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葉傾城
許多年前,一位萍水相逢的讀者寫信給我,講了自己的故事。
她上學時,幾乎所有同學都在瞎玩,只有她在默默地學習。高考時,她以應屆生的身份一舉上榜—她說,其實很多人比她聰明,只是開始得太晚。
她上了中國最好的大學,獲得雙學位,然后去美國,去日本,拿了博士學位回國。她只想以教書為生,卻又發(fā)現(xiàn)了做生意的樂趣。
與她見面是在牛排店里,她切牛排的手穩(wěn)定、優(yōu)雅。她教我,要挺直腰板,微笑而專注地對付面前的牛排:“你必須竭盡全力,才能顯得毫不費力?!?/p>
這句話,我記了很多年。
我那時寫作已有十來年。我無書不讀,每天都寫,寫出來的每個字都要斟酌,一定要保證是最佳選擇。我堅信文章如拼圖,必須每字、每句、每段都鑲嵌得恰如其分。
我漸漸小有名聲,也得到了一些誠懇的批評。他們說我的文章“太緊”,總在追求一種喘不過氣來的密度;有時候,看我的文章看得很累。
我相信他們的話,因為我自己長期在電腦前為了一個字一個詞折騰,每天都腰酸背痛。我知道,文章的高妙之處就在于“三分隨便”,但我就是隨便不起來。
直到遇到這位讀者,我才漸漸放下焦灼。
她說她剛去美國的時候,非常在意自己的英文發(fā)音,一緊張就結巴,越告訴自己要放松就越緊張。怎么辦?她大量地聽和看,一有機會就背大段大段的英文散文,沒事兒就和人聊天……
單詞量非得積累到一定程度,聽慣了當?shù)氐馁嫡Z,也能與老師和同學開玩笑了,才能專注于內容,放棄對發(fā)音的執(zhí)著—這就是放松了。
她的話并沒有立刻說服我—成年人是不可能被一段話改變的。但我一直往前走,漸漸明白了。
我開始懂得,文章不一定要“好”,有時候要的是“快”,有時候要的是“準”,一味追求字詞華麗是炫技,是賣弄,能把想說的話心平氣和、用讀者一看就能懂的語言表達出來,才是本事。這道理,很多年前蘇軾就說過,“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仍是山”。
如果可以,誰都想輕輕松松,一來身心舒暢,二來是對個人智商與能力的肯定。我當然也想像電影里那些天才一樣,瀟灑自如—但沒有一位天才是輕輕松松成功的。
瑪麗蓮·夢露開創(chuàng)的“金發(fā)尤物”形象空前絕后。但她也是好萊塢史上最勤奮的女演員之一。從進入娛樂圈開始,她就把所有的片酬都用來上表演課。她曾一貧如洗,常常徘徊在花錢買吃的還是上表演課的兩難境地中。她會帶老師進組,一組鏡頭拍完之后,她會看向老師,征求他的意見。如果老師搖頭說不,她就堅持重拍。電影《熱情似火》中,一句臺詞,她重拍了40次;另一句更簡單的“是我,甜心”重拍了61次。你在銀幕上看到她所有自然流露的樣子,都是反復錘煉過的。
這就是巨星的成長史。
竭盡全力吧,不要擔心自己過于緊張。到某個時刻,你會自然地松馳下來,到那時,即便已經竭盡全力,但陌生人仍會認為你是毫不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