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潞
隱性雙重國籍是指我國公民加入外國國籍后,按照我國法律規(guī)定自動喪失中國國籍,但未注銷其國內戶籍的狀態(tài)。后疫情時代是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過去后或得到有效控制后的時代。2019 年底,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不僅危及世界各國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還嚴重沖擊世界經濟。疫情初期,我國為了防止疫情擴散,暫時關閉了國門,隨著國內疫情形勢好轉,2020 年9 月,外交部和國家移民局聯合發(fā)布了新的外國人來華入境有關政策①,國門逐步有序開放,大量外籍華人回國避疫,出入境管理部門在日常工作中發(fā)現了一批隱性雙重國籍人員②。這類人群同時擁有外國國籍和中國戶籍,享受兩個國家給予的本國人待遇,占用兩個國家的社會資源,極易引起社會矛盾甚至是外交問題。
國際公法學者Geoffrey R.Watson 認為,國籍是指個人和國家永久之法律關系,基于此關系,個人服從國籍國之屬人優(yōu)越性,對國家負忠誠之義務,而在國際上則享受國家對個人之外交保護[1]85。國內學者對我國是否放開雙重國籍制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王一凡、寧梨利認為我國有必要實施雙重國籍制度,其意義在于增強海內外華人的凝聚力、吸引人才和順應時代的發(fā)展[2]。連麗萍則從立法環(huán)境、國籍身份歸屬、外交保護權、經濟發(fā)展等方面進行分析后提出我國應堅持不承認雙重國籍原則[3]。劉國福、梁家全則認為可行的國籍法發(fā)展計劃是漸進地推行靈活的雙重國籍政策,從不認可過渡到有條件認可,再從有條件認可到無條件認可,這不僅最大限度地保護國家利益,而且與國際國籍法的發(fā)展相并行[4]51-58。目前國內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我國是否應該放開雙重國籍制度或者涉及雙重國籍人員的國籍認定等問題上,而很少涉及如何治理隱性雙重國籍問題的研究。因此,這方面的研究需要予以拓展,從而為公安機關高效治理雙重國籍問題提供參考。本文試以C 市為例作一初步研究。
梳理世界各國國籍制度可以看出,各國對雙重國籍的態(tài)度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完全不承認雙重國籍;不承認雙重國籍但有例外情況;默示承認雙重國籍;承認雙重國籍但有例外情形;完全承認雙重國籍。有關學者通過對有明確國籍制度的157 個國家作為樣本進行研究,從地理位置、經濟指標、科技發(fā)展指標等方面進行分析。
從地理位置看,大洋洲、非洲、美洲各國承認雙重國籍的數量要遠多于不承認雙重國籍的國家數量,亞洲剛好相反,歐洲差距較小。如亞洲國家中國、日本不承認雙重國籍,美洲國家加拿大、墨西哥承認雙重國籍,美國默示承認雙重國籍。究其原因,歐洲和亞洲是歷史悠久的傳統大洲,歷史悠久的國家注重血統、歷史傳承,強調個人對于國家的絕對忠誠,因此傾向于選擇單一國籍制度,而新大陸國家歷史較短,大多屬于移民國家,也就更傾向于承認雙重國籍制度。
從經濟指標(國內生產總值和國民總收入)看,不承認雙重國籍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數和國民總收入要遠遠大于承認雙重國籍國家的指標,非洲承認雙重國籍的國家最多,與其經濟指標普遍偏低有一定關系。
從科技發(fā)展指標方面看,不承認雙重國籍的國家在科研水平、科研能力以及國家的學術活力等方面優(yōu)于承認雙重國籍的國家,不承認雙重國籍的國家也大多是科技期刊發(fā)文數量大國[5]。
