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銳濱 趙伊黎 羅冠君 辛志雄 荀靜平 嚴曉嵐
佛山市南海區(qū)婦幼保健院 廣東 佛山 528000
腦性癱瘓(簡稱腦癱)是由于未成熟大腦受非進行性損傷所引起的運動障礙綜合征,表現(xiàn)為持續(xù)存在的中樞運動障礙及異常姿勢[1]。多項研究表明,腦癱兒童普遍存在發(fā)育落后、體質量低下、消瘦等問題[2],營養(yǎng)不良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普通兒童。營養(yǎng)不良可增加腦癱兒童感染及死亡風險,對其生長發(fā)育、疾病預后及生活質量產生負面影響[3]。筆者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通過小兒推拿聯(lián)合挑四縫治療不僅能夠改善腦癱兒童的營養(yǎng)狀況,而且能促進其粗大運動的發(fā)育,提高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佛山市南海區(qū)婦幼保健院兒童神經康復科門診80例合并營養(yǎng)不良腦癱兒童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12~60個月,平均31.43±15.71個月;輕度營養(yǎng)不良15例,中度16例,重度9例。治療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13~58個月,平均28.93±14.81個月;輕度營養(yǎng)不良13例,中度16例,重度11例。治療前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腦性癱瘓診斷標準:參照《中國腦性癱瘓康復指南(2015):第一部分》:①持續(xù)存在的中樞性運動障礙;②運動和姿勢發(fā)育異常;③反射發(fā)育異常;④肌力及肌張力異常[4]。營養(yǎng)不良診斷標準:參照《實用兒科學》:根據體質量及腹部皮褶厚度分為:①輕度:體質量<正常均值15%~25%,腹部皮褶厚度為0.4~0.8cm;②中度:體質量<正常均值25%~40%,腹部皮褶厚度<0.4cm;③重度:體質量<正常均值40%以上,腹部皮褶消失[5]。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以上診斷標準;②年齡在1~6歲;③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①患嚴重感染、心肺及肝腎疾病、凝血功能障礙、免疫性疾?。虎诤喜d癇;③合并遺傳代謝性疾??;④依從性差者。
2.1 對照組:采用小兒推拿治療。以補脾經、揉板門、運內八卦、分推腹陰陽、摩腹、捏脊等手法為主。加減:伴吞咽障礙者加按揉地倉、頰車、廉泉;伴便秘者加按揉天樞、支溝,清大腸、揉龜尾、推下七節(jié)骨;伴失眠者加按揉安眠、神門、心俞,揉小天心;伴認知障礙者加開天門,按揉百會、心俞、神門、通里;伴肌張力增高者加彈撥松解痙攣肌群,改善關節(jié)活動度;伴肌力低下者加節(jié)段性按摩等促肌力提高。每次30min,每天治療1次,4周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3周,共治療3個療程。根據患兒病情適當予運動療法、早期教育、作業(yè)療法、吞咽功能障礙訓練、理療等治療,每次30~40min,每天治療1次,4周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3周,共治療3個療程。
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挑四縫治療。操作方法:患兒取抱坐位,家長固定患兒腕關節(jié),醫(yī)者佩戴消毒手套,左手抓住患兒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遠端指間關節(jié),常規(guī)消毒,右手持一次性無菌注射針頭(2.5ml),快速點刺四縫穴1~2mm,依次進行擠壓,直至無血水或黃白色黏液流出,使用無菌棉球壓迫止血,避免污染傷口,依法操作另一側穴位。每周治療1次,4周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3周,共治療3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①體質量:患兒空腹及大小便后,采用電子體重秤測量(精確至0.1kg),測量后減去尿片、衣服重量。②腹部皮褶厚度:在腹部臍旁乳線上,以拇指和食指相距3cm和與皮膚表面垂直,將皮脂層捏起,采用皮褶厚度儀測量其厚度(精確至0.1cm)[6]。③粗大運動功能評估量表(GMFM-88):共分為5個能區(qū)88項,每項根據完成情況分為0~3分,總分264分,能力越好,得分越高[7]。
3.2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不同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同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 治療結果:分述如下。
3.3.1 兩組治療前后體質量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體質量比較(±s,kg)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體質量比較(±s,kg)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治療后12.73±2.30#11.75±2.00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shù)40 40治療前9.98±3.00 9.81±2.93
3.3.2 兩組治療前后腹部皮褶厚度比較: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腹部皮褶厚度比較(±s,cm)
表2 治療前后腹部皮褶厚度比較(±s,cm)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治療后0.70±0.26#0.55±0.31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shù)40 40治療前0.30±0.24 0.33±0.24
3.3.3 兩組治療前后GMFM-88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GMFM-88評分比較(±s,分)
表3 治療前后GMFM-88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治療后38.88±12.74#33.18±10.59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shù)40 40治療前26.33±4.55 27.78±10.33
營養(yǎng)不良屬中醫(yī)學“疳證”范疇,錢乙認為“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明確該病病位在脾胃。腦癱兒童多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yǎng)所引起,更易出現(xiàn)脾胃受損,津液消亡。營養(yǎng)是兒童生長發(fā)育的基礎,腦癱兒童長期營養(yǎng)不良可引起體內維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出現(xiàn)貧血、骨礦化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增加感染風險,影響康復進程。另外,營養(yǎng)不良可導致肌肉容量減少、對康復強度的承受力下降,影響神經細胞的可塑性,從而影響遠期康復療效。
小兒推拿作為一種傳統(tǒng)中醫(yī)外治療法是中醫(yī)推拿的一個原始分支,源遠流長,簡便易行,療效顯著[8]。小兒推拿是以中醫(yī)基礎理論和臨床經驗為指導,在人體腧穴上進行操作,達到扶正祛邪、調理氣血的功效,起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作用[9]?,F(xiàn)代研究認為,營養(yǎng)不良兒童的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弱,通過補脾經、捏脊、摩腹等推拿手法可有效調節(jié)胃腸道功能,促進胃液及胃蛋白酶的分泌,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食欲、食量,促進其生長發(fā)育。
挑四縫穴是中醫(yī)傳統(tǒng)外治法,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新針灸學》謂其主“小兒疳積”。歷代醫(yī)家認為挑四縫有健脾消食、理氣和胃等功效[10]?,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挑四縫可促進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胰蛋白酶等分泌,促進胃腸排空;可以提高血液中鋅含量,改善厭食癥狀;可以促進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生長,增加白細胞吞噬能力,促進機體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可以改善鈣磷代謝,促進骨骼生長[10]。
綜上所述,小兒推拿聯(lián)合挑四縫治療可以有效改善營養(yǎng)不良腦癱患兒的營養(yǎng)狀況,促進其粗大運動發(fā)育,提高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