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回到原點的編輯實踐運用及其編輯學意義

2022-05-30 17:34趙志峰
編輯之友 2022年8期
關鍵詞:原點出版物

趙志峰

【摘要】原點具有重要的參照價值。回到原點是編輯出版工作中一個特別的矛盾所在。要運用回到原點模式切實做到信息追溯,讓回到原點成為讀者、作者、編輯、質檢四方平衡的有效支撐。回到原點具有很強的編輯學意義,這是編輯學理論建設和學科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編輯學理論提升、指導編輯實踐活動的需要。

【關鍵詞】原點 原始材料 出版物 編輯學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687(2022)8-090-06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2.8.012

原點,就是原始材料?;氐皆c就是通過核查、考證,找到或無限接近所引原始材料的過程與結果。在現代出版技術環(huán)境下,編輯活動有了新的內容,回到原點也因有技術支撐而顯得更為便捷。但不可否認的是,背離原點、淡化甚至漠視回到原點現象的客觀存在,對出版物質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重視回到原點對編輯學理論與編輯實踐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一、原點的屬性特征

原點具有以下三個特征。其一,原點具有唯一性。原始材料的作者姓名、作品名、正文內容、頁碼等是其自帶的屬性特征。與之相匹配,原點是排他的,同一作品有不同版本,每一個版本也自帶屬性特征,所以不同版本屬于不同的原點。其二,原點具有客觀性。具體的自然作品是客觀呈現的,它是獨立的、完整的存在,盡管如此,并不能保證原點呈現的觀點本身正確、材料合適。其三,原點具有相對權威性。原點只是確保屬性的客觀存在,在被引用的時候,具有相對的可信度,但不能保證其具有高度的權威性。

如果一部作品參考某原點,就必須符合該原點的屬性特征,那些背離原點的情形,基本可以研判為錯誤。至于原點本身的缺陷,可以通過行文或注釋等加以說明。

二、偏離原點影響及成因分析

偏離原點,是指文本中關涉引用的信息(如內容表達、作品名、作者姓名、出版者、卷次、頁碼、圖片、表格等信息)與原始材料不一致。這個問題在參考文獻中表現得比較嚴重,需要特別引起注意;行文表述中也有不少引用信息失真的狀況,同樣應引起重視。

1. 偏離原點影響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讀者如果看不到原始材料,常常默認作者核對過所引用的原始材料,默認責任編輯做過類似的核對工作??梢灶A見,偏離原點對讀者(尤其是青少年)會產生不良影響。

偏離原點按影響程度不同,由輕到重,可分為三級。第一級,非典型性偏離原點,行文與原始材料高度吻合,僅在一般字詞、標點符號等方面與原始材料不合。第二級,線索斷裂型偏離原點,假設某作品引用另一著作某頁某內容,但經過查檢發(fā)現,對應頁碼并無該內容。第三級,歪曲事實型偏離原點,如只取所需,斷章取義,甚至對引文核心觀點進行惡意改動等;同屬此級的還有一種,矯托某人所言,實則無中生有。

偏離原點造成的影響是負面的。所使用的材料偏離原點,導致信息支撐力度不足,大大削弱了說服力。對于作者、出版者而言,偏離原點造成權威性下降,而累積的偏離情形會造成更嚴重的負面影響。作者寫作的嚴謹性、科學性因為偏離原點而遭到消解;作品的學術含量因為偏離原點而大打折扣;作者的學風被重新評價,而較低的評價常常會在他人心中留下負面印象,這種印象通常具有不可逆性。偏離原點,責任編輯加工書稿過程中的編輯含量也會遭到質疑。偏離原點還導致錯誤流傳,對當代讀者的誤導自不必說,對后世該作品的讀者想必也會造成困惑。就現實而言,各級圖書質量檢查也把原點錯誤作為必查內容,質檢不合格會影響出版者的社會評價,使出版者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受損。

