,彼時所作的《寄上高李令懷道》一詩中即有“謂予有書癖,摹篆寫科斗”?之句。由此不難推想,當(dāng)黃庭堅面對著《詛楚文》的拓本,應(yīng)不僅僅用力于釋字考史,對其書法亦傾注關(guān)懷,甚至很可能臨摹過。

元祐八年,居喪于故里的黃庭堅參與了一次以金石賞鑒為主題的雅集活動。當(dāng)時,分寧鄰縣?;璧闹秋@寺竹林中出土了顏真卿書丹的《顏家壟斷碑》?,黃庭堅赴?;枧c一眾友朋同賞貞珉。其間李安行還展示了他收藏的古編鐘,黃庭堅針對鐘銘發(fā)表了意見,指出其字體“類殳書”,然而“不能盡識”(《?;桀}名記》)?。

紹圣元年,黃庭堅分別為張威(字福夷)、蔡寶臣(字致君)二人所藏的《孔子廟堂碑》作跋,即《題張福夷家廟堂碑》《題蔡致君家廟堂碑》兩文?,嗣后為翟汝文所藏周秦以來多種石刻拓本寫下《跋翟公巽所藏石刻》。

從包括《跋翟公巽所藏石刻》在內(nèi)的諸例中不難看出,除早已被歸到前代名家名下的石刻書跡以外,不著作者名姓的周秦古器銘文甚至磚瓦文字,也在黃庭堅的視覺經(jīng)驗中占有相當(dāng)重要的地位。就題跋內(nèi)容來看,黃氏主要從書法角度看待金石遺文,或強調(diào)其范本價值,或評論其藝術(shù)特色,鑒定亦以書法風(fēng)格為基本依據(jù)。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兩方面,黃庭堅都不是特例。他的前輩歐陽修在收藏活動中,就曾出于欣賞書法的目的將目光投注于“名家”“經(jīng)典”以外的世界?;而他的后輩趙明誠也屢屢以“奇古”“奇?zhèn)ァ薄按竟拧钡日Z匯來表達對周秦漢魏金石上的無名氏書跡的激賞,甚至僅僅因為“其書奇古”就將趙仲爰(1054—1123)所藏古鐘銘文“列于諸器銘之首”?。這些情況表明,11世紀(jì)的文人士大夫開始自覺地從書法的角度看待各類金石文字,而不論它們是否出自名家之手。這種種新理異態(tài)標(biāo)志著金石學(xué)與書學(xué)之間的互動關(guān)系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發(fā)展?。

三、金石鑒藏經(jīng)驗對黃庭堅書學(xué)思想的影響

金石學(xué)與書學(xué)互動關(guān)系的發(fā)展與視覺媒介的新變密切相關(guān)。隨著《淳化閣帖》《絳帖》《潭帖》等刻帖的流布,拓本在11世紀(jì)前后成為一種重要的視覺資源,中古時代口傳手授的學(xué)書方式此時被臨摹法帖拓本所取代,這意味著人們對早期及中古書法的接受過程主要是通過拓本這一媒介展開的。與此同時,金石鑒藏與研究的風(fēng)氣席卷士林,大量不著作者名姓的吉金文字和石刻書跡也主要以拓本的形式為人們所知見。由于媒介的一致性,素來被刻入法帖的書法“經(jīng)典”與該體系以外的“非經(jīng)典”之間的界限趨于模糊。一方面,刻帖開始容納無名氏創(chuàng)作的金石文字,例如,刻成于12世紀(jì)初的《汝帖》除收錄晉唐名家法書以外,還收錄了數(shù)量可觀的商周金文和秦漢魏晉南北朝無名氏石刻書跡,如卷一的《商器款識》(圖3)和卷八的《周紇豆陵騰碑》(圖4)等,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在《集古錄》《金石錄》等為金石拓本而編撰的著錄中,負責(zé)編目的鑒藏家如歐陽修、趙明誠等,將此前鮮少受到關(guān)注的金石文字遺跡與備受矚目的法帖并置在一起,他們看待兩者的書法審美價值時,所持心態(tài)亦無顯著不同??偠灾赏乇緩V泛流通而形成的視覺文化語境,在客觀上為人們發(fā)現(xiàn)“非經(jīng)典”書跡中蘊含的藝術(shù)意趣創(chuàng)造了條件。于是,出自無名氏之手的金石文字不再僅僅作為史料被閱讀,越來越多地作為藝術(shù)作品被觀看乃至臨摹。

