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荊州胡家草場漢簡《歲紀》研究

2022-02-09 01:34袁延勝
跨世紀 2022年3期
關(guān)鍵詞:呂后胡家史記

袁延勝

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荊州博物館在胡家草場墓地發(fā)掘了18 座古墓葬。其中,西漢墓M12 出土了一批簡牘,簡4636 枚,牘6 枚,簡牘總數(shù)量4642 枚,保存狀況總體良好。經(jīng)過初步整理,這批簡牘可大致分為歲紀、律令、歷日、日書、醫(yī)雜方、簿籍、遣冊等7 類。其中歲紀簡共160 余枚,按照竹簡形制分為兩組。第一組簡長約27.5 厘米、寬約0.5 厘米,所記內(nèi)容為秦昭襄王元年至秦始皇時期的大事,每年一欄,通欄書寫;第二組簡長約27.5 厘米、寬約1 厘米,該組簡有卷題《歲紀》,所記內(nèi)容為秦二世至漢文帝時期的大事,每年一簡,按月分欄書寫。綜合器物形制和竹簡內(nèi)容,M12 應(yīng)為漢文帝時期的墓葬,下葬年代不早于漢文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1]20。

胡家草場西漢墓的整理工作進展很快,《考古》雜志2020年即刊出了發(fā)掘簡報和出土簡牘概述①,2021年出版《荊州胡家草場西漢簡牘選粹》一書,公布了192 枚簡牘[2],其中公布的《歲紀》簡共有9 枚,為我們研究戰(zhàn)國秦漢史提供了新的史料。公布的這9 枚《歲紀》簡中,其中1 枚為標題簡,只有“歲紀”二字,其他8 枚內(nèi)容涉及秦昭襄王、秦始皇、漢高祖、呂后時期,具有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可以正史、補史。本文就以公布的這9 枚《歲紀》簡為基礎(chǔ),對其中涉及戰(zhàn)國時期韓、魏的歷史,秦國的歷史,西漢初年的歷史做一探討。不足之處,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一、《歲紀》所見秦昭襄王時期對韓、魏的攻取

公布的9 枚《歲紀》簡中,秦昭襄王時期的簡有3 枚,年代分別為秦昭襄王元年(公元前306年)、四年(公元前303年)、十四年(公元前293年),內(nèi)容主要是秦攻占韓、魏之地的記載。下面按照簡文的時代順序進行探討。

(一)秦昭襄王元年“取宜陽”的年代問題

荊州胡家草場漢簡《歲紀》記事始于秦昭襄王元年,該年記事為:“取宜陽?!保ê?532)[2]圖版第3 頁,釋 文 第191 頁

宜陽(今河南宜陽西)是韓國西部防御秦國的戰(zhàn)略要地,地位重要。早在韓烈侯九年(公元前391年)和韓昭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39年)的時候,秦就攻打過宜陽②。經(jīng)過秦惠王時期的發(fā)展,到秦武王即位時,秦的國力已經(jīng)很強大了。秦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武王欲“車通三川,以窺周室”[3]2311,但“車通三川”,必然要經(jīng)過韓國的宜陽,因此秦武王就與丞相甘茂商議伐韓之事。甘茂認為宜陽是韓的大縣,韓國又長期經(jīng)營,攻取難度大,擔心一旦戰(zhàn)爭膠著會招致秦國親韓大臣的非議。為了消除甘茂的擔心,秦武王與甘茂在息壤結(jié)盟,表示堅決支持甘茂伐韓?!白涫关┫喔拭瘜⒈ヒ岁枴N逶露话?,樗里子、公孫奭果爭之。武王召甘茂,欲罷兵。甘茂曰:‘息壤在彼?!踉唬骸兄?。’因大悉起兵,使甘茂擊之。斬首六萬,遂拔宜陽。韓襄王使公仲侈入謝,與秦平。”[3]2312由此可見,秦國攻打宜陽的過程很艱難,歷經(jīng)數(shù)月才占領(lǐng)宜陽。

秦攻打宜陽是秦武王三年秋天,而攻取宜陽則在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上半年?!妒酚洝で乇炯o》載武王三年“其秋,使甘茂、庶長封③伐宜陽。四年,拔宜陽,斬首六萬”[3]209。秦攻占宜陽后,秦武王就親往東周,以窺周鼎,并自恃力氣大,與孟說一起舉周鼎,結(jié)果“絕臏。八月,武王死”④。八月秦武王死,則秦攻占宜陽肯定在八月之前。結(jié)合甘茂五月未拔,增加兵力后才攻取宜陽,則秦攻打宜陽歷時應(yīng)在半年以上。從時間上推算,秦武王三年秋天攻打宜陽,經(jīng)過半年,則秦攻取宜陽可能在秦武王四年的春天或者夏天。不論攻占宜陽的具體時間是什么時候,秦攻占宜陽是在秦武王四年,則是確定無疑的。這在史書中多有印證。如《史記·周本紀》載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秦攻宜陽,楚救之。”[3]161《史記·六國年表》韓襄王五年(公元前307年):“秦拔我宜陽,斬首六萬?!鼻匚渫跛哪辏ü?07年):“拔宜陽城,斬首六萬。”[3]735但胡家草場漢簡《歲紀》卻把秦“取宜陽”的時間系于秦昭襄王元年,這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秦武王無子,立異母弟,是為秦昭襄王。但“武王死時,昭襄王為質(zhì)于燕,燕人送歸,得立”[3]209。武王八月死,昭襄王從燕國回歸,可能需要一定時日,則昭襄王繼位可能在九月。但不管昭襄王幾月繼位,其改元應(yīng)在第二年,即秦武王四年之后改元。如果是這樣,則發(fā)生在秦武王四年的“取宜陽”之事,就不會系于秦昭襄王元年。