2. 偏離原點成因分析

偏離原點,由多種原因造成。主觀方面,有作者、編輯的態(tài)度問題;客觀方面,因條件受限,未必能夠找到可查考的資料。具體可分為以下幾種情形。

(1)層層因襲,導致錯訛流傳。這屬于典型的“拿來主義”,找到一個底本,不加辨別,為我所用,不知溯源。

歷史學家馬雍先生發(fā)現,在馬王堆帛書《別本戰(zhàn)國策》二十七篇中有謄錄的痕跡:“有幾段文字被抄書者顛倒了位置,經過仔細觀察,才找到其原來正當的位置。由此可見,帛書是從竹書原本轉抄來的,竹書已有錯簡和脫簡,帛書的抄寫者就沿襲下來了。”[1]這段話很有意義:一方面說明錯誤常常是層層因襲的結果;另一方面表明如果認真核對,是可以找到造成錯誤的緣由的。

教輔類圖書顯示,錯題在多種圖書中反復出現,很多是使用現成的資料且沒有查核導致。有一些試題,編寫者未加甄別,把那些與原點信息不符的內容當成了自己需要的素材,于是出現了嚴重的疊加效應。此類偏離原點的錯訛信息又經出版社的“確認”,陳陳相因、廣泛流布。其后,又影響到其他建設、使用題庫的人。量的優(yōu)勢通常會給人以質的合理性判斷,在遠離原點的眾多材料里,這一點可以得到印證。

(2)缺乏尋根溯源的理念和信心,導致錯訛不斷。編輯加工是對經過“三審”已決定采用的稿件再次從各個方面進行審核并做修改潤飾和規(guī)范化處理的活動,其中兩項重要的工作是核對引文、查對資料。即使自己特別熟悉并自認為準確的材料,編輯也要敢于質疑、善于探索、精于分析。編輯需要有問題意識,主動去找到原點,一一核對??墒聦嵤牵械木庉嬙趯嶋H操作中不注意查核,只滿足于字面通順、表達沒有錯誤,不去尋找原始資料,實際上就等于編輯加工沒有完全實現。

(3)光暈效應,迷信和盲從名人名社,導致錯訛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名人通常代表著在某一領域的專業(yè)權威地位,名出版社的信譽度也是在長期的出版工作中形成的,在寫作和編輯加工中參考他們的作品,一般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名人寫過,或者某權威出版社那樣處理過,并不一定沒有問題。如果不加驗證便采信名人、名社的資料,極容易導致錯訛被復制、傳播。

(4)數據庫所提供的信息不匹配,導致謬誤本可改正卻錯失良機。目前數據庫發(fā)展情況持續(xù)向好,大量文本信息已經電子化,極大地方便了編校人員調用、查核。然而,有些數據庫在對原始材料轉存的過程中,因技術原因、責任心缺失等,數據不全、部分內容失真,無疑會直接或間接導致編校人員查檢時錯失改正的良機。

信息量巨大是一些大型數據庫的優(yōu)勢,但劣勢也相伴而來。選擇原始材料進行數據化存儲的時候,通常要人工錄入、上傳檢索片段,即使將原始材料影印存儲了,也可能因為人工錄入、上傳信息時的不規(guī)范操作而產生偏差,導致使用數據庫者檢索無解或者得到的信息有錯誤。如有的搜索不支持繁簡體互認,只有準確輸入對應的繁體字信息片段才能搜到原始材料,這對于不熟悉繁體字的人而言,是個技術障礙。

需要特別注意,影印資料更能保真,其價值大于重新錄入的文本資料。對于通過OCR(光學字符識別)轉寫的文本信息,尤其要謹慎,應該將此類文本信息歸于過程信息,而不是最終信息。原點信息的追溯是要回到源文本,而不是回到轉寫文本。

