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尚君
各人才分之高下,當然會決定其一生成就之不同,似乎更重要的還在于其作品有無機緣存留后世。本文擬拈一新義,即專談僅有一詩存世而可為后世稱羨者。如張若虛之《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壓全唐之譽,然其存世有二詩,這里就不列入了。
一、 唐前以一詩名世者
唐前詩人,僅存一首者甚多,但影響大者甚少。這里試舉三例。
陸凱《贈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此詩作者、詩題皆有許多說法,現(xiàn)在看到的最早記錄,是唐末韓鄂《歲華紀麗》卷一所載,錄如上。另一較早記載見《太平御覽》卷九七引《荊州記》所載:“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并贈詩曰(詩略)?!薄肚G州記》作者為宋臨川王侍郎盛弘之,陸為晉、宋間人,可得認定?!段簳肪硭挠嘘憚P(?—504),字智君,為正平太守,時間稍晚,肯定不是。范曄自是名家,但一生似無機緣到達長安?!短接[》卷一九引《荊州記》作路曄,或與史家范曄全無關(guān)系。無論誰作或寄誰,此詩將南北分離之際懷友之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受詩者在北方,且從軍在隴頭,詩人偶遇驛使,是來往南北間的使者,到北方有機緣見到受詩者。詩人知道這是帶信給友人的難得機會,倉促之間又無法準備任何禮物,只能就手邊方便,摘一枝梅花為贈。詩表達得很客氣,說南方?jīng)]有合適的禮物饋贈,只能摘梅以寄相思。古詩不是有“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之感慨,這里把古人“但感別經(jīng)時”的情懷,濃縮在短短二十字中,包含無限深情。江南地暖,梅花先開,也預(yù)兆冬去春來。然而北方寒冷,作客者遠離故土,飽經(jīng)風寒,詩人把遙遠的思念,故土的情意,都在詩中傳達出來。讀來風懷蘊藉,禮輕情重。
第二首可以介紹曹景宗《光華殿侍宴賦競病韻》:“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曹景宗(457—508),《梁書》卷九有傳,他仕南齊官竟陵太守。梁武帝起兵,他率眾來從,得除郢州刺史。天監(jiān)六年(507),大敗魏于鐘離,建立殊勛。奏凱入朝,武帝于光華殿大宴慶功,與眾文士分韻賦詩。似乎沒人知道景宗也能詩,沒給他分韻。他意色不平,乘醉啟求不已。武帝說:“卿伎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詩?”他仍不罷休,只能將剩下來最難成詩的競、病二字,讓他試試看。不料他操筆斯須而成此詩,震動在座朝賢。詩的前二句,寫出軍前后的兩種狀態(tài)。外敵侵邊,戰(zhàn)士出征,為他們安危擔憂的是家人。獲勝歸來,朝野歡慶,笳鼓齊鳴,形成強烈反差。作者剛獲大勝,后兩句虛設(shè)路人的詢問,表達自況漢代名將霍去病之得意。