與荊州胡家草場漢簡《歲紀》性質(zhì)相同的是睡虎地秦簡《編年記》⑤,《編年記》記載秦昭襄王以來的部分大事,時間上與《史記》也有一年之差。對此,黃盛璋先生認為:“這種現(xiàn)象,可能和各國用歷不同有關(guān)。《編年記》和同出其他文書都確證秦在統(tǒng)一六國前早就采用顓頊歷,即以十月為歲首,而其他各國皆不用十月為歲首。因此,發(fā)生在十月到十二月間的事件,秦與他國可能有一年之差?!雹抻纱宋覀兺茰y,因秦用顓頊歷,秦武王四年十月,即為秦昭襄王元年。從以正月為歲首的夏歷來看,秦“取宜陽”是發(fā)生在同一年的事,因此把此事系在秦昭襄王元年?!稓q紀》系年的不嚴格,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歲紀》可能是西漢人整理的,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秦代史書。

(二)秦昭襄王四年攻取韓、魏之地問題

荊州胡家草場漢簡《歲紀》記載了秦昭襄王四年攻打韓國,奪取韓國、魏國之地的事。簡文為:“四年,攻(韓),取蒲反、武(遂)、陽晉。”(簡1437)[2]圖版第4 頁,釋文第191 頁

對于秦昭襄王四年之事,《史記·秦本紀》載秦“取蒲阪”[3]210?!妒酚洝ろn世家》載韓襄王九年(公元前303年)“六年,秦復與我武遂。九年,秦復取我武遂”[3]1872。《史記·六國年表》載韓國該年“秦取武遂”[3]735?!妒酚洝の菏兰摇份d魏哀王十六年(公元前303年)“秦拔我蒲反、陽晉、封陵”[3]1852?!妒酚洝ち鶉瓯怼份d魏國“秦拔我蒲坂、晉陽、封陵”[3]735-736。睡虎地秦簡《編年記》載秦昭襄王四年“攻封陵”[4]“釋文”4。

由這些記載可知,秦昭襄王四年,秦不但攻打了韓國,而且還攻打了魏國,并分別攻取了韓國的武遂,以及魏國的蒲反、陽晉、封陵。從荊州胡家草場漢簡《歲紀》漏記“封陵”,而睡虎地秦簡《編年記》只記載“封陵”來看,《歲紀》類簡牘在記載國家大事時,是有所取舍的,并不全面。另外,從《歲紀》記載的“陽晉”來看,《史記·魏世家》記載“陽晉”正確,而《史記·六國年表》記載的“晉陽”是錯誤的。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陽晉當作‘晉陽’也,史文誤”[3]1852的解釋,是不對的。另外,從《歲紀》“蒲反”一詞來看,“蒲反”應(yīng)是通行的寫法,而“蒲坂”可能是通假使用。

綜合來看,荊州胡家草場漢簡《歲紀》記載秦昭襄王四年之事并不嚴謹,如把攻占韓國、魏國之地混在一起記載,對攻打魏國之事也沒有記載。如果嚴謹一些,《歲紀》簡文內(nèi)容應(yīng)調(diào)整為:“四年,攻韓,取武遂。(攻魏,?。┢逊础㈥枙x?!毕旅婢秃單闹猩婕暗膸讉€地名做以補充。

武遂(今山西垣曲縣東南),是韓國的重要戰(zhàn)略之地。早在秦武王四年攻占宜陽后,就“涉河,城武遂”[3]209。但不久之后,即韓襄王六年(公元前306年),秦把武遂歸還給韓國,史載“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復歸之韓”[3]2316,“秦復與我武 遂”[3]735。但 過 了三年,秦又攻占武遂。對于秦反復攻占武遂,楊寬先生認為:“是年(筆者注:指秦武王四年)秦拔韓宜陽,并北上渡河占武遂筑城,次年秦又歸武遂于韓,此乃當時震動各國之大事。武遂在今山西垣曲縣東南,黃河以北,正當宜陽以北,為韓重要之關(guān)塞,并有重要之通道,南下渡河可通大縣宜陽,北上可直達韓之舊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西南)?!怼S靡灾干綆X、河流上以及地面下穿鑿之通道,武遂即利用黃河與山嶺穿鑿而成,用以貫通韓南北之通道?!妒酚洝で乇炯o》與《史記·六國年表》皆謂秦拔韓宜陽之后,即渡河占有武遂而筑城防守,絕斷韓貫通南北之通道,以此作為威脅要挾韓國屈服之手段?!保?]586-587秦昭襄王四年再次占領(lǐng)武遂,是對韓國安全的再次威脅。

蒲反、陽晉、封陵,這三個地方都是魏國的戰(zhàn)略之地。睡虎地秦簡《編年記》秦昭襄王四年“攻封陵”,五年“歸蒲反”[4]“釋文”4。整理小組注:“封陵,魏地,《水經(jīng)注》作風陵,即今山西芮城西南風陵渡。”“蒲反,魏地,古書或作蒲阪、蒲坂,今山西永濟西。”[4]“釋文”8陽晉之地不詳,但應(yīng)該在今山西永濟西南的瀕臨黃河一帶⑦。楊寬先生說:“蒲阪、晉陽(筆者注:應(yīng)為陽晉)、封陵皆為河西通往河東之重要渡口,為軍事上必爭之地。”“武遂與封陵為韓、魏防守之要地?!保?]630,587由此來看,秦昭襄王四年攻占的武遂、蒲反、陽晉、封陵,皆為韓、魏的戰(zhàn)略要地,是秦削弱韓、魏實力的重要步驟。

(三)秦昭襄王十四年秦與韓、魏伊闕之戰(zhàn)問題

荊州胡家草場漢簡《歲紀》記載了秦昭襄王十四年大勝韓、魏聯(lián)軍,取得伊闕之戰(zhàn)勝利的事。簡文為:“十四年,大勝(韓)、(魏),殺公孫喜伊(闕)”(簡1415)[2]圖版第5 頁,釋文第191 頁