歷史上,中國第一部關于國籍方面的專門立法,是1909 年清政府頒布的《大清國際條例》。條例規(guī)定了中國國籍認定以血統主義為主,兼采出生地主義,承認了海外華僑的中國國籍。晚清政府制訂國籍法的目的在于爭取廣大華僑的幫助和支持,并以此體現其外交主權和對本國僑民利益的維護[6]。1912 年袁世凱政府的《中華民國國籍法》和1929 年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國籍法》都沿用了血統主義的立法原則[1]96。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雖然沒有在法律上明確雙重國籍,但事實上是承認海外僑胞擁有雙重國籍的。當時我國面臨著西北和東南等兩面夾擊的態(tài)勢,國際形勢對中國十分不利。為了緩和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消除由于華僑國籍問題所帶來的不必要的誤會[6],自1955 年以后,我國先后和周邊國家簽訂雙邊協議,要求身處國外的同胞就國籍歸屬只能二者擇其一,明確地表示了對雙重國籍的否認。
1980 年,我國頒布了第一部國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以下簡稱《國籍法》),總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處理國籍問題的經驗,特別是處理東南亞華人華僑國籍問題的經驗,參考了其它國家的國籍立法以及國籍公約,符合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其突出特點是不承認雙重國籍,堅持一人一籍原則,這種單一制國籍制度也一直沿用至今[4]51-58。
傳統國際法將“人人都有國籍,而且應只有一個國籍”作為國籍法原則,并將“減少雙重國籍和多重國籍”認定為國際社會努力的方向,認為雙重國籍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會給日常的生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7]。國籍唯一作為國際法的原則從未過時,從1930 年海牙簽訂的《關于國籍法沖突若干問題的公約》到1997 年的《歐洲國籍公約》,都以消除雙重國籍作為奮斗目標[8]。二十一世紀后,各國為了在全球范圍內爭奪國際資源,通過承認雙重國籍來增強民族認同感、吸引外來先進人才和外國資本,以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挑戰(zhàn)和機會,謀求本國發(fā)展[1]94。我國在1955 年以后就不再承認海外華僑和邊民的雙重國籍,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舊中國遺留下來的海外華僑具有雙重國籍所帶來的外交隱患[9]。1980 年《國籍法》出臺以后,我國明確表示不承認雙重國籍,時隔四十余年,這項國籍制度依然沿用至今。承認雙重國籍,會對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環(huán)境造成一定影響,滋生社會問題。從法律層面上講,由于各國法律和審理程序不同,隱性雙重國籍必然會使不法分子趁機鉆法律的空子。在觸犯本國法律的時候,不法分子利用外籍身份進行保護,導致各國管轄權的沖突,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引起外交紛爭。從政治因素上講,部分“裸官”和違法官員利用外籍身份,將大量非法資產轉移至國外,規(guī)避我國法律制裁,造成國家經濟損失。從公民管理上講,隱性雙重國籍會使國家在某些權利和義務如納稅、服兵役等方面存在管理困境。從公民權利行使上講,隱性雙重國籍人員在就業(yè)方面享有跟我國公民一樣的權利,這對國民的就業(yè)權利是一種侵犯。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綜合國力大幅度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態(tài)勢明顯、中美經貿摩擦復雜演變、國內結構性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我國經濟頂住較大的下行壓力,繼續(xù)保持中高速增長,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6 年7 月1 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四個自信”,中國國籍的含金量、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也支撐得起對付一般糾紛的自信[10]。因此,單一制國籍制度更適合我國國情,堅持“一人一籍”,強調國籍唯一性更能體現我國國籍的價值。
