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速遞
每到期末,不少課程會采用小組作業(yè)等方法來進行考查。但許多學生對小組作業(yè)頗有微詞,因為這種形式容易滋生“搭便車”現(xiàn)象——總有人在小組中不干活兒。這使得大部分的工作量都堆給了某個人,其他人只是最后掛個名。有人為了避免“淪”為小組“骨干”“領頭羊”,還總結了在小組中科學“摸魚”、全身而退的應對策略。
針對小組作業(yè)中的“摸魚”現(xiàn)狀,教師應該科學指導、考評,凸顯出組員的不同貢獻,小組內部成員也應該積極動員、合理分工,完善監(jiān)督和獎懲機制。
觀點一覽
分工得當、團結一致完成小組作業(yè),可以調動每個組員的特長和優(yōu)勢,取得“1+1>2”的效果,事半功倍地完成課堂任務;可若學生時常感到憋屈、難受,就要反思這種形式的弊端。有的學生干了很多,已經是“深度參與”,但有的學生卻趁機偷懶“搭便車”,走走過場,到最后結果卻是一樣的,這顯然是不公平的,無法科學反映每個學生的參與度和實際貢獻,更難以讓學生集思廣益,形成完成度高、創(chuàng)新性強的小組成果。只有將小組作業(yè)應用到合適的課程中,并在推行過程中克服人的自私與惰性,才能提升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