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的關鍵性知識點為一般現在時,而第三人稱單數這一知識點的學習非常重要,學生們雖然已經接觸了大半學期,但是在使用時仍然比較容易出錯,因此在新授課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對已學知識點的鞏固。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掌握基礎性的英語知識,所以在課上可以盡可能多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以及表達練習的機會。同時,他們對于展現自我雖然有著渴望,但是由于擔心出錯、丟臉而怯于表達,因此教師需要格外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況,及時給予鼓勵,以贊美性語言為主。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五年級上冊
作者簡介:孔笑顏(1993-),女,漢族,江蘇南京人,南京市金地自在城小學,小學英語教師,本科。
一、教學背景
本課為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Unit7“At weekends”主要分成 Story time、Grammar time、Fun time、Sound time、Culture time、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幾個部分。第一課時的新課教學是Story time的內容,這篇課文以Mike和Su Hai的對話形式展開關于周末活動的討論,文中提到了雙胞胎Su Hai和Su Yang以及Mike和Helen這對兄妹各自的周末生活,新學習的表示活動的詞組有visit one's grandparents、go to the cinema等,需要學生掌握的句型是會用“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 ”來提問周末活動以及使用“I ... at weekends.”的句式來回答。其中比較難的知識點是頻率副詞always、usually、often和sometimes的理解與掌握。雖然這是第二課時Grammar time的重點,但是仍需要在第一課時做好鋪墊。
隨著“雙減”政策的推行,課堂設計需要作出調整,這節(jié)課的詳細授課過程如下。
二、授課過程
由于上課當天是周五,所以利用簡單的“free talk”來開啟這節(jié)新課。教師詢問學生“What day is it today,guys?”,學生很自然地回復“Friday.”。緊接著教師提問“How about tomorrow?”,學生回復“Saturday”,教師便可以及時給予回應:“Yes, and we don't go to school on Saturdays. Do you like Saturday and Sunday?”在師生互動中,教師帶領學生復習了四年級學過的星期的表達法。隨后提問“Do you know that we have another name of Saturdays and Sundays?”。這個問題的拋出意在導入單元話題“weekends”,同時也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方便他們對生詞“weekends”進行記憶。
在成功導入話題以后,教師利用聲音與圖像相結合的手段,帶領學生進行“Listen and guess”環(huán)節(jié),不僅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更設置了懸念,使學生對新課內容充滿興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一共給學生提供了四段不同的聲音,分別是乒乓球落地、敲擊鍵盤、電影開場以及課課練的聽力開頭,揭示的答案是“play table tennis”“chat on the Internet”“go to the cinema”和“study English”,這其中有兩個新授詞組。在學習文本前將這兩個詞組滲透給學生,進行新課講授時能夠更加順利。此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已經開始使用“What do I do at weekends?”這個問題進行提問,使學生對于該問句的使用情景有了一定的了解。
隨后,使用“Our friends Su Hai and Mike are also talking about weekends. Whose weekends are they talking about? Let's watch and choose.”開啟新課的學習,進行“Watch and choose”的練習。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幻燈片展示多個人物頭像,由學生選出本文的主角,并且同步將正確的主人公板貼貼在黑板上。接下來是精讀課文的“Read and answer”環(huán)節(jié),教師將課文分成三塊分別進行精讀練習,同時要求學生在閱讀時畫線做記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習有效的閱讀策略。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答案中出現的關鍵性詞組等開展進一步教學,由此將課文完整梳理一遍。
