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沫
(浙江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紹興 312366)
我國茶文化主要是茶在中國精神文化中的體現(xiàn),不僅僅有茶風俗、茶道、制茶、以及飲茶等這些物質層面的文化,還包括了深厚的精神層次文化,并且隨著我國時代的進步,精神文化層次越來越高,目前已經深入到我國詩詞、繪畫、書法、醫(yī)學、宗教等各個方面。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茶文化已經深入到了文化學的范疇,不僅秉承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還融合了我國新生的思想文化,也就是說,即保留了歷史文化,又富有新時代氣息。也就是這種思想,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將茶文化應用到教學中去處理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去彌補教學中的不足可以說是非常明智的選擇。以高校的計算機為例,目前其教學中存在著理論與實際想脫離、教與學想脫離、以及教學管理不到位的現(xiàn)象,嚴重的影響著計算機的教學質量。而將茶文化引入到教學中,不僅可以幫其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還能增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擺脫目前計算機教學的困境。因此本文基于茶文化視角,認為計算機教學改革模式的研究具有非?,F(xiàn)實的指導意義。
茶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體現(xiàn)。其起源于我國的唐代,從宋代和明代開始盛行,我國茶道講究“茶葉、茶水、火候、茶具、以及環(huán)境”五境之美,并且遵循一定的法則,如宋代的三點與三不點品茶。此外,我國茶道的發(fā)展歷程,就是煎茶、點茶、以及泡茶,唐代盛行煎茶,這是我國最早的茶文化,將茶末投入茶壺中跟水一起煎煮。點茶是宋人比較喜歡的茶文化,到了元代人們就開始泡茶,喜歡用茶葉或者茶末來煎煮飲茶,有的時候還會加一些調料,或者直接清飲,這種茶文化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
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茶文化,但是跟其它國家相比,我國的茶文化有自己的精髓。
茶禪是我國典型的將茶文化與宗教相結合的文化產物,將我國傳統(tǒng)的風俗跟宗教結合在一起,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文化。茶禪文化起源于宗教中佛教的一個戒律,即“過午不食”,這是佛教為了保證學徒們可以專心的修行而設定的一個戒律,所有的人在正午過后在到次日的黎明這段時間內不得吃飯,但是可以喝水。如果喝水,也只能選擇白開水或者茶水,目的是提神醒腦。很多學徒都是伴隨著茶來安排作息的,在他們饑渴難耐的時候會喝茶解渴,在其困的時候可以幫助其提神醒腦,在其心煩意亂時可以幫助其清心靜氣。茶禪文化油然而生,這是站在學徒的角度來設定的幫助其修心養(yǎng)氣的一種方式,講究茶人合一,至此,茶人合一的思想也被廣為流傳,目前茶領域中還有人在傳播這種思想。
茶道從形式上說的是茶藝,茶道的目的就是通過一系列的茶藝反映生活的藝術,包括茶杯、茶具、茶葉、以及一些擺設等,都是茶文化的一種,也是人們生活藝術的展現(xiàn),見圖1。圖1,就是現(xiàn)代茶家居生活方式的一種。人們通過飲茶可以保健人的身體健康,提醒神腦、舒緩神經,并且通過茶藝來感受茶文化的精神洗禮。人們通過親力親為的方式實踐一系列的茶道會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有時人在很憤怒的時候通過茶道可以讓自己的心情恢復平靜,在受傷的時候,通過喝茶可以讓自己的變得更加的冷靜和堅強??傊璧赖木窬褪巧硇暮弦?,給人以正能量,讓人們的身心每一次都得到鍛煉。
圖1 現(xiàn)代茶家居生活方式
我國茶文化中,倒茶講究適度,一般都是七分滿,我國有句俗語叫“從來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還有句俗語“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因此茶文化中倒茶講究適度,即不會倒?jié)M一整杯茶,七分滿即可。因為在茶水和杯口處留一段空隙才能保證茶葉的香味,香味才不會因為到整杯而流散出去。在我國各行各業(yè),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是要講究“適度原則”,點到為止,即表達了意愿,又不會影響彼此的情感。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計算機技術也在不斷的更新和發(fā)展,目前已廣泛的應用到各個領域中,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高校計算機教學目的就是向社會輸送綜合型人才,然而受一些因素的影響,高校計算機課程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不僅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還與實際相分離。本文通過歸納總結總結如下:
目前高校每個專業(yè)都會有計算機課程,每一個專業(yè)對于計算機教學目標設定的不一樣,要求也不一樣。很多高校在具體教學中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管是計算機專業(yè)的教學,還是非計算機專業(yè)教學,在教學中統(tǒng)一采用了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以理論為主,由老師來向學生傳遞計算機相關知識。教學內容也都差不多,如計算機基礎、Access數(shù)據(jù)庫、C語言、Visual FoxPro 程序設計等,這種教學模式不僅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影響著教學質量。
目前很多高校學生都表示,計算機實際的教學內容跟實際應用相分離。比如計算機基礎課程中“ Access 數(shù)據(jù)庫”教學中,主要是教學生“宏”的功能,以及如何進行“宏”操作,但是日常生活中卻用不到“宏”這個功能,學生在具體應用計算機時,依然是不會用,也沒有意識去用這個功能。這意味著課堂教學的無效性,學生也只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去了解和學習這個功能。
在計算機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計算機應用的需要,并且教學內容重基礎知識,忽視技能,也忽視計算機跟其它學科之間關系,影響著學生對于計算機學習的興趣,也影響著計算機的應用,因此必須要進行教學改革,提高計算機的實踐性。
高校計算機教學中普遍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由老師來向學生傳輸計算機相關知識,這種教學模式老師占據(jù)主體地位,學生被動的接受計算機知識,不但影響著教學質量,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并且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缺乏實踐性。由于理論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會有點吃力,如果不跟實踐結合起來,會更加讓學生掌握不到計算機知識的重點、難點,在具體應用計算機時也會不那么通暢。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老師并沒有意識到計算機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影響著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也影響著計算機教學質量。
目前高校計算機教材還比較陳舊,計算機相關的知識,除了一些基礎知識外,一些技能都比較落后,從而影響著教學質量。目前,我國計算機技術發(fā)展迅速,不僅軟件更新速度快,硬件更新速度也非???,每年都會有很多前沿的計算機技術,就需要學生應用中掌握這些前沿的計算機技術來熟練的操作計算機,將自己所學應用到實踐中。然而,由于教材的陳舊性,很多學生對這些前沿的計算機技術不夠了解,即使懂一些基本的計算機操作,在實際應用中也會比較吃力。學生想要熟練的應用這些計算機技術還需要進行相關培訓,不僅造成了教育資源浪費,還加大了用人單位的培訓成本,更是影響著學生的專業(yè)形象。
目前高校計算機在教學中存在著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的問題,急需進行改革。如在教學內容方面,目前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還有“打字練習、辦公自動化、word基本操作”等,這些基礎課程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有可能不需要在進行學習,因為目前計算機普及率已經非常高,很多學生家中都有計算機,一些基本的辦公軟件學生都是可以熟練操作的,在進行課堂教學會造成資源浪費。再比如在課程結構設置方面,目前很多高校的計算機課程結構都比較單調,并沒有將其跟其它學科聯(lián)系在一起,也沒有意識到要跟其它學科、甚至是社會需求之間相互關系的重要性,導致課程結構設置的不夠完整,影響著計算機教學質量。
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存在著教學管理工作不到位的現(xiàn)象,急需進行改革。受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高校的教學評估方式還是傳統(tǒng)的、單一的以成績?yōu)橹鞯脑u價方式,不僅影響著老師的教學方式,也影響著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目的。為了取得一個好的成績,很多學生和老師都是重理論知識,忽視了計算機的實踐,從而導致很多學生畢業(yè)后由于缺乏實踐能力而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這是教學管理的不到位導致的,沒有讓計算機教學做到與時俱進,也沒有讓計算機教學適應這個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的提高。
綜上可以看出,目前很多高校計算機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如教學模式的單一性、教學內容與實際想脫離、理論與實踐想脫離、計算機教學管理不到位等,嚴重的影響著計算機教學質量?;ヂ?lián)網+的發(fā)展,社會對于計算機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校急需對計算機教學進行改革,以此來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