第三首詩是隋王謨《東海懸崖題詩》:“因巡來至此,矚??床鳌W云澮欢韧?,何日更回眸?”從成就與影響來說,比前二首為遜色。此詩是古代很少見的觀海詩,《詩話總龜》卷一錄出,宋人孫洙稱贊“此詩工夫不少” 。更可貴的是歷經(jīng)1436年,其石刻仍存于連云港云臺山,《書法叢刊》1994年4期刊有拓本。與宋人所錄,僅“到”作“至”一字不同,且有到訪的完整題名。詩說自己擔任海州刺史,巡察來到海邊,親見萬頃波流,海疆開闊。后兩句更感慨,人生一度經(jīng)此,何日能夠再觀勝景。不僅是他即景之聯(lián)想,更說出古今無數(shù)旅行愛好者的驚嘆與遺憾。仔細揣摩,可體會孫洙評價得當。
二、 三位名臣:來濟、劉幽求和鄭儋
來濟《出玉關(guān)絕句》:“斂轡遵龍漢,銜凄度玉關(guān)。今日流沙外,垂涕念生還?!眮頋?10-662)是隋代名將來護兒之子。隋亡之年,其父與煬帝一同被殺,他時方九歲,流離艱難而篤志好學(xué),入唐居然以文詞著名,考取進士,入東宮輔佐太子。太子即位即高宗,他也得緣入相。當時有語云:“來護兒兒作相,虞世南男作匠。”就指他的人生成功。但他為武后所惡,貶為庭州刺史,領(lǐng)兵與突厥開戰(zhàn),可惜名將之后已不會作戰(zhàn),他因此戰(zhàn)死邊關(guān)。此詩即作于西行之際,騎馬沿著漢時開拓的西行之路遠行,內(nèi)心是極度凄涼的。出玉門關(guān)就到了流沙極漠之地,這一年他五十二歲,已經(jīng)沒有建功異域的雄心壯志,內(nèi)心悲苦,不知能否生還。一切都在他意料之中。他有《南陽公集》三十卷,盧照鄰作序,早已亡佚。其兄來恒也能詩,可惜一首完整的也未得存。
劉幽求《書懷》:“心為明時盡,君門尚不容。田園迷徑路,歸去欲何從?”劉幽求(655—715),兩《唐書》皆有傳。他是武后至玄宗初年的風云人物,人生大起大落,不同尋常。他在武后時舉制科,授閬中尉。刺史不禮,乃棄官去。中宗復(fù)辟,曾勸桓彥范等殺武三思,不從。后來為臨淄王李隆基決策誅韋庶人,以功兩度為宰相,先為太平公主誣構(gòu),配流嶺南。開元初再為姚崇劾其有怨言,貶南方而死。他是動蕩時代的風云人物,似乎對于官場之爾虞我詐不太適應(yīng),雖為玄宗奪位功居魁首,最終卻敗得很慘。他僅存此一詩,唐時選本有錄,且傳入日本,宋代仍為鄉(xiāng)校小兒誦讀。如果認為此詩是他在晚年貶竄時所寫,正可見到他的心境與無奈。所謂“心為明時盡”,是說自己不顧身家性命為君王克盡一切力量,毫無保留?!熬T尚不容”,皇上還是對自己不能理解與包容啊!這是對君主之絕望與抗議?!疤飯@迷徑路,歸去欲何從?”混跡官場太久,已經(jīng)完全迷失了自我。能夠回到鄉(xiāng)間,重新過無憂無慮的日子,然而還能回得去嗎?回去又能做什么?看來,他雖然通曉政治折沖,擅長決策帷幄,但實在不適應(yīng)官場之波驚云詭,淵默忍耐,其敗必有以自取。然其所言,又是歷來混跡官場者之共同心聲。短詩而足可玩味,意義在此。
鄭儋《登汾上閣》:“汾樓秋水闊,宛似到閶門。惆悵江湖思,惟將南客論?!编嵸伲?41-801),自號白云翁,滎陽(今屬河南)人。少依母家,早年似乎居住在蘇州一帶。代宗大歷四年(769)登進士第,此后一直在北方任官,最后做到河?xùn)|節(jié)度使,在任不到一年即去世。他是當時的駢文名家,門人有名相令狐楚,再傳即為李商隱。令狐曾自稱“白云孺子”,可見尊崇之深。可惜所作甚少流傳,上述一首也是因為北游太原的歐陽詹作詩有長題云《陪太原鄭行軍中丞登汾上閣。中丞詩曰“汾樓秋水闊,宛似到閶門。惆悵江湖思,惟將南客論”。南客即儋也。輒書即事上答》,得以保存,是否全篇也不可知?!度圃姟肪砥呷耸鹱髡邽猷嵵胸?,據(jù)歐陽詩可確認是鄭儋。詩作于鄭儋任河?xùn)|行軍司馬時,登上高閣,看到汾水浩渺,有重新回到蘇州閶門的感覺。他出身滎陽鄭氏,本是中原名家,不知何時已經(jīng)遷往南方的蘇州。久居北方,一直思念的故鄉(xiāng)其實是南方的蘇州,他自稱南客,雖長期任官北方,始終無法排遣江湖愁思。短篇包含的內(nèi)容其實很復(fù)雜。
