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勝高
周制,王立太社、王社;諸侯立國社、侯社,以祭祀所管轄的土地。大夫以下無封地,則置里社以祭祀其所居土地之主[1]?!抖Y記·祭法》:“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编嵭ⅲ骸按蠓虿坏锰亓⑸纾c民族居。百家以上則共立一社,今時里社是也?!笨追f達(dá)疏:“大夫以下,謂包士、庶。成群聚而居,其群眾滿百家以上,得立社。為眾特置,故曰置社。”[2]1304相對于王、諸侯所立之社祭祀土地之主,里社更多用于祓禳災(zāi)禍、祈求福報,社主也由此成為百姓的保護(hù)神。平王東遷后,令不出王畿,太社、王社祭祀衰微,諸侯以下的社祀日漸重要。秦滅六國,毀諸侯之國社、侯社;其又不立諸侯,則國社、侯社不存。民社便成為早期中國社祀制度的遺留。秦漢時期百姓春、秋祀于里社?!妒酚洝し舛U書》載漢之初立,“有司請令縣常以春月及臘祠社稷以羊豕,民里社各自財以祠”。社祀遂成為兩漢民間祭祀風(fēng)俗。從《四民月令》以及考古新見史料來看,民社祭祀更多承擔(dān)了祈禱水旱之災(zāi)、禱疾于社主、祈福于社神等功能,形成了諸多祝禱之辭。我們可以由此觀察民社的祭祀形態(tài),理解普通百姓的精神生活方式,并觀察社祀的祝禱之辭在小傳統(tǒng)中的流傳,由此來理解早期中國民間生活的諸種形態(tài)①。
里是周秦居民的基本單位,置社祭祀所在土地之主,是為里社[3]。在商周之際,便有書社之法,將同一社中所居之人登錄簿冊,作為社會基層治理的模式?!豆茏印ぐ娣ń狻吩裕骸拔渫醴ゼq,士卒往者,人有書社?!薄秴问洗呵铩ど鞔笥[》追述武王攻入朝歌:“三日之內(nèi),與謀之士,封為諸侯,諸大夫賞以書社,庶士施政去賦?!鄙鐬橥恋丶漓胫谏讨軙r已經(jīng)被作為管理百姓的單元。具有行政單位性質(zhì)的書社制度,與后世的里社制度一脈相承。東漢蔡邕《獨斷》卷上言:“大夫不得特立社,與民族居,百姓已上則共一社,今之里社是也?!崩锷鐬橥寰劬铀⒅?。杜佑也認(rèn)為:“大夫不得特立社,與人族合居百家以上,則共立一社?!保?]1264一般認(rèn)為一社為百家②,實際是聚居而形成的村社。
從早期文獻(xiàn)所載來看,齊國保留有書社制度?;腹苤贋橄鄷r,“立以為仲父,而貴戚莫之敢妒也;與之高、國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惡也;與之書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5]107,管仲獲得了書社三百的封戶?!豆茏印こ廾摇酚盅裕骸鞍偕w無筑,千聚無社,謂之陋,一舉而取。”聚居之所不立社,就不能有效治理,是因為社具有的祭祀功能,可以形成精神認(rèn)同,凝聚社會認(rèn)同,建構(gòu)一個居住單元的公共秩序。齊借助完善的書社制度,建立了基本的居民單位:“方六里,名之曰社,有邑焉,名之曰央?!保?]90春秋后期,社被廣泛作為基層社會管理制度?!蹲髠鳌ぐЧ迥辍份d景伯之言:“昔晉人伐衛(wèi),齊為衛(wèi)故,伐晉冠氏,喪車五百,因與衛(wèi)地,自濟(jì)以西,禚、媚、杏以南,書社五百。”衛(wèi)國失去的土地與戶籍人口,以社為單位?!墩f苑》又載:“楚昭王召孔子,將使執(zhí)政,而封以書社七百。”[7]419楚王曾有封戶七百以召孔子的打算,卻被子西阻止?!妒酚洝た鬃邮兰摇芬噍d:“昭王將以書社地七百里封孔子。”言書社七百為七百里,每社居一里之地?!秴问洗呵铩るx俗覽·高義》載公上過語墨子之義,越王說之,謂公上過曰:“子之師茍肯至越,請以故吳之地陰江之浦書社三百以封夫子。”可見,春秋戰(zhàn)國之際,書社所形成的登記造冊制度,使社成為了基本的居住單元,成為社會基層管理的主要模式。
《大戴禮記·千乘篇》記載魯公問孔子如何治國,孔子列舉的立宗子之法為:“立子設(shè)如宗社,宗社先示威,威明顯見?!毖砸獮樽谧釉O(shè)立宗廟、建立社祀,此乃就諸侯繼承制度而言。于大夫以下,則通過編戶立社,共同聚居祀其土地之主,形成祭祀與行政合一的管理體制?!抖Y·外篇》載《立社祝》,是立社時的禱辭:
今某月日,君為某立社。社,祭土而主陰氣也。五谷用成,萬民以生。敢用肥豚嘉蔬清酒,敬致大神。自今日以來,福請雨止,惟靈是聽。子孫眉壽,萬神含靈。[8]3263
此當(dāng)為國君為大夫立社時的禱辭。從中可以看出早期中國設(shè)置里社的用意:一是社神可以保佑土地五谷豐登,使百姓衣食無憂;二是作為該地域內(nèi)最高的神靈,社神能夠保證風(fēng)雨以時,實現(xiàn)風(fēng)調(diào)雨順;三是稱社主為大神,其能保佑區(qū)域內(nèi)的百姓長壽無恙,少病多福。傅咸曾解釋晉朝為百姓立社的用意:“國以人為本,人以谷為命,故又為百姓立社而祈報焉?!保?]591讓百姓通過春祈秋報,以求五谷豐登,感謝土地之主的保佑。
之所以稱社主為“大神”,在于商周天子祭天地而諸侯祀社?!吨芏Y·肆師》注:“大神,社及方岳也?!敝T侯祀境內(nèi)山川土地,以國社、侯社及境內(nèi)山川為土地神[10]。諸侯不能祭天,因此“國中神莫大于社”[11]487,以社祀所祭祀土地山川之神為最高神,百姓則以所祭祀的社神為區(qū)域內(nèi)的大神?!洞蟠鞫Y記·公符篇》載諸侯祀社之辭:
薄薄之土,承天之神。興甘風(fēng)雨,庶卉百谷,莫不茂者,既安且寧。維予一人某,敬拜下土之靈。[12]250
其中諸侯自稱“維予一人”,為邦國最高統(tǒng)治者;其祭拜的對象為“下土之靈”,邦國土地之主。由于周的社、稷既有分祀又有合祀[13]。社主風(fēng)雨,稷主豐收。諸侯祭祀社稷,祈禱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故此當(dāng)為祀社稷的禱辭。里社之主是大夫以下所能祭祀的最高神,立社時所言的“福請雨止”,便是祈雨于社。
祈雨于社是民社之祀的主要內(nèi)容,《春秋繁露·求雨》記載了西漢時春旱、夏旱祈雨于社的祭祀之法:
春旱求雨。今縣邑以水日禱社稷山川,家人祀戶。無伐名木,無斬山林。暴巫聚尫八日。于邑東門之外為四通之壇,方八尺,植蒼繒八。其神共工,祭之以生魚八,玄酒,具清酒、膊脯。擇巫之潔清辯利者以為祝。祝齋三日,服蒼衣,先再拜,乃跪陳,陳已,復(fù)再拜,乃起。祝曰:“昊天生五谷以養(yǎng)人,今五谷病旱,恐不成實,敬進(jìn)清酒、膊脯,再拜請雨,雨幸大澍,即奉牲禱?!币约滓胰諡榇笊n龍一,長八丈,居中央。為小龍七,各長四丈。于東方。皆東鄉(xiāng),其間相去八尺。小童八人,皆齋三日,服青衣而舞之。田嗇夫亦齋三日,服青衣而立之。鑿社通之于閭外之溝,取五蝦蟆,錯置社之中。池方八尺,深一尺,置水蝦蟆焉。具清酒、膊脯,祝齋三日,服蒼衣,拜跪,陳祝如初。取三歲雄雞與三歲豭豬,皆燔之于四通神宇。令民闔邑里南門,開邑里北門,具老豭豬一,置之于里北門之外。市中亦置豭豬一,聞鼓聲,皆燒豭豬尾。取死人骨埋之,開山淵,積薪而燔之。通道橋之壅塞不行者,決瀆之。幸而得雨,報以豚一,酒、鹽、黍財足,以茅為席,毋斷。
夏求雨。令懸邑以水日,家人祀灶。無舉土功,更火浚井。暴釜于壇,臼杵于術(shù),七日。為四通之壇于邑南門之外,方七尺,植赤繒七。其神蚩尤,祭之以赤雄雞七,玄酒,具清酒、膊脯。祝齋三日,服赤衣,拜跪陳祝如春辭。以丙丁日為大赤龍一,長七丈,居中央。又為小龍六,各長三丈五尺,于南方。皆南向,其間相去七尺。壯者七人,皆齋三日,服赤衣而舞之。司空嗇夫亦齊三日,服赤衣而立之。鑿社而通之閭外之溝。取五蝦蟆,錯置里社之中,池方七尺,深一尺。具酒、脯,祝齋,衣赤衣,拜跪陳祝如初。取三歲雄雞、豭豬,燔之四通神宇。開陰閉陽如春也。
要而言之,祈雨之法,按照季節(jié)的不同,春以八、夏以七為制,春以青、夏以赤為色,于水日在縣邑之社中舉行祈雨儀式,男子齋戒舞蹈,其祝禱之辭如上。漢武帝時,春祈雨禱于共工,夏祈雨禱于蚩尤,禱辭充滿了人對神靈的敬畏之意。其所言祈雨成功之后的獻(xiàn)祭,便是祈社的后報。
《博物志》亦載有《請雨祝》,相對于漢代民間祈雨之辭的粗鄙真率,要優(yōu)雅得多:“皇皇上天,照臨下土。集地之靈,神降甘雨。庶物群生,咸得其所?!保?4]94語辭莊重,期待天降甘霖以澤被萬物。可見,祈雨于社的祭祀邏輯,便是著四時服色,依據(jù)四時之?dāng)?shù)進(jìn)行舞蹈,以相應(yīng)的巫術(shù),如蛤蟆、蝦為陰物,感應(yīng)陰雨之氣的到來,祈禱甘雨降臨。與之相反的操作,則是止雨于社:
二十一年八月甲申,朔。丙午,江都相仲舒告內(nèi)史中尉:陰雨太久,恐傷五谷,趣止雨。止雨之禮,廢陰起陽,書十七縣、八十鄉(xiāng),及都官吏千石以下夫婦在官者,咸遣婦歸,女子不得至市,市無詣井,蓋之,勿令泄,鼓用牲于社。祝之曰:“雨以太多,五谷不和,敬進(jìn)肥牲,以請社靈,社靈幸為止雨,除民所苦,無使陰滅陽,陰滅陽,不順于天,天意常在于利民,民愿止雨,敢告?!惫挠蒙谏?,皆一以辛亥之日,書到,即起縣社令、長若丞、尉官長,各城邑社嗇夫、里吏正、里人皆出,至于社下,而罷,三日而止,未至三日,天暒亦止。此事亦錄于《春秋繁露》之中。一用于表明董仲舒祈雨之靈驗;二用于證明其所言陰陽之道的合理;三可以看出董仲舒試圖通過陰陽五行學(xué)說來解決先秦儒家所不屑于關(guān)注的天道之說,為漢帝國尋求到一個合理解讀天人秩序的理論體系。祈雨、止雨的思想,是按照陰陽關(guān)系調(diào)適天地之氣,實現(xiàn)人對陰、陽的調(diào)節(jié)。淫雨太過是為陰氣太重,欲止雨則需要天地間陰性事物皆消散,如婦女歸于家、井覆其口等。由于鼓為陽,通過擊鼓可助陽氣蒸騰。
在這其中,“鼓用牲于社”是助陽厭陰的傳統(tǒng)做法?!洞呵铩吩d莊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69年)六月辛未朔、三十年(公元前664年)九月庚午朔、文公十五年(公元前612年)六月辛丑朔發(fā)生日食,以及莊公二十五年秋大水時,皆采用“鼓用牲于社”的方式救日止水?!豆騻鳌返慕忉屖牵骸扒蠛蹶幹酪?。以朱絲營社,或曰脅之,或曰為暗??秩朔钢?,故營之?!薄抖Y·外篇》亦載《止雨祝》:
天生五谷,以養(yǎng)生民。今天雨不止,傷五谷,如何!神靈而行而止,殺牲以賽神靈。雨則不止,鳴鼓攻之,朱緣繩索而齊之。[8]3263
《白虎通·災(zāi)變》對止雨的方式進(jìn)行了闡釋:“日食者必殺之何?陰侵陽也。鼓用牲于社。社者眾陰之主,以朱絲縈之,鳴鼓攻之,以陽責(zé)陰也。……月食救之者,謂夫人擊鏡,傅人擊杖,庶人之妻楔搔?!笨梢钥闯?,漢儒以人事干預(yù)天地運行的邏輯是:大水、日食、大雨是陰氣太盛,需要助陽以平衡之。用鼓及象征陽火的朱絲縈繞于社,可以提振陽氣;而大旱、月食是因為陰氣不足,則助陰氣來補充之,就動用鏡、杖、楔等柱狀物體助陰氣。以此為原理,形成了古代祈雨于社的諸多習(xí)俗,沿用日久。在此過程中所形成的祝禱之辭,既能看出早期中國對社神的崇敬之情,又能看出早期民俗的觀念來源。
社作為邦國神之最貴者,被視作民間大神,成為百姓的保護(hù)神。前文所引《立社?!费浴白訉O眉壽,萬神含靈”之祝辭,正是說社神可以護(hù)佑百姓。《管子·小問》載桓公即位之初,曾令祝官釁社、賽禱:
桓公踐位,令釁社塞禱。祝鳧巳疪獻(xiàn)胙,祝曰:“除君苛疾,與若之多虛而少實。”桓公不說,瞑目而視祝鳧巳疪。祝鳧巳疪授酒而祭之曰:“又與君之若賢?!被腹?,將誅之,而未也。以復(fù)管仲,管仲于是知桓公之可以霸也。
釁社,即殺牲以血祀社③。尹知章注:“殺生以血澆落于社,曰釁社?!保?]967塞禱,司馬貞言:“塞,與‘賽’同。賽,今報神福也?!保?5]1650主持社祀活動的祝官,向社神祈禱,為桓公去除重病。此外又提了兩個要求:一是除去國君看似有才實卻無才的毛病,二是去除國君看似賢明實則不賢的毛病。桓公先是不悅,繼而大怒,卻沒有懲罰祝官。管仲由此了解到桓公能聽進(jìn)去逆耳之言,便輔佐其成就霸業(yè)。由此可見,祝官作為神職人員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其依附于神職,不必完全屈從于王權(quán)?!蹲髠鳌ざü哪辍份d衛(wèi)國子魚之言:“且夫祝,社稷之常隸也。社稷不動,祝不出竟,官之制也。君以軍行,祓社釁鼓,祝奉以從,于是乎出竟。若嘉好之事,君行師從,卿行旅從,臣無事焉?!闭J(rèn)為祝之職務(wù)在于守社稷,軍事行動時社主出國,祝官從之;社主不遷,祝不出境,從而拒絕了衛(wèi)靈公之命[16]。