無論技術層面的因素還是非技術層面的因素,都可能導致偏離原點,影響出版物質量。

三、回到原點原理

圍繞回到原點,筆者構擬了回到原點的模式,探討回到原點應堅守的兩項原則,以轉寫為要素分析回到原點的補充事項,從平衡性方面審視觀察原點的四個視角。原點包括引文類、引圖類等,下面以引文類為典型討論回到原點原理。

1. 回到原點模式構擬

回到原點基礎工作的順利展開,既要靠方法論的指引,也要依賴切實履行。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編輯應當有回到原點的自覺意識。編輯加工啟動前,就應當意識到回到原點的重要性,并主動將回到原點列為一道工序。以自覺的意識從事編輯活動,就會心里有底,收到不錯的效果。

(2)啟動回到原點流程?;氐皆c模式構擬示意圖(見圖1),大致展示了有問題的文本從啟動回到原點模式到最終解決問題的較為普遍的流程。

由示意圖可以看出,大致的七個環(huán)節(jié)為:

一是分析文本。初步研判稿件性質,觀察是否涉及引文。

二是剝離引文。窮盡性剝離所有引文,建立單獨的引文文檔。引文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引文,一種是間接引文。直接引文常??梢酝ㄟ^引用中使用的標記來判斷:如使用了引號,則可直接提取相關信息;使用了另一種字體或以另行的格式出現,若判定顯示的內容屬于引文,同樣可提取文本信息。間接引文相對隱蔽,但仍然有線索可尋,由于標記不是那么明顯,因此要多花一些精力。在剝離引文的過程中,要自覺關注人名、作品名、注釋,尤其要重視一些標點符號與特殊格式,如書名號、冒號、引號、不同字體等信息,這樣會極大地便利剝離工作。窮盡性剝離引文,是回到原點的必要準備工作,做得越細,效果越好。無論稿件涉及引文量有多少,都要從文本語境里進行引文剝離工作。窮盡性剝離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應將之樹為目標。

三是引文編號。對剝離出來的引文按照一定順序,逐條編號。編號的目的是便于核對一條、標記一條,可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專項核查。此項工作的重點是找到原點,非原點的信息一律不得作為原點看待。專項核查聚焦于文本的查找。近年來,出版更加趨向現代化,搜索引擎功能變得日趨強大、數據庫成果日益豐富,這些都為查找信息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專項核查工作也乘此便利。做專項核查工作,關鍵在“?!?。應專心、認真地把所有待查信息按順序從第一條查到最后一條;如果在核查過程中三心二意,這項工作的效果就大打折扣,甚至可認為是徒勞,需要重新啟動核查任務。受限于檢索條件,有些原點的追溯非常困難。專項核查的過程中,遇到追溯困難且無法完成的,要標記出來,以備和作者溝通。

五是比對。比對查到的原始信息和稿件中的待核信息,觀察語流里字、詞、標點符號等是否形成一一對應的完美映射關系。做好比對工作,就應當做完一條,標記一條,直至將全部引文標記完畢。

六是過錄。比對后發(fā)現完全匹配者,維持原貌;比對后與原點有出入者,將其過錄到待核稿件上。

七是回到原點。引用信息與待核信息經核查比對完全一致,則回到了原點;經核查比對不一致,就需要再進行一定的加工,使其回到原點。

實際工作中,也有另一行之有效的途徑:將所有引文列出,返回作者處,請作者逐一核查,并請作者將原始信息如書名、刊名、出版社、版次、期次、引文內容等分條附在每一條待核查信息之后。為了保真可用,建議以圖片或PDF格式等存儲;作者比對、過錄完畢后返給編輯;編輯在作者返回的專項核查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核查、比對、過錄。

