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紫禁城的榮光:明清全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著者:岡田英弘、神田信夫、松村潤。一看到書名和作者,我就在想日本人心中的明清歷史會是怎樣的呢,他們會怎樣來描寫我們中國的這段歷史呢?帶著這個好奇我打開書本,慢慢閱讀下去。
在這本書中很多地方出現(xiàn)了“支那”這個詞語,那“支那”和中國到底有什么關系?讀了這本書后我知道了日文詞語“支那”其實指的是歷史上的長城以南或者是山海關內,以漢人為主要人口的區(qū)域,約略等于英文的China proper(一般譯為“中國本部”或“中華本土”),而中國包括支那、滿洲、蒙古、西藏與新疆等地區(qū)。本書認為現(xiàn)在作為多民族政治統(tǒng)一體的中國原型在元朝初步形成,明朝原先打算重建元朝的霸業(yè),但最終未能實現(xiàn)。而現(xiàn)代中國的概念實際上要等到清朝建立之后才真正成形。
那“中國”怎樣逐漸形成的呢?這部書從農(nóng)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博弈歷史視角,對元末至清嘉慶年間的歷史進行了點狀式的勾勒。我就好似一個旁觀者一般,靜靜地看著明清時期的往事在我的眼前展現(xiàn)。從乞丐到皇帝的洪武帝怎樣借助于紅巾軍、黑道集團最終建立了明朝,他又怎樣通過胡惟庸之獄等事件,對政治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讓順治帝對洪武帝做出了“朕所以謂歷代之君,不及洪武也”的中肯評語?明朝為什么沒能實現(xiàn)元朝的霸業(yè)?不滅的元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為什么歷史最終以滿清定鼎中原而塵埃落定,滿清又是如何真正建立起了“中國”?這一個個的問題,都能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紫禁城的榮光》的三位作者均畢業(yè)于日本“東洋史”研究的重鎮(zhèn)、“東京學派”的大本營——東京大學,他們曾獲1957年日本學士院獎。從標題中“榮光”二字,就可看出三位作者相當肯定明清時期的成就。明清時期的榮光不光體現(xiàn)在疆域的遼闊,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還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與文化上。明朝《永樂大典》的編著,“四大奇書”的出現(xiàn),清朝《四庫全書》的編撰,考據(jù)學的興起,都完美的體現(xiàn)了當時經(jīng)濟、文化上的榮光。當然書中也客觀的指出了明清時期統(tǒng)治的弊端,而帝國統(tǒng)治者對歷史車輪的轉動視而不見,依然沉醉于昔日榮光中無法自拔,最終徒然留下紫禁城的琉璃瓦在秋日夕陽中熠熠生輝。
(本文是揚州市歷史教育名師工作室承擔“新閱讀中學生歷史學科推薦書目項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