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海市香洲區(qū)第二十一小學 黃文娟
扎實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對大灣區(qū)小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起著正確且重要的導向作用?;谏窘逃砟?,筆者結合自身的教育實踐,從課程特色目標設計、多元化課程實踐、課后長效作業(yè)布置等方面,闡述了大灣區(qū)小學愛國主義校本課程的生本教育策略,意在為我們的小學愛國主義教育提供新的參考。
“以生為本”是現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和重要指引。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從學生中來,才能到學生中去。面對在大灣區(qū)成長起來的學生,我們必須先充分了解他們,才能有的放矢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只有充分調研,才能發(fā)現和了解我們的教育對象現階段愛國主義教育的成效,以及其對當下的愛國主義教育的看法及建議。我們可以通過日常教學間隙開展談話調查、發(fā)放調查問卷或進行在線調查。
在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成效進行充分調研后,我們獲得了進行課程目標設計的重要材料。基于此,在國家愛國課程的指引下,注重課程的生活性、活動性、綜合性和開放性,同時結合本校的學生特點,我們以三個年段為參考,制定了不同的愛國主義課程目標。
不同年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基于此,我們的課程開展需要體現出不同的年段特色。比如,我們分別根據三個年段學生的特點組織“愛國教育電影節(jié)”活動,低年段學生觀看電影《功夫熊貓》,我們摒棄過去愛國電影里不適宜的血腥暴力,讓這部片子的艷麗色彩與生動人物抓住學生們的興趣點,在觀影中初步激發(fā)他們對中國功夫文化的自豪感;中年段觀看電影《林則徐》,感受中華歷史的屈辱,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愛國心;高年段觀看紀錄片《港珠澳大橋》,通過了解一座跨海大橋了解當代中國,感受經濟騰飛下祖國的日新月異,知悉勞動人民的勤奮與智慧。
心理研究表明,游戲是促進兒童認知、身心與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比如,為了讓中年段學生快速了解中國朝代的發(fā)展順序及其名稱,我設計了趣味橫生的知識競賽。課堂模擬綜藝節(jié)目的形式,設計成半圓桌,主持人站在半圓對面依次出題。首先是朝代詩歌背誦的搶答題,小組代表按燈答題,手快者獲得背誦機會;接著是考查與朝代對應的著名歷史人物知識;最后通過攻擂的方式,拓展學生對岳飛和林則徐的認知。這樣一來,學生既能快樂游戲,又能增長愛國知識。
“走進來”是指把校外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帶進學校課堂里,而“走出去”則是指我們的課堂不必局限于學校課室的固定方位,我們還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們走出教室。比如,為高年級學生設計“聽老兵講故事”的課堂,借助社區(qū)資源,把參加過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珠海老兵請到我們的課堂,讓學生在老兵的口述歷史故事中,獲得第一手資料,也在傾聽中感受到祖國人民反抗侵略、保衛(wèi)國家的堅定信念,并不斷提高國防意識。
學校愛國教育要取得成效,離不開家庭教育,只有形成教育合力,以學生為本,通過布置多元作業(yè),形成家庭愛國教育的長效機制,才能讓愛國教育扎根家庭,陪伴孩子走向未來。
學校的愛國教育只有延伸到課后,才能在脫離學校的環(huán)境下得以鞏固和拓展。因此,我們要讓家庭課堂活起來,讓孩子在家庭的教育里充當教育者的角色,與父母或者更多的家庭成員進行課堂內容的交流。比如,觀看完電影《林則徐》后,我讓學生將電影中林則徐的故事講給父母聽,可以借助畫圖、打印史料圖片、角色扮演等方式來講解。這樣一來,孩子們充當了老師的角色,在分享中感受到教授他人的快樂,在樂中教,也在樂中創(chuàng)造了美好的家庭學習氛圍。
我們要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了解不同階段的學生的認知與心理等發(fā)展特點,分階段布置作業(yè)。同時針對同階段不同學生的特性,我們也要設計不一樣的作業(yè)類型,供學生們選擇,讓他們在自主選擇的大格局中獲得學習效率的最大化。比如,中年段學生在課堂上了解中華各民族的特點之后,我設計了課后多層次可選擇作業(yè):一是選擇自己學習小組課堂上匯報的少數民族或者其他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少數民族,將其獨特魅力分享給家人;二是選擇自己學習小組課堂上匯報的少數民族或者其他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少數民族,針對其服裝、飲食、節(jié)日、禮儀、建筑等特點,選擇其一來做思維導圖;三是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某個少數民族,針對其文化的獨特性,制作其與漢文化的比較圖。
教育從來不是閉門造車,如果只拘束于書本或課堂,那么很多時候是無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只有走出去,廣泛涉獵,海納百川,才能更大程度獲取更豐富的知識養(yǎng)分。愛國主義教育以學校教育為主陣地,同時也要借助國家、社會、社區(qū)和家庭的力量。例如,在學習完中年段愛國主義教育第三課時后,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yè):在家長的帶領下,利用周末的時間去珠海市博物館參觀,有興趣的可上網了解更多史料,和家人交流你的感受。
綜上所述,愛國主義教育的校本課程要能行之有效,成為學校愛國課程的重要補充,必須走“以生為本”的路線。只有在生本理念下設計愛國教育課程,開設貼合學生實際、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各種課程,并以長效的生本愛國教育作業(yè)為鞏固與拓展,才能真正讓愛國教育落到實處,成為學生人生成長中的重要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