C 市是四川省轄地級市,中國超大城市,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核心城市,資源豐富,氣候宜人,是一個宜居的城市,吸引了眾多外國人到這旅游、工作、讀書、定居。
新冠疫情發(fā)生后,中國強有力的防控措施使得疫情迅速控制,經濟快速恢復,成為2020年全球經濟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相較國外,國內穩(wěn)定的政治環(huán)境和社會秩序,強勁的經濟發(fā)展勢頭,契合的語言和文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籍華人回國發(fā)展。與此同時,C市出入境管理部門辦理外國人業(yè)務時發(fā)現多名隱性雙重國籍人員。據C 市Q 區(qū)內部統計,2019 年共受理外國人各類簽證、停留及居留許可證件1725 證次,其中外籍華人138 證次,發(fā)現未注銷戶籍5 人。2020 年共受理外國人各類簽證、停留及居留許可證件621 證次,外籍華人65 證次,發(fā)現未注銷戶籍12 人。2021 年至今共受理外國人各類簽證、停留及居留許可證件318 證次,外籍華人38 證次,發(fā)現未注銷戶籍9 人。通過數據可以看出,C 市Q 區(qū)出入境管理部門發(fā)現的隱性雙重國籍人員比例在逐年上升。根據《國籍法》第9 條規(guī)定③:中國公民在取得外國國籍時,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但實際上隱性雙重國籍人員卻同時擁有外國國籍和中國戶籍。對于該類人群,公安機關通常要求其注銷戶籍后再簽發(fā)簽證證件。C 市Q 區(qū)發(fā)現的只是部分主動到公安機關辦理簽證業(yè)務的人員,而隱藏在我國境內的隱性雙重國籍人員還大量存在。
目前,出入境管理部門僅通過業(yè)務辦理時被動發(fā)現隱性雙重國籍人員,有的外籍華人申請簽證時不報甚至謊報其原中文姓名和戶籍所在地,不提供其在國內的相關證明文件如出生證明、社保信息、公證書等,導致出入境管理部門在進行國籍審定時不能及時發(fā)現并要求其注銷國內戶籍,就為其辦理簽證證件。以下是C 市出入境管理部門工作中處理的三個關于隱性雙重國籍的真實案例。(見表1)
表1 C 市隱性雙重國籍案例
1.我國駐外使領館與出入境管理部門國籍認定不一致
我國駐外使領館在簽發(fā)駐在國華人簽證時,對持有外國護照的華人(未成年人除外)僅作國籍形式審查,默認其具有外國國籍,只審核其提交的與其入境目的相符的材料,如團聚類簽證審核其國內親屬相關證明,學習類簽證審核其國內學校錄取通知書等,并無途徑對其是否持有中國戶籍、中國護照、身份證等證件進行審查。此外,駐外使領館在對出生在國外的華人后裔認定為中國國籍時,為其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旅行證入境,認定為外國國籍的即為其辦理簽證入境。出入境管理部門會對華人后裔重新進行國籍認定,根據其父母在國外定居與否,定居時限長短作出不同認定,由于隸屬兩個不同部門,判定標準不一致,國籍認定也會不一致。
2.境內各地出入境管理部門國籍認定不一致
全國各地出入境管理部門及其國籍管理者對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的理解存在差異,在進行業(yè)務辦理前的國籍認定時可能給出不同的結果,這容易造成當事人鉆空子,利用這種差異而進行異地申請。上述案例的蔣某某如不想注銷其中國戶籍,便可采取“迂回戰(zhàn)術”,到其他出入境管理部門再次申請簽證,而另一個出入境管理部門在國籍認定時可能未發(fā)現其中國戶籍而為其辦理簽證。
