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提高低年級科學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

2022-03-25 00:19秦怡
小學教學研究·教研版 2022年2期
關鍵詞:一年級科學教學科學素養(yǎng)

秦怡

【摘 要】科學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為他們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需要有個適應過程,本文從怎么聽課、怎么發(fā)言等具體維度落實科學課堂常規(guī),保障科學教學的有序開展;從學習材料的選擇、精簡探究活動等入手,做足做深探究活動;開展“反思+評價”的互動式研討;基于學生特點進行觀察記錄的指導,確保記錄有效性等方面進行了實踐和思考,使學生在體驗中獲得經歷,了解科學知識,發(fā)展探究能力,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最終提升科學素養(yǎng)。

【關鍵詞】科學素養(yǎng) 一年級 科學教學

科學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為他們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從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進入班級內開展科學學習,需要有個適應過程,這時教師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充足的探究情境,一方面可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另一方面又可保持和發(fā)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在體驗中獲得發(fā)展,提升科學素養(yǎng)。

一、落實常規(guī),保障教學有序開展

在科學活動中,觀察是獲得感性經驗的重要途徑。如何有序開展觀察活動,并基于觀察結果開展研討,是一年級學生進行有效科學學習的重要保障,怎么聽清老師的要求、同學的意見,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等都是后續(xù)科學有效學習的基礎。

(一)怎么觀察

一至二年級的學生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觀察和描述常見的具體現(xiàn)象和事物。教師在指導時要強調落實觀察的目的性、全面性和客觀性。

1.明確觀察目的

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去感知具體事物。教師應指導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讓學生帶著具體的任務進行觀察。

在《觀察葉》一課中,學習任務是觀察植物的葉,在巡課時及時提醒學生觀察時將注意力集中在葉的特征上。特別是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時,一定要將觀察任務明確地告訴每個學生,可以借助活動手冊上的記錄單將他們的注意力聚集起來,從而保證觀察活動的有效性。

2.多角度地觀察

在觀察時要盡量調動眼、耳、鼻、皮膚等感覺器官,從而獲得較全面的事實材料。指導學生從具體現(xiàn)象和事物的各個角度、用不同感官去觀察,既要觀察整體也要觀察各個組成部分,從而獲得全面的觀察結果。

在觀察一棵植物時,學生的已有經驗是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而用鼻子聞一聞這一方法學生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指導,用扇聞的方法感知事物的氣味。低年級的學生對嘗一嘗的方法很感興趣,但是在科學的觀察活動中,因為實驗室或儀器室內會有其他物質的摻雜,不能確保安全,所以不提倡用嘗的方法來獲得觀察結果。

3.觀察的客觀性

在觀察活動中保持對具體現(xiàn)象和事物的客觀性是非常重要的觀察品質。這也是由科學學科的特性決定的,低年級學生往往會將已有的經驗和觀察到的現(xiàn)象混雜在一起,因此在觀察時要強調實事求是,觀察到什么就是什么,不摻雜臆想的成分,也不偽造現(xiàn)象。

(二)怎么記錄

一年級學生剛開學時認字量非常有限,拼音也剛剛接觸,科學書上的很多字不認識、不理解,好在有相應的圖片,學生往往連蒙帶猜。而學生活動手冊上則以文字和表格居多,雖然都有拼音,但量大,很多學生應付不過來,怎么做好記錄呢?首先要讓學生看懂活動記錄單,明白該怎么做,然后才能讓學生動手記錄。

1.“拼音+畫圖”的記錄方式

一年級的學生書寫的速度和模仿的能力有限,可以采用“拼音+畫圖”的方式進行觀察記錄,對于難寫的字詞教師可以事先在黑板上示范書寫,并注上拼音,方便學生記錄。

2.培養(yǎng)科學記錄的真實性

很多一年級學生在發(fā)言或者畫圖記錄時會把記憶中的內容也摻雜進來,教師要及時指出,記錄是把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聞到的、摸到的、聽到的等以文字形式記錄下來,在觀察和記錄時要盡量從多個角度進行觀察、記錄,從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縝密性。

作業(yè)評價是一種有效手段。筆者將那些記錄完整、真實的記錄單投放在大屏幕上,讓全班學生一起評一評,給全班學生提供一個正向的作業(yè)范本,從而使更多學生朝著記錄完整、真實這一方向努力。

3.培養(yǎng)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地書寫是和學生自己比,筆者會將學生的科學活動手冊和語文、數(shù)學等課堂作業(yè)本放在一起,比一比、看一看?!澳愕淖謱懙谜婧?,科學活動手冊的字寫得和語文課堂作業(yè)本上的一樣好”。這樣學生能認識到科學活動手冊也要和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一樣認真書寫。因為有書寫的要求,加之一年級學生書寫速度慢,所以要留足充分的作業(yè)時間。

