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審美與自我呈現(xiàn):青年女性容貌焦慮的深層邏輯

2022-05-20 11:45
中國青年研究 2022年5期
關鍵詞:被訪者容貌顏值

□ 劉 燕

容貌焦慮相關話題,如“你有容貌焦慮嗎”“如何解決容貌焦慮”“拒絕容貌焦慮”“如何看待容貌焦慮低齡化”“精靈耳整容”等頻上微博熱搜,閱讀量過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容貌焦慮,這也引起了不同群體對容貌焦慮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所謂“容貌焦慮”,是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對自己的長相或身材感到不滿意而產生憂慮或苦惱心理。中青校媒面向全國2063名高校學生就容貌焦慮話題開展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9.03%的大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慮。其中,女生(59.67%)中度焦慮的比例高于男生(37.14%)”[1]。當容貌焦慮不只是少數(shù)年輕人的偶發(fā)心理問題,而成為一定規(guī)模的社會現(xiàn)象時,其背后隱藏深刻的社會生態(tài)及機制。若容貌焦慮被視為是從系統(tǒng)—行動者的互動中形成的,且又通過這種互動產生影響,從這一分析性二元論視角來看,容貌焦慮是理解現(xiàn)代社會生活之心理特征的關鍵,它體現(xiàn)了年輕人經歷的行為、認知或體現(xiàn)的狀態(tài)、階段。從經驗層面研究容貌焦慮,有助于闡明其機制。引發(fā)容貌焦慮的現(xiàn)實原因以及這種焦慮如何影響互動中的行動者是本文予以討論的核心問題。

一、文獻綜述:一個分析框架的提出

“身體意象是個體對自身軀體的認知,尤其是個體對自己的物理外表、身體外貌在他人眼中呈現(xiàn)的想象和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身體功能的意象”[2]。身體被賦予社會表征及建構屬性。其中,梳理針對容貌及面部吸引力的研究相關文獻,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美貌溢價的關聯(lián)性研究。顏值在勞動力市場上通過信號機制發(fā)揮作用,在人際關系較強的職業(yè)中,顏值對公平感的影響更加顯著[3];“顏值對工作幸福感有非線性影響,顏值中等偏上的員工有最高的工作幸福感”[4];以附加福利的數(shù)量來衡量,在收入水平相同的情況下,更有吸引力的人似乎能夠獲得更高質量的工作[5]。美貌還具有市民化效應,“即農業(yè)轉移人口的長相越好,市民化水平就越高”[6]。二是顏值崇拜的社會屬性。顏值崇尚現(xiàn)象是“市場商業(yè)價值催生的物化需求”[7],其“背后是更隱蔽的身體壓制”[8],“千篇一律的‘理想美’追求背后交織著一張文化與技術的霸權之網”[9]。三是通過容貌焦慮來評估主體的認知及行為特征。運用容貌焦慮量表評估青年感知到的身體缺陷或外貌缺陷而造成的苦惱與功能障礙[10],容貌焦慮和瘦的理想內化程度高的青少年表現(xiàn)出更明顯的飲食失調癥狀,容貌焦慮是青少年飲食失調的社會風險因素,以容貌焦慮為重點的干預措施可以預防青春期女性的飲食失調[11]。低水平的自尊導致長期使用自責等不適宜的應對策略而直接或間接地引起較高水平的容貌焦慮,家庭成員和同伴凝聚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容貌焦慮的影響[12]。社交媒體可以營造一種社會比較和關注外表的氛圍,社交媒體的參與,尤其是涉及外表比較和判斷的行為,可能比社交媒體的使用頻率更容易導致容貌焦慮[13]。

對相關文獻的梳理發(fā)現(xiàn),直接指向“容貌焦慮”的研究相對較少,特別是容貌焦慮的深層邏輯的討論?;诖?,本文按照“什么是美”“誰定義了美的標準”“誰接受了美的標準”布局,采用質性研究方法,從結構和行動主體兩個維度對容貌焦慮的深層邏輯做出闡釋,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主體的自我呈現(xiàn)方式。

