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忠
來到江門,朋友說,帶你們去“梁啟超故居”看看。
梁啟超,這位中學時代就認識的歷史人物,有著傳奇的一生,當然愿意去瞻仰他的思想文化風采,探訪他那憂國憂民的心路歷程。
梁啟超故居坐落在新會區(qū)茶坑村美麗蒼郁的鳳山腳下。這里湖涵交錯,山舒黛眉,房舍參差,古樸恬淡。一條平整的水泥路直通村口,夾道是兩排整齊的細葉榕。村里一排排房屋錯落有致,灰磚墻,黑瓦頂,具有典型的清代嶺南民居風格。有些房屋年代久遠,變得斑駁陳舊,但獨特的魅力絲毫不減。在停車場前,我們看到了并不起眼的“梁啟超故居”。
走進故居,濃濃的書香氣息撲面而來。我們就近參觀了怡堂書室,細細品味著梁啟超先生童年時代的生活和學習。書室為青磚墻壁,紅磚地面,大堂正面的墻上掛著一幅“先師孔子行教像”,兩側是一副木刻對聯(lián):“讀圣賢書,立修齊志?!敝醒敕胖粡垥篮鸵粡埾壬慕膛_。眼前的一切,散發(fā)著歲月沉淀的文化氛圍,我仿佛看見一位天資聰穎的神童在跟著先生念書誦經。孩兒的身影在腦海里不斷穿越,漸漸地從小變大:四歲能讀四書五經,八歲能下筆千言,十二歲中秀才,十七歲中舉人。就這樣,一只驕人的鴻鵠在這狹小的天地里飛出。
大堂左側有一間臥室,這是梁家專門為請來的先生配備的,可以想象梁家對教育是何等的重視。我頗有感慨,尊師重教,不能停留在口頭上。
信步其間,輕輕的腳步聲仿佛把我?guī)У搅四莻€久遠的年代。我把腦海里的少年,與一個正在屈辱中掙扎的舊中國連在了一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此時,《少年中國說》在不斷地激蕩著我的心靈,有朝氣蓬勃的少年,國家就有希望!
大堂右側的偏房狹小逼仄。1892年夏天,上京會考落第的梁啟超先生攜同新婚妻子回鄉(xiāng),就居住在這里,生下了長女。
朋友告訴我,梁啟超先生共有九個兒女。他立身齊家,悉心培養(yǎng),使得梁氏世家英才輩出,享有“一門三院士六專家”的美譽。建筑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統(tǒng)專家梁思禮,都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他六個子女,在文學、經濟、圖書館學、自然科學等領域各領風騷,這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家族傳奇,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我敬佩這位“中國家教第一人”。
走出怡堂書室,穿過回廊,就是梁啟超故居正廳。柔和的陽光照在青磚灰墻上,讓人宛如置身于古老的時空中。正廳的門楣上懸掛著一塊牌匾,上面刻著“一等嘉禾章中卿銜少卿,司法總長參政院參政”。這是梁啟超先生曾經獲得的最高榮譽稱號和任職官職。1915年,梁啟超先生回鄉(xiāng)為其父祝壽,力勸父親不要買田置地。為證明不買田也能光宗耀祖,他便在祖房門前掛了這塊木牌匾,以此告訴后人,實力并非依靠買田買地建房子才可以體現(xiàn)出來,物質上的東西難以流芳百世,唯有精神和文化才能流傳千古。
多么精辟的見地!我默默地望著這塊匾,對梁啟超先生頓時萌生敬畏。他一生勤奮,學識淵博,著述等身,以一位“百科全書式人物”,贏得世人的尊敬。
故居正廳左右兩側的廂房,是梁啟超父母和少年梁啟超的臥室。 1873年,梁啟超先生就出生在左側的偏房內。正廳內陳列著梁啟超先生居住時用過的家具和生活用品。
參觀的人不多,四周一片寂靜。穿行在老屋之間,能聽得見自己的腳步聲,偶爾傳來參觀者的低語和推動木門的“吱吱”聲,使這座古舊的房屋增添了一絲莊重和深邃。我被這份超脫塵俗的恬靜所感染,心靈在激越與蕩滌中變得清澈寧靜。一間居室,竟然能深刻影響一代又一代人,大概正是偉人獨特成長歷程造就的吧。
走出故居,大院中央巍然矗立著一尊梁啟超先生的銅像。陽光絢麗奪目,把銅像照耀得熠熠生輝。西裝革履的梁啟超先生,一手插著腰,一手緊握書卷,兩眼瞭望遠方,目光深邃堅毅,仿佛能夠穿透時空,望盡這個世界的變遷,再現(xiàn)了梁啟超先生當年憂國憂民、不斷探索,并為之奮斗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戰(zhàn)斗不息的風采。
作為媒體人,我覺得他手中拿的是報紙。他與康有為先生自創(chuàng)辦《中外紀聞》《時務報》開始,到《解放與改造》停刊,27年間共創(chuàng)辦報紙、雜志達11種。他提出的一整套辦報學說,在國內外新聞界和中國新聞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享有“輿論界之驕子”的美譽。
站在雕像前,縷縷思緒在緩緩地盤旋,似乎看見他已穿越時空站到了我的面前。從那剛毅的目光里,我看到他的胸懷是那樣的寬闊,是那樣的重情重義。他不計較“舉人”的身份,愿拜“秀才”康有為先生為師,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著名宣傳家。他不因為政治上的分道揚鑣,而泯滅師生之情??涤袨橄壬呤畨鄢綍r,他親撰《南海先生七十壽言》,情文并茂,傳誦一時??涤袨橄壬∈藕螅x的《公祭康南海先生文》,情深意切,哀婉動人。
從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他對新事物的支持,以至于不惜生命。1926年,他生病入住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手術后依然不見病愈。一時間輿論嘩然,西醫(yī)成為眾矢之的。躺在病床上的他帶疾撰文,公開為醫(yī)院辯護:“我們不能因為現(xiàn)代人科學知識還幼稚,便根本懷疑科學。”作為受害人,他是如此清醒,如此豁達,如此讓人敬佩!3年后,56歲的他在北京溘然長逝。他的生命長度令人惋惜,但其寬度無限,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成為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的風云人物。
從他的目光里,我看到他與康有為先生一起發(fā)動“公車上書”時的搖旗吶喊;我看到他參與和領導“戊戌變法”時的雄心勃勃;我看到他拒絕袁世凱重金收買,發(fā)表討袁檄文時的怒發(fā)沖冠;我看到他在宣傳西方先進思想和社會學說時的滿腔熱情;我看到他將巴黎和會上喪權辱國的消息電告國內時的義憤填膺,從而促使“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fā);我看到他創(chuàng)立的介于古文與白話文之間的“新文體”,使五四以前“國民閱讀的程度一日千里”。我看到了許多許多……他為國家的強盛,社會的發(fā)展,民主的推進,竭力吶喊,四處奔走,哪怕是萬箭穿身也無怨無悔。
我久久地佇立在銅像前,細細品味著這位曠世奇才的心路歷程,這個書香世家的百年滄桑。在此之前,我對他的了解僅僅限于中國近代史上的革命活動。而現(xiàn)在,他的形象在我的心中一下子立體起來,豐富起來,高大起來,對他的敬佩不由得多了幾分。他還是那個“時而改變政治主張”的善變者嗎?我在心里問自己。突然一個洪亮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愛國。我的一貫主張是什么呢?就是救國。知我罪我,讓天下后世評說,我梁啟超就是這樣一個人而已?!?/p>
這就是梁啟超!
我抬起頭,深情地向銅像行注目禮!
責任編輯 黃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