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
因為曾經作為《清風正氣貫古今——西城區(qū)廉潔文化展》的策展主筆,所以對一貫嚴肅的“廉潔”文化進行了多角度了解,真切感受到廉潔就在身邊,因此也發(fā)現了不少與廉潔有關的文化符號及故事,它們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就在最熟悉的公園里。
談起北京擁有紅色印記的公園,很多人會想起陶然亭,每年的“公祭”活動,這里也被作為重要的追憶革命先烈之地。而聊起廉潔文化,這里同樣是個有故事的地方。
漫步于陶然亭公園,你會發(fā)現形式多樣、風格各異的華夏名亭,它們用各自的風采,為公園增添著萬千雅致,而通過不同的文化內涵所體現出的獨特意義,使游客在游覽的同時,品出幽深文化味道。獨醒亭便是其中之一,其設計風格源自湖南省汨羅縣,1987年陶然亭公園仿建于此,為了紀念在中華歷史文化中一位重要的人物——屈原。
屈原是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紀念他早已成為華夏兒女的一種民族自覺。習近平同志曾多次提到屈原,贊嘆其心憂家國、情牽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潔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并幾度引用屈原詩歌中的名句闡述思想,寄情言志。
“廉潔”一詞最早出現于屈原《楚辭》中“寧廉潔正值以自清”、“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爾末沫。”他既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廉潔倡導者,又是用生命踐行廉政的實踐者,堪稱我國的廉政文化的“鼻祖”。
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我們紀念屈原,就是為了尋找古人精神與當下需求的連接點,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與時俱進之路徑,用屈原精神為生民“塑心”,為實踐“立行”。
以史為鑒,崇德修身??梢哉f廉潔文化滲透于中國歷史之中,景山公園的觀德殿便是典型的代表之一。
《世宗實錄》記載:“嘉靖六年(1527年)三月移建觀德殿于奉獻殿之左?!庇^德之名取自孔子“射觀德兮”的說法。明清時期,這里是皇帝觀看兒臣射箭之處。根據“射以觀德”的思想,這兩組建筑被冠以“觀德”之名,意思是說,看人射箭就能知道一個人的德行如何。
為什么射箭可以觀德呢?早在西周,射箭不只是狩獵攻敵的武藝,更是用以培養(yǎng)和考察品德修養(yǎng)的重要項目。德在心里而行之于外的稱為德相,譬如走路、行儀……都可表現出一個人的德?!吧浼q如做人做事”,“箭隨意走,心正箭直”,“射投易學而射道難學,射藝易成而射德難成”。所以說,看一個人射箭,就可以看到他的內心,也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德行來。
“崇德”是禮文化的特征,《論語·顏淵》“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發(fā)展至現代,“德”仍然是我們注重的品格,人員任用、選拔干部離不開“德行”的考察,德能勤績廉更是必備要素,是中華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作風。
在天壇公園里坐落著一座“宮中之宮”,天壇高大的圍墻內,還包裹著一座擁有著護城河的小小宮殿,它的名字叫做齋宮。
天壇齋宮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祭祀典禮之前的齋戒之所,其內無梁殿月臺北端綠瓦攢尖頂的銅人亭內,設有一尺五寸高的銅人像一尊。齋戒銅人亭初設于明代洪武年間,齋戒銅人的人物原型取材于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清官廉吏。如今齋戒銅人亭內擺放的為唐朝魏征。
皇帝在祭祀前的齋戒期間,要遵守齋戒的各種規(guī)定制度?!稓J定大清會典事例》卷1062:“國家典禮,首重祭祀。每齋戒日期,必檢束身心,竭誠至敬,不稍放逸,始可以嚴昭事而格神明。朕每遇齋戒之日,至誠至敬,不但殿廷安供設銅人,即坐臥之處亦書齋戒牌……”皇帝在齋戒日內要沐浴、更衣、素食、靜坐,不能觀賞歌舞,此外還有許多禁忌,違反了這些禁忌,就是對上天的不敬。因此每當大祭祀前,為保證皇帝能遵守祭祀規(guī)制,官吏就要把齋戒銅人放在皇帝面前。銅人雙手恭奉簡牌一枚,上刻“齋戒三日”四字,使皇帝“觸目驚心,恪守謹慎”,用以彼此觀望和監(jiān)督,警示皇帝更加省惕,不視他事,不忘用心齋戒,唯有此才能清專,感化神明,以達到祭祀天的目的。
齋戒銅人的設置,是對皇帝用心齋戒的一種警示,即使高高在上的皇權亦需要有力的監(jiān)督與預警,也意寓著對敢于直言進諫之官的褒獎。
正面的事例、人物可以監(jiān)督言行,反面教材也可隨時警醒,北海公園的旖旎風光中,就有一處皇帝特意為了提醒自己,而設立的“反面教材”。
北海折糧石
在北海公園的主景區(qū)瓊華島上堆疊了很多奇形怪狀的石頭。這些石頭可不是普通的石頭,它們是不遠千里從太湖被運來專門用作點綴景色之用的。太湖石是太湖之中的石灰?guī)r,經過長期波濤的沖擊和風化、溶蝕而成。太湖石素有“瘦、漏、皺、透、清、丑、頑、拙”八大特點,自古是品石玩家的最愛。
乾隆皇帝十分喜愛北海的太湖石。他曾在北海瓊島南坡的一塊著名的太湖石——“昆侖石”上御題一首七律:“飛閣流丹切顥空,登臨送目興無窮,北憑太液平鋪鏡,南接金鱉側飲虹;冬已半時梅馥馥,春將回處日融融,摩挲艮岳峰頭石,千古興亡一覽中?!焙笫穑簮傂牡罴淳白鳎P。乾隆皇帝撫摸著艮岳遺石,不禁感嘆,因石而傷民,因石而亡政,都如過眼云煙,發(fā)人深省,讓人警醒。
早在北宋正和年間,宋徽宗趙佶為都城汴梁營造“艮岳”御園,在江浙一帶搜羅奇花異石。不僅命人大規(guī)模開采太湖石,運往都城,還到處挨家挨戶地搜掠奇石異草,為此傾家蕩產者不計其數。這種勞民傷財的昏庸之舉最終引發(fā)了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北宋王朝因此遭到沉重打擊。元人郝經曾詠道:“萬歲山來窮九州,汴堤猶有萬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國,亡宋誰知是石頭。”
然而金滅北宋數十年后,金朝統(tǒng)治者也沒有吸取教訓。金世宗仿照北宋“艮岳”在北海御園修“太寧宮”,不知廉政愛民,命令將艮岳園中所余太湖石當作戰(zhàn)利品不惜花大力氣運往北京。為運送這些太湖石,加重了百姓負擔,不知有多少人因饑寒勞累死在途中。金朝也因此傷及國力,再加上后期的暴政與昏庸而被蒙古軍隊吞噬。乾隆皇帝能以石為戒,以史為鑒,可謂難能可貴。
時過境遷,皇家御園已成居民們生活休閑公園,廉潔文化伴隨著時代進程更需普及化,融入生活。正如2018年緊鄰首都展覽館的紅蓮廣場上,一所廉潔文化為主題的展示區(qū)域誕生,展覽以廉潔文化為主題布置諸多主題區(qū)域,布置了電子大屏、主題雕塑、特色墻壁等內容,對中華民族清廉典范歷史等進行展示,真正讓居民感受學習到廉潔文化的歷史與精神流芳。近年來,北京也在針對歷史文化資源進行了諸多角度發(fā)掘,在區(qū)縣各街道陸續(xù)建成不同規(guī)模的廉潔文化展示區(qū)域,真正做到廉潔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