圖3 《汝帖》之“商器款識” 拓本 上海博物館藏

圖4 《汝帖》之“周紇豆陵騰碑” 拓本 上海博物館藏

無論收藏還是賞鑒,黃庭堅始終以書法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參與金石鑒藏活動的經(jīng)歷對其書學(xué)思想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一方面,從金石拓本中獲得的視覺經(jīng)驗有力地塑造著他的書法審美趣味;另一方面,新的視覺資源涌現(xiàn),促使他反思既有的書法史敘事,尋繹無名氏金石書跡與晉唐名家經(jīng)典之間的關(guān)系,確認無名氏金石書跡及其研習(xí)者的歷史定位。

(一)孕育自金石文字的審美趣味

如前所述,舉凡三代金文、秦漢石刻,都得到了黃庭堅的激賞。頗堪玩味的是,黃氏在表彰它們作為書法典范的價值時,往往會強調(diào)它們具有跨越字體畛域的借鑒意義:“余嘗觀漢時石刻篆隸,頗得楷法。后生若以余說學(xué)《蘭亭》,當(dāng)?shù)弥!保ā对u書》)?商周秦漢篆隸書跡均以金石及其拓本為媒介流傳于11世紀(jì),黃庭堅認為,它們蘊藏著各體書法通用的審美準(zhǔn)則和技法秘訣。那么,在他心目中,金石篆隸所具備的哪些特征可以且應(yīng)該為其他字體所借鑒?篆隸的修養(yǎng)又如何作用于其他字體的創(chuàng)作?

在《跋翟公巽所藏石刻》中,前引黃庭堅評價《石鼓文》的范本價值說:

《石鼓文》筆法,如圭璋特達,非后人所能贗作。熟觀此書,可得正書、行、草法,非老夫臆說,蓋王右軍亦云爾。

《石鼓文》如何為楷、行、草諸體提供筆法上的參考?黃庭堅并未直接對此作出解釋,而是通過“蓋王右軍亦云爾”一語來表明其意見淵源有自。11世紀(jì)流傳的所謂王羲之書論真?zhèn)坞s廁,大部分被朱長文輯錄于《墨池編》中。其中唐人托名王羲之的《筆陣圖》確實談及篆隸對草書的加持作用:“草書亦須象篆勢、八分、古隸相雜,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紙。若急作,意思淺薄,筆即直過。”[51]這句話明確地指出,進行草書創(chuàng)作時應(yīng)借鑒篆隸的運筆節(jié)奏,行處皆留,留處皆行,通過控制行筆速度,使點畫沉著渾厚,力透紙背。這恰恰與黃庭堅反復(fù)強調(diào)的筆法要旨——“知擒縱”[52]若合符契。

筆法符合上述準(zhǔn)則的作品是何種面貌呢?黃庭堅曾以“有秦漢篆筆”(《跋法帖》)[53]來評價《昨遂不奉恨深帖》(即王獻之《廿九日帖》)。黃氏發(fā)此議論時針對的是刻帖而非墨跡,他當(dāng)日所寓目的拓本當(dāng)與上海圖書館所藏宋拓紹興國子監(jiān)本《淳化閣帖》第九卷中所見者(圖5)相去不遠[54]。相比于《淳化閣帖》中所見王獻之其他書跡,《廿九日帖》點畫起收不露鋒芒,中段圓厚堅實,鮮有輕盈的筆觸,這些形式特征與金石拓本上的“秦漢篆筆”確有相通之處。

