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增霞
摘? 要: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很強的思維工具,被廣泛運用于各領域。本文著重探究思維導圖在高考語文小說專題復習中的教學應用,認為思維導圖所倡導的發(fā)散性思維及其縱向思維的表現(xiàn)形式,有利于學生整合歸納小說知識點,深化閱讀思想,內(nèi)化并規(guī)范答題步驟,提高復習課的課堂效率。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考小說;教學應用;高效復習
思維導圖最先由英國的東尼·博贊提出,是一種具體可視的思維模式和思維工具。思維導圖能夠明顯地表現(xiàn)出知識與知識關聯(lián)的層次結構,讓使用者清晰、直觀地了解知識。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背景下,語文教學注重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小說是高考語文“文學類文本閱讀”重點考查的體裁之一,考點涉及人物形象、思想感情、敘事技巧、語言風格等文學閱讀的核心要素,對基于個體閱讀經(jīng)驗的審美體驗提出了更高要求??梢曅詮?、注重思維散發(fā)的思維導圖在高考語文復習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更有條理性和系統(tǒng)性,提高課堂效率。因此,本文從高考備考的課堂實踐與案例出發(fā),談一談思維導圖在高考小說復習中的應用。
一、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提高聽課效率
高三的復習課容量大、節(jié)奏快,很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甚至產(chǎn)生厭學情緒,如何讓學生在緊張的高三學習中愉悅學習、有效學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之一。傳統(tǒng)的高三復習課,主要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接受的指令是“記筆記”。當龐雜的知識撲面而來時,學生在記錄的過程中不免疲憊,過度關注筆記的記錄,最后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也很難把握課堂重難點。利用思維導圖這樣一種特殊的繪畫方式進行教學活動,打破了傳統(tǒng)記筆記的機械模式,讓學生跟隨老師講解節(jié)奏中邊思考邊聯(lián)想,將知識點以層級化的結構呈現(xiàn)出來,不僅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提高記筆記的效率,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二、有效整合知識,建構知識體系
小說是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考查的重點之一,從命題角度看,題目圍繞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和主題設置。高頻考點有“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義,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鑒賞作品文學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和探究等考點。從具體試題看,往往具有“綜合性”,即不專門針對某一考點,而是涉及多個考點。根據(jù)學生的備考情況來看,多數(shù)學生會覺得小說題涉及的知識點很多,難以記憶,甚至混淆,考試中出現(xiàn)“答非所問”的情況。
利用思維導圖“可視化”的特點,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小說復習中,引導學生整合歸納知識點,繪制成簡單的知識網(wǎng)絡,形成完整的小說復習知識體系,形象地呈現(xiàn)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結,大大提高了復習的效率。
三、便于條分縷析,促進知識內(nèi)化
小說的閱讀和鑒賞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從復習課和練習的反饋上看,學生對小說結構和主旨的把握不夠準確,這與他們分析解讀小說的方式有很大關系,他們能夠把握小說“三要素”,但是未能將幾個關鍵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而利用思維導圖,能夠清晰地呈現(xiàn)小說的內(nèi)容和脈絡,從而更好把握小說的解讀。
例如在《最后的救贖》(王小東)一文的聯(lián)系中,大部分學生讀了之后表示讀不懂,不知道文章想表達什么,把握不了主題,因此在答題中也是摸不著頭腦。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試著將小說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出來,如圖1。
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意識地將人物、情節(jié)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不是割裂的看待小說“三要素”,進而更容易把握小說內(nèi)容,即文章敘述了丁烈因從小接受父親進行的“情感芻向”,反對輸出人類情感,積極探尋人類新家園的故事,那么主題也就不難把握了,人類不能過度依賴科技,人與人之間要具有真實的情感,要想擁有美好的生活就要積極探索外部世界,不能封閉自我。
四、利于循序漸進,規(guī)范答案整理
小說閱讀的復習中,部分學生基本能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但是在答題中沒有明確的思路,不知道答什么、該怎么答,未能準確把握小說的答題思路和步驟。因此,在課堂上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小說基本知識點,并將知識點的聯(lián)系應用于答題中,規(guī)范答題,進而有效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和解題的能力。例如在泰戈爾《過失》一文的練習中,主觀題的設問為“請?zhí)骄啃≌f標題《過失》的意蘊”,不少學生卻答成了小說標題的作用,這源于復習中沒有掌握考點的命題形式和理清答題的思路,針對這個問題,本人作了以下嘗試,即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梳理小說標題意蘊題和小說作用題的答題思路,如圖2、圖3所示。
五、舉一反三,發(fā)散閱讀思維
高考對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考查除了小說之外,還涉及散文、戲劇等其他體裁,從近幾年的高考真題來看,散文又重新進入命題人的視野,不少真題考查了散文閱讀理解的能力,例如2021年全國甲卷《當痛苦大于力量的時候》、2020全國三卷《記憶里的光》。第一輪文學類文本閱讀的復習結束后,學生會出現(xiàn)考點混淆的情況,特別混淆小說與散文的答題。不可否認,同為文學類文本的小說和散文在命題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是二者畢竟是不同的體裁,因而在高考題的考點設置上還是存在明顯的區(qū)別,因為要想避免“答非所問”,就必須理清二者的異同。
當“理性”的思維導圖碰上“感性”的小說,必定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思維模式,具有可視化特點。小說閱讀是整個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提升學生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重要載體之一,因此,將思維導圖用于龐雜的小說閱讀知識點,可以幫助學生改變傳統(tǒng)機械記筆記的模式,創(chuàng)新學習的方法,調(diào)動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形成清晰的知識網(wǎng)絡的同時,內(nèi)化答題的思路,提高復習的效率,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
(責任編輯:向志莉)
參考文獻:
[1]郭艷霞. 基于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研究[D].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1.
[2]代玉慧. 思維導圖在語文高考一輪復習中的應用[J]. 中學語文,2016(03):150-151.
[3]王銀珠. 思維導圖在小說閱讀教學中的運用——以蘇教版《林黛玉進賈府》為例[J]. 語文教學研究,2019(0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