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
(山東藝術(shù)學(xué)院)
文字和圖像是記錄歷史的主要方式。漢代時興作賦,對狩獵活動的描述必不可少,而狩獵賦在漢代處在發(fā)展的鼎盛階段,楊晶瑜在《狩獵賦研究》中便明確提出:兩漢狩獵賦計有10篇,其中完整的5篇,殘篇殘句2篇,亡佚篇目3篇。與此同時,漢畫像石上的狩獵圖以圖像的方式向世人呈現(xiàn)狩獵活動。文獻的記載與圖像的描繪不可能完全相同,必然存在差距,本文將從文獻記載與圖像記錄兩個角度分析大街漢墓畫像石《狩獵圖》。
兩漢時期帶有抒情言志的騷體賦不再符合時代,而且描寫的內(nèi)容在這一時期也有變化,這一時期狩獵題材更符合時代要求。在狩獵活動中,涉及中小型動物以及生活在深山、叢林的大型動物兩種,且文字與圖像記載的狩獵活動,有不同的側(cè)重點,這也是本文要闡述的內(nèi)容。
1.中小型獵物
在張衡的《羽獵賦》中可窺見其對中小型獵物的捕殺情況:
“大詔獵者,競逐長驅(qū)……馬蹂麋鹿,輪轔雉兔。弓不妄彎,弩不虛舉。鳥驚絓羅,獸與矢遇?!?/p>
針對中小型獵物與飛禽,獵者首先駕駛閃電般的戰(zhàn)車進行長途驅(qū)趕,戰(zhàn)馬會踐踏麋鹿,車輪會碾壓幼兔。而且他們所使用的弓和弩從不虛發(fā),不停地射獵,飛禽也會被網(wǎng)所困。這段文字主要是對鹿、兔、鳥類的捕殺進行闡述。
張衡的另一篇文章《西京賦》中則提及獵犬、獵鷹等狩獵場面:
“百禽悛遽,骙瞿奔觸。喪精亡魂,失歸忘趨。投輪關(guān)輻,不邀自遇。飛罕潚箾,流鏑?。矢不虛舍,鋌不茍躍。當(dāng)足見蹍,值輪被轢。僵禽斃獸,爛若磧礫?!舴蛴晰尭吡?,絕坑逾斥。巉兔聯(lián)猭,陵巒超壑。比諸東郭,莫之能獲。乃有迅羽輕足,尋景追括。鳥不暇舉,獸不礙發(fā)。青骹擊于鞴下,韓盧噬于緤末。”
《西京賦》中的這段文字,涉及了很多狩獵工具,例如:羅網(wǎng)、竿殳、叉簇,顯而易見,這些工具屬于近距離射程范圍內(nèi)的獵物捕捉,所獵捕的對象是較大型野獸中的小型獵物。
2.大型獵物
大型獵物久居深山,兇猛異常,孔臧在《諫格虎賦》中這樣來描寫與虎搏斗的場景:
“於是分幕將士,營庶榛叢,戴星入野,列火求蹤,見虎自來,乃往尋從。張罝網(wǎng),羅刃鋒。驅(qū)檻車,聽鼓鍾。猛虎顛遽,奔走西東。悕駭內(nèi)懷,迷冒怔忪。耳目喪精,值網(wǎng)而。局然自縳,或只或雙。車徒抃贊,咸稱曰工。乃縛以絲組,斬其爪牙。支輪登較,高載歸家?!?/p>
由于在深山樹叢中的大型野獸,體型大且兇猛,所以在捕捉數(shù)量上較中小型獵物少。此外,兩漢時英雄主義民族精神的影響下,與野獸的搏斗也被作為一種娛樂。孔臧的這篇文章中就詳細描寫了獵者捕殺猛虎的場景。
此外,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中也涉及捕殺大型獵物的場景:
“其北則有陰林,其樹楩柟豫章……其上則有鹓雛孔鸞,騰遠射干;其下則有白虎玄豹,蟃蜒貙犴。
于是乃使剸諸之倫,手格此獸?!ǜ蓪⒅坳?,左烏號之雕弓,右夏服之勁箭?!惶摪l(fā),中必決眥,洞胸達腋,絕乎心系?!?/p>
司馬相如交代了野獸的生存環(huán)境,深山野林,提及一些野獸白虎、玄豹、貙犴,又對捕獲大型野獸的畫面進行了詳細描寫,有空手擊殺野獸者,亦有駕馬乘車手握三刃戟或強弓者,緊張與刺激的氣氛在字里行間體現(xiàn)出來。