圖5 王獻之 《淳化閣帖》之“廿九日帖” 拓本 上海圖書館藏

與此呼應(yīng),黃庭堅對北宋士人書法片面追求妍美流暢、輕盈巧媚的普遍作風(fēng)頗有微詞:“數(shù)十年來,士大夫作字尚華藻而筆不實,以風(fēng)檣陳(陣)馬為痛快,以插花舞女為姿媚,殊不知古人用筆也。”(《書十棕心扇因自評之》)[55]又說:“凡書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婦子妝梳,百種點綴,終無烈婦態(tài)也。”(《李致堯乞書書卷后》)[56]在書信中與友人談?wù)摴P法時,黃庭堅則主張“以質(zhì)厚為本”(《與宜春朱和叔書》)[57]。在黃庭堅書論的語境中,“新婦子妝梳”與“烈婦態(tài)”分別比喻“巧”與“拙”,而“新婦子妝梳”與比喻“姿媚”的“插花舞女”語義相近,因此“巧”與“姿媚”相通;“姿媚”與“筆實”對立,“巧”與“拙”對立,故而“筆實”與“拙”相通;“筆實”必然能使點畫渾厚,所以“拙”與“厚”這兩個審美范疇是密切相關(guān)的。歐陽修曾經(jīng)用“古質(zhì)”這樣一個相對抽象的詞語來表達對金石文字的觀感,黃庭堅在此基礎(chǔ)上更進一步,將所謂“古質(zhì)”具體化,旗幟鮮明地宣揚“拙”與“厚”的審美意義,成為七百余年后興起的碑學(xué)浪潮的重要思想淵源之一。

(二)針對金石文字的經(jīng)典化策略

與絕大多數(shù)秦漢金石銘文同為無名氏書跡的《瘞鶴銘》,是一件令黃庭堅終生服膺的作品,黃氏不厭其煩地多次強調(diào)它出自王羲之之手。有關(guān)黃氏對這通摩崖石刻的品評與取法角度,王家葵已作過較為細致的考察[58],茲不贅論;不過,黃氏何以堅稱此銘為王羲之所書,則是一個仍有討論余地的問題。

黃庭堅《題〈瘞鶴銘〉后》云:“歐陽公以魯公書《宋文貞碑》得《瘞鶴銘》法,詳觀其用筆意,審如公說?!盵59]歐陽修對《宋文貞碑》的評騭沒有流傳下來,但他在為《瘞鶴銘》所寫的跋文中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不類羲之筆法,而類顏魯公。”[60]黃庭堅既然引述了歐說,就說明歐陽修對《瘞鶴銘》的基本看法及其理據(jù)都應(yīng)是他所熟知的。退一步而論,作為經(jīng)驗豐富的賞鑒家和書家,黃庭堅似乎不大可能無法分辨《瘞鶴銘》與王羲之其他作品在風(fēng)格上的顯著差異。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對王羲之書《瘞鶴銘》這一無根之談的堅持和揄揚顯得尤為意味深長。

黃庭堅在幾乎毫無理據(jù)的情況下反復(fù)強調(diào)《瘞鶴銘》為王羲之所書,令人不得不將他的相關(guān)論述視為一種刻意的宣傳。這種宣傳一旦奏效,《瘞鶴銘》便被人們認為與王羲之有關(guān),從而獲得與法帖同等的地位,進入“經(jīng)典”的譜系。所以,黃庭堅對王羲之書《瘞鶴銘》一說的堅持可以看作一種經(jīng)典化策略。值得注意的是,與碑學(xué)及后碑學(xué)話語強調(diào)無名氏書跡具有獨立于“名家”與“經(jīng)典”譜系以外的審美價值迥然不同,黃氏對《瘞鶴銘》的運作意在使它進入由“名家”與“經(jīng)典”構(gòu)成的統(tǒng)緒,這與王宷(1078—1118)將商周金文、北朝碑志刻入《汝帖》的做法頗有異曲同工之處。王水照在討論北宋文學(xué)結(jié)盟現(xiàn)象的時代背景時曾指出,對“統(tǒng)”的崇尚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在北宋時期深入人心,宋人津津樂道的“道統(tǒng)”“文統(tǒng)”“佛統(tǒng)”等不僅意味著各個領(lǐng)域?qū)ν艄鈽s傳統(tǒng)的歆慕,同時也包含著明確的現(xiàn)實訴求,即為自身確立一個歷史位置,隱寓自繼正統(tǒng)之意[61]?!动廁Q銘》這件給予黃庭堅以藝術(shù)啟迪、使他獲益匪淺的無名氏之作一旦以王羲之的名義成為“經(jīng)典”,黃氏自己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右軍苗裔,成為“書統(tǒng)”的繼承者。

