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芬
【摘 要】在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全面使用的背景下,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受到美的熏陶,已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本文以閱讀教學為切入點,從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美、領悟意境美、表達情感美、追求精神美、實現(xiàn)創(chuàng)造美五個方面展開討論。
【關鍵詞】語文教學 審美教育 探究
語文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文構建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四個要素。在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全面使用的背景下,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讓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受到美的熏陶,已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閱讀教學與審美教育相結合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探索出新型的符合審美教育需求的教學策略。
一、推敲品味,感受語言美
一般來說,文學大師都注重用詞的傳神,用詞傳神的精妙之處在于既能把事物形象地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又包含了豐富的內(nèi)容。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鳥的天堂》一文中寫道:“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段話中一個“堆”字用得多么的傳神,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綠葉一片片緊密地挨在一起形成一簇,而一簇一簇的綠葉又層層疊疊地堆在一起的情景?!懊髁恋卣找覀兊难劬Α毙蜗蟮貙懗隽藰淙~的色彩亮而有光澤,在陽光的照耀下綠得流油、綠得耀眼的特點?!邦潉印币辉~讓我們仿佛看到每一片綠葉上又有新的生命在瞬間生長,作者把靜態(tài)的樹葉描繪得栩栩如生,變成動態(tài)描寫。這些詞語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認真閱讀,仔細琢磨,從而體會文章所表達的美感。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文本語言是學生感受語言美的最直接方法。在閱讀學習中認真分析、感受那些優(yōu)秀的語句,可以幫助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如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蟋蟀的住宅》,全文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蟋蟀當成人來寫,想象非常豐富,語言十分風趣,讀者通過字里行間能感受到作者是通過連續(xù)細致地觀察才發(fā)現(xiàn)昆蟲世界中不為人知的秘密的。首先,蟋蟀住宅的選擇是那樣的慎重:從“朝著陽光的堤岸”可以看出蟋蟀喜歡溫和的陽光;從“青草叢中”“出口的地方總有一叢草半掩著”和“決不去碰這一叢草”可見蟋蟀對自己的居所安全問題十分謹慎;更讓人驚訝的是蟋蟀還在門口修建了平臺,這可是它休閑娛樂的地方,“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讀著讀著,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這樣的畫面:在一個寂靜的夜晚,明月高掛,小蟋蟀坐在寬闊而平坦的平臺上,一邊聞著花草的清香,一邊數(shù)著星星,陶醉在自己的琴聲之中。瞧!這小家伙多么會享受生活呀!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細致地觀察,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二、展開想象,領悟意境美
語文教材中的多數(shù)課文都是精挑細選的,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掘教材本身特點,憑借自己熟悉的相關情景或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進行推理,展開想象,在想象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語言文字獨特的畫面美 ,以情動情,使語文教學達到更完美的境界。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四季之美》是日本作家清少納言的作品,文章緊扣單元主題“四時景物皆成趣”,從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各一天中四個不同的時間段擇取不同的景象來寫。何為體會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呢?筆者認為就是體會作者所描繪的“情境”的獨特之美,是作者獨特視角下所表達的四個季節(jié)分別在一天的不同時間段中靜態(tài)背景下動態(tài)描寫的特點,以及作者想表達的獨特感受。如何讓學生感受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呢?研讀第一部分“春天最美是黎明”,筆者是這樣展開教學的:①引導學生朗讀后討論——作者覺得春天的什么景象最美?為什么?②引導學生抓住“一點兒一點兒泛著魚肚白”“染上紅暈”“飄著紅紫”這些表示動作的詞展開想象,感受黎明天空和天邊云霞的顏色變化之美,進一步體會顏色變化的“神奇”。研讀第二部分“夏天最美是夜晚”,筆者引導學生朗讀后發(fā)現(xiàn),這一部分寫了夏夜的三種景象:月夜、漆黑的夜、蒙蒙細雨的夜。接著引導學生想象月夜的美的情景?!霸鹿廨p柔地灑在湖面上,湖面泛著銀光。一陣微風吹來,水面泛起漣漪,波光粼粼的,甚是好看,月光灑進樹林一縷縷銀白色的光輝,把樹林襯托得更美了。月光灑向大地,好像給地上的一切都籠罩了一層白紗,顯得那么神秘,讓人心曠神怡。”引導學生感受月夜的靜態(tài)美。再抓住“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細雨的夜晚”想象螢火蟲飛舞的景象,想象螢火蟲在黑夜里做些什么,給人以什么感受,從而引導學生感受夜是黑的、是靜的,螢火蟲的翩翩起舞,給夜行中的人帶來光亮,使黑夜有了生機和活力,這是暗與亮的對比之美。同時這也是動態(tài)的美,與前面月夜的靜態(tài)美形成鮮明的對比。學完課文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伴隨著柔和的音樂從黎明前的黑暗醒來,遠望天邊(展示黎明前天空和云霞慢慢變化的視頻),配樂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其他段落可以同樣創(chuàng)設情境配樂朗讀,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四季之美獨特的韻味。
