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世攀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傳統(tǒng)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學校的教學要求。新課程改革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更為人性化的方式,結合學生實際特點開展數學教學。鑒于此,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成為眾多小學數學教師著重關注的一項教學方式。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的重要意義與原則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意義
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的運用與發(fā)展是以小學數學課程特點以及小學階段學生自身發(fā)展的實際需求所決定。小學數學作為一門極具交叉性特點的學科,具有內容豐富且層次性較高的特點,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以及知識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而問題情境的運用具有一定的層次性以及針對性,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問題情境能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更為深刻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提出、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立足于學生實際生活,其具有趣味性以及生動性等特點,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此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與小學階段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相一致,能夠在極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的運用能力。除此之外,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能在極大程度上調動課堂教學氛圍,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程度。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創(chuàng)設的原則
1.層次性原則。小學生個體之間因生活環(huán)境、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因素不同,理解能力也存在差異,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中要關注到學生之間的這種特性,通過設置層次性的問題情境滿足不同群體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所設置的情境中學有所獲。同時,教師也需要深入剖析教材,合理劃分教學內容,設置階梯性小問題,引導不同層次學生在問題中思考,在情境中作答。
2.趣味性原則。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但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要關注其趣味性,以此來吸引學生參與和關注。比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圖文并茂、音視頻于一體等優(yōu)勢,將枯燥、靜態(tài)的數學知識變?yōu)樯鷦有蜗蟆討B(tài)化的動畫視頻,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進入學習情境中,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3.探索性原則。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目的并非僅僅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以問題情境為抓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并通過問題實現對課本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從而幫助學生搭建起完善的知識框架,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所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難度,可滿足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在“跳一跳”中獲得新知。
二、如今我國情境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從情境創(chuàng)設角度進行分析
就如今我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情境教學現象進行分析,存在一部分教師在開展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工作前不能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僅僅是將相關的問題在情境中以語言表達的方式進行解釋與說明。但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認識水平以及能力相對較弱,不能充分理解教師所講授的語言,導致情境教學的重點被放置于相關語言的解釋與理解上,而不是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思考,這種情況的出現與情境教學早期開始的初衷相違背,教師不能在情境教學中對學生開展適時引導,導致學生對相關內容的學習興趣缺乏。除此之外,教師在實施問題情境教學時不能進行全面的準備工作,不能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及興趣點選取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式,不能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實際問題進行解決,在一定程度上會再次增加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疑惑點,導致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不斷下降。
(二)從情境教學內容角度進行分析
教師在開展情境教學前期不能對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進行全面準確的掌控,即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性較低,導致學生不能將這些問題運用于實際,教學效果不夠顯著,教學進程不能順利推進。從教師的角度進行分析,有效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的整體效果;從學生的角度進行分析,教師所采用的問題情境內容與學生自身實際不相符,導致問題情境教學手段略顯多余,致使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逐漸向形式化方向發(fā)展。
(三)從情境教學過程角度進行分析
一部分教師在運用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方法過程中只是對問題進行表面的解釋與講解,不能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獨立思考的意識,從而影響學生綜合數學能力的提升。學生在學習相關數學知識時也僅僅是運用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反復計算練習的方式,不能對問題中所涉及的知識進行重點分析與思考,這與如今新課程改革下提倡的綜合素質教學理念相違背。因此,問題情境教學方法運用的效率遲遲不能提升,不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以及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目標。教師依舊采用空口講授的方式,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工作流于表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掌握相關實際知識,教學效果不理想。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的具體策略
(一)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為教學服務
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有效性是指能為后續(xù)的教學活動提供有效的服務。因此,相關教師在設置問題情境時,要時刻謹記情境能為教學內容提供有效的服務,不能一味地追求課堂教學氛圍的建設以及數學教學形式的靈活性。教師應提高對相關教學素材收集工作的重視程度,通過不同形式且有效的途徑,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趣激發(fā)學生互動意識。同時,教師還應注重提高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真實性,從自身出發(fā)積極應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觀察分析,以便能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學生的共鳴。