二、什么是美:審美標準的演變過程

審美標準或審美取向是植根于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中的,它隨著美學得以存在的那些事物、技術、觀念和能動者而不斷變化。

《中國美容美學》一書中從“‘腴’‘白’‘艷’‘清’‘曲、韻、圓、媚’‘素與妝’”等六個主題較全面地闡釋了中國古代美容美學形態(tài)及審美標準的變化[14]。整體上講,先秦時期以碩、肥為美?!对娊?碩人》記載“碩人其頎……碩人敖敖”;《椒聊》:“碩大無朋……碩大且篤”[15]。到了漢魏晉時期,崇尚纖瘦體輕之美,趙飛燕即是這一時期審美范疇的典型形象。到唐朝,審美觀又轉向了體態(tài)豐腴,以肥為美成為審美主流,典型形象即是楊玉環(huán)?!岸涕L肥瘦各有態(tài),玉環(huán)飛燕誰敢憎”,“環(huán)肥”“燕瘦”各有風韻。宋元明清以來,嬌柔瘦弱成為審美潮流。傳統(tǒng)審美觀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受物質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而不斷被限定和重構。

塔瓦約特總結出“構造女性美貌的三個特殊時期”[16],即美貌標準的現(xiàn)代演變過程。20世紀60年代末,年輕人追求苗條,苗條成了青春和健康的代名詞。80年代初期,健美成了美貌概念中的首要因素,運動成為塑造健康美麗體型的一種手段。90年代初期,人們開始聚焦于美麗本身,關注依托技術進步的化妝品、醫(yī)療等。全球化和全球消費文化浪潮在促使審美取向趨同的同時,基于本土文化環(huán)境的審美特征也不斷凸顯。

巴掌臉、大眼睛、雙眼皮、高鼻梁、皮膚白皙、身材高瘦是當下的主流審美觀。從“鎖骨放硬幣”“反手摸肚臍”到“A4腰”“i6腿”,以及熒屏上對“白與瘦”審美的宣揚,大眾自覺抑或不自覺地被這種潮流所綁架。特別是隨著近些年美容、整容技術與行業(yè)的發(fā)展,審美越發(fā)變得單一、狹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xiàn)并卷入容貌焦慮中。后顏值經濟時代,年輕大眾崇尚美,追求美麗本身,從生活美容到醫(yī)療美容,“女性身體被商品化”[17]。

為進一步探究年輕女性容貌焦慮的心理機制和現(xiàn)實原因,筆者于2021年5月中旬開始,到2021年7月上旬,通過方便抽樣和滾雪球抽樣方式,對17名青年女性進行了半結構化的深度訪談,包括線上語音訪談和線下面對面訪談,被訪者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根據文獻資料與預訪談情況,圍繞訪談提綱,涉及的具體問題和基本內容有“容貌焦慮的具體表現(xiàn)”“產生容貌焦慮的原因及心理機制”“容貌焦慮造成的影響”“緩解焦慮的行為方式”。

表1 被訪者信息

在完成對17名被訪者的訪談后,根據訪談順序對每位被訪者的訪談材料進行建檔。在材料整理及編碼過程中,整合出6個焦慮節(jié)點,即“五官、臉型、皮膚、身材、頭發(fā)、衰老”;焦慮視角則包括與別人相比的橫向視角和以自己為參照點的縱向視角。在對所有訪談材料作詞頻分析時,除“焦慮”這一主題詞外出現(xiàn)頻次最高的幾個詞依次是:顏值、自信、化妝、醫(yī)美和媒體。后顏值經濟時代,年輕群體對自我形象的擔憂不僅包括互動中身體表征的擔憂,還有對審美和美貌本身的擔憂,且后者日益凸顯。在單一主流審美支配下,對容貌不自信是年輕人產生容貌焦慮的主要原因;同時,大眾媒體也在不斷強化身體本身作為消費客體的需求?;瘖y、皮膚護理、瘦身等生活美容及非手術性醫(yī)療美容,成為年輕人緩解容貌焦慮的主要行為方式。

