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民國時期圖書“翻版”考述

2022-05-30 18:35王俊斌王立群
編輯之友 2022年8期
關(guān)鍵詞:民國時期圖書

王俊斌 王立群

【摘要】民國時期,隨著新書業(yè)的發(fā)展和印刷技術(shù)的進步,圖書翻版日現(xiàn)泛濫之勢。不法書商的翻版行為侵害了出版機構(gòu)和著作人的合法利益,因此歷屆民國政府、出版機構(gòu)及著作人通過種種措施,試圖取締這一非法出版行為,但效果甚微。究其原因,翻版書的出現(xiàn)及泛濫有其深刻的社會經(jīng)濟背景。同時,在民國這一特定歷史時段,翻版書也有其客觀價值,應給予辯證審視。文章通過梳理翻版書的翻版形式、翻版熱點、翻版特征及顧客群體,分析翻版書形成的原因,探討不同群體對翻版書的迥異態(tài)度,再現(xiàn)民國時期圖書翻版這一歷史現(xiàn)象的同時,以圖為當前版權(quán)保護提供歷史借鑒。

【關(guān)鍵詞】民國時期 圖書 翻版書

【中圖分類號】G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687(2022)8-111-08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2.8.015

民國時期,新舊交匯,中西碰撞,形成了社會轉(zhuǎn)型期特殊的文化景觀。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的巨大變革,促進了近代出版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和繁榮,形成了近代新式出版的格局,表現(xiàn)為西方傳入的先進技術(shù)逐步運用到印刷出版行業(yè)中,機械動力取代了傳統(tǒng)畜力,石印、膠印、彩印技術(shù)漸漸普及;以商務印書館、時務報館為代表的民營出版業(yè)因其組織機構(gòu)專業(yè)化、工作人員職業(yè)化、運作模式商業(yè)化而開始勃興;新式出版物的品種不斷增加,受眾范圍從官僚士紳精英階層轉(zhuǎn)向平民百姓,實現(xiàn)了大眾化、市場化的轉(zhuǎn)型。然而,由于政局動蕩,政策多變,在出版行業(yè)快速發(fā)展,市場化、商業(yè)化不斷加深的同時,盜版、翻印等出版亂象叢生,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guān)注。

盜版、翻印圖書,在民國時期被時人稱之為翻版書。翻版書可以說古已有之,只不過古人對著作權(quán)歸屬認知模糊,這一問題一直沒有引起關(guān)注。隨著近代版權(quán)概念的逐漸深入,晚清以及民國政府在版權(quán)立法上也有所建樹,如清末新政時出臺《大清著作權(quán)律》,民國時期北洋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分別于1915年和1928年出臺《著作權(quán)法》,但版權(quán)侵害現(xiàn)象并未因立法的進步而消弭,特別是隨著新書業(yè)的發(fā)展和印刷技術(shù)的進步,翻版書日現(xiàn)泛濫之勢,呈現(xiàn)出“立法上的日臻完善與實踐中的盜印盛行并行不?!钡钠嫣鼐跋?。[1]以往對民國圖書翻版現(xiàn)象的研究,散見于相關(guān)論著,缺乏系統(tǒng)的歸納和梳理,且鮮有對其客觀價值的考察。本文在搜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試圖對翻版書的翻版形式、翻版熱點、翻版特征及顧客群體做一系統(tǒng)考察,以分析這一時期圖書翻版的社會原因及其影響。

一、圖書翻版的主要形式

圖書翻版在不同時期,其形式也是不斷變化的,且不法書商和正規(guī)書局翻版的方式也有很大不同。

1.不法書商圖書翻版的主要方式

圖書起初被翻版,是不改變原作品內(nèi)容的整本翻印,相對于原版書,區(qū)別僅僅是紙張劣質(zhì),錯漏較多。這一類翻版書辨識度較高,只要對原作有所了解,一看便知是翻印本。

(1)更換書名。如蔣光慈的《鴨綠江上》改為《碎了的心與尋愛》;郭沫若的《我的幼年》改為《沫若自述傳》;魯迅的《彷徨》改為《幸福的家庭》;張?zhí)煲淼摹洞罅趾托×帧犯臑椤秲闪值墓适隆贰?/p>

(2)割裂與拼湊。如《冰心女士全集》為割裂的《寄小讀者》《超人》《往事》《春水》拼湊而成;《魯迅全集》(即《文藝小說全集》)則為割裂的《舊時小說集》《雜感集》《文集》《轉(zhuǎn)變后的魯迅》拼湊而成;《胡適散文選粹》為割裂的《胡適文存》拼湊而成;《沫若創(chuàng)作集》割裂郭著《小說集》《文藝論集》等拼湊而成;《沫若文選》亦由割裂郭著拼湊而成,又將郁達夫《給一個文學青年的公開狀》雜入之。[2]小說集《浣衣母》更是將15位作家的作品拼湊在一起售賣。[3]

