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逆運算”的內涵解析及其表現(xiàn)標準

2022-05-30 19:47劉加霞
教學與管理(小學版) 2022年11期
關鍵詞:逆運算開方乘方

摘要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減(除)法是加(乘)法的逆運算”,為何不提“加(乘)法是減(除)法的逆運算”或者“加減、乘除互為逆運算”呢?對逆運算、互為逆運算有三種解釋:映射視角、函數(shù)視角以及單位元視角,不同視角的解釋會帶來不同答案。小學階段在具體情境中可以說“加減、乘除互為逆運算”,不應拘泥于映射視角的解釋,并以“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為例提出了它的表現(xiàn)標準。

關? 鍵? 詞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 四則運算 逆運算 內涵解析 表現(xiàn)標準

引用格式 劉加霞.“逆運算”的內涵解析及其表現(xiàn)標準[J].教學與管理,2022(32):31-33.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版課標》明確指出:數(shù)與代數(shù)是義務教育階段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領域,在小學階段包括“數(shù)與運算”和“數(shù)量關系”兩個主題。強調“初步體會數(shù)是對數(shù)量的抽象,感悟數(shù)的概念本質的一致性,形成數(shù)感和符號意識;感悟數(shù)的運算以及運算之間的關系,體會數(shù)的運算本質上的一致性,形成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盵1]該內容要求與以往數(shù)學課程標準相比發(fā)生很大變化。簡言之,特別強調數(shù)概念、數(shù)的運算的一致性,特別強調整體地把握運算之間的關系。例如,《2022年版課標》中多次(共計10次提及“逆運算”,其中2次提到“乘方與開方互為逆運算”,其他8次關涉四則運算)強調“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而以往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關于“四則運算”都沒有明確提及“逆運算”這個術語。如此強調“逆運算”顯然是凸顯“運算之間的關系”,即從“整體上”理解運算。但是關于四則運算均不談“互為逆運算”,而乘方與開方談“互為逆運算”,為何呢?

一、“逆運算”與“互為逆運算”帶來的“麻煩”

《2022年版課標》中非常謹慎地、只是明確地提出“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很自然地,有老師會問為何不提出“加法是減法的逆運算、乘法是除法的逆運算”呢?甚至再追問“加減法互為逆運算、乘除法互為逆運算”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后兩者在《2022年版課標》中沒有提及,我們知道這是編寫者“小心翼翼”選擇的結果。因為“嚴格地說”,后面兩種觀點是“不正確的”或者是“不妥的”。那么,既然要“嚴格、謹慎地”對待“逆運算”,有教師馬上就提出,在第四學段的“內容要求”與“學業(yè)要求”中明確寫著“了解乘方與開方互為逆運算”“知道乘方與開方互為逆運算”。既然可以說“乘方與開方互為逆運算”,那為何不能說“加法與減法互為逆運算、乘法與除法互為逆運算”呢?在小學數(shù)學教材以及實際教學中,是否要明確提出“逆運算”這個術語,是否要明確提出“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這兩個事實?如果明確地提出來了,學生通過“類比推理”得出“加法是減法的逆運算、乘法是除法的逆運算”到底算正確還是錯誤?

從“學理”上教師可以解釋說明“加與減、乘與除互為逆運算”是不正確的,但這些解釋不可能“講給”小學生聽。實際教學中,總有一些特別愛思考的學生非要追問“加法是減法的逆運算、乘法是除法的逆運算”到底“對不對”時,一線教師該怎樣回答呢?專家可能會說“模糊處理”,只要學生“知道減法是加法逆運算、除法是乘法逆運算”就行。但是,不是一直倡導要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嗎?學生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猜想)了,總要知道它“正確與否”吧。既不能判斷它正確與否、更不能解釋“其所以然”,那么在教學實踐中到底該如何處理呢?教師日常教學中如果說它們“互為逆運算”難道算“科學性錯誤”?

