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曉
(宿遷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黃河小學 江蘇 宿遷 223800)
為了能夠充分拉近小學生與古詩詞學習之間的距離,推動小學古詩詞教學在當下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化落實。教師有必要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靈活運用先進教育理念與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讓小學古詩詞教學豐富多彩,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小學語文作為陪伴學生很多年的一門學科,學生對其學習的內(nèi)容已經(jīng)有了大致的了解,主要分為古詩詞的理解背誦,作文,閱讀理解等內(nèi)容,據(jù)調查顯示,很多學生是不愿意進行古詩詞的學習的,因為涉及到背誦默寫的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背誦比較困難,并且隔了一段時間,就會慢慢忘卻。古詩詞的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重要內(nèi)容,每一冊教科書中都會有許多的古詩詞,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能夠做到背誦分滾瓜爛熟,并且理解其中的含義,在適當?shù)那闆r下,還要進行靈活的運用。這要求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的時候,能夠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舉措,實現(xiàn)多元化的古詩詞教學,讓教學更加有效率,減少學生在學習當中的阻力,促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教師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起到的作用是比較大的,當教師使用新穎的教學方式,也會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促進課堂工作的開展,是枯燥乏味的課堂的調味劑。相反,教師如果固守傳統(tǒng),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式也不原因與時俱進進行創(chuàng)新,學生在學習地時候也會感到索然無味,這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觀能動性。有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的時候,目標太過于直白,直截了當?shù)恼f明這篇古詩詞需要背誦,這會讓學生在學習當中覺得負擔,因為要面臨的是記憶背誦的環(huán)節(jié),這是很多同學抗拒的事情。并且在教學當中缺乏一些興趣的指引,學生對古詩詞地背景也不會有更多的了解,極大的影響了古詩詞的教學效果。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告訴人們在學習當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重要意義,在古詩詞的教學中也是如此,只有當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正對古詩詞學習感興趣地情況下,才會更加主動的去鉆研古詩詞的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動力,這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當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小學生,處于叛逆的年齡段,對一些事物都充滿好奇,但是對學習層面的事情就比較排斥。教師需要使用一些特別的教學手段,來進行古詩詞的教學,改變學生對于學習的認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當中的樂趣,從而讓學生做到主動學習,課堂上認真聽課,課堂下主動探究,二者相結合,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
情景教學是一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非常受到學生與教師的歡迎,收獲的教學反響也是比較大的,教師可以利用情景教學法,來進行古詩詞的教學。學生在學習小學古詩詞的時候,不僅僅要進行背誦古詩詞,還要能夠準確的翻譯出古詩詞的含義,但是對于生長于現(xiàn)代的學生來講,理解古文的含義,也是一個困難的事情。所以,教師要使用一些策略,在教學中加強學生對于古詩詞含義的理解,盡量不采取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一個愉快的環(huán)境下進行記憶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建一些有趣的教學情景,來增強學生對于古詩詞含義的理解,將所講述的內(nèi)容讓學生們通過不同的方式展示出來,增強學生的學習印象。比如說,在教學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的時候,許多同學會覺得內(nèi)容“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一句非常的熟悉,我國有一位歌手王菲,曾經(jīng)演唱過這首詞,將詞改為了歌曲,通過柔和的嗓音,將這首詞的內(nèi)容唱出來,也讓更多的人進行傳唱。教師為學生播放王菲當時所唱的曲目,為學生營造一個放松的學習氛圍,在聽音樂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記住詞的內(nèi)容,并且將詞中表達的情感通過音樂進行體會。以這樣的情景教學,來加強學生的古詩詞記憶,讓學生對其當中蘊含的情感產(chǎn)生探索學習的興趣,實現(xiàn)古詩詞的多元化——情景教學方式。