三、 身世可知者二人:孫革與嚴惲
孫革《訪羊尊師》:“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边@首詩的作者,從南宋時或傳為賈島作,不足據(jù)。孫革名聲雖然不顯,基本輪廓尚清楚可考。他是富春(今屬浙江)人。代宗時登進士第,詩人韓翃有《送孫革及第歸江南》詩為他送行。德宗貞元十年,在湖州于幕府,見《吳興金石記》三收于頔《碧玉潭題名》。憲宗元和間曾任監(jiān)察御史,以實報鳳翔馬坊事,忤駙馬張茂宗而罷職,見《舊唐書》卷一四一《張茂宗傳》。穆宗長慶二年,任刑部員外郎,見《唐會要》卷三九及卷六七。后出為洛陽令,則見張籍詩。他僅存此一詩,似乎是為訪羊尊師不遇而作。訪人而不遇,當然有些尷尬,見到了尊師的修道童子,說尊師不在居所,上山采集仙藥去了。后兩句仍是童子的語氣,省去了詩人詢問尊師何時回來的諸多細節(jié),童子告雖然知道就在此山中,但山高林密,尊師行方無定,既不知具體方位,也不知何時回來。這里,松下是道士的居處所在,采藥是道士的日常行為,都契合身份。童子之回答也合情合理,將道士之日常修行給以交代。其實我們讀韋應(yīng)物《寄全椒山中道士》,所謂“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并非說道士無處尋覓,而是借此傳達對道士的關(guān)心。同樣,孫革之訪羊尊師,無論相見與否,此詩都是合適的留贈之作。蓋若未遇,可留童子轉(zhuǎn)交,見對尊師之尋訪,即便相見歡談,也可就此寫出尊師出世脫俗之節(jié)操。四句明白如話,但關(guān)心真誠,尊敬禮貌,皆一一可見,因而值得回味。
嚴惲《惜花》:“春光冉冉歸何處?更向花前把一杯。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此詩風情旖旎,搖曳多姿,曾盛傳詩壇。詩首先發(fā)問,春風無限,春日將盡,冉冉春光最終將回到哪里去?詩人也無法找到答案,只能乘此春日還在,春花未謝,抓緊再飲一杯。惜花最要緊的事還是及時觀賞,無限流連,盡在杯酒纏綿之際?;ㄖ来簹w何處嗎?那就只能問花,可惜花也沒有給以答案?;檎l開,花因何謝,詩人反復(fù)詰問,最終還是得不到回答。既然沒有答案,只好珍惜春光,珍惜花期,惜花之情,油然而出?!氨M日問花花不語”一句,給人似曾相識之感,因為歐陽修的名篇《蝶戀花》中“淚眼問花花不語”一句,就是據(jù)嚴惲詩改寫。
嚴惲詩出,時任湖州刺史的杜牧立即作《和嚴惲秀才落花》:“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環(huán)流水醉流杯。無情紅艷年年盛,不恨凋零卻恨開?!倍拍廉敃r詩名極盛,詩也是次韻之作,但風情稍遜,顯然不及嚴作。另一位在浙西幕府的小詩人王樞,也作《和嚴惲落花詩》:“花落花開人世夢,衰榮閑事且持杯。春風底事輕揺落,何似從來不要開?”欲反嚴意而認為不必為花開花落過分用情,將一切看得平常,不妨持杯暢飲。后兩句故作瀟灑,其實毫無蘊藉之情,雖自稱要“抑其才調(diào)”,結(jié)果適得其反。