1994 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實施細則》規(guī)定④,中國公民出國定居必須注銷戶籍后才能出境。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出國人員增多,國籍發(fā)生變化的中國公民數量也與日俱增,公安機關就放寬了對強制注銷戶籍的限制[11]。2003 年公安部出臺戶籍管理七項便民措施,第6 條提到:對出國、出境1 年以上人員,不再注銷其常住戶口(在國外、境外定居的人員除外)。越來越多的外籍華人在個人利益的驅使下,以非定居的理由出境不主動辦理退籍和注銷戶籍手續(xù),出現雙重國籍現象。2013 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以下簡稱《出境入境管理法》),規(guī)定國家建立統一的出境入境管理信息平臺,實現有關管理部門信息共享。出入境管理部門在給外籍華人辦理簽證時需確認其國內戶籍是否注銷,政策的收緊避免了雙重國籍現象的產生。2019 年底,新冠疫情全球爆發(fā),為了有效遏制疫情的傳播,外交部、國家移民局聯合發(fā)出公告決定從2020 年3 月28 日0 時起,暫停持有效中國簽證、居留許可的外國人入境[12]。部分外籍華人因疫情不愿出境,面臨簽證過期不得不選擇到出入境管理部門“投案自首”,由此浮現出大量隱性雙重國籍人員,且數量比例呈上升趨勢。
我國現行的《國籍法》共有18 條,與國內其他領域的法律相比條款相對較少,內容過于原則化,且缺乏職權劃分、監(jiān)督制約、處罰救濟、審批程序等方面的詳細規(guī)定,可操作性不強。如條款里多次提到“定居”一詞,卻并未對其定義和時限做出詳細解釋。由于缺乏實施細則和統一標準來指導國籍管理工作,出入境管理部門不同時期、不同人員對《國籍法》關于定居的解讀均不一樣,在國籍認定時會出現不同結果。除此之外,《國籍法》在入籍、退籍和復籍等基本制度規(guī)定上過于籠統。按照《國籍法》規(guī)定⑤:申請入籍、退籍和恢復國籍需要申請人所在地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上報省級公安機關,由省級公安機關上報公安部審批,相關程序繁瑣,條件苛刻且耗時較長,導致部分隱性雙重國籍人員望而生畏,不愿花時間去準備資料和等待漫長的審批流程。
外國人入境需要歷經幾個不同部門的審核查驗,駐外使領館負責國籍審查和境外外國人入境簽證簽發(fā),邊檢部門負責外國人出境入境時邊防檢查即護照與簽證真?zhèn)螌彶?,出入境管理部門負責國籍和境內簽證及居留許可辦理,戶政部門負責人口和戶籍管理,多個部門各司其職,卻并無太大聯系。駐外使領館、邊檢部門、戶政部門與出入境管理部門系統不能實現數據共享,系統數據傳送不及時、信息不對稱等系統壁壘給了申請人可乘之機。上述案例的蔣某某故意隱瞞,不告知或不準確告知其中文姓名,很難查出其真實身份。同時,由于出入境和戶政系統壁壘,異地戶籍查詢程序繁瑣,信息更新不及時,一旦申請人對國籍調查拒不配合,公安機關也無法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處置。如上述案例的楊某某在北京注銷戶籍后次日在全國戶籍系統查詢顯示依然未注銷,表明全國戶籍系統信息更新不及時。公安出入境管理系統功能不完善也是問題之一。目前,出入境管理部門使用的系統包含外國人簽證受理、住宿登記、案事件管理等功能,功能尚不完善,如人像比對功能存在較大漏洞,準確率不高,例如,當輸入一個外國人信息進行查詢比對,通常會比對出大量性別不一致的中國人信息,受理民警仍需通過人工排除,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上述案例的朱某某在出入境管理系統里人像比對時無法比對出常住人口信息,但在輸入其中文姓名時則能比對出相應信息。
1.制定《國籍法》的實施細則和法律解釋