經歷以上七個環(huán)節(jié)后,在發(fā)稿前對回到原點專項工作再進行抽查?!冻霭鎸I(yè)實務》(2020年版)設置審定發(fā)稿環(huán)節(jié),該階段明確要嚴格實行“三審制”,因此責任編輯應該復查稿件、檢點稿件,復審者要“審閱對稿件的編輯加工整理是否已經達到消滅差錯、統(tǒng)一規(guī)范、潤飾提高等要求,是否已經做好核對引文、查對資料、校訂譯文、推敲標題、撰寫和規(guī)范輔文等工作”,[2](63)可見,對原點專項工作的后續(xù)抽查非常有必要。一旦發(fā)現有疏漏,就需要對引文出問題的可能性及危險進行評估,確定是否重新啟動回到原點工作流程。

2. 回到原點兩項原則

當偏離原點現象發(fā)生時,文本處于相對不平衡狀態(tài)?;氐皆c就要確保引用的信息不偏離原點,使文本達到平衡狀態(tài)。通過這一追溯過程,可考察文本在多大程度上偏離了原點,由此進一步推測除了引文外稿件可能具有的加工難度。關于回到原點,宜依據兩項基本原則。一是追溯原始版本原則。文本引用的原始信息是唯一的,其他版次、其他出版單位、轉引文獻都不得作為原點,不過可以作為重要線索,以進一步追溯原點。二是遵循一致原則。一致,就是在字、詞以及標點符號等方面,引用信息和被引信息在文本符號串上完全對應、一致。發(fā)現文本互異者,則把原點信息過錄到編輯加工稿件上,以達到一致為目的。眾多實例表明,不遵循一致原則,很容易出現編校質量不合格的狀況。

3. 回到原點補充事項

事實上,并不是文稿與原點完全一致就一定沒有問題了。原點若存在硬傷,應予以糾正;有些情況需要適應最新相關規(guī)范,做轉寫(重新書寫,使之適合規(guī)范)工作。

(1)重視內容質量和編校質量。把好內容質量關,嚴格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杜絕所引內容圖文信息不符等。把好編校質量關,確保引文內容的知識性、科學性,原點信息中的其他硬傷,應進行適當處理,不可以訛傳訛。

(2)正確看待所引原點信息因時間、空間因素變化與當下執(zhí)行的語言文字規(guī)范、標準等之間存在的沖突。一般情況下,原點信息中的字詞等,如與當下文字、語詞規(guī)范等相悖,當進行轉寫、注釋或說明。如由于時間變化,原點存在的非規(guī)范字、異形詞等,應參照現行語言文字規(guī)范、標準等轉寫;由于時間變化,行政區(qū)劃發(fā)生變更,所引原點信息也當依照最新變更信息做注釋或補充說明。

(3)體例先行,轉寫要做到前后一致。應根據體例嚴格執(zhí)行,同類情形,不能時而轉寫,時而不轉寫。

(4)特殊處理要有交代。并不是所有引文都必須硬轉寫。出于保存過往經典文本原貌或其他特殊原因之考慮,有的原點信息即使與當下相關規(guī)范不一致,也可不轉寫,但有必要在前言、說明或后記等地方交代清楚。

(5)提高對化用的鑒別力。化用與引用非常接近。化用是一種修辭,由于不注明出處,原點信息相對隱蔽,要提升對化用信息的甄別能力,在審讀過程中仔細核查化用信息是否合適。對陌生的化用或不妥的化用,需要與作者溝通處理,如有必要,做一番回到原點的嘗試,確保化用淵源有自。

