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莎,邵瑞華,王際焱,崔雙虎,師 瑞,肖 懿
(西安工程大學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48)
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是我國近年來環(huán)保工作的重要方向。延河位于陜西省延安市,是黃河的重要一級支流。全面掌握延河水環(huán)境狀況,對黃河流域生態(tài)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浮游生物有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是組成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物質[1]。浮游植物是水中的初級生產者[2],浮游動物是浮游植物重要的消費者[1],兩者均對水環(huán)境變化敏感,可表征水體受污染情況,能作為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的指示生物,反映水體健康狀況[3]。群落的分布規(guī)律能作為反映水生態(tài)系統(tǒng)長期變化的指標[4-5]。目前對延河浮游生物的研究鮮有報道,探究延河浮游生物群落分布及其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能為延河水環(huán)境質量的監(jiān)測和評價提供參考依據(jù)。
延河是黃河的一級支流,是延安市第二大河,也是陜北第二條大河,全長286.9 km,由西北向東南注入黃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93億m3。延河水系結構呈樹枝狀。上游為峁梁丘陵溝壑,植被稀少,侵蝕強烈,水土流失嚴重;中游為峁狀丘陵溝壑區(qū),河谷寬闊,階地發(fā)育,侵蝕不如上游嚴重;下游為破碎原區(qū),沖溝發(fā)育,水土流失不如中上游嚴重。
于2019年7月共采集水樣286個,每個采樣點12個水質樣品,14個浮游生物樣品(均設有平行樣)。采樣點分布在延河的上游(L1、L2)、中游(L3~L8)和下游(L9~L11),見圖 1。具體河流采樣點編號和名稱如下:L1(馬鞍橋)、L2(楊園村)、L3(安塞縣下游 1 km)、L4(上李家灣)、L5(石窯村)、L6(郭家貶)、L7(朱家溝)、L8(甘谷驛)、L9(楊家灣)、L10(譚家河)和 L11(閻家灘)。
圖1 采樣點示意圖
水溫(WT)、pH、溶解氧(DO)采用溫度計、pH測定儀和便攜式快測儀現(xiàn)場測定。生化需氧量(BOD5)、化學需氧量(COD)、氨氮(NH4+-N)、總氮(TN)和總磷(TP)等理化指標用采水器采集后實驗室測定。采樣量及采樣方法均參考《地表水和污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 HJ/T 91—2002》[6]。
浮游植物、原生動物和輪蟲的定性樣品用25#浮游生物網(wǎng)采集,定量樣品用采水器采集,分別裝于 1 000 mL 樣品瓶中,現(xiàn)場加入 50 mL 37%~40%的甲醛固定。枝角類和橈足類定性樣品用13#浮游生物網(wǎng)采集,定量樣品采集10 L水樣,用25#浮游生物網(wǎng)過濾3次,分別裝于1 000 mL樣品瓶中,現(xiàn)場加入10 mL魯哥試液固定[7]。靜置濃縮后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樣品分別在10×40、10×10倍鏡下觀察。
1.4.1 優(yōu)勢種 優(yōu)勢種表示浮游生物群落內各生物種類處于何種優(yōu)勢或劣勢狀態(tài)的群落測定度[8],見式(1)。
式(1)中:Ni表示第i種的個體數(shù);N表示樣品的總個體數(shù);fi是第i物種的出現(xiàn)頻率,當Y>0.02時,取為優(yōu)勢種。
1.4.2 多樣性指數(shù) 多樣性指數(shù)表示浮游生物群落結構的復雜程度,是判斷群落穩(wěn)定性的重要指標[8-11]。采用 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shù) (H)、Pielou均勻度指數(shù)(J)和Margalef豐富度指數(shù)(D)對延河浮游生物進行多樣性分析,見式(2~4)。
式(2~4)中:Pi=Ni/N,S表示樣品的種類總數(shù)。多樣性指數(shù)評價指標H值、D值分布在0~1 時,為“重污染”,在 1~2 時為“α-中污染”,在2~3時為“β-中污染”,﹥3為“輕或無污染”。J值在0~0.3時為“重污染”,在0.3~0.4時為“α-中污染”,在 0.4~0.5 時為“β-中污染”,﹥0.5 為“輕或無污染”。