(三)怎么聽課

科學課上怎樣才算是認真聽課呢?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這個要求很抽象,所以要把認真聽課這個抽象的要求外顯為可視化的行為,也就是對學生來說要具體到可以讓他們模仿,同時這種具體的行為對教師而言也可以成為檢查其是否做到的一個標準。教師用“一個聲音”來規(guī)范學生的課堂聽課規(guī)則,即班級中只有一個聲音,要么是教師的聲音,要么就是發(fā)言同學的聲音,在教師講課或者同學發(fā)言時其他同學不能發(fā)出聲音。

一年級學生有很強的從眾心理,當有學生隨意說話時,往往會有其他幾個學生大聲指責他們“不要講話啦”,然后就會有更多的人一起跟著起哄。原本的出發(fā)點是好意提醒,卻造成了班級的嘈雜,影響了課堂紀律。因此,在一開始的常規(guī)教學時,除了明確提出只有“一個聲音”的要求外,要求每個人先管理好自己,如果有同學隨意講話,你不用理會他,如果他影響到你,你可以用“禁止講話”這一手勢提醒他。

(四)怎么發(fā)言

一年級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不強,課堂中隨意插話的現(xiàn)象比較明顯。筆者用“一個聲音”來規(guī)范學生,同時明確了發(fā)言的具體要求。

1.先舉手再說

養(yǎng)成先舉手再發(fā)言的習慣,同學發(fā)言時不插話,認真聽,回答問題時不重復前面同學的發(fā)言,可以有反對意見或者補充,如果連續(xù)兩次舉手都沒有想好發(fā)言內容的就要暫時取消發(fā)言機會。這種規(guī)定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專注聆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并對同學的發(fā)言進行思考的習慣,調動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2.面向同學大聲說

要求發(fā)言的學生面向其他同學,要和同學有眼神的交流。“發(fā)言的時候你要看著其他同學,聲音要響亮,要讓全班同學都聽到你的聲音?!?/p>

3.課堂中的評價以正面為主

“××同學發(fā)言的時候聲音很響亮。”“××同學聽課時眼睛都看著老師?!薄啊痢镣瑢W是先舉手再發(fā)言的?!薄镁唧w的語言表揚學生的具體行為,從而讓學生有模仿參照的樣本。

二、精選材料,體驗中收獲經歷

(一)多種材料多種體驗

在《我們知道的植物》中,教材上呈現(xiàn)的是大蒜、蘿卜和向日葵種子圖片。剛好學校有向日葵種植園,暑假收獲的向日葵種子有很多,如果有學生用了生的瓜子和熟的瓜子種植,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熟的種子不能發(fā)芽,這將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感知“植物是有生命的”“種子發(fā)芽是有條件的”等知識。于是筆者從炒貨店購買了一些炒熟的瓜子,課間提早了幾分鐘進班,請一些學生品嘗了兩種瓜子,他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不同——“這種瓜子好吃,很香”“這種瓜子不脆、怪怪的”“老師,這種瓜子壞掉了,不能吃了”。學生們七嘴八舌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上課鈴聲響了,筆者告訴他們兩種瓜子的不同:一種是生的;一種是熟的,是放到鍋子里炒熟的。結束課之后筆者分給學生向日葵種子,請他們自己選擇并帶回家種植。

一周之后,在課堂分享“種植發(fā)現(xiàn)”時,筆者有意識地請得到種子的幾個學生說一說他們的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會如實告訴大家,他的向日葵種子沒有任何的變化;有的學生告訴大家,他的向日葵種子發(fā)芽了。對于這樣的發(fā)言,筆者并沒有點破他們在撒謊,而是引導學生認識到“沒有變化”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觀察結果,然后組織學生們討論:你們覺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學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個別學生認為是沒有及時澆水、沒有陽光照到等,筆者沒有當場給予評價,而是請他們嘗試種植,下一節(jié)課,根據(jù)實驗結果再來討論。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安全的課堂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學生敢于表達的前提條件,同時認識到科學發(fā)現(xiàn)需要等待,甚至是長時間的等待;科學實驗中沒有變化也是一種重要的發(fā)現(xiàn);遇到不同觀點要用證據(jù)說話等意識都是可以在體驗活動中潛移默化培養(yǎng)的。

(二)經歷支撐概念學習

在學習《我們知道的植物》的“種一棵植物”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將大蒜和洋蔥都放在容器的底部,不容易觀察到根的生長變化。筆者建議植物和容器底部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植物的根向下生長這一變化就會很明顯,對后期的植物根的認識更有幫助(見圖1)。

圖1

大蒜、蘿卜和洋蔥經過一個星期的生長,都長出了長短不一的根,洋蔥和大蒜的皮已經開裂,露出了綠色的葉,蘿卜的葉子也長得更大了。但是對于這三種植物的莖,學生沒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對第2課中的科學詞匯“莖”的認知幫助不大。筆者建議每個班級放置幾個紅薯,紅薯長根、冒出芽、長出葉、出現(xiàn)莖等一系列變化都非常明顯,便于學生觀察(見圖2)。