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小學古詩詞教學需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點燃其學習熱情為主。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可同時整合包括視覺、聽覺等在內(nèi)的多重元素,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1]。如在教學劉禹錫的《望洞庭》一詩時,筆者運用多媒體播放了曲調輕柔婉轉、優(yōu)美動聽的鋼琴曲《秋日的私語》。在這一背景音樂中,筆者一邊播放標準音頻詩朗誦,一邊播放洞庭湖的湖光山色以及描繪秋月湖景的水墨畫。精美的圖片和視頻,配合悠揚婉轉的音樂,使得學生能夠逐步進入如詩如畫的教學情境中,對本詩清麗明快的風格形成初步感知,并沉醉于風月同天、山湖相應且極富層次的浪漫、深邃意境中,為學生深入把握詩歌內(nèi)涵奠定基礎。
古詩詞一直以來與音樂關系緊密,其對仗工整、平仄押韻,極具韻律美、音樂美和節(jié)奏美,讀起來朗朗上口,這也使得古詩詞具有極強的審美特性。為了幫助小學生深入挖掘和全面把握古詩詞中的審美元素,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配樂詩朗誦,在引發(fā)學生共鳴的同時,使其能夠結合音樂對詩歌的意境及思想感情進行深入體會,進一步感悟古詩的音韻與節(jié)奏之美。如教學《送元二使安西》,筆者在帶領學生進行古詩誦讀時,借助音頻設備配上節(jié)奏舒緩、旋律低沉的《離別曲》,在音樂的烘托下,學生通過誦讀的方式能夠感受到好友離別時的情深義重。筆者還對學生的誦讀進行了錄音,引導學生與標準錄音進行比對,尋找差距,從而能夠做到有針對性地改善,更好地激發(fā)小學生的古詩誦讀與學習興趣。最后,筆者積極引導學生結合自身與好朋友分別的真實經(jīng)驗,將真實情感代入古詩詞中重新進行誦讀,以加深學生的體會。
為了使小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詞,教師需要主動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融入小學古詩詞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并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使得小學生能夠自主投入到古詩詞學習中[2]。如筆者在開展《塞下曲》(月黑雁飛高)一詩教學時,為學生布置了預習任務,要求學生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相關資料的方式,搜集整理關于這首詩的各種信息資料,包括寫作背景、詩人生平經(jīng)歷、創(chuàng)作歷程等,信息類型包括圖片、文字、影音等。讓學生通過自行查找的相關資料,自主學習詩歌中的生字生詞,在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其快速疏通文意,正確把握詩歌的基本內(nèi)容。學生在自主收集整理資料時,可以有效拉近自身與古詩詞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習興趣,為更好地完成古詩詞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筆者將學生前期收集整理的信息資料進行匯總,挑選出其中的精華部分制作成微課,要求學生認真觀看,借助其中的音頻解說、詩歌評價等,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掌握詩歌大意與寫作背景,確定詩歌感情基調。
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有助于學生快速突破古詩詞教學的重難點,實現(xiàn)對所學知識的吸收內(nèi)化。如筆者在教學《泊船瓜洲》一詩時,為了使學生快速把握“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的妙用,一方面通過多媒體播放岸邊綠景圖,使學生對江南春天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美景形成整體感知;另一方面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問:“你覺得該句中哪一個字用得好?”學生大多認為“綠”字用得妙。筆者適時引導學生繼續(xù)思考:“綠”字可以換成哪些字?有學生提出可以將“綠”字替換成“到”“回”“入”等。此時筆者通過多媒體將這些字填入原詩句中,讓學生進行對比賞讀。