在以上兩節(jié)中分別對狩獵對象進行了分類闡述,那么,文獻中記載的狩獵活動的背后含義是什么呢?事實上,大部分文獻中對狩獵活動做詳細階段分類的很少,一般只作整體描述。因為狩獵場景不是作賦者的描寫重點。例如在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中在描寫獵殺野獸的場面時,司馬相如著重描寫的是楚王的器物、在捕殺獵物時的動作和傳達的情緒。
“楚王乃駕馴駁之駟,乘雕玉之輿。靡魚須之橈旃,曳明月之珠旗。建干將之雄戟,左烏號之雕弓,右夏服之勁箭。陽子驂乘,纖阿為御,案節(jié)未舒,即陵狡獸?!?/p>
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司馬相如側(cè)重的是楚王的在捕獵時的待遇,以此來凸顯楚王的尊貴。馬車上雕飾美玉;旗幟上搖綴明月珍珠;強弓上雕刻烏嗥花紋;連御馬者都是馬伯樂。由此可見,作者是借狩獵傳達的是一種身份,在狩獵活動背后蘊含一種禮制。
同樣的思想孔臧的《諫格虎賦》中也有所體現(xiàn):
“夫兕虎之生,與天地偕。山林澤藪,又其宅也。被有德之君,則不為害。今君荒于游獵,莫恤國政。驅(qū)民入山林,格虎于其廷。妨害農(nóng)業(yè),殘夭民命?!?/p>
這篇賦前半部分是對獵虎過程進行描寫,但最后話鋒一轉(zhuǎn),表明主題,狩獵的激烈與緊張不是重點,重點在于整個活動是否利于百姓安居樂業(yè);是否符合社會需要;是否合乎禮制。也就是說,文獻記載中狩獵活動的功能不是為了記錄而記錄,而是因為某些國家大事,或者為了彰顯身份地位的尊貴,抑或是為了符合當(dāng)時社會的觀念和制度。
山東長清大街漢墓畫像石《狩獵圖》以橫幅構(gòu)圖,鐫刻于花崗巖石之上?;◢弾r石尺寸為:長245cm,高46cm,厚40cm。一面刻石像,即《狩獵圖》?!夺鳙C圖》被寬三厘米的條狀邊框包圍,刻畫區(qū)長155cm,高35cm,均采用平面減地陰線刻技法。作為歷史的載體,圖像相較于文字,表達直觀,且側(cè)重于表現(xiàn)形象。本節(jié)將對大街漢墓畫像石《狩獵圖》進行分析,為方便討論將《狩獵圖》分段闡述,如下圖1、圖2、圖3、圖4、圖5。其中,圖中人物用阿拉伯?dāng)?shù)字(1~16)標(biāo)示,飛禽類動物采用羅馬數(shù)字(Ⅰ~ⅩⅠⅠⅠ)標(biāo)示,獸類動物則用小寫英文字母(a~z)與圓圈數(shù)字(①~⑦)標(biāo)示。長清大街漢墓《狩獵圖》以各種人物、動物的動態(tài)形式展開,涉及人物16人、飛禽類動物24只、獸類動物33只,其中,馬3匹、虎2只、鹿11只、野豬1只、犬10只、兔6只。整幅畫面似乎是按照一定順序展開敘述,但卻又集合了幾乎所有狩獵活動中最精彩的畫面。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楊愛國先生曾指出畫像石的釋讀方向應(yīng)當(dāng)按照原石的方向從左向右釋讀。因此,本文所寫方向均按照原石方向。畫像石左下方一輛軺車自左向右行駛,軺車(馬a)之上載有二人,一人(人1)駕駛馬車,一人(人2)在馬車后方拉弓欲射殺飛鳥,此外,軺車之上還有兩只獵鷹(鷹Ⅰ、鷹ⅩⅩⅠⅤ),一前一后駐足在車上,其中車前的獵鷹(鷹Ⅰ)正被駕車者(人1)訓(xùn)練前往捕捉獵物。軺車前方御馬(馬b)前行的弓箭手(人3)反身拉弓射中飛鳥(鳥Ⅶ),尾隨的獵犬(犬c)直立跳起撲向中箭的飛鳥(鳥Ⅶ),上方馴獸者(人4)手拿木棍狀工具訓(xùn)練獵犬(犬d)捕殺獵物,此狀致使許多鳥類(鳥Ⅱ、鳥Ⅲ、鳥Ⅴ、鳥Ⅳ、鳥Ⅵ)受驚在天空上方四處紛飛。