以人教三年級“位置與方向”課程教學為例,該課程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能識別物體不同方位的具體表現方式,即培養(yǎng)學生空間邏輯思維能力。據此,教師可創(chuàng)設如下問題教學環(huán)境:首先,教師依據學生基礎和偏好,設計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問題串”,以提升教師“教”的質量,如“同學們,你們的方向感如何?你們知道我們教室在什么方位嗎?”并讓學生討論這些問題內容;其次,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拋出本課程涉及的知識概念,讓學生回到剛剛的問題,探究這些知識概念的應用,如教室在學校的東北方、操場在教師的正前方等;最后,教師可依據學生表現情況,制定能進一步加深學生理解和認知的問題情境,如讓學生以自己或同學的家為基點,描述從家到學校途經的特殊性建筑物的方位。以這樣的方式,不僅能降低學生抽象空間概念的學習難度,還能讓學生在趣味問題情境中主動探索、主動發(fā)展,繼而獲得更好的發(fā)展。為保障問題情境能更好地服務課堂教學,教師應在學生回答過程中釋放課程空間,即讓學生成為課程主體,讓學生主動同教師或同學互動。同時,為避免學生擁有過多的疑問,教師在合理的范圍內以疑問方式引導學生解決學習問題。
(二)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要符合學生自主發(fā)展特點
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工作要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保持一致,積極地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過程中學習相關內容。有效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應凸顯學生發(fā)展的主動性,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自身特點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情境、材料以及目標,與學生生活實際進行結合,激發(fā)學生對相關問題的共鳴度以及探索意識。小學階段的學生通常會表現出突出的活潑性,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主觀能動性不足,因此,相關教師應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情境內容。對低年級學生,積極運用鮮艷的顏色、動作以及聲音等吸引學生注意力,注重運用表現形式相對活潑、內容相對生動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思考。針對高年級學生則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積極開展合作探究以及自主探究等教學活動,運用數學自身美感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應以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的順序安排教學內容,并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前做到熟悉教材內容,掌握知識體系,注重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以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以及發(fā)展水平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一百以內加減法”為例,該課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如何加、怎樣減以及其中應使用的相關規(guī)則。但以小學階段學生的能力難以直接接受這些知識,因此為保障教學過程能夠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教師可設計具有適應性的問題情境:我們要開展一個主題班會,同學們參加這個班會活動要帶上自己的食物,現在小明帶來了一些蘋果,小麗帶來了一些香蕉,將會變得很快樂。為了記錄學生帶的食物,現在需要一個登記人員,請問你愿意嗎?在此情境基礎上,教師再拋出相關登記官的要求,即要記錄的是哪個學生,帶了什么水果,總共有多少個。在學生紛紛表示愿意成為登記人員后,教師利用多媒體軟件播放每個動畫人物進教師帶來的禮物,在學生完成后,教師拋出相關加法和減法問題。以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讓課堂環(huán)境和問題情境適應學生發(fā)展情況,還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目的,如邏輯思維、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統(tǒng)計能力等。因此,教師在布設相關問題情境時,應充分研究學生知識、情感、認知等基礎,并以此為依據設計具有針對性教學情境。
(三)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注重生活化以及數學化的平衡
從學習建構主義角度進行分析,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種在實際情境中進行構建的過程,即學生將自身所掌握知識與新學知識進行聯(lián)系、結合以及同行,從而形成新知識體系的過程。數學教學的本質便是教師運用自身所掌握的相關技巧以及思維幫助學生發(fā)現數學學科魅力的過程,因此,有效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該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提供服務。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不要過于注重問題的生活化而影響學生對數學本質問題的探討與掌握,應將問題中所蘊涵的數學化和生活化特點有效連接起來,使其二者處于平衡狀態(tài)。此外,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創(chuàng)設生活化問題情境教學只是一種手段,其最終目的是為學生后續(xù)數學學習所服務,因此教師要努力控制兩者之間的平衡,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情境。
以人教小學數學和學生生活平衡發(fā)展為例,教師可依據學校閑置的空地,為學生建設具有“實踐+生活+數學+勞動”的問題情境,以達到在思想課程教學目的同時平衡學生綜合素養(yǎng)。如針對1~2年級的低年級學生,可讓其觀察中高年級學生種植的蔬菜,并設計如下問題:菜地里有哪些蔬菜?它們分別有多少?它們一共有多少?等,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還能為學生搭建可觸碰的真實學習情境,繼而讓學生擁有更好的學習效果;針對3~4年級的高年級學生,可讓其參與蔬菜的種植,并引導學生觀察、探究蔬菜的播種方式、成熟時間等,簡而言之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如何掌握播種量、播種間隔、播種時間、澆水量等問題,以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等;針對5~6年級的高年級學生,應在學生在自身課堂知識經驗基礎上,以農場作物為基點,合作、獨立探究其中涉及的所有數學問題,比如,蔬菜地面積分割、蔬菜形狀、方位,甚至還可以讓學生利用學習的數學知識、運算法則計算某蔬菜實際收益。在這些具有生活要素的問題情境要素的作用下,不僅能平衡學生各種生活技能、觀念,如尊重生命、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全面的生活技能、樂觀而正向的學習觀念等,還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的同時,完善甚至重構學生數學知識和生活化知識的思維,從而讓學生始終以較好的精神面貌面向學習和生活,繼而為其未來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關注不同層次學生需求
學生個體之間差異較大,如果教師在教學時采用一刀切的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思維發(fā)展,也會限制班級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近年來,分層教學受到眾多一線教師的認可和關注,一方面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同時也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符合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因此,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教師要圍繞不同層次學生的學情分層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班級里所有學生都能在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有所收獲。例如,在教學“多邊形面積”一課時,本章教學重難點是公式推導,根據班級學生學情,針對學困生則要求他們思考“三角形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以及梯形面積公式分別是什么”;針對中等生則要求他們思考“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以及梯形面積公式的異同點”;針對優(yōu)等生則要求思考如何找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關系,并能正確推導公式。通過設計由淺至深具有層次性的問題情境,幫助學困生扎實掌握基本知識,幫助中等生實現知識遷移與鞏固,幫助優(yōu)等生實現思維高階發(fā)展,以此來確保每一個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都能有所收獲,從而在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的同時,實現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雙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創(chuàng)設相關問題情境時,應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的創(chuàng)新性以及思考性,應以實際教學內容為基礎結合學生發(fā)展特點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側重的問題。以學生實際生活為出發(fā)點,結合小學數學課程特點,創(chuàng)設與學生身心發(fā)展相匹配的問題情境,從根本上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