美或審美在本質上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它是“流動的”,取決于參與其中的各種事物和能動者,是觀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綜合。因此,美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能動者在或長或短時期內的生活方式及當時的社會生態(tài)。

三、誰定義了美的標準:引發(fā)容貌焦慮的現(xiàn)實機制

1.制度困境下的一種情感體驗

一種社會現(xiàn)象的產生或形成是結構和現(xiàn)象所涉主體相互選擇的結果,容貌焦慮的引發(fā)既不能忽視主體的能動選擇,也不能忽視社會結構的影響和限制。社會結構可以理解為“建立在共同規(guī)則系統(tǒng)之上的制度和文化”[18]。新制度主義認為制度“包括為社會生活提供穩(wěn)定性和意義的規(guī)制性、規(guī)范性和文化—認知性要素”[19],其中,文化—認知性要素側重對社會實在的共同理解及建構意義的認知框架,并通過模仿來擴散這種共同理解。當下的主流審美觀在青年主體共有的客觀化知識背景中出現(xiàn)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認為青年群體對審美形成了共同的理解,這種共同理解又形成與部分青年群體相關的特定行動,如被訪者所說的“出門必化妝”、醫(yī)美選擇等。那些認為不符合主流審美的共同理解的年輕人則會出現(xiàn)容貌焦慮情感。

主流審美或審美標準本身呈現(xiàn)一定的社會屬性,它是個人在與社會的互動過程中形成的,故容貌焦慮的產生也與社會制度環(huán)境及個人和社會的互動相關。容貌焦慮可視為青年群體面對現(xiàn)代社會的不確定性及競爭壓力的一種情感反映,除才能以外的個人形象被賦予競爭力,針對特定行業(yè)及角色的形象腳本擴散至所有角色類型,尤其是在青年群體中,如多數(shù)被訪者所表示的“長得好肯定是有優(yōu)勢的”,通過化妝、醫(yī)美等方式提升個人形象似乎成為獲得更大競爭力的一種途徑。

2.大眾媒體構建的單一審美場域和話語形式

網絡化時代,大眾媒體已然成為公共生活的核心,它為人們構建了一個交流空間,并為受眾提供大量真實的抑或超越于經驗之上、富有表征性的文化物質,現(xiàn)實中的個人可以參與公共事務或公共話題的討論與評價。受眾利用媒體內容建立起一個意義框架或互動場域,討論和評價使主體間性成為可能;同時,受眾還會將其參與討論和評價的媒體內容整合到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和環(huán)境中。盡管媒體可能并不能決定受眾的思想及觀念,但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影響了他們關注與談論的話題。因此,當人們開始廣泛討論容貌焦慮時,他們的描述與評價可能已經受到影響,因為他們正是通過與媒體的接觸才產生這樣的討論。

“我現(xiàn)在通常都會關注一些超模,超模的臉感覺特別高級,比較耐看,但是要搭上那種整體氣質!”(被訪者04)“……微博、小紅書上面有各種美妝博主,不同臉型、發(fā)型、場合化什么妝,都有那種類似于視頻教程的東西,怎么顯臉小,顯眼睛大,顯鼻子挺,很詳細?!保ū辉L者07)“……看看那些全球最美明星臉、最美面孔排行榜,是真的漂亮。這些看的越多你就越會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被訪者09)