畫面持續(xù)延伸前方是一群牽犬、扛畢之人。這里的“畢”在《說文》中釋為:“畢,田網(wǎng)也?!痹凇秶Z·齊語》中釋義:“田守畢弋?!彼?,作為一種捕捉中小型獵物的工具,畢在漢代很多狩獵畫像石中普遍存在。整幅畫面人員最密集的地方便是扛畢捕獵的場景(如圖2、圖3),人數(shù)達11人。畫面中,天空中有飛禽(鳥Ⅷ、鳥Ⅸ)飛過,陸地上一人(人6)駕馬(馬e)扛畢疾馳而行,其周圍全是扛畢之人,其中,有的右手牽犬左手扛畢(人7、人8、犬h、犬f),有的以肩扛畢尋找獵物(人5、人9、人10),還有的向前伸畢做捕獵動作捕捉獵物(人13、人15),甚至已經(jīng)有兩人(人11、人12)在獵犬(犬i)的協(xié)助下,用畢捕獲兔子(兔j、兔k)。有趣的是,在如此激烈的環(huán)境中有三只兔(兔g、兔m、兔n)正臥在獵者身邊。
通常狩獵活動的后半程幾近深山,一些大型的動物就會出現(xiàn),整個過程也接近畫面中后部分,畫中下部一人(人14)高仰T字型工具追趕奔跑的鹿,三只獵犬(犬l、犬s、犬t)在捕獵者的指揮下奮力追逐,致使林中的鹿和鳥類驚慌失措,有的鳥(鳥Ⅹ)向左飛、有的鳥(鳥ⅪⅤ、鳥Ⅺ、鳥ⅩⅤ)向右飛、還有低飛的鳥(鳥Ⅻ、鳥ⅫⅠ)。林中的鹿也到處亂竄,因懼怕獵犬(犬s、犬t)的追趕一只成年鹿(鹿u)和一只幼鹿(鹿v)在奔跑中反身而望,來不及逃跑的另一只幼鹿(鹿r)早已被獵犬(犬q)撕咬住后腿,慌亂中有兩只幼鹿向?qū)Ψ脚苋?。在延綿的深山中,一只虎(虎x)因其它動物的驚慌咆哮而出,向左跑去。疾馳于山坡之上的成年鹿(鹿z)正中山坡右側(cè)的獵犬(犬③)的埋伏,隱藏在山林中的還有一只鹿(鹿y)以及因驚嚇而警惕的野豬(豬⑦)與老虎(虎⑥)面對嘶吼。此外,空中一只獵鷹(鷹ⅩⅥ)早已捕獲野兔(兔①),另一只獵鷹(鷹ⅩⅦ)也伸出利爪以備抓捕,驚得其他鳥類四處紛飛(鳥ⅩⅤⅢ、鳥ⅪⅩ、鳥ⅩⅩ、鳥ⅩⅩⅠ、鳥ⅩⅡ、鳥ⅩⅩⅢ)。畫像石結(jié)尾處一人(人16)手持強弓朝向左方射鹿,有三只鹿(鹿②、鹿④、鹿⑤)見狀逃跑,其中一只鹿(鹿④)尾部中箭,整幅畫面就此結(jié)束。
經(jīng)過對大街漢墓畫像石《狩獵圖》的釋讀,不難發(fā)現(xiàn),整幅畫面中的人或物完全是以動態(tài)的形象呈現(xiàn)在觀者眼前,這樣就不難發(fā)現(xiàn)文獻記載的狩獵活動與圖像記錄的狩獵活動之間的差別。大街漢墓畫像石《狩獵圖》呈現(xiàn)的是物象運動的瞬間,而文獻中對狩獵活動的記載選擇簡單描寫,將重點關(guān)注在更深層事物之上。所以說,從圖像方面來討論大街漢墓畫像石《狩獵圖》,動態(tài)的畫面內(nèi)容是圖像記錄所展示的重點。若論深層含義,則文獻記載更能直觀地表達。
本文通過對大街漢墓畫像石《狩獵圖》的畫面內(nèi)容與文獻記載的對照,厘清了研究對象以及范圍,比較了兩者之間存在的差異。作為漢畫像石藝術(shù)的形式之一,從原始功能討論狩獵活動,其滿足人類生層的基本條件——解決溫飽,還能提供娛樂活動以及培養(yǎng)軍事力量。在思想上,自古以來祭祀是古人之大事,畫像石理所應(yīng)當(dāng)有一定祭祀性,而《狩獵圖》不僅幫助祭祀提供“血食”,而且在狩獵中又包含習(xí)射,也符合祭祀之禮。狩獵圖有對漢代真實狩獵活動的復(fù)刻,寫照漢代現(xiàn)實社會生活,也有對現(xiàn)實生活變形的表現(xiàn),反映墓主人的思想觀念,既有生活性的一面,又有象征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