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翠
(合肥市六安路小學翠微分校 安徽合肥 230001)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一個單元是由相同主題的課文構成,教材不僅精選了單篇課文,還精選了課后習題,而課堂教學的設計離不開課后習題的講解,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對課后習題的理解。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練習題一般有兩三題。一年級以兩題較多,二年級則有三題。以二年級下冊為例:除第四單元的四篇課文課后習題為兩題外,其余單元均為三題。第四單元課后習題為兩題是因為該單元的教學重點、語文要素是“運用學到的詞語把想象的內(nèi)容寫下來”,這是在第二單元寫人、第三單元識字的基礎上,進而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以及對于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學生需要根據(jù)知識儲備進行輸出落筆,花費時間相對較長,所以只設置了兩題。
低段語文教材課后習題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課后練習的第一題均為讀課文。教材通常安排了不同形式的讀,如朗讀課文、想象畫面背誦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默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一讀你喜歡的部分,層次一步步在地提升。
1.在一年級下冊第17課《動物王國開大會》課后習題中第一次提出分角色朗讀課文,這篇課文篇幅比較長,對于低段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是比較難的,這就需要他們正確流利地讀課文,疏通大意。為此,筆者先讓學生們借助拼音讀通、讀懂課文;再讓其聽課文范讀;最后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評出最佳朗讀者。通過層層訓練,不僅完成了分角色朗讀的教學任務,而且讓他們在感受讀感嘆句和疑問句時的不同語氣,扮演不同人物的過程中體會完整的通知需要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2.二年級上冊第20課《雪孩子》的課后習題中第一次提出默讀。所謂默讀即不出聲,不指讀,不唇讀。一篇長課文的學習需要提高閱讀速度,為此學生們要學會默讀。
3.想象畫面讀由二年級上冊的讀古詩句想畫面,到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讀句子想畫面,再到高年級的讀文章想畫面,一步一步地在想象上提升要求。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二年級下冊第7課《一匹出色的馬》的課后習題中第一次提出,這是在讀好重音基礎上的提升。如何有感情地朗讀呢?我們可以想象畫面。如“路的一邊是田野,蔥蔥綠綠的……”中,“蔥蔥綠綠”要重讀,語速較慢。想象田野的綠、美,心中感覺暖暖的,朗讀語氣自然柔和。
另外還需要有情感地讀好人物對話,體會心情變化。如:“等我們回到家時,她已經(jīng)在門口迎接我們,笑著說:‘我早回來啦!’”妹妹是笑著說的,在這里“笑”“早”需要重讀。在朗讀時,要用一種輕松愉快的語氣,體會妹妹騎馬比我們早回家的那種快樂、興奮、自豪。同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一家人其樂融融、幸福美滿的氛圍。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語感的手段之一,同時也助于完成閱讀理解和習作練習。
語文教學中,我們一般都遵循由字到詞再到句子、篇章的程序,因此詞語的積累必不可少,為此習題中也設置了“讀一讀,記一記”欄目,讓學生從課文中積累好詞。同時,由課文中的好詞再拓展到課外好詞,它指引的是一種學習思維。如在教學《鄧小平爺爺植樹》時,筆者關注了課后習題第三題“讀一讀,記一記”中的四個成語:碧空如洗、萬里無云、引人注目、興致勃勃。這些詞語中有些是描寫天氣的,于是在教學中,筆者順勢引導學生說一說還有哪些形容天氣好的詞語,積累了秋高氣爽、天高云淡等課外好詞。課文中還有 “額頭已經(jīng)滿是汗珠”的句子,那由滿頭大汗又能想到什么成語呢?從而引出“汗流浹背”。將這些詞語記錄下來并不斷積累,以便后期運用到寫作中,給語文學習帶來質的變化。
理解課文內(nèi)容包括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對作者思想感情的領會,對重點語段的分析,對加點詞語的理解,對精彩語句的揣摩。這些習題在不同篇幅的課文中都有體現(xiàn)。
課后習題還有一種類型為拓展性練習,包括小練筆、實踐性練習等。二年級下冊第二課《找春天》中的一個課后習題是:“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樣的?”該題突出語文課程的實踐性。語文實踐活動是新課標一個顯著特征,如查閱資料、實地考察采訪某人等都是實踐性練習,教師要鼓勵學生們在校園中完成這些實踐性練習。
在《楓樹上的喜鵲》課后習題中有這樣一題:“看到下面的情景,你會想到什么?試著寫下來?!边@是要求想象小喜鵲和喜鵲媽媽之間的對話。教師應該把這樣的課后練習穿插到教學中,讓學生們在課堂內(nèi)完成,幫他們更好地理解“我”對喜鵲的喜愛。
在《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課中,筆者設置了這樣的小練筆:說說你身邊的雷鋒。于是學生們這樣寫道:
雷鋒叔叔正在教室里給同學講題;
他正在校園里扶起摔倒的同學;
他正在社區(qū)里為居民免費看??;
他正在公交車上給老奶奶讓座。
利用課堂中的仿寫,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習題類型多樣,有讀的,有理解的,有書寫的,這些不同類型的習題又在不同階段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因此教師要依據(jù)學段、單元目標,依據(jù)本課的重難點,把課后習題無形地融入教學設計。
教師是教學設計和實施的主導者,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中,教師應依據(jù)教學需要隨機引入課后習題,針對課文講解重難點,并抓住重難點問題展開提問,借此展開教學。如《開滿鮮花的小路》課后習題中第三題:“課文中‘美好的禮物’指的是什么?”我們可以抓住這個問題讓學生通讀課文后找到答案,再設計問題延伸拓展:那禮物從哪來的?鼴鼠先生得到禮物后有什么樣的心情變化?生活中還有哪些禮物也是美好的禮物?從而拓展、升華課文的主題。
習題訓練形式多樣。語文課堂訓練要落實課后習題,一般第一課時完成課后習題中的朗讀和整體感知,第二課時可完成剩下的內(nèi)容理解和小練筆。
《開滿鮮花的小路》課后習題中有這樣一題:“生活中還有什么也是美好的禮物?”此題的設計目的是教學生學會感恩。上完這課時,正值三八婦女節(jié)前夕。因此筆者布置的星期天作業(yè)就是制作女神節(jié)禮物,并寫作《送給媽媽的禮物》的主題日記。筆者讓學生們先制作再寫作,并告知他們先想好如何準備,然后寫出制作的過程,最后寫一寫自己的心情。這些做法可以真正將拓展落到實處。
三年級上冊共安排了三篇閱讀鏈接,分別為片段、篇章、詩歌,編者鏈接這些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有著不同的意圖。第五課《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對水泥道上景色的細致描寫,而閱讀鏈接《自報家門》則是對多種事物的簡略描寫。兩篇文章有詳寫有略寫,相得益彰。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對比閱讀讓學生知道寫作可以有不同的寫法,同時需要詳略得當。
《秋天的雨》鏈接的是《太陽時鐘》,它們的共同點是都有總起句,從多方面去反映事物特點,寫作有層次。教學中要滲透總起句的作用,這樣學生寫作時思路才能清晰。
閱讀鏈接只是一個點,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點帶面,從單篇到整本書,再以整本書帶動多本書,拓寬同一主題的邊界范圍,豐富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縱觀整體課堂教學,筆者發(fā)現(xiàn)自己雖然關注了課后習題,但是在課時安排上還不夠妥當,在課堂銜接上還不夠自然,后期仍需要不斷地觀課磨課,提升自己的備課效率和反思的深度,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讓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扎實、高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