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qū)第一實驗幼兒園堯順園)
與傳統(tǒng)教育理念相比,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強調在教學中將知識與生活相結合,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新的知識。比起枯燥的“填鴨式”宣教,這種方式更能被幼兒所接受,也更能調動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生活即教育”,將教育的范圍擴大到生活的每一個角度,認為學校教育不能與生活相脫節(jié)。雖然這種教學理論最初并不是針對幼兒教育提出的,但是其教育觀點和幼兒教育非常契合,因此很多幼兒園都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引入了生活教育理論,并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應用效果。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應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就是要開展生活化教育,改變以往枯燥乏味的說教式教學,讓知識“活”起來,增強幼兒學習的體驗性和實踐性,讓幼兒從被動學習的客體轉變?yōu)閷W習的主體,在自主操作、實踐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從而有效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
情境是開展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基礎。幼兒教師應該結合幼兒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讓幼兒在情境中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化被動地聽為主動地參與。另外,幼兒教師在教學中要考慮如何結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要求,把與生活相關的內(nèi)容融入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為了凸顯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前,教師可以廣泛征求幼兒的意見,如教學場所如何設定,準備哪些道具,等等。同時,教師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對幼兒進行提問與引導,使幼兒能夠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對教學內(nèi)容有深入的認識,明確學習的要求和教學活動的規(guī)則。
在當前的幼兒園教學相關政策中明確要求,幼兒園在空間、設備及教學素材等方面應該滿足幼兒的多元化要求,從而實現(xiàn)幼兒與教育環(huán)境的有效融合。游戲素材也應該結合幼兒的實際需求靈活設計,給幼兒游戲活動的開展提供便利條件。結合實際活動得知,當前游戲素材均為現(xiàn)有的,或者是由塑料材質制作而成,但是這些游戲素材無法滿足幼兒多元化的思維模式。對此,幼兒教師可以結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利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資源,給幼兒提供各種靈活、有趣的素材。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用石頭、樹枝進行場景布置,或創(chuàng)作一幅美術小作品。如果幼兒園沒有幼兒所需的素材,教師可以讓幼兒利用課外搜集的一些廢舊素材進行制作,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幼兒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而且還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想象力,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單一的教學場所無法滿足幼兒的綜合發(fā)展。因此,教師需要適當擴展教學場所。例如,在學習與速度有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參與到戶外教學活動中,開展爬梯子的活動,讓幼兒通過爬梯子感受方位變化和速度變化。通過親身體驗,讓幼兒對該部分內(nèi)容有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在學習關于大自然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參與多種戶外活動。另外,教學的參與者也不應局限于教師和幼兒,還可以邀請家長一同參與,這樣不但可以讓幼兒對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有充分的了解,同時還能拉近幼兒與家長之間的距離,促進幼兒與家長之間親密的關系的建立。由此可見,教師要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擴展教育空間和參與主題,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
在幼兒教育中,單一的教學方法容易打消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通過實踐教育,不僅可以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端正幼兒的學習態(tài)度,同時還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讓幼兒對學習內(nèi)容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例如,在教學搭積木相關知識時,幼兒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如怎樣才能讓積木搭得更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能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要鼓勵幼兒自主思考,通過反復實踐操作,引導幼兒觀察每塊積木的特點,自己探索出結果。通過不斷的嘗試,幼兒將會得出較為滿意的結果,而這個結果對于幼兒而言是無法忘卻的,并且在結果得到教師的肯定后,幼兒的學習熱情也會更加高漲。這不僅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索欲望,而且還培養(yǎng)了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特點,把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引入其中,為幼兒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加強實踐教育,幫助幼兒掌握更多知識,這對幼兒今后的成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