還有另一個“麻煩”,《2022年版課標》的第一學段“數(shù)與運算”的“學業(yè)要求”有“知道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2]”,既然是“學業(yè)要求”,學段結束后學生就必須達到該要求。但是,判定是否達到學業(yè)要求的“標準”是什么?即如何判斷學生是否“知道”呢?學生能夠完成哪些任務或解決哪些問題就表明學生已經“知道”這些結論(命題)?這又涉及到“學業(yè)要求”的表現(xiàn)標準問題。作為綱領性文件的課程標準不可能將每一個“學業(yè)要求”的表現(xiàn)標準都“描述出來”,需要教材編寫者、一線教師與專家學者共同來研究。

二、“逆運算”與“互為逆運算”的含義

有很多人認為“加法與減法互為逆運算、乘法與除法互為逆運算”是不正確的,也認為減法、除法“不存在逆運算”,有人甚至認為也不能說“乘方與開方互為逆運算”[3]。為何《2022年版課標》在小學階段“小心翼翼”地提加法與乘法的逆運算,但不提“互為逆運算”,而到了初中階段卻“直截了當”地寫上“乘方與開方互為逆運算”呢?難道小學階段要“嚴謹”而中學階段卻可以“模糊”“不糾纏”互為逆運算的內涵?

判斷前述命題是否正確的前提是“什么是運算以及逆運算、什么是互為逆運算”。前面提及的研究者基本都是按照1986年6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由鐵鵬主編的《中學數(shù)學詞典》中對逆運算的定義:設某一集合內定義了一種運算*,且對其中的元素a、b、c有a*b=c,則把已知a、c求b或已知b、c求a的過程叫做*的逆運算。由這個定義(稱之為映射定義)可以知道,如果*是加(乘)法運算,則前述兩個過程都是減(除)法,所以減(除)法是加(乘)法的逆運算。但是,如果*是減(除)法,則前述兩個過程中雖然有b+c=a(b×c=a),但是還有a+c≠b(a×c≠b)的存在,所以“加(乘)法不是減(除)法的逆運算”,即不能說“加減法互為逆運算,乘除法互為逆運算”。當*是“乘方”時,乘方的逆運算是開方運算與對數(shù)運算,即乘方存在兩種逆運算,所以說“乘方與開方互為逆運算”不正確。

“乘方與開方互為逆運算”真的不正確嗎?不是,論述之不正確是按照前述逆運算的映射定義推理得到的。但是,從函數(shù)及其反函數(shù)的角度看,“乘方與開方互為逆運算”是正確的。從函數(shù)角度(稱之為函數(shù)定義)看,兩種運算互為逆運算就是指一個函數(shù)存在反函數(shù),二者“互反”,當然其前提是“函數(shù)存在反函數(shù)”且是指一元函數(shù),有的函數(shù)不存在反函數(shù)在此不論及。例如,當*是乘方運算時,前面的映射(即乘方運算)就是ab=c,這是一個二元函數(shù)(涉及三個變量),為了將其變?yōu)橐辉瘮?shù),需要將a或b看作常數(shù):當將b看作常數(shù),就是冪函數(shù)y=xb(乘方運算),它的反函數(shù)是y=b=(開方運算);反過來也成立,所以可以說“乘方與開方互為反函數(shù)”,也可以說“乘方與開方互為逆運算”。當將a看作常數(shù),就是指數(shù)函數(shù)y=ax(a>0且a≠1),它的反函數(shù)是對數(shù)函數(shù)y=logax(a>0且a≠1);反之,對數(shù)函數(shù)的反函數(shù)是指數(shù)函數(shù),所以“指數(shù)運算與對數(shù)運算互為逆運算”也是正確的。

當*是減法、除法運算時,如果把減數(shù)、除數(shù)當作常數(shù),則x-b=y或x÷b=y存在反函數(shù),分別是y=x+b或者y=b×x,此時,可以說加(乘)法是減(除)法的逆運算。但是,當被減數(shù)、被除數(shù)是常數(shù)時,而a-x=y或a÷x=y的反函數(shù)是它自身,此時不能說“加(乘)法是減(除)法的逆運算”。所以,一般不說“加減法互為逆運算、乘除法互為逆運算”,由第一種情況可知,“加(乘)法是減(除)法的逆運算”不能算錯誤。

在小學階段可以再換一個角度(稱之為單位元定義)來看互逆運算:對某個運算對象A進行*運算,然后再進行**運算(或者先進行**運算,再進行*運算),如果所得到的結果仍然是A,則稱*與**互為逆運算。例如,因為有:A+b-b=A、A-b+b=A,則稱加法減法互為逆運算也解釋得通,其直觀表現(xiàn)就是“向右走5步,再向左走5步,一定回到了原點”。同理,乘法除法也可以稱作“互為逆運算”,其直觀表現(xiàn)就是“把一段繩子先放大5倍,再縮小到它的,繩子長短沒變”。小學數(shù)學日常教學中教師們不要去糾結“加減法互為逆運算、乘除法互為逆運算”是否正確、是否能說,在具體情境中“說了”不算錯誤。例如,經典的“一圖四式”都有助于學生認識到加法和減法運算的互逆關系[4]。