年輕群體有較強的技術使用和信息獲取能力,他們每天在各類社交媒體上獲取大量的信息。媒體呈現(xiàn)的美女、帥哥或標志性形象被認為是“已確立的認可”,眾多標志性形象一方面會以一種潛移默化的形式影響年輕人對美貌的判斷,甚至通過主體間性在年輕群體中塑造一種階段性審美;另一方面這種視覺標志性形象會產生一種隱形比較,個體可能會不自覺地認為自己長得沒有別人好看,進而出現(xiàn)容貌焦慮,審美也因此單一化。當媒體文本宣揚一種標準、單一化審美時,它會在大眾之間形成“相對共識”,特別是年輕群體,虛構和現(xiàn)實的潛在對比會增強他們的容貌焦慮。同時,年輕群體對大眾媒體的關注使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愿意去迎合媒體評價體系,抑或如《魔鏡》中主角所述的那樣,“活在微博、朋友圈里??淳C藝明星、畫仿妝、穿同款、聊熱搜”。

3.消費文化背景下女性外貌的商品化

國內經濟的發(fā)展及消費結構的升級推動“顏值經濟”的迅速發(fā)展,顏值經濟的崛起創(chuàng)造了新的及更大的消費空間,消費者對美妝護膚的需求及頻率提升,特別是年青一代,他們愿意為美麗買單?!皬V告商們也企圖通過暗示一些潛在的成功的方法在受眾的心中建立一種需求的意識”[20]。調查數(shù)據顯示,“2020年中國化妝品零售額3400億元,比2009年增長9.5%”[21];“2020年Z世代在購買時尚零售細分品類中美妝護膚品的購買頻率最高,且追求全套護膚裝備的精致化”[22]。訪談結果也表明“(學)化妝、護膚保養(yǎng)”已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不化妝不出門”(被訪者08、11)。近幾年,醫(yī)美行業(yè)的發(fā)展也進一步推動了女性身體商品化趨勢。如有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年齡和容貌焦慮是增加其選擇整容的可能性因素[23];通過正頜手術改善面部外觀后,個體的自尊心得到增強,他們對批評和容貌焦慮的敏感度降低[24]。顏值經濟時代,身體商品化一方面從側面反映了消費結構的升級;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附有審美趨同之意,即審美單一化。

“我做了幾次黃金微針,臉上的坑都小了,你會感覺生活都舒適了很多,人也自信了一些。我只是以前不知道醫(yī)美能解決,不用醫(yī)美的人同樣會用粉底遮啊。醫(yī)美也沒啥風險,畢竟不是整容。我覺得技術是為了解決人的需要,而不是創(chuàng)造人的需要,這種技術我覺得它讓我變化了。”(被訪者05)“……所以要在青春年華好好賺錢保養(yǎng)。現(xiàn)在每個月去醫(yī)院做光子嫩膚,化妝品力所能及買好的。有錢使用這些技術會好點。”(被訪者02)

消費結構的升級離不開現(xiàn)代技術的發(fā)展,女性外貌的商品化也意味著技術對年輕群體及其身體的規(guī)訓。無論是美妝、皮膚護理等生活美容,還是光子嫩膚、黃金微針、玻尿酸注射等非手術類醫(yī)療美容都是以審美為目的,且依托技術的進步,年輕群體開始走向對技術、科技的信仰。這種技術形式不是要反映束縛于“純粹的真實”,而是促使人們去改造自身,技術與身體呈現(xiàn)出一種互嵌過程。身體與技術的互嵌既消解了對身體的傳統(tǒng)認知,也塑造了一種共性美,大眾審美趨于一致,被包裹的身體不能完全體現(xiàn)自我和內在,由內心沉淀出的“真實美”變得模糊。

