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才華 王小毅 沈小玲
【教學實錄】
一、揭示課題,想起“那人”
師:初次見面,沒帶什么給大家。為大家唱一首歌,行嗎?
生:行。
(師演唱《感謝你》)
師:歌曲名字叫作——
生:《感謝你》。
師:有時候,“感謝你”可以換一種說法——
生:有你,真好!
師:真聰明?。ò鍟n題)就拿第八單元的課文來說吧,生活單調的少年魯迅在閏土那里聽到了很多稀奇有趣的事情,他可能在心里感嘆——
生:有你,真好!
師:那個北風怒號的黃昏,癱坐在地上的黃包車夫面對魯迅先生的幫助,可能會說——
生:有你,真好!
師:丈夫失了業(yè)的窮苦女傭阿三面對魯迅先生的關心,也可能會說——
生:有你,真好!
師:是的,同學們!“有你,真好”四個字,看著簡簡單單,但是能帶給人溫暖的感覺。仔細凝視這四個字,回想一下,你第一時間想起的是誰?
(生交流)
師:其實,這四個字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我們不僅會想起熟悉的人,比如爸媽、同學、老師,還可能想起并不熟悉的人,比如學校里的保安叔叔……我們來看一段視頻,也許看完后,你會回憶起更多的事情。
(生觀看視頻)
師:這里的哪一張照片讓你產生了聯(lián)想?你想起了誰?咱們拿起作文本,工工整整地寫下這個人的名字。想一想,你為什么想對他說“有你,真好”?一定是因為某一件事情,對吧?用一兩個關鍵詞概括一下那件事,就寫在那個人名字的后面,就像這樣。(板書:人物—事件)
(生回憶、書寫)
師:你也許想起的不止一件事情,那你可以在第一件事情后面用上分號,再寫第二件事情。注意概括!寫好我們交流一下。
生:我想對我們學校的保安叔叔說“有你,真好”。一個雙休日,我去學校拿落下的作業(yè)本。因為我沒穿校服,所以他堅持不讓我進校。我感覺很不高興,但后來想到保安叔叔一定對每一個人都這樣小心。這樣,我們的校園才能安全。
師:真懂事!這么長的幾句話變成四個字,那就是保安叔叔——
生:堅持原則。
……
師:同學們有寫保安叔叔的,有寫奶奶的,有寫老師的……我相信,大家此刻看到筆下的那個人,心里一定感到特別溫暖。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用文字來訴說對他的感謝。
二、聚焦“那事”,放大細節(jié)
師:怎么寫?自然不能像剛才那樣,一兩句話就說完了,對吧?
生:先寫事情的起因,再寫事情的經過,最后寫結尾,用三五句話寫出主旨。
師:有補充嗎?
生:我覺得主旨不一定放在最后,應該融入整篇文章。
師:哇!同學們記住,文章有法,文無定法!高明!
生:我覺得要突出“有你,真好”,還要抓住細節(jié)描寫。
師:說到了一個特別關鍵的詞,叫“細節(jié)描寫”。(板書:細節(jié))說起細節(jié),咱們看看課文。如果有個人寫了這樣的詞語(屏幕呈現:兩個好心人—包扎傷口),你能說出這出自哪篇課文嗎?
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師:是啊,黃包車夫受到了救助。我們來一起看。(呈現課文中“救助車夫”的片段)請同學們?yōu)g覽這個片段,看哪些細節(jié)寫得特別好,把它們圈畫出來。
(生圈畫、交流)
生:片段中的細節(jié)特別多,有幾個連續(xù)的動詞——跑、拿、扶、蹲、跪、夾、洗、敷、扎。
師:一下找出九個動詞。這九個動詞重不重要?不能就寫一句簡單的話“他給我包扎了傷口”啊!
生:“他那灰白的抽動著的嘴唇里發(fā)出低微的聲音”,這里運用了神態(tài)描寫。
師:寫得很細致,表現了當時車夫的處境,是不是?畫面如在眼前,好!
