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
作為當前高中學生的必修科目,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發(fā)展越來越受人們關注。就當前局勢來講,通用技術課程教學尚處于探索起步階段,存在著教學模式單一、課題內容枯燥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體驗式教學改革刻不容緩。通過體驗式教學來優(yōu)化學生課堂學習體驗,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鍛煉創(chuàng)新性思維,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所收獲,使學生主導課堂,主動汲取知識內容,讓學生產生對于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從根本上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
一、現(xiàn)階段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通用技術課程學習興趣較低
通用技術課程作為新進必修科目,學生對其了解相對較少,且對于該課程學生間也存在著較大的興趣差異,相對于一些動手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來講,通用技術課程內容存在著一定的學習難度,若不及時解決加以改進教學模式,這極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習效率。往期通用技術課程教學通常并未設置專門的任課教師,一般由主課的教師進行代教,因此主課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往往會影響到該課程的教學,使通用技術課程教學太過正式而缺乏生氣,內容也過于枯燥,阻礙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的道路。
(二)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模式過于嚴肅單一
現(xiàn)階段教師在教學通用技術課程時仍以口頭講述為主,教師通過這樣的形式將學習內容傳達給學生,學生參與課堂的形式就是努力聽講,但在此過程中學生是否真正動腦思考,是否能構建起自我的學習框架,我們不得而知,在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僅接受效果差,而且容易對教師的講述產生厭煩或逆反心理。除此以外,在通用技術課程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為盡快完成教學任務,也輕視了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很少組織學生展開團體活動,未應用體驗式教學方法,這樣的課堂模式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死板,嚴重違背通用技術課程設立的初衷。
二、體驗式教學應用于通用技術課程課堂教學中的必要性
(一)切合學生學習發(fā)展特點
新時代的高中生相較于以往的高中生有很大差異,現(xiàn)如今的高中學生,心理發(fā)育健全,思維成熟度高,個體獨立感強烈,因此教學就要切合學生的學習習慣來展開,應用體驗式教學的教學方法,打造生動活潑的開放式課堂,使教學事半功倍?,F(xiàn)階段的高中生,知識儲備豐富,尤其對于互聯(lián)網(wǎng)多媒體等新興文化接觸較多,對于現(xiàn)代化信息層面的內容比較感興趣,因此在應用體驗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去迎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合理利用好教室所配備的多媒體設備物盡其用,去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進行教學,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體驗。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只有設計出迎合學生興趣愛好的教學模式,才能真正讓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二)符合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要求
現(xiàn)階段的通用技術課程課堂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有著較大差異,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下,課堂的教學模式也不斷在探索創(chuàng)新中前行,所以,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理念也不能停下革新的腳步,要去追求更優(yōu)質的教學理念。而體驗式教學方法,在新時代教育理念的層層篩選后脫穎而出,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給予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敢于創(chuàng)造,去主導課堂的走向,用親身經(jīng)歷去體會學科內容,讓學習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三)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率
評價一門課程教學成功與否就是看在教學結束后學生對于該課程的掌握情況。好的教學模式能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與創(chuàng)造性,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習將變得更為得心應手,能夠更好地去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在通用技術課程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合理變換教學模式,引入體驗式教學方法,幫助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在此過程中也能有更好的自我發(fā)展空間,鍛煉其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三、通用技術課程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一)定期組織實踐教學活動
通用技術課程教學的五大核心內容為:技術思維、工程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繪圖能力與語言表達水平。而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宗旨,就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將理論轉變?yōu)閷嵺`的能力。讓理論變?yōu)楝F(xiàn)實,是學生學習的根本目標所在。而體驗式教學方法,就明確提到了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學生在實踐經(jīng)歷中探索思考,對知識內容有了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才能真正提升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攻堅克難關的過程中,都能親自操作有所收獲,真正讓理論接近現(xiàn)實,升華學生的知識水平。