4.個體對美貌本身的認知與追求

現(xiàn)代社會大眾媒體的浸透以及顏值經濟的發(fā)展,使年輕群體對自己的容貌、身體外形的認知判斷和行為有了“共識性準則”,且這種共識性準則具有明顯的圈層特征。受媒體宣揚及消費刺激的影響,年輕女性對自己的外表越發(fā)感到不滿意,進而產生容貌焦慮。被訪者中除了有對自己的五官、臉型、皮膚、身材感到不滿外,被訪者02、03、06、16對衰老感到憂慮,“臉上的褶子越來越多,皺紋、法令紋越來越明顯”;被訪者07、09、12、15整體上“覺得自己丑,長得不好看”。這種不滿和焦慮又會促使他們?yōu)槊利惛冻龈叽鷥r,以在社會和他人的互動中提高自己對身體外形的滿意度。同時,訪談也表明,個體對自己容貌和身體外形的認知及自我評價是在將自己與他人的比較中形成的。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睆膶徝罉藴实难葑冞^程可以看到在任何時代,人類社會對女性美貌都給予了不同形式的關注。審美觀是植根于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中的,美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美貌與社會文化相關,是社會文化的一種表征。審美標準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不斷生成,并成為特定時期內群體共享的一種“被確立的事實”,尤其是在現(xiàn)代社會。對美的追求是人類本能,對美貌的追求也有其合理性。但是當年輕個體及社會語境過于關注身體外貌時,人們很容易形成趨同性認知或默認的共識,審美觀因此單一化。年輕群體一旦被單一審美裹挾,容貌焦慮便隨之產生。此時,美本身所富有意義的生活方式和它所依靠的符號、物質資源之間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便通過市場來調節(jié),即身體商品化。作為社會化個體,我們會不自覺地與結構及其環(huán)境影響發(fā)生關系。但是,行動也并非預先受客觀的、因果性結構的決定,行動者與他們的思想觀念之間的互動也會影響行動的選擇。

四、誰接受了美的標準:美貌的賦值與符碼化

1.身體作為情感和價值傳遞的媒介

庫利認為“涉及形體的強烈的自我意識產生于將它和對他人的意識聯(lián)系起來的本能和經驗”[25]。我們想象別人對我們形象的想法以及他對這一形象的判斷,對自我的認識受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及態(tài)度的影響,即“鏡中自我”,而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于對自我的認識。這種基于與他人的社會互動形成的自我認識及行為使身體成為“個體生命表達、實現(xiàn)自我價值、聯(lián)系外部世界的空間和物質載體”[26]。年輕群體對美貌本身的追求不僅受大眾媒體、消費文化及現(xiàn)代技術的影響,也是情感和價值傳遞的過程,身體被賦予極大的社會表征之意。

“以前完全沒有這種焦慮。但是后來,當你看到同齡人保養(yǎng)得很好的時候你會不自覺開始有些想法;以前就很自然地出門,但到商場你看到柜員不同的態(tài)度后,就會意識到裝扮的重要性。不敢相信自己有一天竟然會買發(fā)際線粉這種東西,因為牙齒不好,在外人面前不敢自然大笑。”(被訪者13)“不說別的,就相親的時候,短時間內給對方留下印象的首先就是你的外在形象,你長得好不好看?!保ū辉L者01)“其實有的時候捯飭捯飭自己,自己看著也舒服;化個妝再出門溜達,可能更自信一些?!保ū辉L者15)

現(xiàn)代年輕群體以實現(xiàn)自我和發(fā)展自我為出發(fā)點,并且是盡可能在所有日常生活中實現(xiàn)自我,他們的生活方式就與實現(xiàn)自我的理想相關[27]。對待自己的容貌、身體的態(tài)度即是構成生活方式的一種生活實踐,現(xiàn)代年輕群體的個人認同感也和與身體有關的活動相關,并不斷產生一種文化賦值,如只有懶女人沒有丑女人、健康的身體往往與自律能力相關。黃金比例臉、黃金比例身材,身體越來越被高標準化。為提高面容吸引力所做的努力—從頭到腳的全套護膚、化妝、醫(yī)美、健身—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并發(fā)展成一種剛需。并且,這一過程被認為是改變自己和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也是傳遞情感和價值的一種方式。