(3)篡改作者。不法書商為賺取更多利潤,常常將一些書籍冒用暢銷作家的名字而翻版出售。有讀者赴北平東安市場購書,發(fā)現(xiàn)一本郭沫若所著《孤鴻零雁記》,翻開一看,原來是已故詩人蘇曼殊所著;茅盾的短篇小說集《野薔薇》,冒蔣光慈之名出版并更名為《一個女性與自殺》;成仿吾《使命》被改為郭沫若著《現(xiàn)代中國文學評論》。[2]

(4)舊著新編。出版商為盈利起見,迎合社會心理需求,把現(xiàn)代名人發(fā)表過的文章纂文集出版,如“新近出版的《吳稚暉近著》,里邊所載的幾篇文章,都在他的《文存》中見過了,我想?yún)窍壬约簺Q不會這樣不愛惜他的文章,把已經(jīng)登過的文章又重印了,這顯然是書局玩的把戲”。[4]如果說上述情況是商人為了牟利在作者不知情的情況下翻版的話,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作者為賺取更多版稅,有意為之。如郁達夫為救濟幾位失業(yè)的朋友,把自己散見于各報紙和雜志上發(fā)表過的文章印成全集,全集印完,又印代表作。他的中篇小說《迷羊》先由上海北新書局出版,其后,上海開明書店又以《戀愛之花》為名出版了該書。對這種情況,許多人心知肚明,“其實這種騙人的伎倆,他們早已慣用不止一次了,一篇作品,刊登了雜志,又選入了單行本,又收集在全集里,橫豎是這兩篇作品,來回地翻印,因而作者多抽些版稅”。[5]郁達夫曾直白地說:“后來,我也因為這幾年的失業(yè)的結(jié)果,連日用的幾個必需的金錢都來不轉(zhuǎn)身子,所以也樂得作一次買賣,再來改訂一遍,讓他們?nèi)コ鋈??!盵6]郭沫若、蔣光慈也有類似行為,如郭沫若的《貓》與《黑貓與塔》,只差一篇文章,卻印成了兩本冊子。[6]

2. 正規(guī)書局的“翻版書”

民國時期,不但不法書商依靠翻版暢銷書牟利,一些正規(guī)書局也存在翻版行為。

(1)翻印古書。20世紀二三十年代,興起了一股翻印古書的風潮。特別是1935年左右,翻印古書達到一個頂峰,不但一些小書商參與其中,就連商務、中華、文明等大型出版機構(gòu),也競相翻印??蓮娜缦掠浭鲋懈惺艿疆斈攴」艜摹笆r”?!胺」艜F乎有目標,唯一般書局,隨波逐流,盲目翻印,其風尤以民國二十四年為最盛,幾于彌漫全國,令人目不暇接”;[7]“一九三五年出版界的第四個特征,即古書的大批翻印,除了商務、中華等大書局出版之巨量古書外,其余中小書店,亦競以翻印古書為維持營業(yè)的唯一方法”;[8]“今年的出版界,在我眼前展開的,又是一種新的局面,這就是古書的翻印熱”。[9]有人把20世紀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的出版界劃分為四個時期,其中第三個時期即翻印古書時期。

翻印古書又可分為兩種形式。一是借“整理國故”之名,大規(guī)模翻印古代文化典籍,包括一些叢書類和珍本類古籍。以商務印書館翻印《四庫全書》為先導,各書店爭相仿效,先后有中華書局的《古今圖書集成》《四部備要》,開明書店的《二十五史》《辭通》,書報合作社的《二十六史》及商務印書館的《十通》。“被壓倒了多年的古書,近來可謂大走時運了”,[10]甚至一本古書被數(shù)家書局翻印,“如翻印《袁中郎全集》者共有五大家,翻印《王安石全集》者亦有四五家”。[8]

二是乘白話文運動之東風,將古書加以新式標點后出版。先是胡適、錢玄同把舊的文學書加以新式標點,篇首加上幾篇新序,然后翻印出版,如《紅樓夢》《水滸》《儒林外史》等,很受讀者歡迎。于是大家紛紛效仿,就有陶樂勤諸人標點的《桃花扇》《牡丹亭》《琵琶記》,許嘯天標點的《三國志》《封神》《今古奇觀》《列國志》等。熱門的古書會有多種標點翻印版本,“同是一本書你標點翻印,我也來標點翻印,現(xiàn)在的新本《紅樓夢》《水滸》這一類的書,同是一本,就許找到幾種的翻印書”。[4]也有一些書局別出心裁,翻印推陳出新,如開明書店翻印《二十五史》,文后附上人名索引和參考書目,同時裝訂形式又便于攜帶、翻檢,因而頗受讀者歡迎。