生:“怎么了?”“先生,沒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進腳底了,疼得厲害,回不了家啦!”這里是語言描寫。
師:一句簡簡單單的“怎么了”包含了關切。把事情寫具體,就是要有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要給讀者以鮮明的畫面感。
三、關注場景,具體描寫
師:在這個片段附近,老師發(fā)現一個問題。大家看——
(屏幕呈現課文:有一天黃昏,呼呼的北風怒號著,天色十分陰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趕著回家。爸爸媽媽拉著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離伯父家門口不遠的地方,看見一個拉黃包車的坐在地上呻吟,車子扔在一邊。)
師:把它換成下面這句話,不是更簡潔嗎?
(屏幕呈現句子:有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去伯父家,路上看到一個人受傷了,坐在地上。)
生:我覺得,因為這段話的后半部分寫的是黃包車夫腳受傷了,所以要用“陰暗”“怒號”這樣“不好的詞”來襯托后面的事情。
師:什么叫“不好的詞”?(笑聲)我不明白為什么要寫“呼呼的北風怒號著,天色十分陰暗”,我也不明白為什么要寫“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趕著回家”。
生:我覺得這樣寫反襯出了魯迅的為人。
師:誰反襯誰?
生:就是用街上的人反襯出魯迅先生為別人想得多。
師:是啊,街上的人各忙各的,沒有一個人注意到車夫。當他極其無助時,有人救助了他,讓他怎么不想說出“有你,真好”?你還有補充?
生:其實這一段話表現出了魯迅富有同情心。
師:是的,怎么表現呢?
生:用環(huán)境描寫,用街上的人來形成對比。
師:是的,這樣的天色,這樣的北風,放在這里是有作用的!(板書:場景)把場景寫清楚,有利于我們表達“有你,真好”。把場景寫具體,其實在我們剛才那首歌的歌詞中也有體現,一起看——
(屏幕呈現改編后的歌詞與原歌詞)
還記得你攙扶過我——還記得(風雨中)你攙扶過我
還記得你呵護過我——還記得(人群中)你呵護過我
還記得你安慰過我——還記得(流淚時)你安慰過我
還記得你鼓勵過我——還記得(彷徨時)你鼓勵過我
師:如果把“風雨中、人群中、流淚時、彷徨時”都去掉,原來的歌詞還能那么動人嗎?誰來說一說?
生:我覺得有了“風雨中、人群中、流淚時、彷徨時”,更能體現人在那個時候非常無助,更能凸顯“攙扶、呵護、安慰、鼓勵”帶給人的溫暖。
四、真情表達,現場評講
師:把細節(jié)寫具體,把場景寫清楚,這樣才能更突出你們想表達的“有你,真好”。同學們,讓我們再次看看課本里的習作要求。
(生默讀習作要求)
師:習作要求我們不一條條念了。老師只有一個提醒——寫的時候假想這個“你”就在眼前,你用文字和他對話。記住,這個人在靜靜地“聽”你和他回憶往事,和他吐露真情。(板書:真情)現在,拿起作文紙,咱們不寫開頭,也不寫結尾,就以“那天……”或者“記得那一次……”為開頭,好嗎?開始寫吧。
(生寫作約10分鐘,師巡視指導)
師:今天時間有限。我們暫且停下來,聽一聽別人的習作,也許能給我們的寫作找到新的靈感。
(指名兩生朗讀自己的習作)
生:那天下暴雨,我奶奶接我回家。傘,只有一把,我們擠在一塊兒。奶奶常把傘往我這邊靠,我也把傘推了回去。奶奶轉頭瞪了我一眼,用滿是裂痕的手握住我的手,把傘靠向我這兒。她的右手臂濕了。我趕忙對她說:“奶奶,你的手臂……”她對我笑了,擺了擺手。一股酸澀涌上了我的心頭,隨后變?yōu)榕鳌N铱粗?,眼淚蒙住了我的眼。有你,真好!