雖然黃庭堅對金石文字藝術(shù)價值的認知與理解未受書者身份影響,但是他并未突破“名家”的觀念,以“二王”及其書跡為核心的“名家”與“經(jīng)典”譜系在其心目中仍然具有無可比擬的權(quán)威性——一件作品出自“名家”之手是它能夠以“經(jīng)典”之名被廣泛接受的重要保障。盡管黃庭堅關(guān)于《瘞鶴銘》作者的論斷很快就被黃伯思(1079—1118)所證偽[62],但他在《瘞鶴銘》接受史上留下的濃墨重彩至今不曾磨滅,成為北宋金石文化與“尚統(tǒng)”思潮交匯的一項見證。

結(jié) 語

許雅惠曾借助“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BDB)對北宋后期金石收藏的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絡(luò)進行考察,發(fā)現(xiàn)身處這一網(wǎng)絡(luò)中的人并非都積極從事收藏活動,那些并不著意于收藏的人在這一網(wǎng)絡(luò)中的主要作用是充當(dāng)金石收藏家的社交中介,為收藏家積累社會資本搭建渠道[63]。本文對黃庭堅這一個案的考察則表明,這一群體在金石收藏的社會網(wǎng)絡(luò)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并不僅限于社交中介,更因各人自身條件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比如黃庭堅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未能積極投身于收藏活動,但因持有雄厚的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通過廣泛的交游而得以深度介入金石鑒藏世界,并憑借其書家身份成為溝通金石學(xué)與書學(xué)的樞紐性人物。一方面,他有力地推動了金石成為藝術(shù)的進程;另一方面,他的參與使得金石鑒藏獲得了超越自身的更深廣的文化史意義,對諸如書法等文化領(lǐng)域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

黃庭堅踵武歐陽修,大力發(fā)掘出自無名氏之手的金石文字的藝術(shù)價值,他們的努力促成了某種意義上的書法范本資源重組。11世紀(jì)以來,廣泛流通的金石拓本,不論是否名家書跡,都在書法篆刻的范本體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即使未必能與刻帖平分秋色,亦可謂靜水流深,如元人吾丘衍的書法便受到《石鼓文》的滋養(yǎng)[64],明人蘇宣的篆刻也得益于“殘碑?dāng)囗伲瑹o所不窺”[65]的經(jīng)歷。盡管宋明間人對金石意趣的解讀有著與清人不同的一面,但毋庸置疑的是,在聲勢浩大的碑學(xué)運動興起之前,大量出自無名氏之手的金石文字早已成為人們研習(xí)書法和篆刻的取法對象。在過去書法史敘事中,清代碑學(xué)興起的原因往往被簡單而籠統(tǒng)地歸納為乾嘉金石學(xué)的影響,這一判斷固然無誤,但更不應(yīng)忽視的是,金石學(xué)與書學(xué)的互動有其自身的歷史傳統(tǒng)與發(fā)展理路,這一傳統(tǒng)可以追溯至黃庭堅的時代,它的發(fā)軔是彼時書法文化變遷的重要表征之一。

①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金石”一詞在不同的語境下有著不同的所指,它既可以指青銅器和石刻的原物,也可以指它們的拓本,有時還兼有這兩種含義,本文所使用的“金石”這一概念亦復(fù)如是。