嚴惲(?—870),字子重,吳興(今屬浙江)人。童年舉進士,十上不第,歸居故里。杜牧任湖州刺史在大中前期,其時嚴應(yīng)該已經(jīng)年登三十。到咸通十年(869),即在杜牧守湖州后快二十年,嚴惲曾到蘇州,登門訪問唱和方酣的詩人皮日休和陸龜蒙。皮、陸當時忙于彼此唱和,對嚴明顯略有怠慢,即沒有立即約請參與彼此的詩會。嚴別后兩月,即抑郁而歿,給皮、陸以極大震動。皮作《傷進士嚴子重詩》,自述早年為童在鄉(xiāng)校時,即得讀杜牧和嚴詩。嚴造訪,是帶著自己詩集來的,皮既稱“樂得禮而觀之”,又稱“其所為工于七字,往往有清便柔媚,時可軼駭于常軌”,是述總體之觀感。所引亦僅前述一篇。雖然皮、陸各有詩祭悼哀挽,但一切都已經(jīng)晚了。這位年少成名的詩人,歷經(jīng)挫折,最終僅憑此一詩留存,是足可惜。
四、 經(jīng)歷不明者五人:金昌緒、朱彬、朱絳、歐陽臏、韓垂
金昌緒《春怨》:“打卻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幾回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北驹娨苍脒x顧陶《唐詩類選》,因此留下金是玄宗時余杭(今屬浙江)人的記載。曾有記載說此詩曾為蓋嘉運編入樂府進御,題作《伊州歌》,來源稍晚,難以確認。詩以一位女子的口氣寫出,埋怨黃鶯老在枝頭啼叫,驚擾了她的清夢。她為什么怒而打鳥呢?因為她與心愛的人分別太久,且那個人遠在遼西,在邊關(guān)駐守,抵御外族入侵,久無消息,生死不明。女子相思日深,僅能在夢中得與男子短暫相會。即便如此,不解人意的鳥兒無端鳴叫,驚醒殘夢,怎不讓女子倍感失望。詩人寫的是女子打鳥的非理性行為,借此傳達女子相思無由的痛苦。這首小詩,與敦煌所出《鵲踏枝》“叵耐靈鵲多瞞語”一首,有異曲同工之妙。
朱彬《丹陽作》:“暫入新豐市,猶聞舊酒香。抱琴沽一醉,盡日臥垂楊?!敝毂騼H知為大歷、貞元間人,詩僅存此一首。李白詩“新豐美酒斗十千”,新豐在關(guān)中臨潼一帶。這里新豐市,屬用典,僅指產(chǎn)酒之處,并非說新豐在丹陽。唐代這是熟典,就像今人說茅臺一樣。詩人說偶然經(jīng)過酒市,自然想到以往沉醉酒鄉(xiāng)之陶醉。抱琴沽酒,琴酒尋歡,無憂無慮,高臥垂楊,這是詩酒風流、縱情無我的境界,是詩人向往的醉鄉(xiāng)。此詩唐代流傳極廣,是酒器上常見的題詩。
朱絳《春女怨》:“獨坐紗窗刺繡遲,紫荊枝上囀黃鸝。欲知無限傷春意,并在停針不語時。”作者生平全無可考,僅知唐人顧陶《唐詩類選》曾收此詩,據(jù)顧陶生平知他是宣宗以前人。此詩寫一繡女之幽怨,場面極其安靜,僅見此一女子獨坐紗窗前,刺繡之動作也極其舒緩,似乎全無感情波瀾。次句之“紫荊枝上囀黃鸝”,是窗外之景,還是女子所繡的圖案,似皆可說得通。無論是窗外之景色,還是繡圖上的春景,無疑都觸動了女子傷春的情懷,女子什么都沒有說,似乎她僅是在偶然停針時有片刻之猶豫,敏感的詩人在此安靜中體會到女子內(nèi)心之強烈波瀾:春華易逝,韶顏不再,人生珍惜,無限傷懷,都在此中傳出。
歐陽臏《題訾家洲》:“舊業(yè)分明桂水頭,人間業(yè)盡水空流。春風日暮江頭立,不及漁翁有釣舟?!痹娨娞颇莘豆鹆诛L土記》,作者名一作賓,據(jù)詩知道他是唐初安南都護歐陽普贊之裔孫。普贊是今廣西境內(nèi)之靈川人,死后葬于桂林北郭。當時有識地理者,說此地有天子氣,于是官方用盡各種辦法掘斷地脈,也將普贊子孫斬伐殆盡。后運土成洲,即訾家洲。歐陽臏自稱是普贊之后,到此地想到這里本來是先人之舊業(yè),現(xiàn)在已經(jīng)了無痕跡。自己回到故土,回想往事,唯見春風江頭,了無一物。舊日蠻酋后人,尚不及江上漁人尚可有釣舟謀身。這里,可以看到唐在平定南方時,對于土著勢力鎮(zhèn)壓之殘酷,偶存的詩人淪落底層,再難有作為,只能感傷舊跡,略存哀思。