接下來要進行的就是頻率副詞的學習,因為頻率副詞的難度比較大,教師想了很多辦法。比如按照課本上那樣將頻率副詞劃分星級來區(qū)分頻率的高低。但是這樣一來會顯得比較枯燥,而且很難與課文內容聯(lián)系起來。所以在進行多方面考慮與研討后,教師決定使用“坐標軸”(如圖1所示)的形式來表現頻率副詞的頻率高低,因為坐標軸有著明顯的箭頭指向,并且將縱軸設置為頻率,橫軸設置成書中的主人公,讓學生在對書中主人公的活動分類的過程中對頻率副詞進行鞏固學習。
對于具體的頻率副詞的學習,教師選擇了借助自身實例的方式。在本節(jié)課伊始,教師就通過“Listen and guess”這個環(huán)節(jié)告訴了學生自己的周末活動,為學習頻率副詞做好了鋪墊。隨后,讓學生在日歷上的對應日期標注教師的活動,從而體會頻率的不同而帶來的頻率副詞的改變。在教授完頻率副詞之后,要求學生自讀全文并在文中圈出頻率副詞。
將本課最大的難點克服之后,教師開始帶領學生進行課文內容的二次學習,將學習的重心放在文中出現的活動的轉述表達上。在第一遍精讀文章時,學生直接用課文中的原句來回答問題,這次則要求學生將原文中對話的形式改成自白的形式表達出來,在語言能力上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而下一項任務則再次提升了難度:要求學生在自讀文章后嘗試挑選一個部分進行復述。教師深知,在五年級上冊的英語學習中,學生做得最不足的,也是他們最害怕的一個知識點就是第三人稱單數。而復述這一任務,無疑就是在檢測學生對于人稱變化帶來的動詞形式變化能否熟練掌握。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顯得尤為重要,為了給學生足夠的信息支持,教師將板貼按照圖1所示的模樣展示在黑板上,邀請學生上講臺給大家描述主人公們的周末生活。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給學生強烈的參與感,讓他們更加有信心去表達。
本課的讀后任務主要集中在口頭表達的輸出。首先,教師會展示之前從本班學生那里收集到的他們自己周末活動的照片,在展示照片的同時也會要求學生們將照片中的活動表達出來:“Our classmates give me some photos of their weekends. Do you want to have a look? Please look at their photos and tell me their activities loudly!”這個環(huán)節(jié)過后,學生已經將周末活動鞏固得比較好,也已經進入談論周末活動的情境之中。此時教師適時提供更多關于周末活動的詞組作為拓展,出示圖片與內容?!癇esides these activities, we can also do many other things at weekends. Look, visit the museum...”此時,學生心里一定有很多想要與別人分享的話,尤其是關于他們自己的周末生活,一定有很多內容可以說,所以教師說出“And what about you? 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weekends!”時,學生們都會樂于發(fā)言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經歷。
在本節(jié)課的最后,教師向學生展示了另一個班的學生拍攝的周末活動的視頻,并且對本課作出總結:“Are you happy about the weekends? We all have happy weekends right? And remember we need a meaningful and healthy weekend. Please enjoy your weekend, enjoy your life.”隨后布置課后作業(yè):Try to 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r weekends. 這一作業(yè)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因為課堂的口語輸出已經足夠,所以希望學生可以將說轉化為寫,把自己想說的用文字表達出來。這是一項沒有要求文字量的作業(y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能力不足的學生可以模仿課本內容編寫一組對話,而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直接將自己的周末活動寫出來。
三、案例反思
教師精心設計難度層層遞進的教學活動,力求學生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有盡可能多的收獲。從課堂進程和學生課后作業(yè)的反饋來看,總體上還是比較成功的,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以及可以改進優(yōu)化的地方。下面將從情境創(chuàng)設、活動設計以及作業(yè)布置幾個方面來分別闡述。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參與感