例如,在教學《技術與設計2》的“流程的設計”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結課作業(yè)就是讓學生去參與一次流程設計的實踐活動,課本中所提到的實踐活動為:在活動空間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一次保濕乳的設計活動,教師就可帶領學生來實踐這次活動。首先教師要帶領學生詳細閱讀課本上的內容,再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更好地去學習保濕乳的一些基本設計流程,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做出個人的成果后,這種成就感與喜悅感是推動學生深入學習最好的幫手,接著教師就可推動實踐活動進程,進一步探究在制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如保濕乳的顏色不正確、出現(xiàn)沉淀的現(xiàn)象等。接著就要對上述發(fā)現(xiàn)的問題展開討論,教師也要為學生提供指導,保證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去思考,讓學生去探討這些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以及在今后的操作過程中如何避免。在活動結束以后,每位學生都要認真寫下在活動當中的收獲與體會,讓學生回想在這樣的課堂當中,自己真實的學習狀態(tài),很多學生都認為在這樣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下,自己更樂意去接收更多的內容,同時學習效率也有質的飛躍,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二)從學生學情出發(fā)應用情境教學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動力,也是學生去主動學習探索發(fā)現(xiàn)的基礎。情境創(chuàng)建是一項能快速讓學生了解學習內容并萌發(fā)學習興趣的教學手段,教師要深度研究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科內涵以及該階段學生的性格特點、理解能力,以此為理論依據(jù)去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抓住學生的關注熱點幫助其提升課堂專注度,來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走入課堂學習當中。
例如,在教學《技術與設計2》中的第四章“控制系統(tǒng)設計”時,要想調動起學生的設計熱情,就可創(chuàng)設情境:“假如在上廁所時發(fā)現(xiàn)未帶廁紙,怎么辦呢?”這樣有趣的話題,能在短時間內活化學生思維,接著就引導學生去思考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從而引入教學,讓學生設計出一個提醒裝置。接著,教學的全過程就都要圍繞尋求該問題答案來進行,讓學生小組合作,在結課時,學生利用本節(jié)重點內容Arduino程序和幾個傳感系統(tǒng)設計出一個裝置。學生可通過該裝置利用超聲波檢測廁所內是否有廁紙,如果還有剩余,就將指示燈提示為黃色;若檢測到?jīng)]有剩余,就將指示燈提示為紅色。另外,還有一個聲波系統(tǒng),檢測廁所是否有人正在使用,提醒人們注意。同時,學生在該裝置中添加了溫度顯示系統(tǒng),設計頗為人性化。學生通過這個裝置的設計研究與探討,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透徹,加深了學習印象,從而高效地完成了本章的學習內容。
(三)組織競賽活動于競爭中提升
通用技術課程的設置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理論技術水平與動手操作能力,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想與發(fā)散性思維,讓學生將所學變?yōu)樗?,而組織學生展開競賽的目的一是加深學習印象深化內容理解,二是讓學生體會競賽的緊張刺激,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同時也能鍛煉學生間的團隊合作能力,因此在通用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組織參與競賽具有其關鍵意義,也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引用素材。
例如,在教學《技術與設計2》第一章“結構與設計”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教學的重點內容就是“怎樣使結構更為牢固”,就可以組織競賽來展開教學。學生在完成自己的木橋設計作品以后,自然會去檢查作品還存在哪些問題,而在發(fā)現(xiàn)穩(wěn)定性方面有問題時,我們很快就能想到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的定理,這就需要學生去思考如何將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應用到自己的作品上。在考慮完穩(wěn)定性后,橋梁的承重極限也不容忽視,在收集資料與參閱各大橋梁圖片后,發(fā)現(xiàn)拱形結構是承重的關鍵,學生就需要設計出合理的拱形弧度來應用到自己作品上。通過這樣在競賽中相互幫助又相互競爭,學生不斷完善著自己的作品,在原有基礎上也有較大的提升。因此,競爭帶來的不只是名次,更能帶來推動理論于實踐的積極作用,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拓寬自我知識應用面。
(四)健全體驗式教學評價體系
課后教學評價是檢驗學生課堂體驗與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健全體驗式教學評價體系,有助于教師明確課堂存在的問題,幫助教師及時改進優(yōu)化學生學習體驗,防止體驗式教學效果發(fā)生偏離。而健全評教體系,就要首先明確評教的理論依據(jù),最后做出結論,這樣的評教結果才更具參考價值。
例如,在讓學生課前進行評教時,教師可設計一張表格,設置課前、課中、課后三部分。在課前評教時,教師要先為學生解釋何為體驗式教學,并為學生提供預習資料,教師不加干預,讓學生自主判斷自己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能否敞開自我,保持精神集中,以此作為課前評教的評價標準。課中評教,就應為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真實的學習狀態(tài),需要教師來進行完成,去觀察學生課堂氛圍是否活躍,注意力是否集中,以此來作為課中評教的評價標準。最后,就是最能反映問題所在的課后評價,其主要包括對于教學效果以及課后收獲的評價,通用技術課程區(qū)別于其他文化課程,其內容更多的是讓學生理解去動手操作的創(chuàng)造性課程,因此課后作業(yè)就能明確反映學生對于課堂內容掌握程度,也是課后評教的主要內容,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及時對課堂內容作出調整,內容過載導致學生無法吸收的問題出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教學評教,以此來不斷完善更進教學,深化知識內容,使體驗式教學模式不斷趨于完善。
總之,體驗式教學方法在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中有著其極為重要的實用價值,這就要求教師在展開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入體驗式教學,讓通用技術課程步入教學新時代。為達到上述理想,教師必須敢于創(chuàng)新,革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積極創(chuàng)新課堂教育模式,同時學校也要及時配備相應的基礎設施,以此才能使體驗式教學在通用技術課程中煥發(fā)活力,真正取得突破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