我國茶文化講究“以人為本”,因此高校計算機教學中也要講究“以人為本”,就是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所需,考慮社會所需,要以學生為主體,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做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保證教學質量。首先,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要設置不同的計算機教學課程。因為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就業(yè)目標應該是IT行業(yè),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不一定就是IT行業(yè),會涉及很多行業(yè),很多行業(yè)對于計算機技術的掌握度要求是不一樣的,因此對于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建議設置不同的計算機教學課程。其次,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以人為本講究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差別化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會更加的人性化,也會有較強的教學效果。如一些非計算機專業(yè)知識除了掌握基本的office辦公知識外,會做圖表、PPT、pr和ps,甚至pr和ps都是可選擇項,而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需要掌握SQL語言、ODBC、JDBC、OLEDB、DAO、C/C、JAVA、PYHTHON語言開發(fā)和應用等。
茶文化講究適度,即點到為止。在計算機教學中,引入茶文化,就是要求學生要真正的了解“教”與“學”的概念,“教”與“學”就是教師跟學生來共同學習,在學習中老師不再是主導者,而是引導者,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當教學的主體,由老師來點到教學知識重點,學生來通過思考、分析掌握教學重點。在現(xiàn)在教學中,很多學生不會也不思考就直接問老師該怎么解決,尤其是在計算機實踐課程中,一些不會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很多學生不會就直接等待老師來進行指導和講解。而老師有時顧及不過來,學生就死等,死等的時候去摸會魚,白白的浪費時間。其實學生也不一定不會操作,而是學習中習慣了被動接受知識,也習慣了依賴老師,這種習慣性行為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因此“適度原則”應用到計算機教學中,就是老師和學生都給對方留一點教與學的時間,由老師來指導學生,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獨立思考,塑造其綜合思維的學習方式,學生也給老師留出更多的指導的時間,即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教學和學習質量,這才是高校計算機教學的目標。
首先要合理的挖掘茶文化的教學功能。茶文化“身心合一”講究的一種精神、情操、一種處世的哲學,這些都具有較強的教育功能。將茶文化應用到計算機教學改革中,就是要將計算機教學中的德育功能發(fā)揮出來,通過了解茶文化的德育功能來對計算機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將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跟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實踐了解茶文化的深邃,而不是表面的文化。其次,堅持因材施教開設專業(yè)課程。在茶文化“身心合一”背景下,計算機教學改革中需要以因材施教為原則,開設茶文化相關的課程,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進行茶文化的學習和認知。并且通過計算機實踐來了解茶文化精神,即增加了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也鍛煉了學生計算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氛圍。在計算機教學改革中,將茶文化進入到課堂中,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能力。如在計算機室粘貼茶文化相關的標語,組織茶文化慶典、茶文化交流會等,并且找一個學生榜樣,通過榜樣的力量在計算機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很多高校計算機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影響著高校的教學質量,也影響著學生未來的就業(yè),因此,急需進行改革。我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其講究適度原則,講究以人為本,講究身心合一,將其應用到計算機教學中不僅幫高校找到了教學改革途徑,還能幫助高校提高教學質量。在具體的應用中,老師要做到點到為主,為學生獨立思考留出足夠的時間,學生也要充當教學的主人,要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也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斷的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這樣即弘揚了我國悠久的茶文化,還通過茶文化的實質,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也實現(xiàn)了高校教學改革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