伊闕之戰(zhàn),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大戰(zhàn),史書多有記載?!妒酚洝で乇炯o》載秦昭襄王:“十三年,向壽伐韓,取武始。左更白起攻新城?!哪?,左更白起攻韓、魏于伊闕,斬首二十四萬,虜公孫喜,拔五城?!保?]212《史記·穰侯列傳》載:“昭王十四年,魏冉舉白起,使代向壽將而攻韓、魏,敗之伊闕,斬首二十四萬,虜魏將公孫喜?!保?]2325《史記·白起列傳》載:“昭王十三年,而白起為左庶長,將而擊韓之新城?!涿髂?,白起為左更,攻韓、魏于伊闕,斬首二十四萬,又虜其將公孫喜,拔五城。起遷為國尉?!保?]2331《史記·韓世家》載韓釐王三年(公元前293年):“使公孫喜率周、魏攻秦。秦敗我二十四萬,虜喜伊闕?!保?]1876《史記·魏世家》載魏昭王三年(公元前293年):“佐韓攻秦,秦將白起敗我軍伊闕二十四萬。”[3]1853睡虎地秦簡《編年記》載秦昭襄王十三年“攻伊〈闕〉”“十四年,伊〈闕〉(陷)”⑧。

對于《史記·白起列傳》所載秦昭襄王十三年“擊韓之新城”的新城,《史記索隱》曰:“在河南也?!薄妒酚浾x》曰:“今洛州伊闕?!保?]2332《史記·秦本紀》“新城”,《史記正義》注引《括地志》云:“洛州伊闕縣本是漢新城縣,隋文帝改為伊闕,在洛州南七十里?!保?]214伊闕,即今河南洛陽龍門,新城應(yīng)在龍門附近。楊寬先生結(jié)合秦簡《編年記》的記載,認為“蓋新城為韓新建之城,用以防守與保衛(wèi)伊闕之要害者,故此新城,既名新城,亦可統(tǒng)稱為伊闕。白起于昭王十三年所攻者為新城,《編年記》統(tǒng)稱為攻伊闕,白起于十四年又大破韓、魏于伊闕,是役相戰(zhàn)兩年,白起先攻克韓之新城,繼而韓得魏之助,退守伊闕,白起又大破之?!保?]707

伊闕之戰(zhàn)持續(xù)兩年,秦國打敗了韓、魏聯(lián)軍,斬首二十四萬,是對韓、魏兩國,尤其是對韓國的沉重打擊。楊寬先生說:“伊闕為韓在中原重要之關(guān)塞,因而伊闕之戰(zhàn)成為秦與韓、魏之決戰(zhàn)?!薄皬拇讼魅蹴n、魏二國之戰(zhàn)斗力,范雎謂‘韓、魏以故至今稱東藩’?!保?]721伊闕之戰(zhàn),秦軍主帥是白起,韓、魏聯(lián)軍主帥是魏國的司馬喜?!妒酚洝で乇炯o》《史記·穰侯列傳》等記載秦軍俘虜了公孫喜,但荊州胡家草場漢簡《歲紀》卻記載“殺公孫喜”,與《史記》記載有異,而與《戰(zhàn)國策》《韓非子》等記載一致。《戰(zhàn)國策·西周策》載蘇厲謂周君曰:“敗韓、魏,殺犀武,攻趙,取藺、離石、祁者,皆白起?!保?]55楊寬先生認為犀武“當即公孫喜之稱號,猶如公孫衍之號稱犀首也”。同時認為“伊闕之戰(zhàn)又稱周南之戰(zhàn)”[5]721?!俄n非子·說林下》“周南之戰(zhàn),公孫喜死焉”[7]204,《歲紀》“殺公孫喜伊閒(闕)”的簡文,印證了《戰(zhàn)國策》《韓非子》的記載,明確了公孫喜的結(jié)局,也為伊闕之戰(zhàn)抹上了又一層悲壯之色。

《歲紀》“大勝韓、魏”中的“大勝”兩字,顯示了秦在伊闕之戰(zhàn)中取得的重大戰(zhàn)果。《史記·楚世家》載楚頃襄王六年(公元前293年):“秦使白起伐韓于伊闕,大勝,斬首二十四萬。”[3]1729《史記·楚世家》用的也是“大勝”兩字,由此可見伊闕之戰(zhàn)影響之大。

二、《歲紀》所見秦王政對韓國的攻占

公布的《歲紀》簡中,秦王政時期的簡有2枚,年代分別為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231年)、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內(nèi)容主要是秦滅韓過程的記載,以及秦國的其他大事。

(一)秦王政十六年“破韓”問題

荊州胡家草場漢簡《歲紀》記載了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231年)作麗山、初書年、破韓等大事。簡文為:“【十六年,始】為麗邑,作麗山。初書年。破(韓),得其王,王入?yún)欠??!保ê?538)[2]圖版第6 頁,釋文第191 頁

對于秦王政十六年之事,《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十六年(公元前231年)九月,發(fā)卒受地韓南陽假守騰。初令男子書年。魏獻地于秦。秦置麗邑。”[3]232《史記·六國年表》“秦”欄載:“置麗邑。發(fā)卒受韓南陽?!薄拔骸睓谳d:“獻城秦?!薄绊n”欄載:“秦來受地?!保?]754綜合《史記》記載,該年秦做了幾件大事:一是在麗山營建秦始皇陵;二是命令秦國男子申報年齡,這在秦簡《編年記》有體現(xiàn)⑨;三是魏國獻地于秦;四是韓獻南陽之地于秦。

