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可心 董廣通 費宇彤
癌性疼痛是指癌癥、癌癥相關性病變及抗癌治療所引起的疼痛,是癌癥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臨床表現特點為慢性疼痛、腫瘤危急癥及診療相關急性疼痛、暴發(fā)性疼痛、神經病理性疼痛,嚴重影響腫瘤患者生存質量。
中醫(yī)認為,癌性疼痛的基本病機是正氣虧虛、癌毒內郁、痰淤互結、經絡不利,其中正虛邪盛、痰淤阻滯互為因果,共同作用造成經絡壅塞或經絡失養(yǎng)、氣機運行失常,“不通則痛”或“不榮則痛”,產生癌痛。《素問·舉痛論》認為,“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針刺治療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對于緩解癌性疼痛療效顯著。
根據循證臨床實踐研究,針灸治療中重度癌性疼痛時,可以選擇合谷、太沖、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阿是穴等穴位。合谷、太沖合稱“四關穴”,是調理臟腑氣機的重要腧穴。足三里可以健脾益氣、扶正祛邪。而陽陵泉屬足少陽膽經合穴,可以疏肝解郁、舒筋止痛。三陰交為足太陰、少陰、厥陰三經的交會穴,可調三陰經之營氣,以行氣血,使經脈通則不痛。阿是穴指無固定名稱和位置、依據疾病的不同性質選取多種治療方法的腧穴?!鹅`樞·經筋》曰:“以痛為腧?!卑⑹茄ㄍㄟ^刺激局部,可振奮皮部和經筋的經氣,暢達經脈氣血、通經活絡止痛。
針刺治療癌性疼痛具有止痛作用迅速、鎮(zhèn)痛范圍廣、不良反應少等優(yōu)點,可以與藥物、心理干預等治療方式共同應用,緩解癌性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轉變患者心理狀態(tài),改善患者預后。
(摘自《中國醫(y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