釁社賽禱,是在春祈秋報的常祀之外舉行的祀社活動,常用于禱疾。《韓非子·說二》載:
秦襄王病,百姓為之禱;病愈,殺牛塞禱。郎中閻遏、公孫衍出見之,曰:“非社臘之時也,奚自殺牛而祠社?”怪而問之。百姓曰:“人主病,為之禱;今病愈,殺牛塞禱?!遍惗?、公孫衍說。
言秦襄王病,百姓禱疾于社,病愈后,殺牛釁社以塞禱,報答社主的護(hù)佑。在這類釁社賽禱活動中,社主作為護(hù)佑百姓平安幸福的最高神,給百姓以福報,成為周秦時期的祈禱對象。
百姓共用里社,社便成為士庶禳除疾病、遍祀群神的場所,社主便成為百姓的護(hù)佑神。楚簡多載楚人禱于里社,如新蔡簡乙四88、零88、零116、零168、零511 等,皆有“里人禱于其社”的相關(guān)記載,從其內(nèi)容來看,多為家族或家人舉行的非常祀活動。葛陵簡乙二7、乙三53、乙三65、乙四76、乙四81、零48、512、618 言“禱于其社一豢”,包山簡210、248:“舉禱蝕太一全豢,舉禱社一全昔(從豕),舉禱宮、行一白犬?!毙虏毯喴乙?5:“公北、地主各一青犧,司命、司禍各一鹿,舉禱,薦之。”以一牲為祭品,是舉禱的祈?;顒?。此外,包山簡219、江陵秦家嘴M99 簡11、M99 簡14、天星觀M1 簡:“司命、司禍、地主各一吉環(huán)?!钡刂?、社主、后土以環(huán)為祭器,為楚人祀社之常制。包山簡213、237、243:“賽禱太佩玉一環(huán),侯土、司命、司禍各一小環(huán)?!蓖胶?4、55、56:“舉禱太佩玉一環(huán),侯土、司命各一小環(huán)。”其中的地主為土地之主,以地名之,與侯(后)土、社主的功能相似,以保佑一方平安。
楚人如此廣泛地祭祀社主、地主、后土,一是祈禱土地之主保佑其風(fēng)調(diào)雨順,二是期望土地之主能夠禳除疾病?!度諘ぴ懢唐份d厭勝巫術(shù):“取里社囗土以為禺人,男女各一,(置)之戶下?!保ê?5)認(rèn)為從社中取土作泥人,放在室中,可以禳除災(zāi)禍[17]。香港中文大學(xué)文物館藏簡牘簡231 正面,載皇男、皇婦為序?qū)幎\于田社:“七月十二日乙丑,序?qū)庮^望目顛,兩手以抱,下入黃泉。”簡237:“七月廿日癸酉,令巫下脯酒,皇母序?qū)幭露\,皇男、皇婦共為禱大父母丈人、田社、男殤、女殤、司命?!保?8]108皆為家庭向社主祈福以禳疾的記載。
《周禮·春官宗伯》載大祝及其屬官,負(fù)責(zé)祓禳、祈福之事。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大祝在祭祀活動中以六辭作為溝通神人的媒介:
大祝掌六禍之辭,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貞。一曰順祝,二曰年祝,三曰吉祝,四曰化祝,五曰瑞祝,六曰筴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一曰類,二曰造,三曰,四曰禜,五曰攻,六曰說。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yuǎn)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誥,四曰會,五曰禱,六曰誄。辨六號,一曰神號,二曰鬼號,三曰示號,四曰牲號,五曰齍號,六曰幣號。
鄭玄注:“順祝,順豐年也。年祝,求永貞也。吉祝,祈福祥也?;?,弭災(zāi)兵也。瑞祝,逆時雨、寧風(fēng)旱也。筴祝,遠(yuǎn)罪疾?!备爬俗9俚墓ぷ髀氊?zé):祈禱豐年、祝愿安好、祈福降臨、消弭兵禍、祈雨禳災(zāi)、祛除疾病。其工作方式為祈號、造祭、告訴、禳除、消除、辭責(zé),以告神求福。太祝與神靈溝通的祠、命、誥、會、禱、誄六辭為實用性的祭祀文本。其中的祠,為辭令,即太祝向神靈祈禱的要求,如祝鳧巳疪向社神的禱辭“除君苛疾”等。命,為祈禱后所獲得的神諭,誥為將其內(nèi)容告訴于眾人,會為會同盟誓之詞,禱為賀慶言福祚之辭,誄為錫命之辭。
祈福于社的形式,在歲末蠟祭時得以延續(xù)。要想獲得五谷豐登,一在于風(fēng)調(diào)雨順,二在于減少蟲害。與之相關(guān)的蠟祭,乃通過祭先穡,以祈求驅(qū)除蟲害,保佑農(nóng)業(yè)豐收?!抖Y記·郊特牲》言大蠟以祛除害蟲,以感謝益獸:
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蠟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祭百種,以報嗇也。饗農(nóng),及郵表畷,禽獸,仁之至,義之盡也。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與水庸,事也。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逼ほ退胤?,素服,以送終也。葛帶榛杖,喪殺也。
周、秦時人認(rèn)為田鼠、田豕以及昆蟲等,皆為農(nóng)作物生長的禍患,祈禱迎貓、虎來捕食之,并舉行祭祀水坊、水溝之禮,以祈禱水土平安,蟲害消息。蠟祀時的禱辭:“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庇糜谄矶\土不流失,水不為害,昆蟲不為害,草木不荒作,可以視為周、漢時期蠟祭的祭義?!洱堲~河圖》中,也是類似的禱辭,用于息蟲獸以害農(nóng):“冬以臘月,鼠斷尾。正月旦日,未出時,家長斬鼠,著屋中祝:‘付敕屋吏,制斷鼠蟲。三時言功,鼠不敢行?!保?9]412祈禱家中社主能夠約束老鼠,讓其不要為害。
周家臺秦簡347—353 載秦以臘日祀先農(nóng),可以看作秦漢時期蠟祭的演變:
以臘日,令女子之市買牛胙、牛酒。過街,即行拜,言曰:“人皆祠泰父,我獨祠先農(nóng)?!钡絿锵拢瑸橐幌?,東向,三腏,以酒沃,祝曰:“某以壺露、牛胙,為先農(nóng)除舍。先農(nóng)茍令某禾多一邑,先農(nóng)恒先泰父食?!钡矫鞒龇N,即□邑最富者,與皆出種。即已,禹步三,出種所,曰:“臣非異也,農(nóng)夫事也?!奔疵徽呙唬骸澳巢荒軅涓?,農(nóng)夫使其徒來代之?!奔慈∧J以歸,到囷下,先持豚,即囷下言曰:“某為農(nóng)夫畜,農(nóng)夫茍如□□,歲歸其禱?!奔葦仉喽c腏以并涂下。恒以臘日塞禱如故。[20]
秦于臘日以酒肉祀先農(nóng),漢則以正月立春之日祠先農(nóng)?!逗鬂h書·禮樂志》言:“正月始耕。晝漏上水初納,執(zhí)事告祠先農(nóng),已享。”正月舉行祀先農(nóng)活動,意在祈谷,先農(nóng)為包括后稷在內(nèi)的古代司農(nóng)之官,祭之為神。社主風(fēng)雨,先農(nóng)主作物,兩者為漢代春祠秋報的賽禱對象④。
需要補充的是,早期中國的土地之祀,還包括山川之祀,與社祀之祀類似,是向山川祈雨、祈福,可以視為社祀的延伸。魯僖公曾作《禱請山川辭》:
方今大旱,野無生稼。寡人當(dāng)死,百姓何依?不敢煩民請命。愿撫萬民,以身塞無狀。[21]222
先言大旱,又言罪在己身,進(jìn)而祈禱天降災(zāi)禍于己,不要傷害百姓,其所言“以身塞無狀”,是為賽禱之本義,即進(jìn)獻(xiàn)牲品來報所祈之事,以酬謝神靈保佑。
秦始皇巡行天下,也禱祠名山,其曾在《賜長子扶蘇書》中言:“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保?5]2551祈求獲得神靈的保佑。漢立國之后,祝禱名山大川,形成了穩(wěn)定的祭祀制度。據(jù)《史記·封禪書》載,對五岳二水的祭祀,“春以脯酒為歲祠,因泮凍,秋涸凍,冬塞禱祠。其牲用牛犢各一,牢具珪幣各異”;對華山以西的山川河流,“亦春秋泮涸禱塞,如東方名山川;而牲牛犢牢具珪幣各異”;對其余小山川,“亦皆歲禱塞泮涸祠,禮不必同”,以山川形制而設(shè)計相應(yīng)的禮制,形成了禱祠山川以祈福的常制。在這其中,周代所形成的祈雨于山川的祭禮[22],得到了全面的延續(xù)。如建初五年(80年)春,漢章帝下令“禱五岳四瀆,及名山能興云致雨者,冀蒙不崇朝遍雨天下之報”[23]139。陽嘉元年(132年),漢順帝“敕郡國二千石各禱名山岳瀆,遣大夫、謁者詣嵩高、首陽山,并祠河、洛,請雨”[23]259。熹平五年(176年),“天下大旱,禱請名山,求獲答應(yīng)”[24]8254。此類禱祠于山川的祭祀活動,與民間社祀賽禱相呼應(yīng),使得社與山川便成為祓禳災(zāi)禍、祈求福報之所,“國有大故、天災(zāi),彌祀社稷,禱祠”[11]672,遇水旱、日食、月食之災(zāi),則賽禱于社。祓禳災(zāi)禍求得福報之后,百姓則“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為樂矣”[25]541,成為秦漢社祀的賽禱之風(fēng),成為古代中國流傳廣遠(yuǎn)的民俗活動。