與《史記》所載相比,荊州胡家草場漢簡《歲紀》內(nèi)容多出了對韓國和韓王的記載,這豐富了秦滅韓過程的記載,極為珍貴。首先,《歲紀》“破韓”記載,揭示了秦占有韓南陽之地是經(jīng)過戰(zhàn)爭手段奪取的,而非韓的自愿獻出?!妒酚洝ち鶉瓯怼匪d秦“發(fā)卒受韓南陽”,是建立在秦武力威脅基礎(chǔ)上的,或者是秦擊潰韓的抵抗后獲得韓國土地。其次,《歲紀》“得其王”記載不見于《史記》,簡中的“王”,應(yīng)是指韓王安。結(jié)合“破韓”的記載,應(yīng)該是秦在攻打韓國南陽的時候,韓王安親臨前線,結(jié)果兵敗被俘,也可能是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韓王安主動獻地求和?!暗闷渫酢钡摹暗谩笨梢岳斫鉃椤胺斔谩?,也可以理解為韓王主動請降。似以后者更為符合歷史實際。最后,《歲紀》“王入?yún)欠俊保涊d了韓王安該年的去處。吳房,故房子國,春秋后期以封吳,故曰吳房。漢初屬于南陽郡,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別屬汝南郡,治今河南遂平縣西[8]263,425。對于“吳房”,孟康注曰:“本房子國。楚靈王遷房于楚。吳王闔閭弟夫槩奔楚,楚封于此,為堂谿氏。以封吳,故曰吳房,今吳房城堂谿亭是?!保?]1562漢初曾“封楊武為吳防侯”[3]336,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國除為縣。周振鶴等認為吳房原屬南陽,文帝十二年“割南陽之東部西平、郎陵、陽安等數(shù)縣及吳房、慎陽、成陽等侯國置汝南郡”[8]421。從郡縣沿革看,吳房在戰(zhàn)國晚期應(yīng)屬于韓國南陽郡所轄。盡管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置南陽郡”[3]213,但并非占有全部南陽之地,當時秦可能只占有宛城以西地區(qū),南陽東部之地還被韓國掌握⑩。

從《歲紀》來看,秦王政十六年,秦國占領(lǐng)了韓國所轄的南陽之地,但可能還保留了南陽東部的“吳房”縣,供韓王安暫住。從“王入?yún)欠俊币徽Z來看,是指韓王安來到吳房。但究竟是韓王安流亡到了吳房,還是秦國安置他到了吳房,還不易判斷。但考慮到韓國的統(tǒng)治中心是在潁川,則“王入?yún)欠俊彼坪跏琼n王安被迫流亡到了吳房。

(二)秦王政十七年滅韓問題

荊州胡家草場漢簡《歲紀》記載了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太后死、韓國滅亡等大事。簡文為:“十七年,十二月,大(太)后死。五月,(韓)王來。(韓)入坨(地)于秦。”(簡1535)[2]圖版第7 頁,釋文第191 頁

對于秦王政十七年之事,《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十七年,內(nèi)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地動。華陽太后卒。民大饑?!保?]232《史記·韓世家》載:“(韓王安)九年,秦虜王安,盡入其地,為潁川郡。韓遂亡?!保?]1878《史記·六國年表》“秦”欄載:“內(nèi)史騰擊得韓王安,盡取其地,置潁川郡。華陽太后薨?!薄绊n”欄載:“秦虜王安,秦滅韓。”[3]754-755綜合《史記》記載,該年秦的兩件大事:一是華陽太后死;二是滅韓,在新占領(lǐng)的韓國之地設(shè)置潁川郡。而對于韓國而言,韓王安被俘,韓國滅亡。韓國的滅亡,拉開了秦統(tǒng)一六國的大幕。

韓國滅亡的時間,《史記》系于秦王政十七年,但具體的月份則不清楚,《歲紀》明確為該年五月,豐富了我們對該歷史進程的認識。但《歲紀》所載的“五月,韓王來”,則又與《史記》所載的“秦虜王安”“得韓王安”有所不同,似乎韓王安是主動投降的,而非抵抗后被俘。但結(jié)合《史記》“內(nèi)史騰攻韓”“內(nèi)史騰擊得韓王安”,以及秦簡《編年記》“(秦王政)十七年,攻韓”[4]“釋文”7的記載,秦滅韓是經(jīng)過武力奪取的,而非韓的主動納降。由此來看,《歲紀》所載的“五月,韓王來”,應(yīng)是在韓國抵抗失敗后,韓王被迫向秦納降?!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載秦“內(nèi)史騰攻韓,得韓王安”,可能是“韓王來”的又一種表述?!暗庙n王安”是指秦俘虜韓王,“韓王來”應(yīng)是指韓王戰(zhàn)敗后主動向秦表示臣服。可能秦俘虜韓王安之后,韓國之地還沒有全部被秦國占領(lǐng),這些地區(qū)可能還存在零星的抵抗,需要韓王安投降后,去招降這些地區(qū)。因此《歲紀》在“韓王來”之后,就記載“韓入坨(地)于秦”。這表明,韓地全部入秦,應(yīng)該有韓王安的招降之功。同時結(jié)合《歲紀》上年“王入?yún)欠俊庇涊d看,韓王安可能在吳房一帶組織了對秦的抵抗,失敗后被俘,才去招降韓國其余地區(qū)的。

韓國是秦滅亡六國中的第一個國家,秦國可能為了減少統(tǒng)一進程中的阻力,就對投降的韓王進行了寬大處理,把他安置在一個“□山”的地方,韓王在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去世。秦簡《編年記》載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7年)“韓王居□山”,“廿一年,韓王死。昌平君居其處,有死□屬。”?

三、《歲紀》所見劉邦、呂后時期歷史

公布的《歲紀》簡中,西漢早期的簡有3 枚,年代分別為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九年(公元前198年)、呂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內(nèi)容主要是劉邦平定關(guān)中、立趙王以及呂后施政措施等事,這些記載有的不見于史書,有的與史書記載不一致,深化了對西漢早期歷史的認識。下面按照簡文的時代順序進行探討。

(一)漢高祖元年“殺章邯”等問題

荊州胡家草場漢簡《歲紀》記載了高皇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劉邦王漢中、殺章邯等大事。簡文為:“高皇帝元年,十月,王漢中。立十二年,孝惠皇帝立。十二月,王舉漢中兵入武關(guān),殺鄣(章)邯?!保ê?539)[2]圖版第8 頁,釋文第191 頁