2.面部吸引力被賦予“指標”屬性

“消費文化背景下,自我管理在變得日益緊迫的同時,也越發(fā)令人難以捉摸”[28]。自我管理貫穿于物質自我、精神自我和社會自我的發(fā)展過程中,是以實現(xiàn)自我為目的的?,F(xiàn)代青年群體對容貌和身材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一種以身體為中心的生活。很多女性認為她們有被“凝視”的體驗和壓力,這種凝視使她們按照社會中的各種“共識性準則”和標志性形象來塑造和建構自己的身體,美貌的諸多標準則準確地描述了個體與她們身體之間的關系。后顏值經濟時代,面部吸引力越來越被賦予一種“指標”屬性,并具有市場號召力。

“每次一起吃飯的時候,你只要吃得少一些,在場的不管是熟悉的還是不熟悉的朋友,不管是女性朋友還是男性朋友,他們的第一反應基本是‘你在減肥’。減肥這個事情好像就被認為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無論胖瘦?!保ū辉L者17)“印象中很尷尬的一次是,我去參加高中同學的婚禮,那會兒還在上研究生。穿著所謂的學生裝就去了,也沒有化妝,因為平時也不愛化妝。結果大家個個都是正裝那種,有個同學甚至拿出口紅問我要不要涂點,說顯得有氣色些!”(被訪者13)

審美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關于身體的文化標準,身體受到人類社會生活及文化環(huán)境的塑造。作為能動個體,我們既是被塑造者,同時也是塑造者,審美標準可以說是社會生活系統(tǒng)與能動個體相互選擇的結果。顏值經濟的崛起、逐漸被賦予“指標”屬性的面部吸引力都說明了這一點。無論是“被日?;臏p肥”還是特定的“生活情景”,在由一群個體共有的情景理解中,文化環(huán)境提供了思考、情感和行為模式。在消費文化背景下,隨著美容、醫(yī)美行為的習慣化和客觀化,容貌及身體也被客觀化,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面部吸引力具有“指標”屬性。媒體對標準審美的宣揚及人們眼中的容貌“光環(huán)效應”,進一步為面部吸引力貼上了“指標”性標簽。因此,面部吸引力就像主觀上個人價值感的基礎,同時也構成了“主體資本”的一個元素。

3.容貌和外形成為個人形象表征

個人形象既包括一個人的容貌和外形,也是一個人內在品質的外部反映。隨著社會步調的加速及顏值經濟的崛起,年輕群體很容易將個人形象簡單外化于其容貌和身體外形,通過各種技術來塑造容貌和外形魅力的內容也被視為提升個人形象的手段,且不可或缺。以競爭、時間的加速為核心原則和特征的現(xiàn)代社會,年輕群體似乎認為很難通過長時間的交往來了解一個人的內在品質,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了容貌和外形以資本意義。身體受人類社會環(huán)境的塑造,個人生活的首屬群體—家庭,也會對其認知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我好像從小就有這種感覺,就是因為大家總說我像外國人,然后小時候就對這種不一樣很敏感。我爸媽也總開玩笑說我是撿來的,有一次親戚也這么說,我就當真了。那天晚上真的哭得很傷心,現(xiàn)在都記得。”(被訪者05)“……回到家,我媽都說你得好好打扮打扮自己,要不然都找不到對象,盡管是在開玩笑?!保ū辉L者17)“你說相互吸引的人自然會相互吸引,那有點理想化了!可能相比于提升自己的才華、內在形象啊這些,化個妝更容易。不化妝出門,沒有安全感?!保ū辉L者16)

家庭對個人形象認知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甚至這種影響會保持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瘖y已成為生活方式的一種構件,一種可以在交往和互動中增加安全感的方式。沒有安全感的原因首先是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皮膚不好等。而這種增加安全感的方式事實上是將自己包裹、掩飾內心真實自我,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體現(xiàn)其內在。將個人形象簡單外化也是接受單一審美標準的表現(xiàn)。相較于內在的提升,外在形象的改變可能更容易,但這也正說明了前者的重要性。事實上,個人形象是身體外形與內在品質的統(tǒng)一,只有將二者相結合才能形成一種吸引力。

五、自我如何呈現(xiàn):人格魅力與情感感染力的培養(yǎng)