三、誦讀體驗,表達情感美
情感體驗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而誦讀是表達情感的有效方法。朗讀不僅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更能喚起學生的想象,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情感得到升華,從中感受美的教育和熏陶。如何才能使學生把在文章中體驗到的情感美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呢?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觀潮》一課中寫道:“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惫P者引導學生初讀之后,質疑:“錢塘江大潮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學生抓住關鍵詞“拉長”“變粗”“橫貫江面”,一下子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的樣子:開始大潮只是一條白線,慢慢地,白線越來越長,越來越粗,最后鋪滿整個江面。學生自然而然地想象潮來時的樣子,感情就自然地流露出來了?!袄L”“變粗”“橫貫江面”這三個詞,學生在讀的時候會讀得慢一些,一個比一個響,氣勢上也越來越強。再如,第五單元《麻雀》一課,描寫老麻雀無畏的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筆者引導學生說一說:“你從哪里感受到了老麻雀的無畏?”有學生說:“從‘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可以看出老麻雀想快點救出自己的孩子,飛下來的速度非???。”教師又說:“是呀,老麻雀救子心切,誰能讀出老麻雀這種急切的心情?”學生讀“像一塊石頭似的”時就會加快語速,表現(xiàn)老麻雀的急切心情。還有學生說:“從‘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可以看出老麻雀沒有絲毫猶豫,堅決地飛了下來?!苯處熣f:“老麻雀飛下來,真能救得了小麻雀嗎?”學生說:“不能?!苯處熣f:“是呀,老麻雀明知自己斗不過獵狗,但還是勇敢地、毅然決然地飛了下來,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膽量呀!誰能讀出老麻雀的這份勇氣。”學生讀“像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時,語氣更加堅定、更加充滿力量。
四、剖析形象,追求精神美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用美的形象去感染學生,使學生的心靈得到熏陶,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進而追求精神美。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走進中外神話”,選取了《盤古開天地》《精衛(wèi)填?!贰镀樟_米修斯》和《女媧補天》這四篇神話故事。其語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感受神話中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在《盤古開天地》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抓住盤古開天地時的動作來感受他勇于開創(chuàng)、無私奉獻的偉大人物形象;《精衛(wèi)填?!芬晃模龑W生感受精衛(wèi)鳥堅忍執(zhí)著、毅力頑強的人物形象。《普羅米修斯》一文,讓學生通過朗讀想象和感受他不畏強暴、為民造福的人物形象。相信有了這些人物形象做表率,學生的道德情操將有所提升,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
五、發(fā)散思維,實現(xiàn)創(chuàng)造美
人們感受和鑒賞美是為了創(chuàng)造美,為了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語文教學活動中更需要創(chuàng)造美。在《荷葉圓圓》一課的教學中,筆者是這樣設計教學的。在學完課文后提出問題:這么美麗的荷塘里還會有哪些小伙伴來呢?(小蝌蚪、小蜘蛛、小螞蟻、龍蝦、螃蟹、小蝴蝶等)它們也和荷葉成了好朋友,想一想:在它們眼里,荷葉又變成了什么?它們是怎么說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誰能學著課文的樣子說一說。(小龍蝦說:“荷葉是我的涼傘?!毙↓埼r在荷葉下捉迷藏。)(小蝴蝶說:“荷葉是我的舞臺?!毙『诤扇~上翩翩起舞。)(小蜘蛛說:“荷葉是我們的足球架?!毙≈┲朐诤扇~上編織足球網(wǎng)……)學生模仿句式進行說話訓練,既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了語感,更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
文學作品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語文閱讀教學是向學生進行美學熏陶的重要渠道。教師應在新課標指導下發(fā)掘閱讀內(nèi)容的美學元素,進行閱讀教學,用文學的力量來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感受、理解和創(chuàng)造美,促進學生審美思維的形成。只有將美育與閱讀充分結合起來,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