② 彭礪志:《試論黃庭堅書學(xué)對清代碑學(xué)的啟蒙與影響》,《書法研究》2006年第F11期。

③ 史正浩:《宋仁宗對宋代金石學(xué)興起的貢獻》,《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13年第1期。

④???? ???? ????[53] [55][56][57][59] 鄭永曉 編:《黃庭堅全集 輯校編年》,江 西人民出版 社2008年版 ,第222頁,第1561頁,第329頁,第330頁,第782頁,第1297頁,第539頁,第383頁,第1564頁,第324頁,第679頁,第1556—1557、715頁,第587頁,第1560頁,第1550頁,第1492—1493頁,第913頁,第656頁,第1548頁。

⑤ 盧慧紋:《唐至宋的六朝書史觀之變:以王羲之〈樂毅論〉在宋代的摹刻及變貌為例》,《故宮學(xué)術(shù)季刊》2014年第3期。

⑥ 米芾云:“智永跋云,梁世摹出,天下珍之……余于杭州天竺僧處得一本?!保总馈⒗钪畠x:《書史·姑溪題跋》,商務(wù)印書館1937年版,第6頁)

⑦ 曹士冕跋《寶晉齋法帖》卷二所收《樂毅論》云:“國朝高本藏周膳部家?!保▎⒐?、王靖憲主編:《中國法帖全集》第11冊,湖北美術(shù)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頁)

⑧ 陳槱著,李偉國整理:《負暄野錄》卷上,《全宋筆記》第7編第5冊,大象出版社2015年版,第257頁。

⑨?[60] 歐陽修:《集古錄跋尾》,李逸安點校:《歐陽修全集》,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2161頁,第2308頁,第2309頁。

⑩ 沈括著,胡道靜校證:《夢溪筆談校證》卷一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23頁。

? 翁同龢跋安思遠舊藏宋拓《樂毅論》(中國嘉德2018年秋季拍賣會1801號拍品)云:“此冊《樂毅》‘?!植蝗井?dāng)是高紳學(xué)士家真石?!比欢陶f并無確據(jù),故難以采信。

?[58] 王家葵:《瘞鶴銘新考》,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5—10頁,第75—87頁。

? 蘇舜欽:《丹陽子高得逸少〈瘞鶴銘〉于焦山之下及梁唐諸賢四石刻共作一亭,以寶墨名之,集賢伯鎮(zhèn)為之作記,遠來求詩,因作長句以寄》,沈文倬校點:《蘇舜欽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89頁。

? 王家葵:《瘞鶴銘新考》,第135—166頁;陳郁:《談?wù)劘廁Q銘殘石水前拓本》,《書法叢刊》2020年第4期。

? 《六藝之一錄》:“黃山谷曰:余家有古鏡,背銘云:‘漢有善銅出丹陽,取為鏡,清且明,左龍右虎補之?!嘤钟幸荤R,云:‘蔡氏作鏡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刻治六官悉皆在,長保二親利子孫,傳之后世樂無極?!保邼帲X偉強等點校:《六藝之一錄》卷一八,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7年版,第468頁)從銘文來看,這兩面都是漢鏡,但經(jīng)核查,此文最早見于趙令畤《侯鯖錄》卷一,略有異文,起首無“黃山谷曰”四字,似非出自黃庭堅之手。因此,此文并不能說明黃庭堅收藏過漢鏡,但他可能收藏過一件古銅壺,并于建中靖國元年贈予友人王觀復(fù),有《以古銅壺送王觀復(fù)》一詩記錄此事(鄭永曉編:《黃庭堅全集輯校編年》,第1070頁)。

? 釋惠洪:《山谷老人贊》,釋廓門貫徹注,張伯偉、郭醒、童嶺、卞東波點校:《注石門文字禪》卷一九,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1222頁。

? 黃庭堅:《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二八,商務(wù)印書館1929年版;鄭永曉編:《黃庭堅全集輯校編年》,第1560—1563頁。局部標(biāo)點有改動。