1.4.3 典范對應分析 典范對應分析(CCA)將物種數(shù)據(jù)與環(huán)境因子用回歸方法結合,能直觀的反應出物種群落分布及其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其算法可由Canoco軟件快速實現(xiàn)。本文利用Canoco for Windows 4.5軟件對浮游生物優(yōu)勢種和理化指標進行CCA分析。
2.1.1 種類及密度 延河豐水期浮游植物共檢出7門49種,浮游植物群落分布占比情況,見表1。
表1 延河豐水期浮游植物種類組成
表1可知,延河豐水期浮游植物主要是硅藻、綠藻和藍藻,分別占總數(shù)的20.41%、38.78%和24.49%。裸藻、甲藻、隱藻和黃藻也有檢出,但占比較小。
延河豐水期11個采樣點浮游植物密度變化,見圖2。
圖2 延河豐水期11個采樣點浮游植物密度
圖2可知,各采樣點不同浮游植物群落分布不均,上游、中游以硅藻為主,下游綠藻密度增多。浮游植物密度變化范圍在1.92×104~425.16×104個/L之間,下游浮游植物密度明顯偏高。
延河豐水期共檢出浮游動物4門19種,主要是原生動物、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見表2。
表2 延河豐水期浮游動物群落組成
表2可知,浮游動物主要以原生動物為主。種數(shù)占比達47.37%;枝角類次之,輪蟲和橈足類占比相當。
延河豐水期11個采樣點浮游動物密度變化,見圖3。
圖3 延河豐水期11個采樣點浮游動物密度
圖3可知,延河豐水期浮游動物密度分布有上游<中游<下游的趨勢,上游以原生動物為主,中游L4采樣點出現(xiàn)枝角類和橈足類,L5采樣點出現(xiàn)輪蟲,下游以原生動物和輪蟲為主。浮游動物密度變化范圍是18~8 720個/L。
2.1.2 優(yōu)勢種 延河豐水期浮游植物優(yōu)勢種分布情況,見表3。從上游到下游,浮游植物優(yōu)勢種從藍藻門和硅藻門變?yōu)橐跃G藻門為主。微囊藻、小球藻、小環(huán)藻和針桿藻在多個采樣點被檢出,小球藻和小環(huán)藻在11個采樣點均占據(jù)優(yōu)勢。
表3 延河豐水期浮游植物優(yōu)勢種
續(xù)表 3
浮游動物優(yōu)勢種,見表4。延河下游臂尾輪蟲、板殼蟲、草履蟲和變形蟲屬占據(jù)優(yōu)勢;優(yōu)勢種在上游以原生動物、橈足類為主;中游輪蟲、枝角類、橈足類和原生動物均有檢出;下游以輪蟲、原生動物為主,橈足類也有檢出,上游到下游優(yōu)勢種物種種類為上游<中游<下游。
表4 延河豐水期浮游動物優(yōu)勢種
2.1.3 多樣性指數(shù) 延河豐水期 11 個采樣點的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shù)(H)、Pielou均勻度指數(shù)(J)和Margalef豐富度指數(shù)(D)計算,見圖 4~5。
圖4 延河豐水期浮游植物多樣性指數(shù)
圖4可知,浮游植物H值波動在2.27~4.16之間,平均值為3.63,水質類型為輕或無污染;均勻度指數(shù)J值波動在0.63~1.04之間,平均值為0.82,對應的水類型是輕或無污染;豐富度指數(shù)D值介于1.70~3.74之間,平均值為2.65,對應的污染狀態(tài)β-中污染。
圖5可知,浮游動物H值波動在0.44~3.2之間,平均值為1.79,水質類型為中污染;均勻度指數(shù)J值波動在0.17~0.86之間,平均值為0.61,對應的水質類型是輕或無污染;豐富度指數(shù)D值介于0.32~0.75之間,平均值為0.36,對應的水環(huán)境污染狀況為重污染。
圖5 延河豐水期浮游動物多樣性指數(shù)
2.2.1 延河水環(huán)境因子 延河豐水期 pH 為 5~6,溫度介于16~27 ℃。根據(jù)國家《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用綜合水質標識指數(shù)法對水質進行評價得知:延河豐水期上游、中游為Ⅲ類水;下游為Ⅳ類水。延河豐水期水體主要污染因子是TN,11個采樣點中,有8個采樣點的TN劣于功能區(qū)1~2個類別。其次是CODCr、TP,有4個采樣點的CODCr劣于功能區(qū)1個類別,3個采樣點的TP劣于功能區(qū)1個類別。上游和中游的主要污染因子是CODCr和TN,下游的主要污染因子是TN和TP??傮w上,延河豐水期下游污染程度比上游高,見表5。
表5 水質標識指數(shù)法對環(huán)境因子的評價
2.2.2 浮游生物與環(huán)境因子典型對應分析 延河豐水期浮游植物優(yōu)勢種與環(huán)境因子的典范相關分析(CCA),見圖6~7。實心箭頭代表水質指標,空心三角形代表物種。水質指標線段越長,影響越大,線段越短,影響越小。物種與水質指標夾角為銳角,呈正相關,為鈍角,呈負相關[12-14]。
圖6 浮游植物優(yōu)勢種與環(huán)境因子CCA分析
圖6可知,WT和TN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影響最大。圖7可知,TN和TP對浮游動物群落分布影響最大。CODCr、NH4+-N等對浮游生物群落分布影響較大,pH、DO和BOD5對浮游生物群落分布也有影響。
圖7 浮游動物優(yōu)勢種與環(huán)境因子CCA分析