師:大家剛才聽到了哪幾個重要的細節(jié)?
生:她們倆互相推傘,最后奶奶還是把傘推給了她,奶奶的手臂濕了。
師:好的,“推傘”的細節(jié)你記住了。還有哪個細節(jié)?
生:我記住了她的環(huán)境描寫,一開始寫的是一個暴雨天。
師:暴雨天是怎么樣的?你記住了嗎?
生:傾盆大雨。
師:不對,那是你的想象。她根本沒有寫出傾盆大雨來,這正好是她的習作需要改進的地方。(稍頓)還有一個細節(jié),有一個字,我覺得用得特別有意思,你知道是哪個字嗎?
生:我覺得是奶奶瞪了她一眼的“瞪”。
師:好!要不我們讓當事人自己說?
生:當時奶奶瞪了我一眼,其實我知道她并不是生氣,她是想讓我明白不能著涼。
師:是的!一定不是生氣,奶奶那一刻可能有些嚇人,那個“瞪”是情急之下的反應,她最希望的是——
生:把傘推向我這邊。
師:一個小小的 “瞪”字,滿滿都是愛。(稍頓)剛才同學提出的那個“傾盆大雨”,你覺得要不要寫?
生:要寫。那天下暴雨,豆大的雨點重重打在傘上……
師:很好,有聽覺了。
生:一股寒氣向我逼近。
師:凜冽的寒風,是吧?好的,我相信你已經知道怎么改了。下一位。
生:記得那一次,我既孤單,又無助。
師:既孤單,又無助,你們知道他的孤單和無助嗎?
生:(齊)不知道。
師:你的孤單和無助,我們感覺不到。記住,高明的寫法是你寫你的孤單,可以不出現“孤單”兩個字。你自己想辦法,好嗎?繼續(xù)往下讀。
生:窗外狂風怒吼著,雨水在窗子上畫出一道道白痕,雷聲如同一只只巨獸向房子奔來。
師:稍停。(面向全班)學到了什么沒有?
生:開頭寫了暴雨天,后面要跟著寫暴雨天是怎樣的。
師:好。你記住了哪句話?
生:雨水在窗子上畫出一道道白痕……向房子奔來。
師:好的,你很會傾聽。(轉向朗讀者)請你再把這句話念一遍。
(生讀)
師:我請他把這句話讀第三遍。很多人寫狂風暴雨,總是寫什么傾盆大雨、豆大的雨點。他的這句話和它們不同。再聽一次!
(生再讀)
師:真好,繼續(xù)!
生:我坐在桌子前,只有燈光為我壯膽。突然,“噼啪”一聲,燈光閃了閃,滅了。我害怕極了,想叫,可是嘴唇只是不住地顫抖,發(fā)不出聲音來。我踮起腳,找到了打火機,可是蠟燭不見蹤影?!斑诉诉恕保翋灥那瞄T聲響起。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應該開門嗎?外面是什么人?他要干什么?……我慢慢向前挪動,終于到了門邊……后面沒寫完。
師:你們發(fā)現了嗎?原來,剛才對天氣的描寫只是第一層,后面一層又一層的描寫,把他一點點推向真正的孤獨、無助、恐懼的深淵。我念一段,好的文字百念不厭。(念生的文稿)我知道,等下發(fā)生的故事一定讓人備覺——
生:溫暖。
師:真好,回去每個人都按照課堂上領悟的東西,慢慢改自己的文章,再豐富,再完善。下課!
【教學思考】
備課時有幾個問題一直縈繞在腦海里:作文課怎么上?在40分鐘時間內,結合教材本身,可以教給學生什么?