祭祀土地之主,并作為封土的象征,三代相伐。封社立社,以祭祀權(quán)標(biāo)識統(tǒng)治權(quán)。夏商擁有天下土地時,所立太社便可以祀天下土地。殆其亡天下后,不能祀天下土地,便封其社而為戒社。故商有天下而屋夏社,周之有天下而柴殷社,不毀亡國之社,在于國亡而土地仍在,封之而祀,使其不能再通天而有天下。故春秋間諸侯滅國,亦存其社為戒社。
春秋戰(zhàn)國時推行郡縣,邦國土地皆歸于國君,無侯衛(wèi)之封,便少了諸侯之社的設(shè)置。六國相伐,攻城略地以增其領(lǐng)土,滅國而毀社稷,以象征占領(lǐng)其國土,設(shè)郡縣而管理之?!渡叹龝ざǚ帧费裕骸叭酥鲓Z威勢,亡國滅社稷之道也。”以滅社稷以示國亡。社稷與諸侯同在,在于社稷以天子封土而立,意味著諸侯為一方土地的擁有者。滅諸侯而毀社稷,行郡縣而無封土,故春秋戰(zhàn)國間常通過毀社稷來象征削除諸侯的封土統(tǒng)治權(quán)?!对浇^書》載吳王夢見“越人入?yún)前?,伐宗廟,掘社稷也”,可見諸侯相伐,不再是征服對方為附庸,而是滅其國占領(lǐng)其土地,置以為郡縣,以毀社稷為亡國的象征。
秦滅東方諸侯,也是以毀社稷的方式,宣示諸侯失去封土之權(quán),將其領(lǐng)土設(shè)為郡縣。秦文公二年(公元前336年),“公徙居平陽,遣兵伐蕩社。三年,與亳戰(zhàn),亳王奔戎,遂滅蕩社”,《索隱》言:“西戎之君號曰亳王,蓋成湯之胤,其邑曰蕩社?!边@樣來看,亡其國,毀其宗廟社稷,為秦一統(tǒng)六國的常規(guī)動作。《戰(zhàn)國策·秦一》載張儀言:
今荊人收亡國,聚散民,立社主,置宗廟,令帥天下西面以與秦為難,此固已無伯王之道一矣?!钗菏鲜胀鰢?,聚散民,立社主,置宗廟,此固已無伯王之道二矣。
周之舊制,亡國而不毀社,將之作為遺民祀地之所。周設(shè)亳社,為殷民祭祀其所居土地之所。秦一統(tǒng)六國,毀其國社,使得六國貴族不能聚集;毀六國王社,消除六國國君的土地所有權(quán)。張儀言秦占領(lǐng)楚、魏之地,楚、魏的社稷已毀,其國已亡;言楚人、魏人重立社主,以之聚攏百姓,試圖反秦,提醒秦王注意這一動向。由此,最能看出社稷在周秦時期的意義,即其作為統(tǒng)治權(quán)的象征,秦滅六國,毀其社稷,六國之主不再擁有土地。六國反秦,則復(fù)立其社以號召百姓,將社作為神地之所,以此象征其重新?lián)碛型恋亍?/p>
在這其中,標(biāo)志性的事件是秦毀周之太社,以周斷祀天地,象征其亡天下。《左傳·宣公三年》曾載楚子曾問周鼎之大小輕重,從王孫滿的回答來看,周之九鼎陳列于太社:“昔夏之方有德也,遠(yuǎn)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钣谢璧?,鼎遷于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于周。……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本哦橥跫漓胩斓厮枚Y器,象征周有天下。秦滅周后,遷其鼎,滅其社稷?!妒酚洝で乇炯o(jì)》載:“周民東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九鼎入秦,意味著毀滅周太社,標(biāo)志著周亡天下。周鼎遷出后,周不能祭祀天地,社既不存,土地之祀斷絕,周天子失去了所依仗的祭祀權(quán),標(biāo)志著周徹底失去天下的統(tǒng)治權(quán)。
