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菊
摘要:目的:探討俯臥位通氣治療ARDS患者的臨床優(yōu)勢及不良反應。方法:研究2020年3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64例ARDS患者,用盲選抽簽法分為參照組(32例)應用常規(guī)治療,實驗組(32例)在參照組治療的基礎上應用俯臥位通氣治療,觀察和比較組間治療前后氧合指數(shù)、PaCO2、PaO2指標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jié)果:組間治療前氧合指數(shù)、PaCO2、PaO2對比并無差異(P>0.05),治療后,實驗組的氧合指數(shù)(265.87±98.36)mmHg、PaO2(52.89±9.83)mmHg相比參照組的要高,PaCO2(86.88±11.03)mmHg相比參照組的(71.64±10.14)mmHg要低(P<0.05)。兩組治療期間沒有發(fā)生明顯的不良反應(P>0.05)。結(jié)論:對ARDS患者實施俯臥位通氣治療的效果較為顯著,對改善患者呼吸狀況有積極影響,并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臨床應用優(yōu)勢顯著。
關(guān)鍵詞:ARDS;俯臥位通氣;不良反應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因受到感染、創(chuàng)傷、休克等多種因素,導致間接或直接肺損傷,以呼吸困難、低氧血癥、衰竭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綜合征[1]。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具有致死率、發(fā)病率高的特點,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嚴重負性影響。相關(guān)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在ARDS患者治療中應用俯臥位通氣治療對改善患者呼吸狀況,降低病死率有重要作用[2]?;诖耍敬窝芯坑^察并分析了俯臥位通氣治療ARDS患者的臨床優(yōu)勢及不良反應,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2020年3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64例ARDS患者,用盲選抽簽法分為兩組,實驗組(32例)男53.13%(17/32),女46.88%(15/32),年齡在19-70(平均50.36±3.29)歲;參照組(32例)男56.25%(18/32),女43.73%(14/32),年齡在20-71(平均51.72±4.78)歲。組間基礎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參照組應用常規(guī)治療,針對患者原發(fā)病給予糾正酸堿失衡、水電解質(zhì)紊亂、抗感染等藥物治療,控制或去除病因。
實驗組在參照組治療的基礎上應用俯臥位通氣治療,治療時指導患者采用俯臥位,將潮氣量調(diào)整為6-8ml/kg,吸氣流速控制在40L/min,以8-12cmH2O為PEEP的參數(shù)?;颊呙咳罩委煏r間應持續(xù)2小時。
1.3觀察指標
比較組間治療前后氧合指數(shù)、PaC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O2(血氧分壓)指標,氧合指數(shù)、PaO2水平越高,PaCO2水平越低治療效果越顯著。
比較組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氣胸、呼吸機相關(guān)性肺炎等,記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越低治療的安全性越高。
1.4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24.0統(tǒng)計與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 x±s表示,t 檢驗分析)、計數(shù)資料(n/%表示,卡方檢驗分析),P<0.05判定有差異。
2結(jié)果
2.1對比治療前后氧合指數(shù)、PaCO2、PaO2
組間治療前各項數(shù)值對比均無差異(P>0.05),治療后,實驗組除PaCO2水平相對較低外,其余數(shù)值均高于參照組的,P<0.05,見表1。
2.2對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兩組治療期間沒有發(fā)生明顯的不良反應(P>0.05)。
3討論
真菌性肺炎、細菌性肺炎、敗血癥等因素是引發(fā)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主要原因,好發(fā)于嚴重創(chuàng)傷、重癥肺炎者,該疾病典型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嚴重的呼吸困難,伴隨頭暈、胸悶、煩躁不安等癥狀。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進程可分為4期,當患者病情發(fā)展到終末期時,會出現(xiàn)明顯的缺氧癥狀,嚴重時會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在ARDS患者治療中應用俯臥位通氣治療非常重要[3]。
本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組間治療前氧合指數(shù)、PaCO2、PaO2對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實驗組各項數(shù)值均優(yōu)于參照組(P<0.05)。治療期間,兩組均無發(fā)生明顯的不良反應(P>0.05),原因分析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病理的基礎特征表現(xiàn)為濕肺,導致患者出現(xiàn)憋氣、呼吸困難等癥狀。俯臥位通氣治療改善患者呼吸狀況及臨床癥狀的主要作用機制體現(xiàn)在其能夠使患者呼吸功能殘氣量FRC增加,且對減少心臟和縱膈對肺部的壓迫也有促進作用,能夠起到改善分泌物增多等情況。此外,對ARDS患者實施俯臥位通氣治療能夠改變患者膈肌的位置、運動方式,使肺應力分布均勻,對患者肺組織功能的改善與恢復起到促進作用,從而有效糾正低氧血癥,改善氧合。同時由于俯臥位通氣治療能夠起到促進肺復張的效果,將其應用在ARDS患者治療中能夠降低肺部開放壓,預防肺部損傷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因此其臨床應用優(yōu)勢與安全性較高。
綜上,俯臥位通氣治療ARDS患者有顯著的優(yōu)勢與效果,對改善患者呼吸狀況有積極影響,不良反應并不會增加,有較高安全性,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李長城,余旻. 俯臥位通氣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療效的Meta分析[J]. 海南醫(yī)學,2020,31(04):529-533.
[2]張東旭,周鵬飛. 呼氣末正壓通氣聯(lián)合俯臥位通氣對ARDS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 安徽醫(yī)學,2020,41(01):56-59.
[3]陳超,胡春暉,張慧峰,等. 俯臥位通氣對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腹腔壓力的影響研究[J]. 心肺血管病雜志,2020,39(07):795-79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