4. 觀察原點的四個視角

觀察原點共有四個視角,分別是讀者視角、作者視角、編輯視角、質檢視角(見圖2)。

圖2為模擬的直角坐標系,其中橫軸和縱軸交叉處o為原點。以讀者為本位,因此讀者居于第一象限,作者、編輯、質檢按常規(guī)出版流程,依次分處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在此概述兩對典型共現關系。一是關于作者視角和讀者視角。作者追溯原點信息,可進一步檢驗引用是否恰切,判斷議論、抒情、說明方面能否服務表達主旨,結構是否更彰顯布局效果;讀者追溯原點信息,可借此判斷作者的學識水平、學術能力和表達素養(yǎng)等。作者和讀者分處原點的兩端,一旦原點出了問題,就出現不平衡狀態(tài),作者的創(chuàng)作力消解,甚或成為學術批評的對象。二是關于編輯視角和質檢視角。編輯追溯原點信息,用以研判作者引用材料的質量、做學問的功底和工作態(tài)度,可修正書稿中存在的典型錯誤,以系統(tǒng)的觀念把控原點數據不致出現偏差;質檢追溯原點信息,用以評價編輯流程、編輯理念、編輯態(tài)度、編輯含量,從而為質量檢查工作打好基礎,為后期獎懲措施的實施提供量化依據。編輯和質檢分處原點的兩端,一旦原點出了問題,就會出現不平衡狀態(tài)。在后續(xù)的申訴、確認等流程中,原點就屬于原始依據。

當偏離原點現象發(fā)生時,模擬的四方因素存在潛在的不平衡關系;偏離原點程度加深,則四方間的不平衡關系加劇;偏離原點現象趨于無限小,則四方間的不平衡關系無限減弱。

四、以“文本存在的意義在于表達作者原意”為例探討回到原點

某作品引用了“文本存在的意義在于表達作者原意”,注明引自《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彭啟福《西方詮釋學詮釋重心的轉換及其合理走向》。需要自覺判斷并核查引文,做回到原點的基本工作:分析、剝離、標記、核查、比對、過錄。

從剝離的原點信息分析,“文本存在的意義在于表達作者原意”這一提法未必是彭啟福首先提出的,但該作品指向這句話在彭啟福作品中出現,就要核查信息的真實性。

在中國知網搜索原文后比對相關要素,發(fā)現片段信息確實存在且全部真實,于是順利完成了回到原點工作??墒聦嵤牵簧僖男畔⒄覍て饋矸浅@щy。同樣以該作品上述片段信息為例,當用上述辦法檢索無果,我們可嘗試調整思路,重設檢索片段或換庫檢索。

下面嘗試換檢索片段,換庫檢索,這也是回到原點常用的嘗試辦法。在讀秀知識庫檢索引文“文本存在的意義在于表達作者原意”。經檢索,得到15條結果。比對發(fā)現,所得15條信息雖不是原點,但有不同程度的參考價值。其中,彭啟福、陸廣品主編《理解之路——詮釋學論文選粹》(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最具參考價值,該作品是論文匯編,采集了要找的原點信息,按思路進一步找對應刊物,便可索得結果。通過檢索,還可以厘清一些概念和關系,如該句話是德國哲學家施萊爾馬赫提出的,彭啟福在《理解之路——詮釋學論文選粹》中轉引了這個句子。

在編輯加工實踐中,如果發(fā)現存在不一致的比對結果,則需要考慮過錄,完成回到原點的最后一步工作。

五、回到原點的編輯學意義

學界自20世紀40年代提出編輯學概念,至1983年錢學森先生呼吁創(chuàng)建編輯學學科,歷時三十多年的探索,現代意義的編輯學呼之欲出。[3](2-3)之后,經過近四十年的積累,編輯學創(chuàng)建并取得豐碩成果。筆者認為,回到原點具有編輯學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編輯學理論建設和學科發(fā)展的需要

編輯學作為一門學科體系,理論體系在逐漸完善的過程中,與時代發(fā)展適應。回到原點理論在術語系建設和編輯加工程序規(guī)范化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1)術語系建設。恩格斯在英文版《資本論》序言中提出“術語的革命論”,即“一門科學提出的每一種新見解都包含這門科學的術語的革命”。劉潤澤、魏向清指出:“術語系統(tǒng)的完善與否事關學科話語體系的發(fā)展樣態(tài)與影響力。”[4]

編輯出版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編輯與出版學名詞》中對編輯學的定義是:研究編輯活動性質、任務、作用及其客觀規(guī)律的學科。與回到原點相關的術語包括以下七條,分別是引文、核對引文、查對資料、???、校訂、校異同、校是非。