1.“編曲式”個人形象的建構

基于客觀數(shù)字指標的審美標準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美學意義上的,而非自然與健康標準?,F(xiàn)代消費文化背景下,青年群體追求體驗與精致,在這一過程中便出現(xiàn)兩種呈現(xiàn)方式:一種強調真實表現(xiàn);另一種注重“前臺”表演式的自我實現(xiàn)形式。盡管這兩種方式都是在展現(xiàn)自己的“在場”體驗,都在暗示所發(fā)生的事情是直接真實的。但兩種方式的區(qū)別在于第二種情況僅是讓別人看見自己正在做的有趣的事情;第一種情況則是通過這些事情告訴別人自己的主觀體驗,即主體的特別感知和體會能否被一眼看出。

“好看”和“有趣”。我們通常講要成為一個“有趣的”人,有趣事實上指的是個體的內在層面,即內在厚度?!奥愤b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但是在時間匱乏、生活步調加速的現(xiàn)代社會,很難做到通過長時間的交往去了解一個人的特點和習性。萊克維茨指出,“晚現(xiàn)代主體借助模塊化的整體造型來展示自己,即‘編曲式’的建構方式”[29]。這種建構方式認為個人展現(xiàn)的整體造型是由各種元素構成的,通過元素的組合而“編成曲”,屬于“他自己”的個人形象便得以建構。例如,有人喜歡徒步,他去過哪些類型的區(qū)域、參加過什么徒步協(xié)會,甚至是沙龍活動;有人喜歡烹飪和美食,他掌握了什么廚藝、體驗過哪些獨特的美食、了解過什么美食文化。這些特點和興趣經過組合“編成曲”,即形成個人形象,且具有獨特性。通過“編曲式”方式建立的個人形象,既“真”,又強調了自己的感知和體會,能夠體現(xiàn)主體的內在。

2.“獨異型”身體風格的發(fā)展

這里的“獨異型”不是普遍與特殊意義上的,而是強調有自己的審美和敘事,且這種審美和敘事主要是建立在生活方式層面的。以競爭為核心原則的現(xiàn)代社會,個體為發(fā)展和實現(xiàn)自我,要對自己進行全方位的提升,包括對身體的管理。其中,個人為維護外形所做的努力可以看作自我優(yōu)化的方式,它不是單純以標準審美為目的的。個人外形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其個性和特征,個性與外形相吻合既能展現(xiàn)真實的自我,又能建立屬于自己的風格。

身體作為情感和價值傳遞的媒介,不應該只停留在面部吸引力上?!叭窠∩碛媱潯币补膭钔茝V冰雪、山地戶外、馬拉松等戶外運動項目,推動中華傳統(tǒng)體育項目“走出去”?,F(xiàn)代青年群體參與并體驗的健身、跑步、游泳等大眾運動項目,瑜伽以及戶外和極限活動,一方面是以提升體能為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對自我身體和心靈的訓練。在日常生活中,個體自愿參與的各種運動是以自我為參照的,讓身體嘗試各種可能,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特別是個體的心理體驗。通過運動過程中的身體或者說是主體形式,個體發(fā)展了自己的“身體風格”。身體風格的發(fā)展除了進行以身體為導向的運動外,文化在心靈上的陶冶也是一個重要的面向,身、心本身就具有內在一致性。閱讀則是對心靈的自我訓練,也是自我優(yōu)化的過程。通過閱讀,個體可以在與自我、與他人,甚至是與物質世界的關系中建立共鳴,表達自己感知的過程同樣具有審美價值。

3.“社會性”情感感染力的培養(yǎng)