(2)翻印西書。歐美國家的書籍,特別是教科書,也是各大書局的翻版對象。隨著近代教育在我國的發(fā)展,西方教科書需求量大增,特別是在上海,“大學甚至初高中念的書,課本有十分之七八用的是外洋原版”,[11]主要是各校覺得國內(nèi)沒有合適的教材,老師陳陳相因,導致學生也多以念洋書為榮?!拔餮笾浼?,相需至殷,無論學校教課,研究參考,均需采用西文原版書籍,而所資賴于英德法文者尤多”,[11]但西方原版教科書價格高昂,于是翻印之事,應運而生。翻印西書“首見于平津,次及于滬漢,一時風起,營業(yè)鼎盛”。[11]天津的北洋書局曾以將原書用化學方法滲在石板上的印法,翻印了一些北洋大學及其附中所需的教程。1909年,商務印書館為滿足國內(nèi)讀者對原版書的需求,設立西書部專營外國書籍,并翻印過部分西方教科書。美國經(jīng)恩公司(Ginn & Co.)就曾致函商務印書館:“茲聞貴館將本公司出版之簡要英文法教科書翻印,加以刪訂,求合中國程度。又聞貴館尚擬將本公司出版之買兒斯‘通史,及萬韋士所著之各種數(shù)學書翻印?!盵12]信中提到的“買兒斯‘通史”,即《歐洲通史》(General History by Myers),于1889年出版,是為“中學以下各學堂之用”的歷史教科書。

西方著作最初被翻印的基本上都是通行于中學及專門學科的教材,其中以數(shù)學、物理、化學為主,也有一部分工程類和人文類教材。后來“應學界所需”,重要的參考書和名著也開始大量翻印。各地書商之所以敢隨意翻印西書,主要是當時的中國尚未加入國際版權(quán)同盟會等相關(guān)著作權(quán)保護組織,從理論上講,不受任何國際法約束,在法律上也不承擔任何責任。面對侵權(quán),外國書商也曾提出抗議,并試圖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但效果甚微。如上文提到的美國經(jīng)恩公司在1911年向上海租界會審公廨控告商務印書館翻印其《歐洲通史》一百余部,“與原版絲毫不爽,售價較原書之半”。商務印書館積極應訴,并以中國未加入《伯爾尼公約》為由,認為此次糾紛應參照1903年簽訂的《中美續(xù)議通商行船條約》處理。而根據(jù)該條約,美國人的作品要在中國得到保護,必須譯成漢字,且“專備為中國人民之用”,而《歐洲通史》明顯不符合條件。此次訴訟長達半年之久,由于商務印書館的據(jù)理力爭,并取得上海道和外務部的支持,最終會審公廨駁回了美國經(jīng)恩公司的要求。英國伊文思書館也曾向上海租界會審公廨控告商務印書館“不但竊印美國書籍,至將英國書籍一律竊印減價售賣”,對此,外務部照會英國公使稱:“中國未入版權(quán)同盟,商家翻印書籍既非有違條約,自屬無憑禁止?!盵12]

隨著翻印西書的書局越來越多,競爭也日趨激烈,翻印的范圍也不局限于教科書,歐美小說如《亂世佳人》,雜志如《讀者文摘》等都開始被大批量翻印。出于競爭需要,翻版書商“遍設情報網(wǎng)于英、美、日本等處,盡量探聽最近出版的書目,購寄國內(nèi),盡先翻印,以爭先著”,[13]往往專售原版書的書商還未接到貨,翻版書已在國內(nèi)上市。美國的大學物理教材Duff:physics在第七版改訂版序言中道:“最奇怪的是,我們在中國發(fā)現(xiàn)一種版本,內(nèi)容完全同我們第六版一樣,只是沒有我們出版家的名字。此書居然在中國用為教本,可見本書流傳之廣?!盵14]這段話在為此書做廣告的同時,也透露出一絲版權(quán)被侵犯的無奈。1937年英國下議院開會時,有保守黨議員曾就中國翻印英國書籍并廉價出售提出質(zhì)問案,要求外相向中國政府提出交涉,以維護英國版權(quán),但最后也不了了之。于是,在讀者的需求、同業(yè)的活動、資本的運作三方面力量的支配下,翻印西書在民國時期也出現(xiàn)了“一番盛況”。