該條《歲紀》所記高祖元年之事,《史記》《漢書》也有記載,但時間、地點有所差異。如高祖“王漢中”的時間,《歲紀》記為“十月”,史書記載劉邦正月立為漢王,四月就國?!妒酚洝じ咦姹炯o》載:“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薄罢?,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負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四月,兵罷戲下,諸侯各就國。漢王之國,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shù)萬人,從杜南入蝕中。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3]362,365,367《漢書》記載與《史記》略有不同,把劉邦封漢王時間記為二月?!稘h書·高帝紀》曰:“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東井。沛公至霸上?!薄岸?,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背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四十一縣,都南鄭?!薄跋乃脑?,諸侯罷戲下,各就國。羽使卒三萬人從漢王,楚子、諸侯人之慕從者數(shù)萬人,從杜南入蝕中?!保?]22,28,29但結(jié)合《史記·秦楚之際月表》漢元年“正月,分關(guān)中為漢”[3]776-777的記載,劉邦立為漢王,應(yīng)在正月。因為漢初沿用秦的顓頊歷,以十月為歲首,漢代史家把十月作為漢元年的開始。如前引《史記·高祖本紀》就是以十月,沛公劉邦至霸上為漢元年的開始。由此來看,《歲紀》所載“十月,王漢中”,應(yīng)是在十月為漢元年的基礎(chǔ)上來記述的。把劉邦“王關(guān)中”的時間前移,可能意在強調(diào)漢元年的合法性。只是這種記載與歷史事實有些距離,因此,《歲紀》劉邦“王漢中”時間記載與其說是錯誤,毋寧說是漢代人維護漢朝法統(tǒng)的一種表達。

除了“王漢中”記載外,《歲紀》“十二月,王舉漢中兵入武關(guān),殺鄣(章)邯”的記載也與史書不一致,不一致包括時間和地點。關(guān)于劉邦出漢中,還定三秦之事,《史記》《漢書》都有記載,出兵的地點是故道,時間是五月或者八月。漢滅章邯的過程,《史記·高祖本紀》載漢元年四月,劉邦到關(guān)中,“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zhàn)好畤,又復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3]368漢二年(公元前205年)“正月,虜雍王弟章平?!薄傲?,立為太子,大赦罪人。令太子守櫟陽,諸侯子在關(guān)中者皆集櫟陽為衛(wèi)。引水灌廢丘,廢丘降,章邯自殺。更名廢丘為槐里。”[3]369,372《史記·秦楚之際月表》載漢元年八月“邯守廢丘,漢圍之”,漢二年五月“漢殺邯廢丘”[3]783,787。對于 劉邦出漢中襲擊章邯的時間,《史記》記載為漢元年八月,而《漢書》記載為五月?。《漢書·高帝紀》:“五月,漢王引兵從故道出襲雍。雍王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戰(zhàn)好畤,又大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如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地?!保?]31對于章邯被殺之月,《漢書·高帝紀》系于漢二年六月。綜合以上記載,漢王還定三秦有漢元年五月、八月之異,章邯被殺有漢二年五月、六月的不同,但都與《歲紀》中的“十二月”不同。因此,筆者認為《歲紀》中的“十二月”,并非漢元年十二月,或者漢二年十二月,而是指首尾十二月之意,是指一個時間段。如果取信《漢書·高帝紀》漢元年五月從故道出襲章邯,以及《史記·秦楚之際月表》漢二年五月“漢殺邯廢丘”的記載,則章邯從被襲到被殺,首尾一年,剛好符合“十二月”之數(shù)。

《歲紀》記載中的另一個問題是漢王出漢中的路線問題?!妒酚洝贰稘h書》記載劉邦還定三秦的路線是出“故道”?!妒酚浖狻罚骸啊兜乩碇尽肺涠加泄实揽h?!保?]368孟康曰:“縣名,屬武都。”[9]31另外,從韓信和曹參作戰(zhàn)經(jīng)歷中,也可以看出漢軍是從陳倉故道進軍,還定三秦的?!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份d漢元年“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3]2613?!妒酚浾x》注曰:“漢王從關(guān)北出岐州陳倉縣?!保?]2613《漢書·韓信傳》曰:“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保?]1866《史記·曹相國世家》載曹參:“從至漢中,遷為將軍。從還定三秦,初攻下辯、故道、雍、斄。擊章平軍于好畤南,破之,圍好畤,取壤鄉(xiāng)。”[3]2024故道,嚴耕望先生認為即陳倉散關(guān)兩當略陽道?。東漢《石門頌》有“高祖受命,興于漢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10]49之語,其中的“出散入秦”,指的就是劉邦從陳倉散關(guān)故道進軍關(guān)中。

漢軍是從陳倉故道,也就是今天陜西寶雞一帶出兵的,但《歲紀》卻記載為從“武關(guān)”進軍,與史書記載不同。但在劉邦與章邯作戰(zhàn)的一年中,確實也有出武關(guān)的記載。《史記·高祖本紀》載漢元年“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的同時,“令將軍薛歐、王吸出武關(guān),因王陵兵南陽,以迎太公、呂后于沛”[3]368?!稘h書·高帝紀》載漢元年:“九月,漢王遣將軍薛歐、王吸出武關(guān),因王陵兵,從南陽迎太公、呂后于沛?!保?]32從記載來看,漢王劉邦遣兵出武關(guān),主要是從南陽到沛縣迎接太公、呂后,而非攻打章邯。當然,也不排除劉邦曾派兵從武關(guān)攻打章邯,但考慮到項羽“立章邯為雍王,王咸陽以西,都廢丘”,“故立司馬欣為塞王,王咸陽以東至河,都櫟陽”[3]316,如果漢王從武關(guān)進兵關(guān)中,首先面對的是塞王司馬欣,而非咸陽以西的雍王章邯。因此,劉邦還定三秦之初就從武關(guān)攻打章邯的可能性并不大。而在塞王司馬欣降漢后,從武關(guān)出兵攻打章邯是有可能的?。即便如此,也不能否定漢兵從陳倉故道進軍的記載。當然,還存在另外一種可能,就是《歲紀》的編寫者混淆了劉邦從武關(guān)進軍滅秦的歷史與劉邦滅章邯的歷史。劉邦西入武關(guān)滅秦,是西漢立國的大事,而劉邦統(tǒng)一天下面對的第一個勁敵是章邯,因此《歲紀》編寫者誤把漢王劉邦滅章邯的路線記為“入武關(guān)”也是有可能的。