? 宋人每將金文摹刻上石以廣流傳(趙明誠著,金文明校證:《金石錄校證》,中華書局2019年版,第249頁),故黃庭堅在翟汝文處所見者是金文原拓還是拓自翻刻石本實難判定。但揆之以理,這里提到的“周秦古器銘文”仍有較大可能是原拓,畢竟以翟氏庋藏之富,不會無視拓本的品質(zhì)問題,而且他應(yīng)該具有一定鑒別能力。

? 過去一般認為翟汝文于元符三年登第(龔延明等:《宋代登科總錄》,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4年版,第1628頁;昌彼得等:《宋人傳記資料索引》,鼎文書局1986年版,第3312頁;祝尚書:《宋人別集敘錄》卷一五,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711—712頁),這一說法源于《京口耆舊傳》卷四,然而翟耆年《翟氏公巽埋銘》卻說:“公以熙寧九年丙辰九月十一日生……公年十四舉進士?!备鶕?jù)翟汝文于元符三年致曾布的三通干謁信,結(jié)合有關(guān)他侍親、守制、出仕的相關(guān)記載,可知元符三年登科說不可信,《翟氏公巽埋銘》提供的元祐三年說才是正確的(陳文波:《翟汝文登科及相關(guān)問題考辨》,《國際漢學(xué)研究通訊》第22期,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21年版)。

? 鄭永曉:《黃庭堅年譜新編》,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1997年版,第256—426頁。

? 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六八,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11183頁。

? “紹圣元年……左司諫翟思言:‘元豐《太學(xué)令》訓(xùn)迪糾禁亦具矣,今追復(fù)經(jīng)義取士,乞令有司看詳,依舊頒行?!保ā端问贰ぢ毠僦尽?,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3912頁)

? “哲宗紹圣二年,侍御史翟思言:‘京城士人與豪右大姓,出入率以轎自載,四人舁之……旁午于通衢,甚為僭擬,乞行止絕?!保ā端问贰ぽ浄尽罚?576頁)

? “紹圣二年正月十二日,詔:‘應(yīng)熙寧五年以前不造酒州軍……違者坐之?!瘡淖笏局G翟思請也?!保ㄐ焖奢?,劉琳等校點:《宋會要輯稿·食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6459頁)

? 施宿等:《嘉泰會稽志》卷二,清嘉慶刻本。

? 費袞著,金圓整理:《梁溪漫志》卷一〇,《全宋筆記》第5編第2冊,大象出版社2012年版,第238頁。

? 翟汝文:《忠惠集》卷八,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盧憲:《嘉定鎮(zhèn)江志》卷一一,清道光刻本。

? 黃庭堅《答睢老》云:“久欲一至東庵,以哀苦臞瘁,又多賓客,故未能爾?!保ㄠ嵱罆跃帲骸饵S庭堅全集輯校編年》,第739頁)

? 黃庭堅《答茂衡通判書》云:“不肖不復(fù)作詩已數(shù)年,當(dāng)奉為作《蒙齋銘》,別信寄上。”(鄭永曉編:《黃庭堅全集輯校編年》,第729頁)由此知羅中彥(字茂衡)曾向黃庭堅索詩,此其筆墨應(yīng)酬之一例。

? 黃庭堅《題絳本法帖》云:“元豐八年夏五月戊申,趙正夫出此書于平原官舍,會觀者三人:江南石庭簡、嘉興柳子文、豫章黃庭堅?!庇帧额}虞永興道場碑》云:“元豐乙丑五月戊申,平原監(jiān)郡趙正夫會食于西齋,出以示余,諦玩無斁?!保ㄠ嵱罆跃帲骸饵S庭堅全集輯校編年》,第1552、401頁)

? 黃庭堅:《題蔡致君家廟堂碑》《題榮咨道家廟堂碑》,《黃庭堅全集輯校編年》,第715、1556頁。榮輯和榮咨道過去多被誤認作同一人,但事實上并非如此(陳文波:《榮輯登科、仕宦及交游小考》,未刊稿)。