二、圖書翻版的熱點

不法書商翻版圖書的根本目的是牟利,因而,翻版的圖書都是市場上的暢銷書。民國時期銷量有保證的主要為如下幾類書:一是名人著作;二是適合大眾需要的書籍,如辭典、寫信必讀之類;三是文字通俗、充滿奇跡的小說。[15]而從相關(guān)資料看,翻版書籍也基本是上述三類。

1931年10月間,北平各書局曾聯(lián)合呈具當?shù)毓購d,聲請取締翻版書,到1932年5月,抄獲各種翻版書籍二百余種,約計值價二萬余元。當時平津各報對這次“反翻版”運動均有所報道。通過搜集當時各報報道,可以一窺翻版書的情形。據(jù)北平《全民報》1932年5月報道:“搜獲翻版書籍三大間,共計二百余種,約計數(shù)萬冊之多,其中有張恨水之《啼笑因緣》千余冊,周佛海之《三民主義之理論的體系》六七百冊,胡適之《胡適文存》二千余冊,《大公報》之《蘇俄視察記》數(shù)百冊,開明書店之矛盾《幻滅》數(shù)種,北新書局之《寄小讀者》《魯迅全集》等三四種。”[16]北平《世界日報》1932年5月15日報道在西單游藝商場查獲《胡適文存》《胡適文選》《處女的戀愛》《沫若詩集》《白話文學史》《魯迅全集》等多種翻版書籍。

華通書局《中國新書月報》對這次北平地區(qū)嚴查翻版書事件也做了集中報道,并詳細記載了查獲的翻版書明細。根據(jù)中國著作人出版人聯(lián)合會北平總會調(diào)查、《中國新書月報》披露,在1932年5月查獲的被翻版書籍中,被譽為“新文學泰斗”的郭沫若作品最多,達20余種,具體情況見表1:

由于郭沫若影響甚大,部分書商除翻印他本人的作品外,還把別人的作品冠以他的名字,以提高銷量。如新生命書局出版的周谷城《中國社會之結(jié)構(gòu)》,就被部分商人以郭沫若著《中國社會之原素》公開售賣。

排第二的為“三角戀愛小說家”張資平。20世紀早期,最受大眾歡迎的就是通俗小說,尤其是“新鴛鴦蝴蝶派”的小說,張資平即是其代表人物。在這批被查獲的翻版書中,他的作品達18種之多。左翼作家蔣光慈的小說也是被翻版的主要對象,在這批被查獲書籍中達8種。此外,魯迅、胡適、茅盾、丁玲的作品也多被翻版。

一些舊小說,因受眾群體龐大,也是翻版的熱點。有讀者走進北平的西單商場和東安市場等書商聚集地,看到的“不過大達、啟智、新文化、大中幾家翻版舊小說,《七劍十三俠》啦,《隔簾花影》啦,《劉公案》啦,《濟公傳》啦,雜陳目前,眼花為之繚亂”。[17]世界書局干脆將《三國志》《紅樓夢》等翻印本舊小說十部合在一起售賣,“合購十部、大洋四元”,成為該書局的重要利潤來源。另外,一些迎合人們低級趣味的不良書籍,也被大肆翻印。

三、翻版圖書的特征及顧客

翻版圖書基于成本方面的考量,在紙張、印刷、校對等方面均與正版書有一定差距。而部分社會群體,出于種種原因,也愿意購買翻版書,成為其主要顧客來源。

1. 翻版圖書的特征

與正版書相比,翻版書較好辨認,主要有如下特征:

(1)錯字百出。凡從事翻版圖書之人,大多不學無術(shù),每每得到一本暢銷書,為盡快盈利,“倉促翻版付印,不暇校正,且亦不會校正”。[18]如果是翻版的通俗小說,關(guān)系還不大;如果是翻印的古書,“茍錯一字,則以訛傳訛,貽害匪淺”。[18]事實上,翻印古書早已有之,如清代點石齋、蜚英館、慎記書莊等都翻印過,只不過他們在翻印古書時,會高薪聘請專人從事校閱。一般設總校一人,一定要翰林或進士出身,月薪三十兩;設分校若干人,舉人或秀才出身,月薪十兩左右。[19]而民國時期,翻版商人為盡可能地節(jié)約成本,自然不會請人校對,錯訛漏字在所難免,因此會出現(xiàn)“共同委員會今陳開會”“馮王祥覺不離魯”“日本吞并東北野心益亟”等等明顯的錯誤。

(2)印刷粗糙。翻版書利用石印翻印者居多,鉛印的較少。因為用石印翻印,成本低,速度快,而鉛印則要排版、校對,成本貴且速度慢。但石印翻印一大弊端就是萬一原版書出錯,其也會跟著錯,同時會脫漏許多的“字爿”和“筆畫”,且墨色不勻,字跡模糊。時人對這一印制過程有所描述:“我們看他們一層一層的紙墊上去的時候,那出品的清晰與否,便見高低了……因為墊得不高的常使墨色較淡,甚至有幾個字不清楚了。一版濃一版淡是很不美觀的?!盵20]

