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森
從課程角度講,學校教育有學科本位論和人本位論兩種觀點。中小學教學是分學科進行的,學科教學的重心是學科,還是人?教學時是關注學科,還是關注人?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反映了不同的教育價值觀。過分關注學科,過分強調學科的獨立性和重要性,是學科本位論的反映。學科本位論把學科凌駕于教育之上,凌駕于人之上,讓學科成為中心,成為目的,讓學生成為學科發(fā)展的工具,這種只見學科不見人的教育觀從根本上背離了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的基本性質和使命。因此,教學改革必須進行價值本位的轉移,即由以學科為本位轉向以人的發(fā)展為本位。學科本位論的錯誤不在學科本身,而在于指導思想,學科教學要體現和重視學科知識的特點,遵循學科發(fā)展的規(guī)律,但是學科教學一定要以人的發(fā)展為本,服從并服務于人的個性自由和全面健康發(fā)展。
從教學的角度講,則有教書論和育人論兩種觀點。很多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定位于教書的人,認為把書教完了、教好了,就完成了教學任務。其實,真正的教學是教書與育人的統(tǒng)一,語文教師要通過教語文知識實現育人目的,數學教師要通過教數學知識實現育人目的。各門學科的性質、任務有所不同,但在育人的使命和任務上是一樣的,所以,人才是教學的共同對象。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我不忘記各種功課有個總目標,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每種功課猶如車輪上的一根‘輻’,許多根輻必須集中在‘教育’的‘軸’上,才成為推進國家民族的整個輪子。”人是一切事物有意義和有價值的源頭,沒有人就沒有一切,無論何時,教育必須首先去培養(yǎng)一個人,然后才是培養(yǎng)一個律師或醫(yī)生,而不能相反。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人性的實現,是讓人成為人,而不是把人變成工具。
強調人是教學的對象和目的,并不意味著在學科教學中可以忽視或輕視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yǎng)、成績的提高,而是要求這一切必須服從、服務于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以及個性的發(fā)展和內心的自由。在現有的評價體系下,師生追求分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不能以犧牲學生的健康、幸福、品行為代價來換取所謂的高分,否則,不僅得不償失,使分數異化,變成毫無價值的東西,而且會扼殺人性,扼殺創(chuàng)造力。
強調人是教學的對象和目的,其核心要義是讓學生過得有尊嚴、有意義、有希望、有幸福感。教育作為培養(yǎng)人的活動,首要任務是讓每個人都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有價值、有意義,從而積極樂觀、自尊自強地生活、學習?;A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yè),引導學生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是教育應有的擔當和使命。當然,我們的教育還應想方設法讓學生成為富有生活情趣的人,每天過得有滋有味、開開心心。
(作者系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