引文:文章中引用他人著述或文獻資料的文字。

核對引文:核對原稿中引文的出處和內容的編輯加工活動。

查對資料:核對原稿中資料的出處和內容的編輯加工活動。

校勘:依據不同版本、相關資料或原著,對某本書進行比對,訂正錯漏的著作活動。

校訂:根據可靠資料,訂正引文、事實、數據等方面的差錯的編輯加工活動。

校異同:以原稿為依據,核對校樣,分別異同,異則依據原稿訂正校樣的校對原則。

校是非:通過查對資料和相關標準,發(fā)現并訂正原稿中的錯誤的校對原則。

七個詞條,可分兩級看。“引文”單獨處于第一級;其余六條屬于第二級,要依托第一級。這些詞條均與“原點”“回到原點”緊密相關,但內涵不完全一樣?!耙摹庇栣尩闹行恼Z是“文字”,這一界定排除了文字以外的其他信息,如圖片、表格等;“原點”界定為“原始材料”,則囊括了文字、圖片、表格等信息?,F代術語“核對引文”“查對資料”主訓詞均使用“核對”;“回到原點”則既包含查找(包含核對義),又包含考證義。

句云生認為:“核心術語是學科的骨架,影響著理論的概貌展現和力量發(fā)揮。它一經形成便作為觀察、描述、解釋中不可或缺的器具發(fā)揮效用,其體系建構是其學科發(fā)展的一項核心工作?!盵5]編輯學作為一門系統(tǒng)的學科,術語系建設很重要,“原點”“回到原點”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能豐富術語系,能引起人們對原始材料核查與考證的重視。

(2)預見性、規(guī)律性強調。周國清《編輯學導論》指出:“中國編輯學發(fā)展到今天已進入一個理論建設的關鍵時期,要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就不能停留在對編輯工作過程的敘述和具體實踐、案例的描繪上,必須在高度抽象與概括中總結規(guī)律?!盵3](52)《出版專業(yè)實務》提到,核對引文、查對資料等工作“可以根據稿件的不同而在具體要求上有所區(qū)別,但都是加工整理的重要內容,不能忽視”。[2](62)

構擬回到原點操作模式,從方法論角度對核查原始資料的程序進行梳理,有助于編校人員從流程上把控,把回到原點提高到一定的認知高度,指導編輯加工實踐。堅持的兩項原則與補充解釋,則從原則性和靈活性方面探討編校實務。觀察原點的四個視角,以編輯可預見的方式,解讀各組關系平衡狀態(tài)達成的意義。抽查核查工作并評估未能回到原點的風險,將促使編輯提前研判困難和問題所在,從而開啟核查與考證原點的征程??梢哉f,回到原點正是以高度自覺的意識,以實踐為基礎概括出的編輯加工規(guī)律。

(3)參照功能顯現。作為被征引對象,原點呈現了出版物文本引述部分的相關屬性特征。原點既是編輯實踐中必須重視的源頭信息,也是出版物質量檢查中的原始依據。原點作為基準點,具有很強的參照性。一旦進入引文范疇,作為被征引對象,原點會顯示出獨特的參照功能。原點依科學性、權威性而劃分出層次,引用文獻如何,間接反映了作者的學術視角、學術水平及對材料的駕馭能力。原點具有的參照功能,會促使學術理論提升更富價值、更有內涵。

2. 理論提升指導編輯實踐活動的需要

回到原點理論具有實踐意義,有助于提升出版物質量,還能使編輯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升。在重視出版高質量發(fā)展與出版人才培養(yǎng)的當下,原點理論的有效運用能極大程度減少編校差錯,使編輯的編輯理念發(fā)生變化。