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習作基礎。神態(tài)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一次又一次地寫,從三年級一直寫到六年級,有沒有用?本課還需不需要繼續(xù)和他們強調這些?反復研讀教材后,筆者把這些方法放在了第三位。
寫事件要寫場景。對此,六年級學生也是有基礎的。不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并不明白“一切景語皆情語”,任何場景描寫都不會是無緣無故的。筆者想把這一點放在第二位。
而放在第一位的是“真情表達”。筆者想通過動人的畫面、音樂以及自己的演唱,傳遞給學生這樣的信息: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動人的瞬間,我們要慢慢地沉靜下來,問問內心,追憶過往,把那些讓自己感覺到溫暖的剎那、讓自己感覺到溫暖的那個人,鄭重地寫在作文紙上。
【教學評析】
王小毅:本單元習作要求是“通過事情寫一個人,表達出自己的情感”。這里面有三個關鍵點。第一,寫出人物的特點;第二,寫一件事或者多件事,且要寫出當時的場景;第三,融入自己的情感。
從統(tǒng)編教材的編排序列來看,三年級嘗試寫出人物特點,四年級學習從多個方面寫出人物特點,五年級用具體的事例、場景、細節(jié)把一個人的特點寫具體??梢?,六年級寫這篇文章是有起點的。那么,這次習作的“增長點”究竟在哪里呢?主要是融入自己的情感。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這節(jié)課最值得學習的是教師關注了每個人的習作任務,引領全班學生經歷了一次習作的全過程,并給予相應的指導。所以,每個學生不僅關注自己的習作該怎么寫,還關注他人的習作,學習優(yōu)化自己的習作。實踐性特別突出。
有幾個環(huán)節(jié)做得非常好:第一個是取材環(huán)節(jié)。用歌曲導入新課,調動了學生的真情實感,教作文也是教做人。第二個是構思環(huán)節(jié)。教師用范文引路,用課文中的片段來引導學生回顧作者是如何把細節(jié)、場景寫具體的。不過,這個環(huán)節(jié)用時太多,其實很多內容閱讀課已經教過了,不是難點。難點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那就是起草?!罢媲楸磉_”是這節(jié)課最值得關注的內容。也就是說,在把事情寫具體,關注場景、細節(jié)的時候,用哪些具體的方式,把情感融入習作,是學生感到無助的,也是教師需要指導的。
本課把相關指導巧妙地安排在交流展示過程中。學生說得比較好,說到了細節(jié),也說到了場景。但是個人覺得這節(jié)課的重點指向了如何寫具體。如果把重點放在環(huán)境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中怎么融入情感,那樣教學效果會更好。
沈小玲:寫作是為了自由表達和與人交流。這個單元的習作要求是“通過事情寫一個人,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圍繞習作要求,談兩點感受。
第一,喚醒了學生真實的情感。《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第三學段應“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在四個方面,彭老師做得特別好:一是有鋪墊。彭老師播放了一段動人的影像,還動情地高歌,打動人心。二是有借鑒。彭老師特意安排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包扎傷口”的場景,借鑒得非常好。三是有交流。在課尾,針對兩個學生的習作作了交流,能夠感受到學生的真情流露。四是有梯度。本冊教材第三單元和第八單元的習作都與真情實感有關系,但二者的梯度并不一樣,前者是表達看法,后者是把感覺寫出來。彭老師做了區(qū)分,喚醒了學生真實的情感。
第二,寫具體,有方法。通過事情去寫一個人,需要把事情寫具體。這個人必須是有血有肉的。表達真情實感,要有具體的內容。彭老師作了很好的方法指導,引導學生寫場景、寫細節(jié)。
教材最后一段話這樣寫道:“寫完后讀一讀,看看是不是把事情寫具體了,是不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如果有可能,把這篇習作與文中的‘你分享。”基于此,本課補充一個分享環(huán)節(jié)會更好。
(1.廣東省東莞市莞城中心小學? ?523000
2.重慶市渝中區(qū)教師進修學院? ?400010
3.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qū)文聯(lián)?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