(3)紙張不良。翻版書商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紙張力求其壞,印刷力求其糟,以期成本至最低額,獲利則最高額”,[18]導致翻版書極易破損。這一點,就連那些極力為翻版書辯護的人也不得不承認“翻版書籍所用的紙張非常的惡劣,不像原版書用上等道林紙,它的壞處是紙不堅固不宜保存”。[21]

(4)偷工減料。為節(jié)約成本,翻版書偷工減料之處甚多?!洞蠊珗蟆吩鴮⒆约撼霭娴摹短K俄觀察記》與搜獲的翻版《蘇俄觀察記》相比對,發(fā)現(xiàn)最易辨認者有八處之多:一是書本體積較真本約寬五分之一,短五分之一;二是封面字系木刻;三是書皮紙極薄;四是正文前缺少銅版紙插畫;五是序文系四號字,真本系新三號字;六是缺少書外封套;七是頁數(shù)不足,并缺勘誤表;八是書皮背面及封底“版權(quán)所有翻印必究”方格上,無本社圓形圖徽。[16]以上八點大多由偷工減料造成。

2. 翻版圖書的顧客

翻版書的最大顧客群體是普通知識分子,且以學生為主,這個群體經(jīng)濟拮據(jù),不得不主動購買價廉的翻版書。也有一些讀者不懂翻版與正版的區(qū)別而上當受騙,翻版書“其著者、書店名目之冒充亂命,實使無甚判斷能力的讀者目眩眼花”。[22]有讀者初到北平,不知何為翻版書籍,因此被不良書商欺騙,“花兩角錢買一本《苔莉》,別人花八分錢就買了,后來才知道那價格無定的書叫作翻版,其特征紙張惡劣,字跡差誤”。[2]

還有一些顧客并不是真正的讀書人,購買圖書只不過想借此擺滿自己的書架,裝裝門面而已。因此,這類顧客主要購買大書局翻印的文化典籍,如商務印書館翻印的《四部叢刊》,中華書局翻印的《四部備要》,開明書店翻印的《二十四史》,這類型的書裝訂極盡奢華,目的就是用來滿足一些暴富新貴的虛榮心?!肮派畔愕难b訂,并制以精致的書櫥存置,書未出而預約的數(shù)目已很驚人,實際上,乃是專供給社會上一特殊人物,在客廳書房作為高雅裝飾品”,[23]“他們雖然不能閱讀這些古籍,但他們需要表示其為一個博學君子的象征,他們的購買此等古書,乃是與古董、對聯(lián)、桌椅、地毯等一樣,作為陳設之用”,[24]且這類型的翻版書市場需求量很大,“這些卷帙繁多的書,欲其初版售完,原來已不是易事,然而雖在這樣不景氣的當中,竟都銷售一空,可知其營業(yè)之盛了”。[24]

翻版書還有一類大客戶,就是各地的小型圖書館,特別是一些學校的圖書館。這些小型圖書館經(jīng)費預算有限,既名圖書館,總得有一些“有價值”的圖書,這給圖書館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而各大書局翻印的古籍很好地滿足了這一需求,翻印的古籍既有一定的文化價值,價格又不是很貴,特別是叢書類古籍,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叢書集成》,非常適合圖書館置備。小圖書館有幾部這類書籍,“也便可把圖書館三字的場面撐了起來,這是何等便利的事”。[24]

四、翻版書形成之原因

1. 翻版書成本低廉

翻版書無須支付給作者稿費,可節(jié)約一大筆支出。根據(jù)時人在1930年對一本32開100頁(字數(shù)為4萬字左右),印2 000本的正版書成本的測算,稿費為每千字3元,共計120元,占到該書總成本520元的23%。[25]這對于出版商來說,無疑是一筆很大的開支。1931年,有人對正版書與翻版書的成本進行了仔細比對(見表2、表3):[26]

由此看出,由于省去了稿費和廣告推廣費用,翻版書與正版書相比,成本僅是其40.6%。而部分翻版商人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舍鉛印而用石印,則成本更低(見表4)。