此外,隨著數(shù)系的擴充只剩下兩種運算:加法、乘法。例如,從自然數(shù)集合擴充到整數(shù)集,減法也是加法,即“減去一個數(shù)等于加這個數(shù)的相反數(shù)”,再擴充到有理數(shù)集,除法也是乘法,即“除以一個數(shù)等于乘這個數(shù)的倒數(shù)”。既然數(shù)系擴充后,只剩加法、乘法兩種運算,再強調“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意義不大。在群論中,單位元以及逆元的價值更大,即單位元定義更有價值。

由上述論證看出,什么是“逆運算”可以從不同角度定義和解釋。所以,強烈建議:在小學第一學段的教材中不要明確寫出“逆運算”“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等術語和事實性結論,否則將引發(fā)太多的“解釋不清”、太多的“麻煩”。但是,在第一學段如何讓學生直觀地感知“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學生提出‘加法是減法的逆運算不能算錯誤)”呢?如何判斷學生是否“知道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而不糾纏前述跟學生“說不清、道不明”的命題?這就涉及表現(xiàn)標準問題,即第一學段的該項學業(yè)要求要滲透在理解加減法運算意義及其問題解決中。

三、“學業(yè)要求”的表現(xiàn)標準亟待厘清

《2022年版課標》中明確提出了“學業(yè)要求”“學業(yè)質量標準”這一“創(chuàng)新點”,“學業(yè)要求主要明確學段結束時學習內容與相關核心素養(yǎng)所要達到的程度[5]”。如何判斷學生是否達到了“學業(yè)要求”呢?學生有哪些“行為表現(xiàn)”就說明他達到了“知道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的學業(yè)要求呢?即這個學業(yè)要求的表現(xiàn)標準是什么呢?如果沒有表現(xiàn)標準,教材編寫者如何編寫教材?一線教師如何有效實施教學以達到“學業(yè)要求”呢?如果表現(xiàn)標準不明確、不具備可操作性,教材編寫者的理解、一線教師的理解都與《2022年版課標》的要求“不一致”,如何落實新課標呢?由此可見,“學業(yè)要求”的表現(xiàn)標準亟待厘清。

下面以“知道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為例闡述其表現(xiàn)標準。當下各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都將加減法、乘除法分別編寫在同一冊教材中,讓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加減法各自能解決的實際問題,利用實際問題情境感悟兩種運算的互逆關系。學生能解決哪些問題或有哪些行為表現(xiàn)即能表明學生“知道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筆者認為其表現(xiàn)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能夠正確完成如圖1所示的問題

2.能夠正確填寫□-5=7中的數(shù),且學生思考過程是“因為5+7=12,所以填寫12”。或者能夠完成圖2所示的內容。

可以看出,圖1、圖2的問題都在強調“加減法互為逆運算”。

3.借助“左右跳”游戲活動,只要“左右跳”的步數(shù)相同,一定可以“跳回原點”。當然,能夠在數(shù)線上“表達”前述“活動過程”更可以表明學生“知道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4.能夠解決“逆向加法”問題。例如,飛機場停放著9架飛機,飛走了3架,問飛機場原來有多少架飛機。其思考過程是:多少架飛機減去3架等于9架?用“9+3=?”解決。

5.利用加減法的互逆關系正確計算出結果。例如,計算71-69=?有學生通過“69+2=71”得到“71-69=2”。

此外,脫式計算、利用等式性質解決問題等等都蘊含著加減法、乘除法為“互逆運算”。作為“基本事實”,它們無處不在。

參考文獻

[1][2][5] 中華人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8,19,17.

[3] 蘭昌雄.談談互為逆運算[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1(05):64.

[4] 蔡金法,江春蓮,聶必凱.我國小學課程中代數(shù)概念的滲透、引入和發(fā)展:中美數(shù)學教材比較[J].課程·教材·教法,2013,33(06):57-61+122.

[責任編輯:陳國慶]

猜你喜歡
逆運算開方乘方
冪的乘方
數(shù)字監(jiān)管 既能“看病”也能“開方”
“有理數(shù)的乘方”檢測題
逆向思維
學習開方『四注意』
深入認識二次根式
認識乘方
除法也有分配律嗎
為公立醫(yī)院“虛胖”把脈開方
專家開方:傳統(tǒng)產業(yè)創(chuàng)新互動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