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念念
摘要:目的: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應用程序化急診急救護理,并分析其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治療的60例AMI患者。根據急診護理流程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患者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30例患者在此基礎上,應用程序化急診急救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急救效率及臨床轉歸情況。結果: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患者總搶救時間、球囊擴張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更短,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病死率為3.33%,對照組為20.00%,差異明顯(P<0.05)。結論:應用程序化急診急救護理能夠提高AMI急救效率,對患者臨床轉歸具有改善作用。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急診急救護理;急救效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主要與持續(xù)缺氧缺血有關,其基本病理改變?yōu)楣跔顒用}粥樣硬化,由于冠脈粥樣斑塊破裂、管腔狹窄堵塞,最終導致AMI發(fā)生。患者發(fā)病后,病情進展迅速,若不能及時給予恰當的干預措施,則具有較高的致殘率、死亡率。在臨床治療方面,盡早恢復心肌血流灌注仍是臨床治療的重點。研究發(fā)現,急診前救治時間與梗死管道開通時間密切相關,直接影響患者預后[1]。因此,如何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患者預后已經臨床關注的重點。為縮短急診前救治時間,本文將對AMI患者應用程序化急診急救護理,并分析其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治療的60例AMI患者。根據急診護理流程不同,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30例,男/女為13/17例,年齡35~84歲,平均(55.56±6.76)歲。對照組30例,男/女為14/16例,年齡36~85歲,平均(55.71±6.88)歲。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吸氧、心電監(jiān)護、開通綠色通道、建立靜脈通道等,根據患者疾病情況,做好相應的術前準備。觀察組患者應用程序化急診急救護理,具體方法:(1)院前急救:接到急救電話后,根據指揮在3 min 內出診,詢問患者病史,進行查體,初步擬診,同時啟用胸痛時間節(jié)點管理表;上車后,在首次醫(yī)療接觸10min內連接床旁 18 導心電圖,進行心電監(jiān)護、淺靜脈置管、開通靜脈通道、吸氧等操作;與心內科住院醫(yī)師聯系,傳輸心電圖,由醫(yī)師判讀心電圖,組織會診;確認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在轉運途中即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遵醫(yī)囑給予相關藥物,包括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等;由醫(yī)師判斷是否具備急診 PCI 指征及啟動導管室,若患者病情不穩(wěn)定,則送急診科搶救,若生命體征穩(wěn)定,則直達介入室;到達急診室或介入室后,應做好交接班,采取雙簽名制度;(2)院內急救:啟用時間節(jié)點管理表,由分診護士預檢分診,在3min內快速完成生命體征評估測量,對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的患者,應盡快移交搶救室醫(yī)護人員,指導家屬完成相關掛號手續(xù),進入搶救流程;對生命體征相對平穩(wěn)的患者,應安排進入胸痛門診,盡快完成心電圖檢查,通知醫(yī)師會診,轉送搶救室,進行生命體征監(jiān)測及心電監(jiān)護,若發(fā)生室顫等情況,應立即采取搶救措施;遵醫(yī)囑給藥,做好相關護理記錄;觀察患者心理狀況,遵循人文關懷的護理理念,給予患者心理指導,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疾病宣教;做好術前準備,與介入室護士交接。
1.3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的急救效率及臨床轉歸情況,統(tǒng)計指標包括總搶救時間、球囊擴張時間、住院時間以及病死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22.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以(%)、()表示,采取X?、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患者總搶救時間、球囊擴張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更短,差異明顯(P<0.05),見表1。觀察組患者病死率為3.33%(1/30),對照組為20.00%(6/30),差異明顯(X?=4.99,P<0.05)。
3.討論
AMI具有較高的早期死亡率,研究顯示,AMI發(fā)病 1 h內死亡率可達到50%[2]。因此,縮短患者院前搶救時間,提高急救效率,可改善患者臨床轉歸,降低其死亡率。在本次研究中,一方面優(yōu)化了院前搶救過程,完善了院前急救流程及制度;另一方面,同時對院內急救流程進行了改進及優(yōu)化,極大的提升了其時效性。
與常規(guī)急救護理相比,程序化急救護理要求更加重視時間規(guī)劃,嚴格按照時間計劃開展急救工作,包括病情評估、預檢分診、各項急救措施、術前準備等。在轉運期間,通過院前急救人員與住院醫(yī)師的配合,開展恰當的處理措施,并指導相關部門做好救治準備,可減少不必要的時間延誤,使患者盡快得到有效救治。待患者到院后,能夠快速進入搶救狀態(tài),各科室及人員各司其職,合理分布,可提高工作的順暢度。以往有研究顯示,實施程序化急診急救護理后, 患者總體搶救時間顯著縮短,死亡率明顯降低[3]。在本次研究中,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患者總搶救時間、球囊擴張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更短,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病死率為3.33%,對照組為20.00%,差異明顯(P<0.05),也證實了該方案具有可行性。
綜上所述,應用程序化急診急救護理能夠提高AMI急救效率,使患者盡快得到有效救治,對其臨床轉歸具有改善作用。
參考文獻:
[1] 卓小華,廖秀芳,鄺愛玲. 程序化急診急救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20,27(16):230-232,236.
[2] 付廣慶. 程序化急診急救流程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J]. 醫(yī)療裝備,2020,33(4):124-125.
[3] 馮海麗,郭津津,王龍安,等. 急診程序化路徑護理模式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MACE風險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臨床研究,2021,29(2):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