由上表可知,石印翻版書的成本僅為正版書的30%,自然引得一些不法之徒趨之若鶩。

2. 正版書售價高昂

相對于百姓的購買力而言,民國時期正版書籍的售價普遍較高。“一本薄薄不滿百個Page的小冊,一本不夠兩個鐘頭披閱的小冊,這價起碼便是三四毛,而且還是不折不扣呢?!盵27]要知道,當時三元錢就夠一個北平市民生活一個月。書價之所以昂貴,除經(jīng)銷商追求高額利潤外,另一重要原因就是裝訂過于豪華?!凹垙埖膬?yōu)美、裝訂的精麗,更是形成昂貴的主因。你瞧吧,現(xiàn)今的出版物,也不管他的內(nèi)容是怎樣的淺薄與無聊,紙張不用說大概都是道林紙、洋宣紙、連史紙;裝訂更是格外的講究,不切的毛邊、三色版的封面,……用堅硬的圖畫紙排印薄薄的幾頁,定價倒要三四毛大洋!還虧他們以無產(chǎn)階級文學標榜?!盵5]同時,正版書印數(shù)較少,導致單部成本居高不下。陸費逵《六十年來中國之出版業(yè)與印刷業(yè)》提到,歐美日本每一種書的銷量大,平均到每部成本就低,而國內(nèi)書籍銷量小,“譬如一部書的裝版費一千元,他們以十萬部計算成本,每部制版費只合一分;我們以二千部計算成本,每部便要制版費五角”。[19]此外,各書店在售賣時,還要“同行公議,照碼加一”,加之各地代售店“酌加郵費”,價格就更非普通知識分子能承受得了。

3. 民眾版權(quán)意識淡漠

翻版書之所以能在民國時期大行其道,離不開數(shù)量眾多的購買者。這些購書者除貪圖翻版書價格便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版權(quán)意識淡漠。查閱資料可以發(fā)現(xiàn),對翻版書采取支持態(tài)度的不在少數(shù),有人甚至對主張版權(quán)的行為冷嘲熱諷,認為是從西方學來的惡法,“不料輸入言論自由的時期,同時輸入版權(quán)所有這種惡習慣”。[30]江蘇某師范學會印行了一套《杜威在華演講錄》,在封面標明“版權(quán)所有”,遭到一些人的質(zhì)疑,認為杜威的演講不是專講給該學會的,“再進一步講,就是杜威本身,也不能把他的講演認為他的所有……就是在‘謹防扒手的時期中,也沒有聽說那個人捉住了竊盜古今人的學說的賊”。[28]

有人對胡適等人提請市政府取締翻版書的函予以反駁,針對其指出的翻版書“割裂拼湊,雜復成文”,認為“吾曾讀盜版書大小二十余本,卻未曾見有此情形者”,并指責胡適等人“不求翻版及歡喜買翻版書籍原因之由來,去對癥下藥,反舍本求末,襲取帝國主義者的高壓故技來強力禁止”,[29]只能是使相關(guān)法律成為一紙空文。有人公開為翻版書辯護,認為翻版書所用紙張雖較原版書不夠堅固,但也有好處,就是不反光,有益于讀者的視力;翻版書雖錯訛字較多,“但所錯字都是極明顯的,一見便知”。[21]有人為翻版書商鳴冤叫屈,認為翻版書商“無甚大利可圖,其所獲無幾,沒聽說哪家大書店是由盜版發(fā)財而成的”。[29]

4. 維權(quán)成本太高

翻版書之所以能公然流行,“售價低廉”固然是其殺手锏,但被侵權(quán)的作者和書店長期的隱忍,亦是導致翻版書猖獗的重要原因。許多出版商初聞版權(quán)被侵害時,均想維護權(quán)益,打擊翻版,但一想到路途遙遠,費用繁多,仔細一思量,最后也都不了了之。正是版權(quán)方的不作為,助長了翻版之風愈演愈烈。事實上,在1932年,上?!爸魅顺霭嫒寺?lián)合會”也曾派人到北方專門調(diào)查翻版書,隨時加以搜查和追究,成效很大。但此時的翻版書是真正的“翻版書”,冒用店名,一切裝幀和排印刻意“魚目混珠”,極易辨認,也很容易構(gòu)成法律上的罪名,維權(quán)成本相對較低。后來從事翻版的書賈學聰明了,他們不但自己開店,且自己編輯,利用出版法的漏洞,往往能躲過法律制裁。同時,隨著出版界的不景氣,書店本身自顧不暇,作家又自恃清高,對翻版書聽之任之,“作品被翻印的作者不過問,商品被侵蝕的書店也不過問”,于是翻版越來越猖獗。許多原本并不經(jīng)營出版事業(yè)的商人,見有利可圖,也“湊了一點資年來從事翻印書籍,作家作品水準日漸低落,書店的營業(yè)日漸狹隘,獨是翻印和改編的書籍倒是層出不窮”。[30]

