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碧登
【摘要】小學數學練習非常重要,特別是計算練習,在學習新課后,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計算中的算法、算理知識。但計算比較枯燥,學生對計算練習興趣不高。想改變此種現狀,可以從計算練習設計要有趣味、生活化、開放性、操作性、游戲性方面來激發(fā)學生對計算練習的興趣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設計策略;趣味;生活;操作;游戲
練習的目的是為鞏固新知,檢查對新知識掌握的程度,而學生出現對計算練習的興趣不高,甚至一聽到計算練習就出現懶得動筆、厭惡的現象。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筆者認為,原因是計算練習設計出現了問題,特別是計算練習有單一、重復機械等特點。下面,筆者從以下幾方面探索如何改變這一現象。
一、計算練習的設計要有趣味性
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也要引起別人的興趣,這樣才會使人想去做、想去看、想去探索、想去得出答案。因此,計算練習設計要有味有趣、有吸引力,才會引起學生想做、想去完成。例如,學完“有幾只小鳥”(一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一課后,筆者是這樣設計練習的:抓住低年級學生喜歡涂一涂、畫一畫這一特點,先出示題目,要求學生根據題意算一算、涂一涂,然后觀察得出像什么。經過學生的算一算、涂一涂,最后興奮地發(fā)現,涂色的是一只可愛的小鳥。如下圖:
二、計算練習設計要生活化和開放性
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又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數學的思維、眼光找到生活點點滴滴的問題,并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因此,數學學習、練習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同時,在生活化的計算練習中,要創(chuàng)造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如果教師把控課堂的主動權,設置機械枯燥的練習讓學生做,并且要求其按照要求完成,學生的學習則會出現死板、被動、機械、效率低的現象。在設計計算題的練習設計,給學生提供提出數學問題的開放性,讓學生在自己提問題的情景中自主解決問題,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教學《一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時,筆者為學生提供了廣客隆購物清單:
學生在真實的購物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有關加法計算的問題:
①可樂和花生一共花了多少元?
②可樂和牛奶一共花了多少元?
③可樂和面包一共花了多少元?
④花生和牛奶一共花了多少元?
⑤花生和面包一共花了多少元?
⑥牛奶和面包一共花了多少元?
在這里,教師為學生營造了自主探索數學生活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編題,并嘗試進行計算練習。問題是真真切切的、開放的,每個學生都在努力探索《一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不同計算情境。自主編制開放性練習成為全體學生共同研究的練習。在編制問題的過程中,親身經歷和感悟了《一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算法與算理。
三、計算練習要有動手操作性
學生最喜歡動手操作,把枯燥的計算練習設計成讓學生動手操作的,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做計算練習的興趣。這樣有利于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教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分糖果》這一課,學生還沒有學習除法計算,更別說是有余數的除法了。這一課的計算數字比較大,用乘法口訣來計算是行不通的。因此,這一課的例題是采用了填表形式,分多次進行“分一分”。學生對表格的運用還不夠靈活、準確,特別是分多次之后,對于怎樣計算、分了幾個、還剩幾個,很容易出錯。為了鞏固這一課所學習的內容,進一步深刻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筆者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用小棒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填一填:有45支筆,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支筆?還剩幾支筆?
學生邊擺、邊分、邊說:“我用45根小棒來代替筆,用4個動物玩具來代替人。我們第一次分要平均每個人分3支;第二次分,平均每人也分3支;第三次平均每人分3支,還剩下9支;第四次,平均每人分2支,這時,還剩1支,所以平均每人分11支還剩1支?!?/p>
學生擺完后,再完成表格,邊填邊說:
生:第1次分,先3支3支地分,分了12支,還剩幾支呢?就用45-12=33支。
生:第2次分,再3支3支地分,分了12支,還剩幾支呢?就用33-12=21支。
生:第3次分,也是3支3支地分,分了12支,還剩幾支呢?就用21-12=9支。
生:第4次分,只剩9支了,就要2支2支地分,分了8支,還剩1支。
生:算每人分幾支,我們看剛才填的表格,要豎著看。如,看第1個人,是3+3+3+2=11支。所以每人分11支,還剩1支。
這樣就能明白了其中的分法和計算了,見下圖:
四、計算練習要有游戲性
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年紀小,思維能力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設計計算練習時,要有游戲形式的計算練習。例如,在教完乘法口訣后,為了讓學生利用乘法口訣正確地計算,設計了玩撲克牌的計算練習。規(guī)則是:給出1、2、3、4、5、6、7、8、9這幾張牌,花色全齊,先洗牌,兩個人玩,每一次各個人各出一張牌,誰最先用乘法算出來,誰就贏。如,生1出牌是8,生2出牌是5,要計算的是8×5=40。將計算練習設計成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練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計算速度和能力。
總之,根據“雙減”政策,精心設計計算練習,根據學生的學習實踐情況,有效設計計算練習,使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計算素養(yǎng)能夠更好地提高。
參考文獻:
[1]吳正憲,陳鳳偉,周衛(wèi)紅.吳正憲課堂教學策略[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 胡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