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中學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對中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至關重要。隨著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需通過掌握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來改進閱讀教學方法。基于此,筆者設計了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評價體系,并闡述了該評價體系的理念、指標體系、測評試卷的組成結構及實施過程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評價體系;NAEP
一、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評價體系的理念
1.評價的目的是提高中學生的閱讀水平
評價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教師對學生學習收獲的測評,更是教學的組成部分。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閱讀能力的提升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因此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評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對其閱讀能力進行評價,學生可以發(fā)現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改進閱讀方法,把控閱讀速度,拓寬閱讀面,提高閱讀量,最終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2.中學生是評價實施的主體
實施評價要有明確的主體,評價的內容要符合主體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評價的方式要緊跟當今評價的主流模式。本次語文閱讀能力評價實施的主體是中學生,評價的內容主要針對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評價的方式借鑒NAEP國際閱讀能力評價體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評價,這樣能較客觀地反映中學生現階段的實際閱讀能力。
二、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指標體系的設計
在NAEP評價框架下,閱讀能力評價主要評價四種能力:閱讀概括能力、閱讀分析能力、閱讀聯想(聯系)能力、閱讀評價能力。評價的工具主要是不同體裁的三類文本:為了獲得文學體驗的文本、為了獲得信息的文本、為了完成某項任務的文本。[1]以NAEP為參照,筆者將閱讀能力進行指標分解,分為認讀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評價能力、遷移能力、閱讀方法。其中,這里的理解能力相當于NAEP里的閱讀分析能力,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相當于NAEP里的閱讀評價能力,遷移能力相當于NAEP里的閱讀聯想(聯系)的能力。這樣,整個閱讀能力分解為六個一級指標,六個一級指標呈遞進式,其中認讀能力是閱讀能力里最基本的能力,閱讀方法是閱讀能力里最高級的能力;然后每個一級指標分別分解為3-4個二級指標。如下表1所示。
下面就以文章體裁是議論文為例,簡要說明試題的結構。
1.圍繞測驗“認讀能力”所出的測試題。
(1)請把下列的字詞注音。(測驗識字量)
(2)讀完這篇文章共用時多少?(測驗閱讀速度)
2.圍繞測驗“理解能力”所出的測試題。
(1)文章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各是什么?(測驗觀點的理解)
(2)簡要說明文章的論證結構。(測驗結構的理解)
3.圍繞測驗“鑒賞能力”所出的測試題。
(1)簡要說說文章使用對比論證的妙處。(寫作手法的鑒賞)
(2)下列對文章中心論點的看法哪個更貼近作者寫作本意?說明理由。(對主題思想的鑒賞)
4.圍繞測驗“評價能力”所出的測試題。
(1)文章的圖表意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測驗表現形式的評價)
(2)作者為什么寫這篇文章?(測驗思想內容的評價)
5.圍繞測驗“遷移能力”所出的測試題。
(1)你的同學想參加一場關于×××主題的辯論賽,請利用文章提供的信息幫你同學寫一篇辯論稿。(測驗讀寫轉化的能力)
(2)運用文章的觀點答復網友的疑惑。(測驗閱讀知識的遷移能力)
6.圍繞測驗“閱讀方法”所出的測試題。
(1)閱讀下列短文并說說其論證方式與本文有什么相同之處?(測驗對比閱讀)
(2)略讀文章,概述文章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測驗檢視閱讀)
三、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測評試卷的組成結構及實施過程
筆者曾就讀于峽江中學,以現峽江中學高二年級12個班為例實施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測評并對實施過程進行具體分析。該閱讀能力測評主要采用紙筆測驗和活動測驗的方式進行。用于測評的閱讀文章選自近現代課外優(yōu)秀文學作品和現代新聞通訊及演講稿等生活實用類文本,其按體裁分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 。這四種文體各占25%,組成一張測評試卷。一張測評試卷整體測驗一級指標的六種能力,但并不意味著每種體裁的文章都會涉及這六種能力的測驗,而是依據文章的理解難度和可測試能力的適用度有所側重地選擇性測驗。
(一)紙筆測驗
1.測驗對象:峽江中學高二12個班的學生。
2.測驗簡介:(1)本類型測試每學年4次,每次成績占本學年閱讀能力測評結果的15%,合計60%;(2)考試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和論述題;考試時間為3小時;所有學生的考試內容完全一致,考試內容為近現代課外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閱讀及其綜合運用。
3.測驗形式:采用期末綜合測試的形式,教師嚴格巡視考場,禁止學生交頭接耳和無故離座,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各自的試卷(可帶現代漢語詞典)。
(二)活動測驗
1.測驗對象:峽江中學高二12個班的學生。
2.測驗簡介:(1)本類型測試每學年4次,每次成績占本學年閱讀能力測評結果的10%,合計40%;(2)考試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考試時間為2小時;所有學生的考試內容不完全一致,相同試題只占所有試卷總試題數20%,考試內容為現代新聞通訊及演講稿等生活實用類文本的閱讀及其綜合運用。
3.測驗形式:(1)采用隨堂分組測試的形式,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有問題可向老師示意;(2)學生可在組內討論,不允許竄組交流,組內禁止談論與考試內容無關的話題,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合作完成各自的試卷(可帶現代漢語詞典)。
兩種測驗的目標指向:紙筆測驗主要測驗學生閱讀文本并獨自分析其行文脈絡,學會理解全文進而獲取信息的自主閱讀能力?;顒訙y驗主要測驗學生閱讀文本并交流閱讀體驗,學會提取信息進而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合作閱讀能力。一種強調自主閱讀能力,另一種強調合作閱讀能力,兩者共同構成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整體。
四、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評價體系設計的實踐意義
(一)為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提供數據參考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首次明確提出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圍繞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設計了18個學習任務群,在這18個學習任務群中涉及閱讀的有5個,分別是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跨媒介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寫作、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凸顯了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2]然而,當今中學生的閱讀現狀不容樂觀。總體來說,閱讀的碎片化、淺表化日益凸顯。要扭轉這種不良局面,需為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把脈,對癥下藥。但中學生的閱讀能力究竟處于一個怎樣水平?沒有給出可供參考的準確測量數據是不行的。因此,中學生語文閱讀評價方案的設計可為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內容及方式提供數據參考,促進其閱讀教學改革穩(wěn)健行進。
(二)為中學語文教師閱讀教學方法的改進提供針對性指導
當今,中學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方法缺乏針對性,不同的文體采用同一種閱讀教學方法,閱讀教學效果欠佳。這主要是因為教師不清楚學生閱讀文本的薄弱區(qū)域。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測評試卷由四種不同體裁的文章組合而成,文體界線分明,能反映參評者不同文體的閱讀能力。通過統計每位同學各體裁閱讀得分情況,教師能清晰地掌握全班每位同學每種文體的閱讀能力。針對全班普遍得分不高的文體,教師可分配更多的精力研究該文體的教學方法的改進,使自己的閱讀教學方法有的放矢,更有針對性,進而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何光峰.美國NAEP閱讀能力評價框架之評價與借鑒[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2(04):16-1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邊洋洋(1994-),男,漢族,江西吉安,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