建議以《國籍法》為原則,作為一個指導性法律文件,把握我國國籍制度總體方向、基本原則和價值追求,出臺相應的實施細則或司法解釋,由國務院制定內容更加豐富、法條更加具體的行政法規(guī),公安部、外交部等部委根據具體實際出臺部門規(guī)章,各地根據外國人管理情況出臺地方性法規(guī)和規(guī)章[13],形成一套完善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移民法律體系,對職權劃分、審批程序、監(jiān)督制約、處罰救濟等問題作出具體規(guī)定,提高可操作性,更好地為實踐工作提供指導。同時,通過定期組織培訓學習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提升國籍管理者的法律素養(yǎng)和執(zhí)法水平,使國籍管理者能準確解讀相關法律解釋和實施細則,確保法律適用的準確性和一致性,提升國籍管理水平。
2.優(yōu)化國籍認定與審批制度
后疫情時代,世界各國經濟進入復蘇階段,中國是最早控制好疫情的國家,也是經濟最早恢復的國家,很多隱性雙重國籍人員選擇回到中國,其原因一是有“葉落歸根”情節(jié),二是優(yōu)越的國內環(huán)境更適合投資和發(fā)展,如果將長期生活在國內的集知識、資產和資源于一身的隱性雙重國籍人員發(fā)現并成功吸納,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同時,中國經濟不斷發(fā)展,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具有廣闊的發(fā)展?jié)摿?、良好的發(fā)展前景和難得的發(fā)展機遇,許多海外華人華僑和留學人員中的高素質人才具有強烈的回國發(fā)展意愿[14]。因此,修訂《國籍法》與《出境入境管理法》相關條款以優(yōu)化國籍認定與審批制度刻不容緩。公安部可以授權省級公安機關審批退籍申請,簡化并加快入籍、退籍和恢復國籍審批流程,放寬外籍華人復籍申請條件,這樣對促使部分“潛伏”在國內的隱性雙重國籍人員主動處理國籍問題有一定的幫助,同時也可調動他們恢復國籍的積極性,促進我國經濟、科技等方面的發(fā)展。
《出境入境管理法》第5 條規(guī)定,國家建立統一的出境入境管理信息平臺,實現有關管理部門信息共享。通過加強各部門不同系統之間的信息互通,建立健全各部門協作機制,找出長期混跡在國內的隱性雙重國籍人員,使這類人群無所遁形。
1.外部協作
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和駐外使領館建立國籍和出入境管理協作機制,通過立法明確部門分工,確立權力與責任,建立通報核查機制。對于境外中國公民的國籍變動情況,駐外使領館要及時向公安機關通報,加強信息互通。根據《出境入境管理法》第7 條規(guī)定⑥,外籍華人在境外申請簽證時,駐外使領館在系統內增加指紋、DNA⑦和人像等人體生物信息采集項,將采集到的信息實時地傳送到公安出入境管理系統,與其出國定居前護照辦理時采集的指紋、DNA 和人像進行比對,可有效甄別外籍華人身份,對加強出入境管理、保障國家安全有積極意義。
2.內部協作
出入境管理部門和邊檢部門、戶政部門分屬公安機關幾個管理部門,業(yè)務系統未互聯互通,出入境管理部門對于受理簽證時需對外籍華人的身份核查,以及發(fā)現隱性雙重國籍人員后需注銷戶籍等情形,都應及時與戶政部門聯系,建立通報核查機制,實現信息互通。一旦發(fā)現有未注銷戶籍的外籍華人,戶政部門應對其后續(xù)戶籍注銷情況實時關注并通報給出入境管理部門,以便在全國出入境管理系統里進行預警備注。邊檢部門在對出境入境外籍華人護照與簽證核驗時應增加系統的指紋、DNA 和人像等人體生物信息的功能,實現信息實時傳送,并與出入境部門建立協查機制。同時,應加強不同系統的功能融合,打破警種信息壁壘,優(yōu)化數據互通,實現數據共享,尤其是異地戶籍信息的查詢,在發(fā)現和處理隱性雙重國籍和國籍沖突問題發(fā)揮警種合力優(yōu)勢。
1.完善出入境管理系統指紋、DNA 采集和人像比對功能
(1)目前,外國人到出入境管理部門進行簽證辦理時,無須采集指紋和DNA 信息,建議增加指紋和DNA 信息采集項進行比對,通過指紋、DNA 信息碰撞識別出部分隱性雙重國籍人員。同時增加對外籍華人關于常住人口信息、中國護照持有情況的核查,并完善系統的人像比對功能。
(2)《出境入境管理法》第39 條規(guī)定,外國人入境后須在24 小時內到居住地公安機關辦理住宿登記。建議公安機關在對外國人辦理住宿登記時增加指紋、DNA 和人像采集項,通過系統比對出可疑人員,對于未注銷戶籍人員,要求其到當地戶籍部門處理,并在系統內設置預警備注。