在英語課堂,教師使用的語言是課堂教學得以開展的基礎要素,因此英語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創(chuàng)造一種能夠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只有學生能夠沉浸于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才能夠更好地組織開展語言學習活動。本課的主題是“At weekends”,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更貼近學生生活,也更能使學生有強烈代入感的情境之中。本課的設計中,教師意在通過和學生進行“What day is it today?”的問答而給學生傳遞“weekends”的信號,但是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教師發(fā)現,學生在接收到問題后并沒有由于周末即將到來而感到輕松愉悅,換言之,在回答問題時,學生的思想與情感是分開的。他們明確了教師的提問,給予了正確的回復,卻沒有因此而體會到“weekends”這個詞背后的情緒內涵。這就證明僅僅靠提問是很難帶動學生的積極情緒的,是很難創(chuàng)設符合“weekends”這一主題的情境的。
對此,可以適當進行調整,原先的設計中在最后的鞏固部分向學生們展示一些其他班學生周末活動的視頻短片,現在可以考慮把這些放在開頭,用視頻的方式一下子給予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更有互動之感,能夠引起學生對于視頻呈現內容的興趣以及對于“weekends”這個話題的興趣,從而使得學生可以在新課伊始就在頭腦中留有對于該話題的印象。
(二)多重活動,打破學生距離感
本課設計了“Listen and guess”“Let's talk”“Watch and choose”“Read and say”“Read and find”“Try to complete”“Let's retell”“Think and express”以及“Watch and feel”等活動,從中不難看出教師為了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更好的體驗,一直在致力于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也一直在嘗試各種各樣的閱讀方法,包括帶領學生齊讀、分小組分角色朗讀等。但是最終從教學效果來看,這些活動設置還是略顯單調,學生雖然也積極參與其中,但是總覺得與課本的聯(lián)系不夠緊密,或者沒有融入其中的體驗。
對此,教師可以將活動形式作一些調整,不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英語課的聽說讀寫這些板塊,可以添加一些需要動手的活動設計,讓學生“動起來”,只有在課堂上毫無負擔地“動起來”了,英語課堂才能“活起來”。例如,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板貼是與課文內容以及授課重點息息相關的,可以嘗試將板貼交給學生去排列,甚至是設計,尤其是四個頻率副詞的部分,交給學生去排列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在向其他同學解釋自己設計意圖的過程中,體會幾個頻率副詞的語義區(qū)別。
除此之外,教師在設計閱讀活動的時候一直以教授為主,而五年級學生已經有能力進行一定程度的自學。那么我們不禁思考:是否可以讓學生在教師帶領精讀之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文本的泛讀與簡單的信息提取呢?甚至可以讓各小組進行“閱讀任務型出題訓練”,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由其他小組進行解答。在這樣的思維碰撞中,很容易迸濺出火花。
(三)趣味作業(yè),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欲
除去課堂活動可以有所改進之外,課后作業(yè)也有提升的空間。本課的家庭作業(yè)是“Try to 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r weekends”,雖然這是一項沒有要求文字量的作業(y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但是從教師收到的作業(yè)來看,學生們都在絞盡腦汁去完成一篇習作,這并非教師布置作業(yè)的初衷,更不符合本課的教學目標。光是寫出東西已經非常困難,更別說學生能力與興趣地培養(yǎng)了。
所以這次的作業(yè)設計可以說存在比較大的漏洞,改進時可以增加更貼近生活也更簡單一些的方案,比如:設計一份“To do list at weekends”,讓學生做自己的時間規(guī)劃師,列一份計劃表,寫一寫自己周末的打算。這樣不僅可以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可以讓他們體會到安排自己的學習與生活的樂趣。由于只需要列出表格里要做的事情,而詞組的書寫會比成篇的文章簡單一些,所以這樣更符合第一課時學習目標的基本語言要求。
可以將英語課堂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五年級學生的繪畫能力已經很強了,并且在設計方面有自己的獨到想法,同時又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所以不妨讓學生們去繪制“My weekends”的系列漫畫,圖2、圖3即為學生課后完成的改進作業(yè)示意圖。
以上便是這次閱讀課案例的全部內容。每一個案例都是一次播種,分析案例就是灌溉種子的過程,而反思過后,我們也會迎來收獲。“雙減”政策的實施其實給了教師更多的機會去發(fā)掘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與漏洞,道阻且長,行則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