韓垂《題金山》:“靈山一峰秀,岌然殊眾山。盤根大江底,插影浮云間。雷霆常間作,風雨時往還。象外懸清影,千載長躋攀?!表n垂,唐詩人。有詩名,事跡全無可考。其《題金山》詩書跡,偶為庸僧所毀。南唐李建勛作《金山》詩云:‘不嗟白發(fā)曾游此,不嘆征帆無了期。盡日憑欄誰會我?只悲不見韓垂詩?!湓姙槿艘娭厝绱恕_@是唐人詠金山寺最著名的三首詩之一,另二首分別為張祜和孫魴所作,不久前莫礪鋒教授剛有文談三詩得失(詳《古典文學(xué)知識》2021年第5期《唐人如何寫金山寺的“難寫之景”》),這里就不再重復(fù)分析了?!度圃姟肪砥呶迤叻Q韓垂是“南唐時人”,殆因李建勛題詩而誤為同時人。
五、 三位名媛:慎氏、京兆女子和劉元載妻
慎氏《與夫訣》:“當時心事已相關(guān),雨散云飛一餉間。便是孤帆從此去,不堪重過望夫山。”詩見《云溪友議》卷上《毗陵出》,說慎氏是毗陵(今江蘇常州)庱亭儒家女,嫁三史(即應(yīng)三史科之貢士)嚴灌夫為妻,同歸蘄春。經(jīng)十余年而無子嗣,嚴家拾其過欲出之。慎氏登舟,以詩訣別,嚴覽詩凄感,遂為夫妻如初。僅知為咸通以前,具體時代不明。古有七不出之罪,女子不生育即是罪名。慎氏被出,不出惡言,只說自從嫁到你家,就想到可能會有這一天,但沒想到這一天來得真快,一下子就要天各一方。今天我孤帆一人遠去,最放不下的還是對你的思念,具體說是再經(jīng)望夫山,我將如何面對。這位女子有才分,有主見,雖遭遇命運不公,并不怨天尤人,此詩深得古詩哀而不怨之精神,因而值得肯定。至于經(jīng)此世故,是否還能和好如故,就不必深究了。
京兆女子《題興元明珠亭》:“寂寥滿地落花紅,獨有離人萬恨中?;厥壮靥粮鼰o語,手彈珠淚與東風?!痹婁涀浴度f首唐人絕句》卷六五?!吨袂f詩話》一五云:“是一長安士族女子,遭亂失身,牢落之思。乃節(jié)度楊守亮敗軍之年,興元城西明珠亭上自題?!边@時候是昭宗景福元年(892),即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楊守亮兵敗之歲?!兑鞔半s錄》卷三一引五代王仁裕曰:“女為亂兵所掠,有詩?!笨赡芤蛲跞试?jù)某種今已失傳之書引錄,方得輾轉(zhuǎn)保存至今。自乾符、廣明亂起,這時已經(jīng)動蕩近二十年。唐末長安富庶之區(qū)之士族女子,經(jīng)歷國破家亡之劇變,已經(jīng)近乎麻木無感了。再一次經(jīng)歷兵敗,為亂兵所掠,不知前途何在,千愁萬恨,已經(jīng)極度無語。這里可能是以往經(jīng)游之處,也可能是其曾經(jīng)依托家族的產(chǎn)業(yè),但這一切都已毫無意義。她看到寂寞大地,無邊荒涼,只有春歸花開,妝點此春紅一片。又要經(jīng)歷新的生離死別,許多苦恨,竟不知從何說起。最后兩句傷心至極,以往繁華已不復(fù)可求,一腔熱淚,只能灑向春風。女子姓名雖不傳,世亂失身牢落之感,足以動人。