(二)漢高祖九年“立趙王”等問題

荊州胡家草場漢簡《歲紀》記載了高皇帝九年(公元前198年)立趙王、大疫等事。簡文為:“九年,正月,立趙王。丙寅,(赦)殊死以下。二月,大伇(疫)。七月,以丙申朔=(朔,朔)日食,更以丁酉?!保ê?8)[2]圖版第9 頁,釋文第191 頁

《歲紀》所記高祖九年之事,“立趙王”“赦殊死以下”兩件事史書有記載。而“大疫”、改朔日二事不見于記載,下面分別加以敘述。

1.“正月,立趙王”之事

漢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趙相貫高等謀弒高祖,“九年,趙相貫高等事發(fā)覺,夷三族。廢趙王敖為宣平侯”[3]386。“春正月,廢趙王敖為宣平侯。徙代王如意為趙王,王趙國?!保?]67從記載來看,趙王張敖被廢和劉如意徙為趙王,都在正月?!稓q紀》所載與《漢書》相同。

2.“赦殊死以下”之事

《漢書》有記載:“丙寅,前有罪殊死以下,皆赦之。”[9]67《歲紀》與《漢書》記載的正月丙寅赦罪詔書的內(nèi)容基本一致,只是《漢書》記載的內(nèi)容詳細,《歲紀》簡略而已。

3.二月“大疫”之事

此事史書未載,史書該月記載了劉邦召見趙臣之事:“二月,行自洛陽至。賢趙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見與語,漢廷臣無能出其右者。上說,盡拜為郡守、諸侯相。”[9]67《歲紀》所載“大疫”,應(yīng)是指范圍很大的一次瘟疫,必定對當時的社會產(chǎn)生一定影響,但可惜史書缺載。查《漢書》“大疫”的記載有兩次:一次是呂后時期派兵攻打南越“會暑濕,士卒大疫,兵不能隃領(lǐng)”[9]3848;一次是景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五月“丙戌,地大動,鈴鈴然,民大疫死,棺貴,至秋止”[9]1305。如果加上《歲紀》所載高帝九年這一次,則西漢時期的“大疫”有三次。

4.改七月朔日之事

此事史書沒有記載,但卻記載了與七月朔日緊密相連的六月晦日的干支。《漢書·高帝紀》載高祖九年“夏六月乙未晦,日有食之”[9]67?!稘h書·五行志》亦載“九年六月乙未晦,日有食之”[9]1500。按照“六月乙未晦”推算,則七月的朔日應(yīng)是“丙申”,七月二日是“丁酉”,但《歲紀》記載日食發(fā)生在丙申日,因此把七月朔日更改為丁酉。而六月的晦日則變成了丙申,這比《漢書》所載晚了一天。學者認為“因為發(fā)生日食而更改朔日的記載,此為首見,擴展了人們對于古代朔日設(shè)置的認識”[11]22。

(三)呂后元年“予吏仆養(yǎng)”等問題

荊州胡家草場漢簡《歲紀》記載了呂后元年(公元前187年)予吏仆養(yǎng)、賜天下戶爵等事。簡文為:“高皇后元年,十月辛卯,以庸(傭)平賈(價)予吏仆養(yǎng)。二月乙卯,賜天下戶爵?!p老增傅?!ご螅ㄌ┖罅⑻柗Q制。七月,令復五大夫?!ゅX八分乃行?!保ê?7)[2]圖版第10 頁,釋文第191 頁

《歲紀》所記高皇后元年之事,共有六項,除了“賜天下戶爵”“太后立號稱制”“錢八分乃行”三事史書有載外,其余三項均未見記載,彌補了史實記載的不足。下面分別敘述。

1.“予吏仆養(yǎng)”之事

漢初沿襲秦歷,仍以十月為歲首,因此十月是呂后元年的首月。該月呂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以庸(傭)平賈(價)予吏仆養(yǎng)”,就是官府按照市場的價格雇傭人員作為吏仆、吏養(yǎng)。鄭威認為這與“賜天下戶爵”一樣,都是呂太后稱制時的善政。該事反映出:“與秦代不同,西漢初期的吏仆養(yǎng)來源發(fā)生了變化,至少從呂后元年十月開始,政府使用雇傭勞動力作為吏仆、吏養(yǎng)。這一變化的背景,大概是由于漢初政府對普通百姓的管控不再如秦時嚴苛,一方面導致漢初徒隸數(shù)量銳減,人員數(shù)量方面已無法滿足服務(wù)官府的需求;另一方面推動了自由勞動力市場的活躍,民間的自由勞動力增加等?!?筆者贊同這一觀點。同時筆者也認為,呂后這一舉措,可能與惠帝初年賜爵、賜吏錢、優(yōu)待官吏的做法一致,都是安定天下,籠絡(luò)人心的措施。惠帝時期談及優(yōu)待官吏的原因時說:“吏所以治民也,能盡其治則民賴之,故重其祿,所以為民也。今吏六百石以上父母妻子與同居,及故吏嘗佩將軍都尉印將兵及佩二千石官印者,家唯給軍賦,他無有所與?!保?]85-86按照惠帝詔書的說法,優(yōu)待官吏的目的是讓他們盡心盡力,為朝廷、為百姓服務(wù)。按照這一思路,呂后“予吏仆養(yǎng)”,優(yōu)待官吏,目的也是讓他們更好地為朝廷服務(wù)。至于“予吏仆養(yǎng)”中“吏”的爵位與祿秩的標準,還不清楚。但從桑弘羊所言“余結(jié)發(fā)束修,年十三,幸得宿衛(wèi),給事輦轂之下,以至卿大夫之位,獲祿受賜,六十有余年矣。車馬衣服之用,妻子仆養(yǎng)之費,量入為出,儉節(jié)以居之”[12]219-220來看,他據(jù)“卿大夫之位”而有“仆養(yǎng)”,說明有“仆養(yǎng)”是高級官吏的一種待遇。