5. 同行競爭激烈

新文化運動以來,新書店異軍突起,生意興隆?!懊駠彼?、五年間“由書商一躍成為富商者,頗不乏人,就是現(xiàn)在北平的幾個著名書店,亦系由是而得者”,[20]于是,原做別種營生的人看自己親戚朋友開新書店發(fā)了財,也紛紛改行開新書店。新書店相對于舊書店,所需資本少,最少只需一兩百元就可開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因為新書不似舊書,稍有價值即須數(shù)百元數(shù)千元。另外,新書不用現(xiàn)款買貨,同行中每年分三節(jié)(端午、中秋、春節(jié))結(jié)賬,還有作者自己出版委托代售,不需要任何成本。于是,北平、上海等地新書店如雨后春筍般開起來,如北平東單、西單及青云閣、勸業(yè)場等地就聚集了眾多的新書店,導致同行競爭加劇,利潤下滑,“有一般心機靈敏的人,不得已而謀他路,于是乎發(fā)明了精而又精‘翻版的妙法”,彼等洵可謂一本萬利,步其后塵者亦日多”。[31]

結(jié)語

正是由于翻版書的存在有著深刻的社會經(jīng)濟背景,時人認為要想取締翻版書,僅僅依靠“查獲”“取締”“呈請”是辦不到的,如果不鏟除翻版書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一味地嚴厲打擊翻版書的印制與販賣,只能是“加緊的向讀者進攻,加緊的向讀者剝削”。[32]同時,就其客觀影響而言,在民國這一特定的歷史階段,翻版書在某些方面也起到了正面作用。

1. 翻版書滿足了底層群眾的文化需求

如前所述,正版書相對于普通老百姓收入而言售價高昂,底層群眾特別是廣大學生很難接受。而翻版書低廉的價格正好滿足了其需求,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文化的傳播。當時部分貧困的讀書人認為能買到翻版書是一件莫大的幸事,“咱們喜歡讀書的人,雖然常常因為無錢而不能買書,但幸而有一班人是專在翻印原版書的。這種書的紙質(zhì)和裝訂當然不及原版書講究,而內(nèi)容卻是一樣”,“翻印書對于咱們又窮又想讀點書的人是‘拜賜無窮”。[33]

2. 部分翻版書有一定的文獻價值

翻版既有原封不動的翻印,也有大量的借選本翻印。而翻印選本頗具“技術(shù)含量”。如上海莽原書屋1936年11月推出的《魯迅最后遺著》收雜文、小說、傳略、魯迅逝世及安葬的新聞報道、著譯編目、友人紀念文等,大部分文章均是首次編入單行本,雖是翻版書,也極具文獻價值。[34]

3. 翻版書有利于突破民國政府對進步文化的圍剿

如茅盾的《子夜》在1933年由開明書店出版后,左翼文壇為之聲勢大振,但1934年便被加上“鼓吹階級斗爭”的罪名“嚴行查禁”了。隨后市面上出現(xiàn)了名為“救國出版社”翻版的《子夜》,并暢銷一時。革命文學作家蔣光慈的作品在30年代初屢遭查禁,各大書局都避而遠之。然其作品《短褲黨》《最后的微笑》《沖出云圍的月亮》的翻版在市場上大行其道,翻版書出人意料地扮演了革命文學傳播者的角色。

可以說,民國時期的翻版書有其破壞圖書市場秩序、侵害出版機構(gòu)和著作人合法權(quán)益的一面,但也應看到,其在文化的底層傳播中確實發(fā)揮了一定作用,滿足了部分人的需求,因而不同利益群體對于翻版書的態(tài)度分歧明顯??傮w而言,隨著源自西方的版權(quán)制度在中國植根,并逐漸被人們所認可,翻版書受到越來越多的抨擊。只是當時中國的社會經(jīng)濟狀況,給翻版書的生存提供了土壤,使之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正如時人所說,“翻版書侵害版權(quán),在法律上說,是無疑的是要取締,然而如果真的市場上沒有了翻版書籍,不知有多少窮苦的學生在背后叫苦連天哩?!盵35]這也導致當時的知識分子在觀念和行動之間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割裂,從內(nèi)心里,他們也承認翻版是不道德的,但在現(xiàn)實中,又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其中。最為明顯的例證就是在胡適等人函請北平市政府取締翻版書籍兩年后,在胡適的支持下,北京大學特意為學習“現(xiàn)代戲劇”課程的學生們翻印了一部外國著作——原版于美國的《二十世紀戲劇》,這或許就是歷史的吊詭之處。

參考文獻:

[1] 李雨峰. 槍口下的法律:中國版權(quán)史研究[M]. 北京: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2006:120.

[2] 悼春. 我亦一談翻版書籍[J]. 中國新書月報,1932(4-5):62-63.

