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卓尼縣第一中學 后曉梅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將課程目標定為學生科學精神、政治認同、公共參與、法治意識等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其中,政治認同是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靈魂與關鍵。高中政治課堂是對學生進行政治認同培養(yǎng)的重要渠道,既能使學生真心擁護共產(chǎn)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又能使學生對民族文化產(chǎn)生認同,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常表現(xiàn)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對高中生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不僅與學生理想信念的確立以及成長方向直接相關,而且還能提升學生的政治參與能力,從而成為新時期追夢人。
1.改革進入攻堅期與深水區(qū)。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我國的改革已經(jīng)進入攻堅期與深水區(qū)。我國的改革方向是不斷上升、前進的,且道路是迂回、曲折的,而時間則是久遠的,需一代代的青年不斷奮斗。我國教育事業(yè)雖然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需實施教育體制改革,在改革未完成的時候,其只有進行時,沒有相關經(jīng)驗借鑒。高中政治作為“固本培元”“補鈣壯骨”的必修課,需培養(yǎng)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終生的人才。
2.對外開放的擴大。
習近平總書記在提出了“一帶一路”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等論斷之后,我國在發(fā)展中需積極地融入世界,建立國際友好關系,維護多邊貿(mào)易體系,以實現(xiàn)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作為有擔當、有責任的大國,我國更需注重對外開放,充分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生活需求,以促使世界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面對復雜紛繁的文化狀況,我國青少年更需堅定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性原則。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要對學生政治認同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外在形式雖然會因為時間而改變,但是,政治認同培養(yǎng)卻從未改變。對于高中生而言,其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所以,幫助他們堅定前進的方向,可從觀念上促使學生樹立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意識,并在較大程度上成長為國家所需的人才。
2.堅持理論與實際相聯(lián)系的原則。
政治認同的培養(yǎng)不是紙上的理論,也不是一句空話。想要使政治認同能夠深入人心,就需注重采用生活化原則。生活化,主要指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政治認同培養(yǎng)時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3.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
新課改下,更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注重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落實。因此,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需注重對學生政治認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的發(fā)展狀況,并與學生的實際需要相結合,充分關注學生在政治課上的主體性。高中生通常具備較強的批判意識、民主意識、維權意識,更關注平等、民主、和諧等?;诖耍胍囵B(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教師還需注重課堂教學的現(xiàn)代化。
4.堅持情感性原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遞,還要注重情感的升華與互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需注重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形成相應的政治情感,并通過情感的升華,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認真聽取學生的見解與看法,以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qū)W有所思。在政治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典型事例進行講解,注重教師自身的情感融入,從而使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以促使學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萌發(fā)情感。
1.基于真實生活挖掘的政治認知培養(yǎng)。
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需注重對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挖掘,并將其作為當課程資源,以促使政治認知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更好地接受。該教育策略主要來自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論。因此,政治教師需注重對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挖掘,以促使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所謂生活化課堂,主要是指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基于教材,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教學內(nèi)容相結合,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政治認知。例如,在教學思想政治必修4《哲學與文化》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chuàng)新》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日常生活當做政治認知的培養(yǎng)起點,以縮短師生在文化認知上的差距。同時,社會生活需和時政熱點有效結合,時政熱點作為學生實際生活的構成部分,更是高中政治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入海派文化、紅色文化、江南文化等相關時事熱點,以符合“生活即教育”的教學理念,促使學生成為生活化教育的中心,并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滲透到具體教學中。
2.基于歷史資源的政治情感激發(fā)。
隨著人類社會的全球化發(fā)展,政治認同的培養(yǎng)也受到全球化的沖擊。在政治認同培養(yǎng)中,政治教師既要注意學生不被錯誤的思潮所侵蝕,也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學生自身的民族觀念,從而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身的政治情感。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時候,需注重歷史資源的運用。歷史是國家、民族的形成與發(fā)展的真實記錄。歷史資源屬于人類歷史遺存,通常包含文物、文獻資料、遺址等,其生動且詳實地記載了前人的經(jīng)驗與智慧。利用歷史資源,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身的政治情感。政治認同主要包含利益認同、政黨認同、價值認同、制度認同等。
3.基于議題探究的政治態(tài)度培養(yǎng)。
當前高中政治認同培養(yǎng)的主要問題就是沒有把學生置于利益相關的群體當中,把公民進行人為隔離,師生都是以旁觀者的角色進行教學活動。良好的政治態(tài)度通常是培養(yǎng)政治認同的關鍵,政治教材中給出了不同的教學議題,但是,有些議題沒有和相關社會問題相結合,也沒有立足于學生的視角?;诖?,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需注重對“議題·材料·模塊·態(tài)度”等進行準確把握。首先,議題設置需將學生作為出發(fā)點,滿足學生自身的需求與利益。其次,需選擇與議題有關的材料,材料可來自于政府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規(guī)等,也可來自于不同利益有關的人對議題的看法。再次,政治教師需將選擇的材料和課程模塊相結合。最后,政治教師需指導學生進行討論,使學生通過辨析形成良好的政治態(tài)度。例如,將“你是否愿意擔當環(huán)保小使者”作為議題,從文化與哲學的價值選擇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將議題的回答作為出發(fā)點,將不同利益群體對于“垃圾分類”的具體看法進行對比,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政治態(tài)度及價值取向。
4.基于社會實踐的政治行為踐行。
政治教師需注重加深學生自身的政治認知,強化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形成相應的政治認同感。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培養(yǎng)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將培養(yǎng)有助于民族復興的時代人才作為著眼點?;诖?,高中生在實際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屬于政治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行為主義心理學研究表明,社會環(huán)境通常對人的行為有著重要影響。例如,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動中,教師可帶領學生觀看有關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或舉辦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征文比賽、愛崗敬業(yè)的勞模演講等。
綜上所述,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自身的政治認同培養(yǎng)、知行通常是互相促進的,通過不斷的深入,實現(xiàn)知信合一、知行合一、知情合一,從而形成相應的政治認同。同時,在政治課堂上對學生的政治認同進行培養(yǎng),不僅有助于學生在情感上增強政黨認同,更好地理解利益認同,而且還能使學生形成相應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