秦不立諸侯,便無邦國社稷之祀,所存留者,只有民社之祀。劉邦即位后,遂鼓勵民間社祀。當(dāng)時民間祭祀風(fēng)俗不同,如晉巫祠巫社、巫祠、族人、先炊之屬;秦巫祠社主、巫保、族累之屬等。各地社祀不同,表明秦毀諸侯社稷后,周所建的社祀體系毀亡,只殘存里社之祀。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令縣為公社”,在縣里立公社之祀,又下詔曰:“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諸神當(dāng)祠者,各以其時禮祠之如故。”[26]1210恢復(fù)了秦已式微的民社之祀。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后,劉邦“詔御史令于豐治枌榆社,常以時,春以羊彘祠之”,用常祀禱于枌榆社,以感念其在劉邦起兵時祈禱而護(hù)佑之功。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春,全國推行社祀:“令縣常以春三月及時臘祀社稷以羊豕,民里社各自財以祠?!保?5]1659從此形成了春社秋報的里社祭祀制度。
西漢一度實行分封制,從武帝分封諸皇子為諸侯王的詔書來看,仍舉行授土于太社的儀式,以便諸侯王立社:“諸侯王始封者必受土于天子之社,歸立之以為國社,以歲時祠之?!保?5]2115武帝分封齊王、燕王、廣陵王的詔書中,分別言之為“受茲青社”“受茲玄社”“受茲赤社”[15]2111-2113,青社、玄社、赤社,是以土色言其立國社。漢昭帝時,昌邑王國社有枯樹復(fù)生枝葉,眭孟便以之為吉兆進(jìn)行預(yù)測,可見武帝所立諸侯王立有國社。蔡邕《獨斷》言其制:“天子太社,以五色土為壇。皇子封為王者,受天子太社之土,以所封之方色,東方受青,南方受赤,他如其方色,苴以白茅,歸國以立社,故謂之茅土?!敝T侯立社是對周制的恢復(fù)。《漢雜事》所載類似:“漢興,唯皇子封為王者得茅土,其他臣以戶賦租入為節(jié),不受茅土,不立社。”[27]914只有皇子封王時,才舉行封土儀式。
元始年間禮儀改革,王莽奏言:“圣漢興,禮儀稍定,已有官社,未立官稷。遂于官社后立官稷,以夏禹配食官社,后稷配食官稷。稷種谷樹。徐州牧歲貢五色土各一斗。”仿周制以建社稷,作為國家禮制建筑。王莽代漢之后,于天鳳四年(17年)授諸侯茅土于明堂:
予制作地理,建封五等,考之經(jīng)藝,合之傳記,通于義理,論之思之,至于再三,自始建國之元以來九年于茲,乃今定矣。予親設(shè)文石之平,陳菁茅四色之土,欽告于岱宗泰社后土、先祖先妣,以班授之。各就厥國,養(yǎng)牧民人,用成功業(yè)。[26]4149
仿效周制建立分封授土制度。東漢重新恢復(fù)諸侯分封制度,使得社稷之祀得以制度化。
東漢光武建武二年(26年)立太社稷,郡縣亦置社稷,由太守、令、長侍祠,牲用羊豕。州所立社不立稷,僅立民社,按時祭祀。一是常祀,“二月、八月及臘,一歲三祠,皆太牢具,使有司祠”[23]3200?!端拿裨铝睢芬嘌裕骸岸蚂舸笊缰眨]韭卵于祖禰”,“以祠泰社,祠日,薦黍、豚于祖禰。厥明祀冢,如薦麥、魚?!保?8]60二是在合朔前后各二日,“皆牽羊酒至社下以祭日”,為新歲祀社。三是出現(xiàn)災(zāi)異時在社中禳災(zāi),如:“日有變,割羊以祠社,用救日變”,“郡國上雨澤。若少??たh各掃除社稷;其旱也,公卿官長以次行雩禮求雨?!\賽以少牢如禮?!保?3]3117此為漢魏繼承,是為民社之祀。
民社祭祀,多用公祭。《漢書·食貨志》載李悝變法時計算百姓收入時言:“社閭嘗新、春秋之祠,用錢三百?!泵繎艮r(nóng)家一年用于嘗新、春社、秋社的公共祭祀,每次約需一百錢。居延漢簡言:“買芯冊束,束四錢給社?!保?2·16)又言:“岡詣官封符,為社內(nèi)買馬團(tuán)?!保?3·34)“入秋社錢千二百,元鳳三年九月乙卯口?!保?80·25)“對祠具,雞一,酒二斗,黍米一斗,被米一斗,鹽少半升?!保?0·39)兩漢民社祭祀,由社民供奉祭品,形成了公祀制度。
兩漢以里社為祈農(nóng)、禳災(zāi)和福佑之所。蔡邕的《陳留東昏庫上里社碑》列舉社中所出現(xiàn)的池子華、陳平、虞延、虞放四位宰相,皆在于社主的扶植:“于是司監(jiān),爰暨邦人,僉以為宰相繼踵,咸出斯里,秦一漢三,而虞氏世焉。雖有積德馀慶修身之致,亦斯社之所相也。乃與樹碑作頌,以示后昆。”其辭言:
惟王建祀,明事百神。乃顧斯社,于我兆民。明德惟馨,其慶聿彰。自嬴及漢,四輔代昌。爰我虞宗,乃世重光,元勛既立,錫慈士疆,乃公乃侯,帝載用康,神人葉祚,且巨且長。凡我里人,盡受嘉祥??懡鹗?,永思不忘。[29]1758
此碑詳細(xì)敘述了社祀的由來及性質(zhì),強調(diào)了里社的軍征與祈農(nóng)兩大用途:“戎丑攸行,于是受脤;土膏恒動,于是祈農(nóng)?!闭J(rèn)為陳留郡東昏庫上里之所以人才輩出,有秦丞相池子華、漢丞相陳平、東漢太尉虞延和尚書令虞放,正是社主神靈護(hù)佑的結(jié)果,因此立社碑以頌其神靈,祈禱里社之民能夠受其澤被,神人相協(xié)而成就功業(yè)。
社祀作為早期中國最為重要的土地祭祀之禮,是夏商神地之禮的延續(xù),在周代發(fā)展成為天子、諸侯、大夫以下的國家祭祀體系,作為與土地分封制度配套的祭祀之禮。隨著秦漢分封制度的削弱,社稷之祀也逐漸式微,只在民間以民社祭祀的方式延續(xù)。至建安中,仲長統(tǒng)曾與荀彧、鄧義討論過社祀:“荀彧問仲長統(tǒng)以社所祭者何神也?統(tǒng)答所祭者土神也。侍中鄧義以為不然而難之,彧令統(tǒng)答焉?!敝匍L統(tǒng)認(rèn)為:“社禮今亡,并特之義未可得明也?!保?3]3202說東漢后期社祀之禮已經(jīng)失傳,不太明晰。這一回答無法讓鄧義滿意。以學(xué)問自重的仲長統(tǒng)專門查閱經(jīng)傳,并作文回答鄧義三難,闡釋了祀土的意義以及社主陰而行戮的學(xué)理:“土者,人所依以固而最近者也。故立以為守祀。居則事之時,軍則告之以行戮,自順義也。”并以“《周禮》為禮之經(jīng),而《禮記》為禮之傳,案經(jīng)傳求索見文,在于此矣”之說[23]3202,試圖協(xié)調(diào)經(jīng)傳的不同闡釋。漢末學(xué)者對社祀制度的爭論和莫衷一是,正在于夏商周普遍存在的社稷之祀、山川之祀和方祀,已經(jīng)不是兩漢制度的重心。仲長統(tǒng)、荀彧、鄧義討論的顯然是作為國家制度的社祀,不詳其制,只能依照前代文獻(xiàn)的殘存記載討論之,可見漢儒在對《詩經(jīng)》《楚辭》以及其他文獻(xiàn)的解讀中,于社稷之祀多有不詳,便有諸多樂歌的禮義被遮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注釋
①本文所采用廣義的“早期中國”概念,用來指代史前時期到東漢末年的歷史時期。參見李峰著、劉曉霞譯《早期中國:社會與文化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22年版,第1-12 頁。②陳祥道《禮書》:“大夫以下,其社之大者,則二千五百家為之,《周禮》所謂州社是也;其小則二十五家亦為之,《左傳》所謂書社、千社是也?!蹲髠鳌氛讯迥?,齊侯置千社于魯;哀十五年,齊人與衛(wèi)地,自濟(jì)以西,禚、媚、杏以南,書社五百。杜氏柱:‘二十五家為一社?!嵤现^:‘百家以上,共立一社,若今時里社?!艘詽h制明古也?!币婑R端臨《文獻(xiàn)通考》卷八十二《郊社考》,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2496 頁。③《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把大鉞,召公把小鉞,以夾武王,釁社,告紂之罪于天,及殷民?!币娝抉R遷《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1833 頁。④《漢舊儀》:“嘗祠,正月嘗薤,又嘗羔。六月嘗黍。七月歲事。八月嘗酎、特牛,九月嘗雁,十月嘗稻,十一月歲事,又賽禱。凡正祠一歲二十二?!币婑R端臨《文獻(xiàn)通考》卷九十七《宗廟考》,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29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