(3)出入境管理部門給外籍華人進行簽證辦理時,首先會對其原戶籍信息進行核驗,若發(fā)現有未注銷戶籍或其他可疑情形,建議在系統中增加外國人信息備案功能,及時把查詢到的信息在系統中備案并作出預警,避免申請人試圖通過在不同出入境管理部門辦理業(yè)務時蒙混過關。同時,也可提升出入境管理部門行政效率和避免警力浪費,以免進行身份重復核驗。上述案例的蔣某某到其他出入境管理部門進行簽證申請時,如果增加了此項系統備案預警,則可快速查詢并處理其戶籍問題。
2.利用大數據進行篩查
(1)中國公民在取得中國護照出境后,在一定期限內無該人員的入境記錄,建議對其戶籍信息特別予以關注(或凍結戶籍),將該類人群信息納入專門的信息庫,用于與入境的外籍華人進行比對,通過人臉識別、指紋、出生日期、性別等信息予以比對,以主動發(fā)現部分隱性雙重國籍人員。
(2)中國公民在取得中國護照出境后,在一定期限內無該人員的入境記錄,但期間中國境內有該人員的飛機、火車、汽車出行記錄、旅店住宿記錄或者其他應當使用中國公民居民身份證登記信息的行為的,則該人可能是隱性雙重國籍人員,可能是偷渡入境人員,還可能是其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建議通過加強對此類人群的管控,以發(fā)現部分隱性雙重國籍人員。
全球已進入后疫情時代,筆者認為,C 市隱性雙重國籍問題并不只是個案,在國內其他城市特別是沿海經濟發(fā)達城市已逐漸暴露并有擴大趨勢,如何高效治理隱性雙重國籍問題,進一步完善和創(chuàng)新國籍管理工作,給出入境管理部門帶來嚴峻挑戰(zhàn)。目前針對我國放開雙重國籍制度的呼聲較高,本文通過對國內和世界各國國籍制度梳理,總結出我國堅持實行單一制國籍的現實依據。在此前提下,通過制定系統的移民法律體系、完善國籍管理部門的協作機制和加強公安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對發(fā)現和高效治理隱性雙重國籍問題提出對策,希望能給國籍管理部門提供一些工作思路,并對他們的國籍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注釋:
①2020 年9 月23 日,外交部、國家移民局聯合發(fā)布疫情期間外國人來華入境簽證有關政策,自9 月28 日0 時,允許持有效中國工作類、私人事務類和團聚類居留許可的外國人入境,相關人員無需重新申辦簽證。
②我國公民加入外國國籍后,其中國國籍自動喪失,筆者將這類取得外國國籍卻未注銷中國戶籍的人群定義為隱性雙重國籍人員。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9 條規(guī)定: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
④《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實施細則》第7 條規(guī)定:居住國內的公民辦妥前往國家的簽證或者入境許可證件后,應當在出境前辦理戶口手續(xù)。出國定居的,須到當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戶籍辦公室注銷戶口。短期出境的,辦理臨時外出的戶口登記,返回后憑護照在原居住地恢復常住戶口。
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16 條規(guī)定:“加入、退出和恢復中國國籍的申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審批。經批準的,由公安部發(fā)給證書?!?/p>
⑥《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第7 條規(guī)定:經國務院批準,公安部、外交部根據出境入境管理的需要,可以對留存出境入境人員的指紋等人體生物識別信息作出規(guī)定。
⑦建議公安部、外交部制定部門規(guī)章對留存出境入境人員的指紋、DNA 等人體生物識別信息作出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