?? 趙明誠著,金文明校證:《金石錄校證》,第250頁,第220頁。

? 即《金石錄》卷八著錄的《顏處士殘碑》,對此碑的詳細考訂,參見朱關(guān)田:《顏真卿書跡著錄散記》,《初果集:朱關(guān)田論書文集》,榮寶齋出版社2008年版,第390—391頁。

? 艾朗諾:《美的焦慮:北宋士大夫的審美思想與追求》,杜斐然、劉鵬、潘玉濤譯,郭勉愈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9—11頁。

? 此前并非無人談及金石書法,如韓愈、韋應(yīng)物均有《石鼓歌》傳世,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亦包含對《嶧山碑》的評價,但這都只是個別現(xiàn)象,未能形成氣候。

[51] (傳)王羲之:《筆陣圖》,朱長文纂輯,何立民點校:《墨池編》,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9年版,第48頁。《法書要錄》卷一錄此文題為《題衛(wèi)夫人筆陣圖后》,略有異文(張彥遠輯,范祥雍點校:《法書要錄》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7頁)。

[52] 關(guān)于“擒縱”的詳解,參見Fu Shen,“Huang T’ing?chien’s Calligraphy and His Scroll for Chang Ta?t’ung: A Masterpiece Written in Exile”, Ph. D. disserta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1976;陳文波:《“字中有筆”續(xù)探》,《中國書法》2018年第8期。

[54] 紹興國子監(jiān)本是來源可靠的宋代皇家權(quán)威翻刻本,是僅次于原刻的早期翻刻,甚至一度被視為原刻,而上海圖書館藏本則是可靠的宋拓本。關(guān)于紹興國子監(jiān)本的詳細論述,參見田振宇:《〈淳化閣帖〉南宋國子監(jiān)本版本芻議》,“書法史的多維視界:浙江大學(xué)藝術(shù)史青年學(xué)者沙龍(第二期)”會議論文,2020年11月21日。

[61] 王水照:《北宋的文學(xué)結(jié)盟與“尚統(tǒng)”的社會思潮》,《王水照自選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130頁。

[62] 黃伯思著,李萍點校:《東觀余論》卷下,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0年版,第168頁。

[63] 許雅惠:《北宋晚期金石收藏的社會網(wǎng)絡(luò)分析》,《新史學(xué)》2018年第4期。

[64] 吾丘衍《三十五舉》:“篆法匾(扁)者最好,謂之螎(蜾)匾(扁),徐鉉謂非老手莫能刻[到],《石鼓文》字也?!保ㄎ崆鹧埽骸秾W(xué)古編》卷上,《叢書集成初編》影印夷門廣牘本,商務(wù)印書館1939年版,第4頁)

[65] 姚士慎:《蘇氏印略序》,蘇宣刻并輯:《蘇氏印略》,明萬歷刻本。

猜你喜歡
拓本黃庭堅金石
馬衡《凡將齋甲骨刻辭拓本》選
中國書法(2023年4期)2023-08-28 06:02:08
金石包裝有限公司
新增編委介紹
金石包裝有限公司
《合集》27459拓本、照片對讀的新發(fā)現(xiàn)
明刻《綠筠窩帖》及傳世拓本考
冷熱
《賈養(yǎng)材墓志》拓本
黃山
黃庭堅書論(上)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37
宿迁市| 辽宁省| 汉川市| 吉水县| 无锡市| 桓仁| 扶沟县| 道真| 保定市| 津市市| 太白县| 中西区| 黄骅市| 凤阳县| 宜春市| 镇康县| 梁河县| 克东县| 乡城县| 台前县| 衡东县| 六枝特区| 绥德县| 封开县| 密山市| 绿春县| 五河县| 高台县| 阆中市| 高淳县| 石渠县| 天气| 和平县| 康马县| 肃宁县| 大庆市| 济宁市| 乡城县| 蕉岭县| 蒙阴县| 清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