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國
人們提及陸文夫,只會想到他的小說、散文與評論,很少涉足他的影視作品。陸文夫自編的五卷本《陸文夫文集》,也沒有一篇是影視作品。這讓人很不理解。
其實,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陸文夫就開始迷戀上電影。
1956年,他發(fā)表了一篇轟動一時的小說《小巷深處》,想把它改成電影劇本。當時,江蘇文聯(lián)批準11位青年成為省專業(yè)作家,調(diào)動了大家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葉至誠、高曉聲合寫了一部電影劇本,反映解放后的藝人生活;艾煊撰寫了一部20萬字的長篇小說,反映解放戰(zhàn)爭的皖南敵后斗爭;陸文夫則忙于把小說《小巷深處》改成電影劇本。只可惜,突如其來的一場風波,就像疾風暴雨,澆滅了大家的創(chuàng)作夢。
陸文夫不死心。上世紀60年代初期,政治氣候稍有轉(zhuǎn)變,他又萌發(fā)了寫電影的念頭。1980年1、2期《鐘山》雜志上,發(fā)過陸文夫一個中篇小說《有人敲門》,實際上,這部小說創(chuàng)作于1962年5月。當時,陸文夫已將小說改成了同名電影,這也是他的第一個電影劇本。
陸文夫創(chuàng)作《有人敲門》,題材來源于工廠生活。1958年到1960年,陸文夫下放蘇州機床廠,當車工,帶徒弟。當時廠里進了一批年輕人,都是十六七歲的初中畢業(yè)生,他們拜陸文夫為師,師徒相處得很融洽。陸文夫覺得,這幫孩子很純潔,視勞動為光榮而神圣的事業(yè)。但又有一些弱點,幻想多于實際。
后來調(diào)回省文聯(lián),陸文夫就想用小說形式,把這一段生活寫出來。他想寫一寫年輕人的勞動生活和青春夢想,使作品成為充滿激情的“勞動詩篇”。寫作方法也想變革一下,就使用了散文筆法,放縱抒情,少寫情節(jié)矛盾。這種創(chuàng)作方法不易掌握,原準備三個月完成的小說,結(jié)果用了兩年時間。196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慧眼識珠,準備出版他的小說稿。
出版社審稿期間,陸文夫又將《有人敲門》改成了電影劇本,落款日期是:1963年11月30日。之后將電影本子寄給了西安電影制片廠。小說有12.6萬字,改成電影壓縮到5.7萬字。
為了寫好電影劇本,陸文夫刻苦學習蒙太奇理論。他第一次明白,電影是視覺藝術,敘事手段與小說不同,文字要有畫面感,否則無法拍成電影。改編電影的時候,他將小說中平鋪直敘的內(nèi)容,統(tǒng)統(tǒng)刪去。比如第一章,小說用“第一人稱”,講述主人公施丹華的身世,包括她父母同一天去世、外公外婆將她養(yǎng)大、她在蘇州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自己沒考上高中的心情與現(xiàn)狀,用了整整4000字。在電影劇本中,這一章便刪去了。電影劇本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蘇州的一條小巷,安靜,漫長。遠處有幾座石頭牌坊。
一個少女在巷子中漫步向前。皮鞋敲打著鋪路的石子,發(fā)出啯啯的響聲。
少女停立在一座石庫門前,欲敲門,又遲疑。
(旁白:“聽人說,在你的一生中,你要去敲開各種大門;在你的一生中。時常有人來敲你的大門?!保?/p>
少女舉手敲門。
片名:“有人敲門”。
門慢慢地敞開。
少女施丹華坐在紅木椅子上。
許老師:“施丹華,這么說你是沒有考上高中呀?”
施丹華默默地點頭。
許老師:“別難過,為祖國服務的道路有千萬條!”
……
西安電影制片廠收到劇本后,很快列入拍攝計劃,他們將劇本刻?。ㄓ陀。┏鰜?,封面印了這樣幾行字:“電影文學劇本/有人敲門/編劇:陸文夫/西安電影制片廠印/1963、12”。
小說即將出版,電影就要攝制,這對陸文夫來說,是雙喜臨門的事。再加上茅盾對他的小說評價很高,這得讓多少年輕人羨慕啊。
后來小說出版擱淺了,電影拍攝也停了。又過幾年,這篇小說的兩份稿子,出版社和家里的,同時被造反派查抄。電影廠那些印好的《有人敲門》劇本,也在動亂中盡失。
新時期到來以后,沒想到有人從江蘇師范學院中文系,竟找到陸文夫失蹤多年的小說稿。出版社一看稿子還在,表示愿意出版。陸文夫就想,既然出版了,那就修改一下吧?,F(xiàn)在是新時代,他想加入一些時尚元素。
有一天在街上,偶遇一位婦女,大聲喊他:“陸師傅!”
陸文夫一愣,半晌才認出,原來是小說里寫過的尤琴珍!
陸文夫哈哈一笑:“啊喲,小家伙!”
什么“小家伙”?站在他面前的人,是一高大的中年婦女,前額已露出皺紋。身邊的女兒,更是亭亭玉立,即將進入《有人敲門》主人公那個年齡!
陸文夫就想,我的小說還用改嗎?今天十七歲的青年人,我了解多少呢?昨天十七歲的青年人,我還記得什么?遂悄悄打消了修改小說的念頭。他想,就讓《有人敲門》保持原有的稚嫩本色吧。
1980年4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推出《有人敲門》單行本。為了讓人記住這部小說的特殊身世,陸文夫在“后記”中,特意說明它的創(chuàng)作歷史背景。但他對改編電影的事,一字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