2.“賜天下戶爵”之事

此事史書有記載,《漢書·高后紀》元年:“二月,賜民爵,戶一級?!保?]96而《歲紀》明確了賜爵詔書的具體時間為“二月乙卯”,“賜天下戶爵”則是對“賜民爵,戶一級”的概括。呂后的這種做法,與惠帝即位之初“賜民爵一級”[9]85一樣,是一種恩惠天下的舉措。此后,文帝、景帝、武帝即位之初,都有賜民爵之舉。

3.“減老增傅”之事

此事史書未載,鄭威指出“減老增傅”是縮短役期的方式,是呂后的善政??!皽p老”是指減少免老的年齡,“增傅”是指增加傅籍的年齡,但增減的具體年齡不詳?!袄稀薄案怠钡哪挲g標準漢代是有變化的。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漢王屯滎陽,蕭何發(fā)關(guān)中老弱未傅者悉詣軍?!保?]37如淳注引《漢儀注》云:“民年二十三為正,一歲為衛(wèi)士,一歲為材官騎士,習射御騎馳戰(zhàn)陳。又曰年五十六衰老,乃得免為庶民,就田里。今老弱未嘗傅者皆發(fā)之。未二十三為弱,過五十六為老?!保?]37-38顏師古曰:“傅,著也。言著名籍,給公家徭役也。”[9]38又《漢舊儀》:“秦制二十爵,男子賜爵一級以上,有罪以減,年五十六免。無爵為士伍,年六十乃免老。”?從《漢儀注》和《漢舊儀》所載看,漢民23歲傅籍,56 歲或者60 歲免老。但這可能是西漢后期的情況,西漢早期并非如此?!抖曷闪睢じ德伞份d:“大夫以上年五十八,不更六十二,簪裊六十三,上造六十四,公士六十五,公卒以下六十六,皆為免老?!保ê?56)[13]57“不更以下子年廿歲,大夫以上至五大夫子及小爵不更以下至上造年廿二歲,卿以上子及小爵大夫以上年廿四歲,皆傅之?!保ê?64)[13]58從《傅律》來看,呂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時期免老和傅籍年齡是根據(jù)爵位的高低而有差異,這可能就是呂后元年“減老增傅”后的結(jié)果。而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9]141,可能是取消了爵位的限制,傅籍年齡統(tǒng)一為20歲了。

4.呂后“立號稱制”之事

此事史書有記載,《漢書·高后紀》載:“惠帝崩,太子立為皇帝,年幼,太后臨朝稱制,大赦天下。”[9]95《史記·呂太后本紀》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八月惠帝崩,九月葬安陵,“太子即位為帝,謁高廟。元年,號令一出太后”[3]399。從記載來看,似乎呂后從元年冬十月年幼的太子立為皇帝之后,就“臨朝稱制”,但《歲紀》卻系呂后“立號稱制”時間為二月,與史書記載不同。如果《歲紀》所載屬實,則情況可能是這樣的:太子即位后“號令一出太后”,但應(yīng)該是以皇帝的名義發(fā)布詔令,呂后還需要假借皇帝之名行事,因為丞相王陵時常提出反對意見。十一月呂后廢王陵,奪之相權(quán),而以左丞相平為右丞相,以典客審食其為左丞相,完全控制了朝政大權(quán)。在這種情況下,呂后才“立號稱制”,徹底擺脫年幼皇帝在名號上對自己的束縛。而只有在呂后“立號稱制”的情況下,諸呂封王才具有合法性。

5.“令復五大夫”之事

五大夫是第九級爵,所謂“令復五大夫”,即是以詔令形式免除五大夫爵位者的賦稅徭役。此事史書未載,但考慮到惠帝即位時曾對五大夫以上的爵位者在司法上予以優(yōu)待,即“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當盜械者,皆頌系”[9]85,則呂后對五大夫爵位者予以賦役上的減免,可能與“予吏仆養(yǎng)”一樣,是對高級爵位者的一種優(yōu)待和恩惠。而五大夫爵位比吏六百石,如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賜吏六百石以上爵五大夫”[9]287。張家山漢簡中,五大夫爵位在不同的情況下,比秩并不相同,有比八百石、比五百石之別。如《二年律令·賜律》:“賜不為吏及宦皇帝者,關(guān)內(nèi)侯以上比二千石,卿比千石,五大夫比八百石”(簡291)[13]49;《二年律令·傳食律》:“使非吏,食從者,卿以上比千石,五大夫以下到官大夫比五百石?!保ê?36)[13]40盡管五大夫爵位比秩不同,但其屬于高級爵位者則是無疑。呂后“令復五大夫”,就是對高級爵位者的一種優(yōu)待。

6.“錢八分乃行”之事

此事史書也有記載,只是時間在呂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七月,與《歲紀》所載相差一年?!稘h書·高后紀》載二年秋七月:“行八銖錢?!保?]97從記載來看,《歲紀》“錢八分乃行”,應(yīng)即《漢書·高后紀》所載“行八銖錢”,二者所記應(yīng)為同一件事?!板X八分”乃是“八銖錢”的另一種稱謂?!靶小?,即為“通行”之義,實際上就是“改鑄”或“新鑄”[14]37?!靶邪算忓X”時間,《歲紀》與《漢書》所載相差一年,不易判斷孰對孰錯,如果以《歲紀》為是,則呂后改鑄八銖錢時間應(yīng)為呂后元年。

