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維領(安徽省淮北市第十二中學 235000)
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高速發(fā)展背景下,現(xiàn)代媒體技術已然成為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借助有關計算機網(wǎng)絡的現(xiàn)代化技術,向學生傳遞動畫、視頻、音頻、圖形、圖像及文字等信息,并將電視、錄像、投影與計算機等電教媒體,和傳統(tǒng)的掛圖、模型、實驗、黑板等良好結合,使課堂教學得以豐富,能更高效地傳輸教育信息,更多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xiàn)良好的學習過程。
陶行知先生提出:“學生有了趣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體,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所以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是很要緊的?!庇纱丝梢姡獙崿F(xiàn)教學的高效,就不能忽視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對此,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應結合教學內容,對現(xiàn)代媒體技術做適時、科學的運用,以使學生課程學習的興趣、知識的探索欲望得到良好調動。
以《濃硫酸性質》的教學為例。我在教學這一課時,竭力思考如何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能夠抓準學生的興趣點。對此,我以微課導入新課。具體而言,導入新課時我將課前準備的“黑面包”實驗微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視頻內幾滴水滴入裝有蔗糖的燒杯,再將較多濃硫酸倒入,用玻璃杯攪勻,此時就能見到燒杯中“長”出黑色物質。此種神奇現(xiàn)象,讓學生覺得新奇好玩,使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讓學生對新知識更主動、積極地探索。學生在學習興趣及疑問的驅使下,能更專心地學習濃硫酸性質,為高效教學奠定基礎。在學習了濃硫酸性質后,可為學生再次播放“黑面包”實驗微課,然后讓學生聯(lián)系所學知識完成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解釋,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應借助現(xiàn)代媒體技術資源豐富、容量大的顯著優(yōu)勢,對課堂信息量做進一步擴充,使知識廣度得以拓展。與此同時,新課改強調要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因此,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時,應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善用現(xiàn)代媒體技術優(yōu)化教學方法,使教材限制得以突破,讓教學視野更為廣闊,完成高效課堂的建設。
以《一種重要的混合物——膠體》的教學為例,課前教師可以借助網(wǎng)絡完成相關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分類,完成學習資源包(主要為丁達爾效應、格雷哈姆簡介、生活的膠體化學等資源)的制作,將該資源包發(fā)送給學生進行課前了解,然后在網(wǎng)絡教室進行這堂課的教學,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一人一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課堂上,先借助計算機網(wǎng)絡平臺進行資料查閱,完成對膠體的初步認識,隨后在局域網(wǎng)支持下,教師分享給學生膠體性質的視頻,并要求學生在視頻觀看過程中,自主思考和小組討論膠體的特點與性質。對于學生所歸納、反饋的知識要點,教師的總結和點評須及時且合理,同時將總結的膠體性質發(fā)送給所有學生。接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依托網(wǎng)絡完成膠體應用方面信息的收集,并向教師電腦發(fā)送資料的鏈接,教師篩選資料內容后,回傳給每位學生,真正有效共享網(wǎng)絡資源,使學習內容更為充實,讓學生知識面更為寬闊,更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以凸顯,從而完成高效課堂的建設。
虛擬仿真技術下的實驗,是通過對虛擬現(xiàn)實、仿真、多媒體等技術的應用,在計算機上創(chuàng)設可替代或輔助傳統(tǒng)實驗操作的軟硬件操作環(huán)境。此種接近真實的環(huán)境,能讓實驗者有序展開各種實驗,從而獲得與真實環(huán)境下相同甚至更優(yōu)的實驗效果。具體而言,學生可以借助虛擬仿真技術開展模擬實驗,對學生思維空間的拓展也有很大的幫助。當前,許多學校都具備虛擬仿真實驗軟件資源,為學生高效學習提供條件保障。
以《氯氣的實驗室制法》的教學為例,氯氣屬于有毒氣體,同時,結束實驗后要將導管移出水面,再將酒精燈移開,在此操作過程中若出現(xiàn)失誤,則可能帶來一些危險事故。對此,在課前教師可于交互學習平臺進行虛擬軟件的共享,鼓勵學生借助計算機完成操作實驗的模擬。若學生在多次實驗中,都無操作出錯的情況,計算機會予以一定獎勵;若操作出錯,計算機就會模擬水倒吸導致試管破裂的危險后果,予以學生警示。虛擬仿真技術支持下的實驗模擬與設計,既有助于學生實驗成功率的提升,也能使學生對正確操作的重要性擁有更深入的體會,從而在實驗中更小心謹慎,如此也能幫助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使課堂教學取得更高質量、更高效率。
課后習題是教師了解學生課堂知識掌握程度的主要方式,但僅依靠教材內的課后習題,難以滿足高中生的學習需求,對學生的提升有限。因此,許多教師選擇自行編試題,但不少教師都陷入了“題海”的旋渦,習題多且存在重復的情況,既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也難以取得理想的成效。并且,課后習題過多也會給學生的問題反饋與解答造成影響。所以,一方面教師在分配習題時,要做好題型與量的把控,深入鉆研課程標準、考試說明,保證所制訂的習題方案適宜學生,幫助學生更良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另一方面,通過學習平臺軟件進行作業(yè)任務布置,并更多采用選擇題的形式,這樣有助于學生課后壓力的減輕,提高學生完成習題的積極性。
以《反應熱的計算》的教學為例,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進行蓋斯定律的介紹,隨后通過講解反應熱計算的典型例題,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若通過大量反復的習題練習,難以實現(xiàn)學生良好概念的構建與辨認,也會影響知識的靈活運用,導致出現(xiàn)“一看能做,一做便錯”的情況。為避免此種情況的出現(xiàn),教師可遵循“以小見大”的原則,適當改編某一道題,放棄題海戰(zhàn)術,通過一道題將所有考點折射出來,同時引導學生分析例題。比如,對習題二次開發(fā)后,教師先依據(jù)復習課的模式梳理知識點,然后讓學生將一道典型的例題完成,并進行易錯知識點、考點的整理,掌握良好的化學復習方法。同時,除了對課本后習題的復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信息技術,對歷年高考真題等課外參考資料進行查詢,并拷貝下來作為習題,這樣能夠對出題教師的意象做更好的把握,對該題型更為熟悉,完成所學知識的有效鞏固。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在教育教學中引入現(xiàn)代教育媒體技術輔助,將受到更多的關注與討論。高中化學搭乘現(xiàn)代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快車,能更好地完成高效課堂的建設,并且這也是深化化學課堂改革、實施新課程理念的必由之路。但要想用好現(xiàn)代教育媒體技術,做到不濫用,還需要我們廣大教師在今后工作中不斷探索與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