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辰超
摘要:在新課改視域下,為了提升初中歷史教學實效,作為教師就要擁有創(chuàng)新思維,適時轉變教學思路、更新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正確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公。為此,深度學習法應時而生,為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了保障。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深度學習與構建主義有著很大的關聯(lián),能夠讓學生對歷史知識形成正確認知以外,還可以開辟學生的學習思路,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從而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助于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形成。
關鍵詞:初中歷史;深度學習;教學路徑;研討
引言
基于實際情況分析,相比照淺顯學習而言,深度學習更為側重于知識之間存有的貫通性,而所謂的深度學習,是指對事物內部聯(lián)系與整體結構的全面認知,從而展開全方位的學習。不同于傳統(tǒng)化的教學模式,深度學習更加注重知識的認知與聯(lián)系,實現各類知識之間的深入挖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然而,從當前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分析,在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期間,仍舊會受限于多方因素的制約,無法保證課堂授課成效達到預期標準。因此,筆者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探尋初中歷史深度學習的教學有效路徑,以優(yōu)化初中歷史教學水平,為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形成保駕護航。
一、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考慮到初中階段的歷史知識中囊括了很多歷史典故以及名人軼事,為了讓學生能夠清楚掌握歷史事件的發(fā)生順序,作為教師便可選用情境創(chuàng)設法,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相應的課程知識,從而幫助學生了解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原因以及經過。在深度學習視角下,學生更能夠融入歷史情境,體會到歷史人物當時所處的背景。為此,初中歷史教師應當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認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基礎上,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多樣新穎的課程情境,促使學生可以在大腦中建立知識與情境之間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用歷史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初中歷史課上,教師向學生講授就“青銅器與甲骨文”這部分內容時,便可在課堂授課中借助班級中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一些關于青銅器的圖片,引導學生依據青銅器的形狀將其實際用途猜測出來,在這種狀況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得到明顯的提升[1]。在此基礎上,教師在還應向學生展示《全球通史》中的相關資料,為學生詳實講解何為“青銅”,有著哪些優(yōu)點,然后再向學生講解“毛公鼎”的圖片以及有關的歷史知識,最后介紹“金文”,這樣一來,就能夠通過課程情境的構建喚醒學生深度學習的意識,這對于初中歷史課堂授課成效的提升方面也會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
二、引導學生明確新舊知識的關聯(lián)性,為學生深度學習打好基礎
在初中歷史教材中,涵蓋了很多方面的知識點,并且各個知識點之間存有著一定的關聯(lián)性,但基于這些知識點十分零散,所以,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思考才可以探尋到各個知識點之間存有的聯(lián)系。然而,在初中生剛剛學習歷史新知識點時,很容易與其他知識點混淆,一旦如此,便很難激起同學們的深度學習意識。在這種狀況下,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應當依據初中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更新教學思路,以助于學生明晰新舊知識的關聯(lián)性,從而為學生深度學習歷史課程知識,逐步形成歷史素養(yǎng)打好基礎。比如可以讓學生將歷史事件的時間作為線索,對不同時間段的歷史知識進行總結,進而使得學生對整個歷史發(fā)展有更為清楚的認知,同時還可以通過深度的學習來鞏固歷史知識,明確歷史的本質進,這對于學生后期的歷史學習有著大的幫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首先應該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入手引導學生對舊的知識和新的知識建立聯(lián)系,進而才能為課堂的高效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使得學生掌握更多的歷史學習方法和技巧,通過舊的知識來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新知識,以強化同學們的歷史學習成效[2]。
例如,在初中歷史課上,教師向學生講授“抗美援朝”這部分內容時,便可首先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去回顧邱少云和黃繼光的歷史事件,促使學生正確認識抗美援朝的有關歷史事件。與此同時,在初中歷史課堂授課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地發(fā)揮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教學輔助作用,為學生展示抗美援朝的路線,鍛煉學生的讀圖能力,并且還要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去援助朝鮮?”讓學生可以從時間的角度去考慮,當時的國際形勢并且分析我國的國情,積極的聯(lián)系當時的地理形勢來正確的分析抗美援朝的原因,以助于學生對整個抗美援朝事件有一個更深層次的認知。
三、優(yōu)化教學評價機制,強化學生的深度學習成效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是不可缺少的構成部分,因此,教師應當在課堂授課優(yōu)化教學評價機制,多多鼓勵學生,以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信,從而促使學生逐漸體悟到學習歷史課程知識的意義,為學生今后的歷史學習與自身良好發(fā)展做好鋪墊。因此,教師在制定課時目標的制定、實施過程中,還應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以保證學生歷史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一個課時講完后,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總結經驗和不足,不斷完善教學評價機制的基礎上,還應依據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學習狀況作出全方位地評估,保證學生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深度學習中優(yōu)點和存在的問題,并能及時改進和完善其中的不足,進而發(fā)揮多元化評價機制的應用價值。
結語
總體而言,歷史課程是初中教學體系中的關鍵構成部分,歷史課程知識具有強烈的故事色彩,但在故事的表面也蘊含著深刻的內涵,應成為教師教學的重點。所以,深度學習方法必須在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教師不但要讓學生注意歷史知識的廣度,還要適時更新授課方法,以提高學生對歷史課程知識的積極性,進而促使學生能夠自主挖掘歷史的深度,逐步激發(fā)潛意識,讓學生形成深度學習的狀態(tài),更好地了解歷史知識,全面提高歷史知識的學習能力和自我發(fā)展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高翔.初中歷史“深度學習”視角下的教學設計探討[J].考試周刊,2021(66):151-153.
[2]孫舒歡.芻議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10):49-50.
389950058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