[3] 龔明德. 盜印本的《浣衣母》[J]. 出版史料,2011(3):69.

[4] 征言. 現(xiàn)在中國出版界的幾種通病[J]. 弘毅(北京),1926(5):4-5.

[5] 季直. 咒詛現(xiàn)今的出版界[N]. 大公報,1928-09-26(11).

[6] 澈之. 商品化的文藝出版界[J]. 河北前鋒,1931(22):42.

[7] 郁望堯,洪儋訓. 一九三六年中國出版事業(yè)之回顧[J]. 圖書展望,1937(8):66.

[8] 張金蘭. 一年來的中國出版界[J]. 政治旬刊,1936(9-11):74.

[9] 逸穆. 古書翻印熱之探討[J]. 文化生活,1935(9):2.

[10] 融. 雜志年與古書潮[N]. 申報,1934-12-22(21).

[11] 闕疑生. 翻印西書與傳布科學[J]. 科學,1939(3-4):129.

[12] 葉新. 90年前的一場中外版權(quán)糾紛[J]. 出版史料,2002(2):58.

[13] 春明. 上海的翻版西書[J]. 上海生活,1940(7):17.

[14] 程憶帆. 中國出版界的狂想曲[J]. 書人,1937(2):26.

[15] 頌棣. 著作家、出版家和讀者[J]. 中華書局圖書月刊,1932(13):5.

[16] 記者. 北平破獲翻版機關(guān)[J]. 中國新書月報,1932(4-5):32-34.

[17] 得中. 北平的書攤[J]. 十日談,1934(43):20.

[18] 趙真. 關(guān)于翻版書之我見[J]. 中國新書月報,1932(4-5):59.

[19] 陸費逵. 六十年來中國之出版業(yè)與印刷業(yè)[J]. 申報月刊,1932(1):14-17.

[20] 靜思. 出版事業(yè)的藝術(shù)[J]. 北新,1926(13):432.

[21] 田逆生. 現(xiàn)下翻版書籍與原版書籍之比較[J]. 中國新書月報,1932(4-5):59,114.

[22] 半農(nóng). 離奇的北平出版界[J]. 中國新書月報,1932(4-5):58.

[23] 屏群. 中國出版界的不景氣[J]. 新聞通訊,1934(23-24):28.

[24] 余一琛. 中國今日的出版界[J]. 文化建設,1934(2):112,114.

[25] 吳永貴,張學科. 民國年度出版時評史料輯編:第二卷[M].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122-123.

[26] 狷公. 看他橫行到幾時的“翻版書”[J]. 中國新書月報,1931(8):3.

[27] 禾子. 檢討現(xiàn)在的出版界[N]. 大公報,1930-12-23(9).

[28] 玄廬. 版權(quán)所有與出版自由[J]. 星期評論(上海),1920(36):4.

[29] 光化. 看了胡博士等請市府取締翻版書業(yè)函以后[J]. 中國新書月報,1932(4-5):60-61.

[30] 靈鳳. 談翻版書[J]. 大光圖書月報,1936(3):4.

[31] 譜薌. 故都書賈現(xiàn)形記[N]. 中央日報,1933-05-04(12).

[32] 可憐不死. 翻版書的展望和沒落[J]. 中國新書月報,1932(4-5):63.

[33] 曼因. 翻印書在北平[J]. 讀書生活,1935(10):7.

[34] 彭林祥.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翻版書[J]. 東吳學術(shù),2021(2):41.

[35] 孟班. 說說關(guān)于翻版書籍的問題[J]. 中國新書月報,1932(4-5):61.

The "Pirated" Book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NG Jun-bin1, WANG Li-qun2(1.School of Marxism,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ianjin 300222, China; 2.School of Marxism,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book industry and the progress of printing technology, the piracy phenomenon also grew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unscrupulous bookseller infringed the legitimate interests of publication institutes, damage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author and discouraged the enthusiasm of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During that period, governments, the publication institutes and the authors tried to clamp down on the illegal behavior through a variety of measures, but they did not achieve much. There were profound social and economic reasons for the appearance and overflow of pirated books. Through summarizing the forms, hot spots, characteristics and customer groups of pirated book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pirated books and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of the related groups to pirated books, which not only represents the history of pirated book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ut also provides historical reference for current copyright protection.

Keywords: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ook; the pirated book

猜你喜歡
民國時期圖書
無障礙圖書聯(lián)盟
圖書推薦
歡迎來到圖書借閱角
班里有個圖書角
圖書推介
民國時期二胡音樂研究
從民國社會環(huán)境看文官考試制度的產(chǎn)生
民國時期新蔡的圩寨
民國兒童圖書館的發(fā)展及其當代啟示
民國時期媒體問題應急管理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