(1)出版物質量提升。自覺樹立回到原點意識,掌握操作程序及原則等,對提高出版物質量非常有意義。

在語境喪失的情況下,曲解容易發(fā)生,誤讀也可能發(fā)生。相對來說,只有真正回到了原點,才能讓編輯心安。

在質檢者看來,回到原點是確保引文權威、可靠的憑借,由此可評價編輯含量,判斷編輯在加工流程上是否注重核查引文信息、是否認真執(zhí)行核查工作。回到原點是研判依據、鑒定依據、考核依據、獎懲依據,相關數據將直接或間接影響最終質檢結果。

回到原點,能讓讀者、作者、編輯、質檢四方總體達到平衡狀態(tài),如此狀態(tài)下,原點信息就不再是編校質量的評價依據之一,而是成為編校質量的加權標準之一。

(2)編輯素養(yǎng)提升。原點理論可以強化認知、聚力實踐、提升素養(yǎng)。出版需要編輯具有專業(yè)的態(tài)度和專業(yè)的技能,準確研判、精準處理問題。編輯學重視人才素養(yǎng)的提升,回到原點理論能極大地提升編輯素養(yǎng)。劉慶昌說,“深刻的認知,意味著編輯不僅能在技術的層面上認知自己的工作,還能把自己的工作置入信息生產和傳播的大系統(tǒng)中”,“如果認識到自己有限的工作是宏大的文化事業(yè)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就可能會因自己對于文化事業(yè)的情感和價值認同而產生敬業(yè)的態(tài)度和使命意識”。[6]周康、劉晨旭指出:“編輯的職業(yè)素養(yǎng)不僅關系著圖書出版的效率,影響著出版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質量,更關系著社會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盵7]原點理論有助于提升編輯的專業(yè)素養(yǎng)、操作技能,從文化傳承的高度認知編輯工作,編輯學事業(yè)才會取得更大成就。

當下,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從教育的角度展示了原點所具有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霸钡膬r值來自編輯的實踐,編輯只有提前做完回到原點的工作,才能讓讀者讀到原汁原味的內容。偏離原點是編輯活動中的矛盾,化解矛盾的辦法就是回到原點,回到原點也賦予了編輯學求真求實的內涵。

參考文獻:

[1] 馬雍. 西域史地文物叢考[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210.

[2] 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專業(yè)資格考試辦公室. 出版專業(yè)實務·中級[M]. 北京:商務印書館,中國書籍出版社,2020.

[3] 周國清. 編輯學導論[M].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 劉潤澤,魏向清. 作為方法論的術語批評與中國學術話語創(chuàng)新構建——從恩格斯的“術語革命”論談起[J]. 南京社會科學,2021(7):139-146.

[5] 句云生. 加快發(fā)展中國特色術語學[EB/OL].[2020-08-11].http://lcl.cssn.cn/gd/gd_rwdb/gd_gdxc_1712/202008/t20200811_5168385.shtml.

[6] 劉慶昌. 論編輯的文化素養(yǎng)[J]. 編輯之友,2017(1):80-86.

[7] 周康,劉晨旭. 我國圖書編輯隊伍職業(yè)素養(yǎng)調查——基于上海、山西、遼寧三地的調研與分析[J]. 中國出版,2021(15):28-34.

Returning to the Origin and Its Editorial Significance

ZHAO Zhi-feng(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The origin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Returning to the origin presents the speci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editing and publishing work. We should use the mode of returning to the origin to effectively trace information, so that it can become an effective support for the balance among readers, authors, editors and quality inspectors. Returning to the origin has strong editorial significance, which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editorial theory construction and discipline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need to improve editorial theory and guide editorial practice.

Key words: origin; raw material; publication; editorial science

猜你喜歡
原點出版物
Book Pilot 飛行選書師,讓書重新回到原點
重返歷史“原點”的旅程
2017年出版物
在原點震蕩的擾動Schr?dinger-Poisson系統(tǒng)的無窮多個解
基于兒童,回歸品德課堂的原點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Two circulation regimes of the wind driven Arctic Ocean
The central role of diminishing sea ice in recent Arctic temperature amplification
關于原點對稱的不規(guī)則Gabor框架的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