劉元載妻《早梅》:“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種春風有兩般。憑仗高樓莫吹笛,大家留取倚闌干?!贝嗽娨姟对娫捒傹敗肪硪灰督鹑A瀛洲集》,說宋仁宗初年禮部郎中孫冕記三英詩,有劉元載妻和詹茂光妻、趙晟母。我以往考知后兩位生平,認為已經(jīng)入宋,疑劉妻亦是。后讀《全唐文》卷八八八樂史《仙鵝池祈真觀記》載“乾德元年歲終癸亥四月,彭城劉司直元載字簡能,好奇之名士也”,乾德為宋太祖年號,江南猶屬南唐。徐鉉《徐公文集》卷四有《送劉司直出宰》,亦作于南唐?!对娫捒傹敗芬嗽姾笞ⅲ骸啊掇z》記《梅花詩》是女仙題蜀州江梅閣?!睘楸彼瘟硪粋鞅?。《全唐詩》卷八六三以此詩作者為觀梅女仙,即承此。詩詠早梅,寫向南枝條因陽光溫暖,已經(jīng)開花,北枝受寒,不遇春光,又是另一種景象。同樣春風吹煦,一閣南北竟有如此兩般風景。后兩句用桓伊吹笛落梅的故事,反其意,不要因為閣南梅開而吹笛,還要等待閣北陰寒處之梅一起開放,再邀請大家共同觀賞。詩意含蓄雋永,難怪當時已傳為女仙之作。
六、 兩位詩僧:釋玄覽與釋良乂
釋玄覽《題竹》:“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欲知吾道廓,不與物情違?!痹娨娞贫纬墒健队详栯s俎前集》卷一二,《太平廣記》卷九四引《酉陽雜俎》,前后兩句次序顛倒。段成式說這位高僧于代宗大歷末,住荊州陟屺寺,道高有風韻,性情古怪而不與人親近。名畫家張璪曾畫古松于寺院齋壁,名士符載贊之,詩人衛(wèi)象題詩,有一時三絕之勝譽,碰到這位高僧,全部用白粉給抹掉了。人問原因,他解釋:“無事疥吾壁也。”大約名畫書跡干擾了寺院的清凈,讓他大為不快。他有外甥也在寺院掛單,老做“發(fā)瓦探鷇,壞墻熏鼠”的勾當,不僅破壞建筑,還公然殺生,他決不見怪。別人不滿意他的行徑,他題詩于竹,表達他所保持的萬物任其自然的認識。前兩句境界闊大,海闊天高,鳥翔魚躍,萬物各得天性,誰也不應(yīng)加以拘禁。后兩句說理,吾道也就是佛道,也是古今通理,即萬物皆應(yīng)順其自然,不可違拗,更不可人為加以扭曲。這是充斥于天地之間的大道理,也是這位高僧要傳達的人生體悟。今日全世界都倡導(dǎo)保護環(huán)境,尊重自然,這位高僧實在是一位先驅(qū)者。
釋良乂《秋山答盧鄴》:“風泉只向夢中聞,身外無余可寄君。當戶一輪惟曉月,掛檐數(shù)片是秋云?!绷紒V是大中、咸通間詩僧,張為曾將其詩收入《詩人主客圖》,列為清奇雅正主下之及門者。詩僅存此一首。詩寫秋山之景,明顯受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一首之影響,仍多變化。說秋山景色之美,風中聽泉聲嗚咽當然漪麗可講,他偏說這樣的景色只有在夢中可見,具體就由你自己理解吧。此外還有什么呢?他說當戶有曉月臨空,近檐有幾片秋云,這些當然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也不限山寺。但如此勾勒,恰見秋山寺間極簡又極寧靜的禪居生活。不作渲染,風味如畫,詩僧確是一位寫實高人。
七、 附言
本文述唐前三人,唐十五人,其人之事跡或隱或顯,其詩之優(yōu)劣因讀者興趣不同,評價容有差異。本文亦難免欲湊成篇幅,將未盡優(yōu)秀之詩收入。凡此請讀者見諒。就我寫畢之感受,大約以陸凱、劉幽求、孫革、嚴惲四首為最優(yōu)。其他或因有故事,或曾傳誦,或遭遇多舛,或傳播曲折,錄出以備談資可也,幸無以眼濁見怪。
因此而有所感慨。凡能寫出一首經(jīng)典詩歌者,其積累必厚,其習(xí)詩必久,其才情必富,其感情必真,其平生所作必遠非僅僅如此。然人生有幸有不幸,存詩多者未必其間有佳作,幸存一首者抑或因此可垂名不朽。人生有命,幸無怨尤,好詩永恒,庶祈珍惜焉。
(作者單位:復(fù)旦大學(xué)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