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考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孟子勸說齊宣王“發(fā)政施仁”,認為“推恩足以保四?!?。
他對實現(xiàn)理想社會的設想,在今天看來有什么可資借鑒之處?又有哪些不足?
古代許多的文化經(jīng)典包含著先賢對社會、人生、歷史的深刻思考。閱讀這些文化經(jīng)典,既要對其充分理解,也要立足現(xiàn)實,自主思考。請針對此話題寫一篇作文,闡述你的觀點。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孟子勸說齊宣王“發(fā)政施仁”,認為“推恩足以保四?!?,是其仁政思想的深刻體現(xiàn)。孟子能從當時的時代出發(fā),洞察社會癥結(jié),他的思想,穿越千年,啟發(fā)著后世。
作為有抱負的思想家,孟子力圖以仁政創(chuàng)造一個理想社會來回應時代。但是,孟子的仁政思想也有其歷史局限性,其本質(zhì)是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他提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認為統(tǒng)治者的階級地位不可撼動,而仁政思想不過是另一種統(tǒng)治人民的方式,用以緩和階級矛盾,鞏固君主的政權(quán),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而“推恩”一說從實質(zhì)上看,屬于居高臨下的施舍,其目的是為君王“保住四?!保@與我們今天倡導的“人民至上”的理念是有本質(zhì)的不同的。這一點我們必須厘清。
所以,寫作此文應本著客觀辯證的原則,注意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結(jié)合及科學的分析。
佳作展示一
“仁政”的光輝
◎祁泰霖
在中國思想界,從來不乏“光彩和鋒芒”。孟子便是眾多杰出思想家中的一位。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一個思想文化極其繁榮的時代,但同時也是一個戰(zhàn)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諸侯爭霸,連年兵禍,讓平民百姓生活在苦難之中。
因此,那個時候的百姓最需要的是一個安寧的家園,一個安居樂業(yè)的社會環(huán)境。懷仁愛之心、時時關注民間疾苦的孟子提出了他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振聾發(fā)聵的理念,希望那些以犧牲百姓生命為代價征戰(zhàn)天下的君王們能夠“以民為貴”,追求“人和”,如此,方能真正擁有民心,從而“推恩足以保四?!?,真正稱王稱霸。
不得不說,孟子是那個時代最具真知灼見的高人。他第一次將孔子“仁”的觀念闡釋得如此具體,也第一次將“民”的地位推舉得如此之高。因為來自民間的他深深明白:縱使武力可以奪取天下,但終究收服不了民心。所以,他才一直強調(diào)“人和”,強調(diào)“推恩”,強調(diào)“得道多助”,強調(diào)“國君好仁,天下無敵”,強調(diào)“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他是要讓統(tǒng)治者明白:真正能奪得天下并堅守天下者,唯“仁”者也。
盡管孟子在世時未獲重用,但終究遮掩不了孟子思想的光輝?;厥讱v朝歷代,“仁”都會被統(tǒng)治者作為統(tǒng)治思想的核心——盡管對很多帝王來說,這不過是一件自我妝扮的美麗外衣,但至少他們都知道“仁君”畢竟比“暴君”更得民心。更何況有很多的有識之士、仁人志士已將“仁”字嵌入思想深處,滿含民生情懷,憂國憂民,將仁愛精神傳承千年,并發(fā)揚光大,使之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核心要義。
君不見,從“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到“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的韋應物;從“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一個“仁”字,串連起了中國思想家和文學家的情感脈絡,成為滋潤中華民族蕓蕓眾生的點點甘露。
今天,代表著廣大人民利益的中國共產(chǎn)黨更是將“人民至上”作為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深情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p>
中國共產(chǎn)黨在過往百年中,領導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讓人民真正當家作主,讓全民脫貧奔小康,始終將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仁政”理念的傳承,更是對這一理念的突破和提升!
【江蘇省鹽城一中,指導老師:王淦生】
點評
這篇作文從孟子思想的誕生背景以及它對后世的影響,談到了中國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執(zhí)政理念和偉大功績,揭示了“仁政”思想與“人民至上”理念之間的傳承與突破,既凸顯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民生情懷”,更彰顯了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為民”理念的卓越不凡。
作文論據(jù)豐富,尤其是古今名言信手拈來,引用得恰到好處。整篇作文有思想深度,有說服力。
佳作展示二
手段與目的
◎王大淦
曾經(jīng)有不少人認為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中國民主思想的發(fā)端,我則不以為然。誠然,孟子的“仁政理念”和他的“民本思想”是中國數(shù)千年的文化瑰寶,其流露出的重民、貴民、安民、恤民、愛民的意識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好的潤滑劑的作用,但是要說孟子的思想中具有一種“民主意識”,我覺得多少有些牽強。
要辨清這個道理,首先應當厘清孟子思想與今天的民主意識究竟是將“為民”當作“目的”還是“手段”的問題。
《齊桓晉文之事》一文中記載了孟子這樣一句話:“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睆倪@句話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孟子是將“推恩”作為一種手段,“保四?!辈攀歉灸康?。其所言,是為了給君王提供一種君王與百姓“雙贏”的治國策略——讓民眾能夠享受君王的仁德,更讓君王更能安享民眾的奉獻??陀^上,人民確實可以因君王的仁政安居樂業(yè),實際上不過是君王希望借此可以使“天下可運于掌”也!
而今天我們所推崇的“民主”,就是讓人民當家作主,成為國家的主人,享受治理國家的權(quán)利;而國家管理者和各種行政機構(gòu)、服務機構(gòu)只是人民所委托用以掌管國家事務的“代理者”和具體“手段”。
中國共產(chǎn)黨推出的“人民至上”的理念,便是對新型的民主思想的最好詮釋。所謂“人民至上”,便是以民為政之本,一切發(fā)展以人民為中心,以改善民生為目的——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
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掀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人民無須靠統(tǒng)治者“推恩”而活著;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在中華大地上消除了貧困,人民擁有了中華民族夢想了數(shù)千年的“小康”生活——而這些,都是我們革命與建設的“目的”,而非借此擁有天下的手段。
當然,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以及傳統(tǒng)文化,應當將其放置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去考量與探究。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孟子的思想已經(jīng)具有超越世俗甚至驚世駭俗的意義,孟子倡導的“仁愛”的思想作為儒家思想的精髓,一直都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nèi)核,并且影響了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對中華民族的綿延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一點,值得我們向這位兩千年前的思想巨人致以深深的敬意。
【江蘇省鹽城一中,指導老師:王淦生】
點評
這篇作文的最大亮點就在于它的深度。作者沒有人云亦云地贊美孟子的仁政思想,而是將其與今天的民主理念進行對比,突出體現(xiàn)了“仁政”思想與“民主”理念的巨大差異就在于:仁政思想中的親民愛民只是一種手段,而鞏固統(tǒng)治才是目的;今天的民主體制乃是人民當家作主,“為民”是我們一切工作的目的。作文條分縷析,層層推進,說理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