“行八銖錢”之事,涉及漢初錢幣政策的變化。《漢書·食貨志》載:“秦兼天下,幣為二等:黃金以溢為名,上幣;銅錢質(zhì)如周錢,文曰‘半兩’,重如其文?!薄皾h興,以為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莢錢?!保?]1152對于呂后“行八銖錢”,應(yīng)劭注曰:“本秦錢,質(zhì)如周錢,文曰‘半兩’,重如其文,即八銖也。漢以其太重,更鑄莢錢,今民間名榆莢錢是也。民患其太輕,至此復行八銖錢。”[9]97-98錢劍夫認為,秦半兩錢重12 銖,漢初的榆莢錢實際上就是“三銖錢”,也就是只有秦半兩錢四分之一重的既輕且薄的“輕錢”,其文仍為“半兩”[14]30,35。呂后二年“行八銖錢”,“這就是較重十二銖的秦半兩為輕,而較三銖莢錢為重的一種折衷的幣制,其文仍為‘半兩’”[14]37。由此來看,呂后改鑄八銖錢,是漢初一次重要的幣制改革,只是這次改鑄沒有持續(xù)太久,到呂后六年(公元前182年)“行五分錢”[9]99,就是改行五銖錢了。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又改行四銖錢。武帝時期幣制多有變化,一直到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鑄五銖錢后,幣制才穩(wěn)定下來。

注釋

①荊州博物館:《湖北荊州市胡家草場墓地M12 發(fā)掘簡報》,《考古》2020年第2 期,第3-20 頁;李志芳、蔣魯敬:《湖北荊州市胡家草場西漢墓M12 出土簡牘概述》,《考古》2020年第2 期,第21-33 頁。②分見司馬遷:《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史記》卷四十五《韓世家》,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862、2263 頁。③楊寬先生認為“封”當為“壽”之形訛?!皦邸奔础跋驂邸?。見楊寬:《戰(zhàn)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63 頁。④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264 頁。另外《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載“秦武王與孟說舉龍文赤鼎,絕臏而死”(第2175 頁)。⑤李零先生根據(jù)江陵漢簡稱“編年記”為“葉書”,即“牒書”。見李零:《視日、日書和葉書——三種簡帛文獻的區(qū)別和定名》,《文物》2008年第12期,第73-80 頁。⑥黃盛璋:《云夢秦簡〈編年記〉初步研究》,《考古學報》1977年第1 期,第1-22 頁。馬雍先生也從歷法角度對《編年記》與史書記載的年代不一致的情況進行了闡述。見馬雍:《讀云夢秦簡〈編年記〉書后》,中華書局編輯部編:《云夢秦簡研究》,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20-21 頁。⑦楊寬先生認為陽晉在封陵之北,與蒲反、封陵之地,相距不過百里。見楊寬:《戰(zhàn)國史料編年輯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34 頁。⑧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釋文”第4 頁。學者認為簡文脫“陷”字,正確的簡文應(yīng)為:“十四年,伊闕陷?!币婈悅ブ骶帲骸肚睾啝┖霞ㄒ迹罚ㄉ希?,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14 頁。⑨《編年記》載秦王政十六年墓主“自占年”,即自己申報年齡,登記戶籍。簡文見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釋文”第7 頁。⑩鄭威教授對韓王入?yún)欠康恼鎸嵲蜻M行了分析,認為吳房當屬秦南陽郡,未曾屬韓。虜韓王入?yún)欠?,是將韓王置于附近的秦國邊境據(jù)點,確保在秦人強有力的管控之下,以防生變。有關(guān)觀點見鄭威教授在華中師范大學《胡家草場歲紀簡初讀》學術(shù)講座的紀要(見“華大古史”公眾號2021年11月4日),又見鄭威:《〈荊州胡家草場西漢簡牘選粹〉歲紀簡初讀》,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簡帛》(第二十三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第20-23 頁。但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231年)韓獻南陽之地于秦,說明之前南陽之地并非全部為秦占有,尤其是南陽東部的吳房,可能仍在韓國控制之下。?簡文見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釋文”第7 頁。關(guān)于這兩條簡文,學者解析頗多。見陳偉主編:《秦簡牘合集(壹)》(上),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6-27 頁,注釋67、68。又陳侃理認為簡文“有死□屬”,應(yīng)為“有(又)死。為屬?!币婈愘├恚骸端⒌厍睾啞淳幠暧洝抵小跋病钡幕職v》,《國學學刊》2015年第4期,第47-50 頁。?梁玉繩認為,漢王定三秦,當以八月為是。見(清)梁玉繩撰:《史記志疑》卷六,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225 頁。?嚴耕望:《漢唐褒斜道考》,《新亞學報》第八卷第一期,第104 頁。?鄭威教授對劉邦由武關(guān)入關(guān)中殺章邯的可能性進行了分析。見鄭威:《〈荊州胡家草場西漢簡牘選粹〉歲紀簡初讀》,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簡帛》(第二十三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第23-26 頁。?鄭威:《〈荊州胡家草場西漢簡牘選粹〉歲紀簡初讀》,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簡帛》(第二十三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第29-31 頁。?孫星衍等輯:《漢官六種》,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85 頁。但周天游把“年六十乃免老”中的“老”,據(jù)孫星衍輯改為“者”,似不妥。

猜你喜歡
呂后胡家史記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nonlinear spectral broadening aiming at a few-cycle regime for 10 ps level Nd-doped lasers
“擅自偷筍者罰5000元”是否有效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少年品讀 史記
執(zhí)著的設(shè)備守護者——記中鹽鎮(zhèn)江公司胡家林
《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呂后情緒書寫探析
Analyze the Benefits of Using Films for Language Teaching in Classroom and Offer Som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Use
呂后的精明之敗和周勃的糊涂之勝
三都| 永春县| 苍溪县| 基隆市| 丰都县| 宜兴市| 太白县| 峡江县| 阿巴嘎旗| 资源县| 称多县| 南皮县| 德清县| 石屏县| 仲巴县| 泊头市| 吉安市| 清水河县| 永泰县| 启东市| 石景山区| 大石桥市| 库伦旗| 灌云县| 井陉县| 长武县| 福鼎市| 河津市| 平果县| 仙桃市| 胶州市| 永春县| 新乐市| 富阳市| 张家界市| 句容市| 陕西省| 克什克腾旗| 启东市| 阳曲县| 特克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