延河豐水期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綠藻和藍藻組成,分別占總種數(shù)的20.41%、38.78%和24.49%。與大多河流浮游植物物種組成相似。文獻[8、14]研究均發(fā)現(xiàn)浮游生物主要由綠藻和硅藻組成。文獻[15-17]研究均發(fā)現(xiàn)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綠藻和藍藻為主。延河豐水期上游以中營養(yǎng)型水體的指示生物硅藻[18]為主。從L7斷面開始,綠藻密度占比明顯增加,綠藻生長繁殖在較高溫度,有機質多,含氮量高的水體中[19],藍藻為富營養(yǎng)化的指示生物[20]。舟形藻、小環(huán)藻、針桿藻、小球藻、微囊藻和色球藻等水體富營養(yǎng)化[12-21]的指示生物作為優(yōu)勢種在多個采樣點被檢出,且到中游和下游,綠藻門的優(yōu)勢種占比在增加,反應出了延河的富營養(yǎng)化趨勢。
延河浮游動物以原生動物為主,占總種數(shù)的71.85%。與類似研究結果一致。這些研究表明,水體營養(yǎng)水平狀況對浮游動物種類和密度影響較大。豐水期藍藻等浮游植物為其提供充足的食物來源。原生動物密度隨水體富營養(yǎng)化程度增加而增加[22],且繁衍速度快、數(shù)量大[23]。延河豐水期原生動物密度在浮游動物中占比最大,表明延河有富營養(yǎng)化趨勢。橈足類生活在富營養(yǎng)水體中[24],喜食浮游單細胞藻類的枝角類也有類似習性[21]。與浮游植物得出的水體有中-富營養(yǎng)化趨勢結論一致。
延河豐水期上游、中游和下游浮游生物群落分布有明顯的空間差異。物種的豐富度和多樣性有上游<中游<下游的趨勢。
浮游生物群落分布受環(huán)境因子的影響。浮游植物作為河流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初級生產者,無自主活動能力。王勇等[19]研究表明,河流流速、含沙量和受污染程度均會影響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上游(L1~L2)污染源少但水土流失嚴重。水淺,流速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浮游植物的棲息密度。氮、磷是浮游植物生長的主要營養(yǎng)鹽。硅藻種群數(shù)量與氮、磷呈正相關[25],是出現(xiàn)硅藻密度占比最大的原因。溫度影響著藻類的光合作用,對其群落分布有直接影響。豐水期時,溫度正是高季,喜溫的綠藻和藍藻會大量繁殖。綜合延河地區(qū)相關文獻[26-28]及實地調研情況,延河上游水體底質主要為細沙,水土流失嚴重,渾濁不見底,導致浮游動物群落密度相對較低。中下游相比于上游,水體透明度更高,水生植物覆蓋率較高,適合浮游動物生長繁衍。
孫曉梅等[29]對長江中游段的研究表明:TP、TN和NH3-N是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影響因子;TP、NH3-N和CODMn是浮游動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影響因子。陳紅等[30]對灞河的研究表明:水溫、總氮、pH、溶解氧和汞是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影響因子;影響浮游動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為水溫、總氮、總磷、葉綠素a和汞。在本研究中,浮游植物群落分布與WT、TN、NH4+-N和TP有關。硅藻門受環(huán)境影響較小,主要是舟形藻、針桿藻等與TN、NH4+-N和TP呈較強負相關性,這與黃蘭貴等[31]的研究類似。綠藻門的空球藻、色球藻、盒形藻和卵囊藻與營養(yǎng)鹽有較強的正相關性,這與陳紅等[30]對于灞河的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中,TN、TP、CODMn、CODCr和 NH4+-N 是影響浮游動物群落分布的環(huán)境因子。文獻[31-33]表明,浮游動物群落分布與水體富營養(yǎng)狀態(tài)密切相關。高溫不利于枝角類繁殖發(fā)育,長刺溞屬、哲水溞目與WT呈負相關,這與徐梅等[34]對焦崗湖類似研究的結果一致。研究發(fā)現(xiàn),延河豐水期COD、TN和TP的含量較高,營養(yǎng)鹽濃度升高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長繁殖,進一步影響浮游動物的密度,CCA結果顯示,TN、TP與多數(shù)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呈正相關性,進一步證實了上述說明。本研究所得結果能為河流水環(huán)境的監(jiān)測和治理提供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