學生明確了“綠”字作為全詩“詩眼”,不僅為人們活潑潑地展示出江南萬物生長、自然蓬勃的春景,使讀者能夠對詩歌所傳達的內(nèi)在意蘊形成深入體悟,還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深入體會古詩中的漢字妙用,進一步感受我國古詩詞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小學古詩詞的賞析教學中,教師不應逐字逐句地翻譯講解,而是需要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場景,引導學生大膽猜想、獨立思考、勇于質疑,從而有效幫助小學生深入完成古詩詞學習[3]。為了提高小學生在古詩詞教學中的參與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進行授課。如在《泊船瓜洲》一詩的教學中,筆者將學生劃分成人數(shù)基本相同的若干學習小組,讓學生合作探究這樣幾個問題:“京口”與“瓜州”的具體位置在哪里?“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了怎樣的景色?“明月何時照我還”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及思想感情?學生在小組探討的過程中,筆者及時變換多媒體課件中的畫面,在給學生相應提示與引導的同時,也可以令學生始終保持興奮狀態(tài),既能欣賞美景圖片又能抓住詩歌線索,在感知詩歌描繪的美麗景色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理性認知,進而展開深入思考探究。筆者最后引導學生將詩句作為語言材料,在欣賞多媒體播放的畫面的同時,完成與詩句的對接——看圖寫詩,從而與詩人產(chǎn)生了深深的情感共鳴,完成了教學的升華。
在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能夠將包括圖片、文字、影音圖像等在內(nèi)的諸多元素集中在同一界面中,將原本平面的知識內(nèi)容直觀化、立體化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并具有極強的交互性與感染力[4]。因此為了能夠增強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代感,使得古詩詞內(nèi)容以及整體教學能夠更加貼合小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教師一方面可以依托現(xiàn)有教材中的詩歌插圖插畫,另一方面可以積極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思維材料,使其能夠全方位感受到古詩詞的意境和獨特韻味。如在《題西林壁》和《望廬山瀑布》的教學中,因為大部分學生并未親眼見過廬山,僅憑教材中有限的插圖,學生難以對變化多樣的廬山美景形成深入認知。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一方面搜集了大量不同角度拍攝的廬山美景圖,另一方面參考廬山旅游宣傳短片,借助flash等專業(yè)工具軟件,將圖片制作成了小視頻。這樣學生便可足不出戶看到正面、側面、俯視、仰視等不同視角中的廬山,直觀化地準確把握各角度下廬山的景色特點。除此之外,筆者還配合播放展示廬山瀑布與山間流水的音頻,以及其他詩人描寫廬山景色的詩文內(nèi)容,學生在欣賞廬山美景時,可以嘗試將詩句與美景進行相互聯(lián)系和對應。這樣,學生會對詩歌中的景色、語言及審美特性有一個全方位的感知與體會,能夠體會詩歌所表現(xiàn)的意境。
用信息技術助力小學古詩詞教學,教師同樣需要重視引導學生不斷發(fā)散自身思維,有意識地將所學詩詞內(nèi)容落實到寫作實踐中。如在《絕句》一詩的教學中,筆者先通過電子白板及音頻播放器等現(xiàn)代教育設備,在播放優(yōu)美動聽的背景音樂的同時,利用其自帶的“畫軸”工具,模擬畫卷的打開過程,將詩歌中描繪的美麗春景畫卷緩慢展開,引導學生認真找尋畫卷中展示出的具體意象,并聯(lián)系畫卷內(nèi)容說出其描繪的具體畫面,如“春風習習,陽光燦爛,兩只小巧可愛的黃鸝駐足在草堂外的翠綠柳枝上唱歌”,此時筆者通過適時引導學生將其“看圖說話”中形成的所思所想落實到筆頭上,將原詩拓寫成一篇小短文。在有效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詩歌的同時,也可以逐漸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筆者還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假設作者穿越到現(xiàn)今社會,再回到當時寫《絕句》的地方,他會看到哪些景色?有學生回答說詩人可能看到一座座高樓大廈,再難看見黃鸝、翠柳、白鷺等自然風光。筆者繼續(xù)引導學生對詩人當下可能產(chǎn)生的思想情感及想法進行大膽揣測,并將其寫成作文,從而進一步發(fā)散學生思維,使其能夠運用古今視角多元分析解讀古詩詞。
總之,教師在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古詩詞教學時,需要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具體古詩詞內(nèi)容。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內(nèi)在積極性,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使小學生對古詩詞學習保持較高熱情,并借助信息技術深入把握古詩詞基本內(nèi)容及其意境情感,進一步感受我國古詩詞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