在社會互動中產生的吸引力是可以發(fā)生在情感層面的,即主體渴望在情感上被打動,也渴望在情感上打動別人,這種共情使自己能被看成是有吸引力的。這里可以借用柯林斯“情感能量”概念的部分內容。情感能量是一個“連續(xù)統(tǒng)”,“從高端的自信、熱情、自我感覺良好,到中間平淡的常態(tài),再到末端的缺乏主動性與消極的自我感覺”[30],且這種情感能量具有社會性特征。他認為情感能量是一種重要的“驅動力”,“高度的情感能量是一種對社會互動充滿自信和熱情的感受”[31]。若在與其他主體或群體的互動中得到充分的情感力量,個體在這一過程中也可以找到良好的自我。

情感能量是在互動和交往的過程中產生,自我也是在與社會的交叉中形成的,這也使情感具有特殊的社會取向。無論是微觀層面的直接互動,還是具體情境中經由個人所形成的社會關聯(lián),都以“真”為基礎,這樣才能形成持續(xù)且較穩(wěn)定的共同關注,并互為主體性。個體如果對互動和交往感覺良好,并且能夠體驗主體間性,那么當這種互動或交往再發(fā)生時就能夠激起具有感染力的情感。當然,在交往和互動過程中,有時也不乏“表演性”。適時的表演可以給予其他主體情感沖擊,有助于“創(chuàng)建‘情感共同體’”[32],情感感染力能使個體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認識并呈現(xiàn)自我。

4.“沉淀式”內在美的追求

對個人內在美的強調并不是要否定對美的外在表現(xiàn)的追求,而是要將二者統(tǒng)一。內在美指向人的內心世界,是人的思想、品德、人格等內在素質的體現(xiàn)。和外在表現(xiàn)相比,內心沉淀出的美可能不會被一眼看出,但是經由內在美形成的吸引力卻更持久、更深刻。美麗的容貌、精致的外表可以被視為一個附加項,但不會也不應該是一種指標。對美的更高追求是內在美,是發(fā)自內心的、心靈上的美。內在美也是自我探索、發(fā)展自我和實現(xiàn)自我的關鍵。

正確的人生觀是人的內在美的核心。人生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們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包括容貌在內,對身體的塑造是生活方式的重要構成,對待容貌和身體外形的態(tài)度反過來也會影響人們的行為選擇。受現(xiàn)代社會不確定性的影響,年輕群體對個人外形的投資被視為應對自我風險的一種方式。但是,對單一審美標準的迎合事實上又提高了這種不確定性。對個性和外形相統(tǒng)一的正確認知是自我優(yōu)化的關鍵。知識和修養(yǎng)是人的內在美的重要內容。任何時代,知識和修養(yǎng)都是個人發(fā)展自我的內在因素。年輕群體對面部吸引力和身體外形的過度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對人格魅力的探尋。內在美的培養(yǎng)是一個持續(xù)沉淀的過程,我們首先應該認識到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且獨一無二的個體。現(xiàn)代青年群體一方面強調獨異性,要與眾不同;另一方面又束縛于高度標準化的審美取向,進而出現(xiàn)的焦慮與不適正是缺乏內在堅韌性和自信心的表現(xiàn)?!?/p>

猜你喜歡
被訪者容貌顏值
畫與理
被訪者驅動抽樣法在中國退役運動員群體調查中的應用
誰說C-HR只有高顏值?
Perfect is Boring
除了顏值 你還會發(fā)現(xiàn)的我有趣
顏值高低只是一時的,保濕抗老是持久戰(zhàn)
高顏值香氛
感恩節(jié)
一個保潔員的生活
農村消費及消費環(huán)境狀況調查
揭阳市| 濉溪县| 荃湾区| 嵊州市| 平遥县| 天镇县| 文水县| 闻喜县| 策勒县| 吉安县| 乌拉特前旗| 萝北县| 射洪县| 于都县| 封丘县| 冷水江市| 清水河县| 台山市| 嘉峪关市| 郓城县| 砚山县| 保亭| 共和县| 汶川县| 武穴市| 开化县| 汉沽区| 罗甸县| 枣阳市| 长汀县| 恭城| 宜昌市| 梅州市| 安达市| 江孜县| 克东县| 资阳市| 辛集市| 绥中县| 灌云县| 辽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