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會 袁訓強
【摘要】文字是最能體現(xiàn)一個民族特征與民族精神的重要標志,語言文字關系到歷史傳承和文化認同。在小學階段開展經(jīng)典誦讀教學活動,是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根植于青少年心靈的重要內容。本文將針對當前小學語文經(jīng)典誦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jīng)典誦讀;對策研究
文化經(jīng)典最重要的文化功能就是文化認同的培養(yǎng),一個民族的力量就是因文化認同而來的凝聚力。誦讀文化經(jīng)典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一套知識體系,更是感知一套價值體系和文化體系,浸潤著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長大的孩子會有更強大、更持久的文化自信。
一、當前小學語文經(jīng)典誦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小學生對經(jīng)典文學理解能力有限
小學生對字詞的積累和對文學的理解還處在初始階段,由于自身理解程度的不足導致學生對經(jīng)典文學或古詩詞的內容難以進行充分的理解。學生難免就會覺得枯燥乏味,逐步喪失誦讀的興趣。只有學生對所讀內容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充分調動積極性,強化對所讀內容的記憶。
(2)誦讀過程缺乏科學指導
由于當前語文教學并沒有專門為誦讀經(jīng)典開設單獨的課程,因此學生大多是利用課下時間自行開展誦讀活動。由于缺乏教師的有效指導,學生的誦讀效果難以得到保障,往往只是在聽取示范性朗讀音頻后就自行開始誦讀,形式比較單一化,這種流于形式的誦讀缺乏能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記憶點。
(3)缺乏充足的誦讀時間
不僅僅是對于誦讀活動,還是學生朗讀教材中的相關課文、段落,在語文教學中由于受課堂時間所限,給予學生朗讀的時間一直都十分有限。在誦讀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所讀經(jīng)典有充分的理解,教師也總是把時間集中于講解、分析這些經(jīng)典名篇中的具體內容,將讀的時間留到了課下。而在沒有必要的監(jiān)督和小學生自制力較差的情況下,學生課后讀的過程總是大打折扣,無法得到有效的鞏固落實。
二、小學語文經(jīng)典誦讀教學的對策
(1)教學中合理分配講解經(jīng)典與誦讀時間
受小學生字詞積累和理解能力所限,在開展經(jīng)典誦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完善經(jīng)典名篇解讀的教學設計,為學生細致理解誦讀的經(jīng)典文章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時,當帶領學生完成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講解后,教師要在課堂上留出學生誦讀的時間,并在學生讀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比如在《千字文》的誦讀課上,為了讓學生體會文言文的語言韻律之美,在帶領學生完成對其中生字正確讀音的教學后,引導學生感受全篇文章的韻律。之后為學生講解注釋和譯文,了解篇章大意。最后在課堂上為學生留下比如十分鐘的朗讀時間,熟讀全文,并在課上實現(xiàn)熟讀成誦的效果。
(2)成立誦讀小組保證誦讀效果
小學生自制能力較差,加上教師無法對每個人的誦讀效果有清晰地了解,導致在誦讀教學后的效果無法得到保證。因此,教師可以在班級中成立誦讀小組,讓學生互相監(jiān)督,并在一定時期內以組為單位檢查誦讀情況。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夠充分激發(fā)出小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還能夠讓他們對課后的誦讀活動保持足夠高的熱情。
(3)開展多樣化的誦讀活動
小學生對于古文與古詩詞始終有種距離感,對古詩詞的誦讀和背誦容易缺乏興趣。為了調動學生參與誦讀教學的積極性,教師需要思考多形式、多樣化的誦讀活動,點燃學生積極響應的學習熱情。例如可以利用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特征,組織班級學生開展古詩詞誦讀或背誦比賽,向學生規(guī)定出比賽日期,說明比賽規(guī)則,劃定誦讀與背誦范圍,采取對經(jīng)典文章誦讀的熟練程度,誦讀過程感情投入程度和古詩背誦會獲得額外分數(shù)等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以此方式鍛煉學生閱讀與記憶能力,激發(fā)學生誦讀興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經(jīng)典誦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益補充,能夠讓學生隨著知識的積累不斷強化對中華經(jīng)典文化的理解與認同。通過在教學中合理分配講解經(jīng)典與誦讀時間,成立誦讀小組,保證誦讀效果,開展多樣化的誦讀活動等方式,使誦讀教學效果能夠得到有效保證。
參考文獻:
[1]楊傳海.小學語文經(jīng)典誦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普童話,2015,(01):23.
[2]趙翠云.小學語文經(jīng)典誦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才智,2015,(24):81.
[3]梁明軒.小學語文經(jīng)典誦讀教學的問題及優(yōu)化對策[J].新課程學習(上),201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