圖2

植物的這些變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有了這樣的感性經驗,教師適時提出“根、莖、葉”三個概念,一年級學生更容易理解。

在《觀察一棵植物》一課中,教材選用的是菊花,教材中小女孩的觀察方法是聞。在第一輪教學時,筆者以菊花為學習材料,但是很多學生沒有想到用鼻子聞這種觀察方法,對一年級的學生不能用說教的方式。因此,在第二輪教學實踐時,筆者選用了碰碰香,在觀察活動中學生很自然地會觸碰到植物,從而聞到氣味。在學生交流匯報碰碰香“很香”時,筆者順勢追問:“你怎么知道很香的?”學生很自然就想到了鼻子聞也是一種觀察方法,筆者順勢講解、示范了扇聞的方法。

筆者建議教學《觀察一棵植物》時,可選用有明顯氣味的植物,如碰碰香、薄荷、迷迭香等作為課堂活動材料,在學生體驗活動中進行恰當?shù)闹笇?,使他們的經驗得以提升為知識或技能。

三、精簡活動,做足做深探究研討

(一)探究——求精不求多

實踐活動是載體,通過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了解科學方法,但過多的活動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反而影響學習效果。

在《觀察葉》一課中,筆者經過第一輪教學實踐后發(fā)現(xiàn)探索活動的量過多,如果把每個活動都一一落實,那么每個活動都只能是蜻蜓點水般的走過場。筆者建議將第3課《觀察葉》和第4課《這是誰的葉》的內容進行微調、整合,保證課內活動(見表1)和課外活動(見表2)都有相對完整的時間。

表1 ? 教材的內容安排

表2 ? 調整后的內容安排

調整之后的第3課,教師事先采集校園以及校園附近道路上的常見樹葉,分給各個小組,在屏幕上呈現(xiàn)這些樹葉的完整植株以及名稱。同時在演示文稿上準備一些其他地區(qū)的樹葉,觀察之后請學生說一說這些樹葉有什么特點,豐富學生對樹葉以及植物名稱的認知。

第4課的學生活動手冊中是尋找兩種樹葉,科學教材上出示了5種樹葉,筆者根據(jù)學校植物的種類和分布特點,選擇了桂花樹和紅花繼木兩種樹葉。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帶他們到室外上課必須有明確的任務,否則他們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每個學生手上只拿一種樹葉,然后排隊繞著校園走一圈,在走的過程中學生們紛紛發(fā)現(xiàn)了和手中樹葉一樣的植物。將學生統(tǒng)一集中在小花壇,根據(jù)學生手上的樹葉讓他們仔細觀察:這棵植物的葉子有什么不一樣?學生通過實地觀察,看一看、摸一摸發(fā)現(xiàn)了植物的葉還有哪些不同,最后回到教室,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并將在花壇中撿到的落葉帶回家,利用各種植物的落葉制作一幅“葉畫”。

(二)研討——“反思+評價”

學生描述植物的變化時,會把白色的根說成“須須”或者“芽”,“長芽了”“我的芽長得更大了”,有的學生把芽當作莖、葉,這是學生自己的語言,在學了第2課的科學詞匯“根”“莖”“葉”之后,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加以區(qū)分。比如觀察植物的根,指導學生仔細觀察這些根有什么特點(都是向下長的),而所有的芽或者葉都是向上長的。學習了科學詞匯“根”后,要盡量讓學生用“根”來描述,一旦有學生將“根”描述成“須須”或“芽”時,可以暫停,請他以及其他的學生想一想,有沒有更好的詞匯。

在研討過程中,筆者對學生的發(fā)言不做過多的評價,而是用“請你再想一想”和“請其他同學想一想”兩個追問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罢埬阍傧胍幌搿眰戎氐氖菍W生的反省意識,目的是發(fā)展學生的內省性思維;而“請其他同學想一想”側重的是對他人觀點的評價意識,目的是引導學生在認真聽取同學發(fā)言的基礎上對他人的發(fā)言做出評價。學習不僅僅是聽教師講課,更要傾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思考并評價他人的觀點,從而完善自己的認知。

一年級的科學課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規(guī)則意識,又要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的樂趣,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并保持和發(fā)展好奇心和探究熱情,這對任課教師而言是挑戰(zhàn),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機遇。期許在不斷地反思和調整中,更多地了解學生,更深地領悟課程標準,用好教材,以更從容的心態(tài)立足課堂,最終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王強,鄭萍,郭明.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歡
一年級科學教學科學素養(yǎng)
讓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在學科的交叉滲透教學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真實記錄的科學素養(yǎng)
關注實驗數(shù)據(jù) 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
小組合作在科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給學生帶得走的智慧
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探討
一年級數(shù)量關系有效教學策略的探討
原創(chuàng)校園紀實節(jié)目《一年級·大學季》特色分析及發(fā)展趨勢
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應對方案
綜合實踐活動與生物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