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力克.居曼古麗
◆摘要:作為我國多民族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哈薩克族的文化特色顯著、內(nèi)涵豐富,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積淀、衍生出了大量文化成果,進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新時期以來,加強哈薩克族地區(qū)文化溝通交流、新聞事業(yè)建設,更是成為了民族融合、區(qū)域發(fā)展的關鍵方向。本文著眼于此,引入焦點這一語言學界重要概念,對新聞翻譯中哈薩克語句子焦點類型、標注形式等進行展開論述。
◆關鍵詞:新聞翻譯;哈薩克語;焦點
一、焦點概念及研究現(xiàn)狀
“焦點”一詞取自物理學光學領域,最初僅指平行光線受折射、反射后,自然形成的匯聚點,經(jīng)文學、社會學等領域引用、延伸后得到廣泛使用,主要指問題關鍵、爭論集中點等。該詞在語言學界同樣有著極為關鍵的地位,部分學者將其視為句式中韻律凸顯的部分,或者問題答案中的新內(nèi)容,是語言輸出者想要傳遞的重點內(nèi)容。從現(xiàn)有理論上看,語言焦點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首先是窄焦點,即句子中的某個單一成分作焦點,可以表示特殊指定對象,比如“Munday kitap, mektebimizdegi kitapxanada-aq bar.”一句表示“學校圖書館中就有這樣的書”,意在突出“圖書館”這一焦點;其次是寬焦點中的句焦點,即用整個句子來表達信息焦點,新聞事件播報、新話題引進時,經(jīng)??梢钥吹竭@種句焦點用法,比如“?injia?n?? jeri ke?,bayl? ? mol.”表示“新疆地大物博”;最后是謂語焦點,即用整個句子的謂語部分標注焦點,常見于評論類新聞之中。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出發(fā),主張將之分為自然焦點、對比焦點,或者無標記焦點、有標記焦點等,類別眾多且名稱不一,新聞翻譯中可以適當借鑒。
二、哈薩克語的焦點類型
(一)組合焦點
組合焦點常在問句對答中出現(xiàn),因此也可稱為回答焦點,最為常見的類型即“Wh-問題+答案”,該種結構中經(jīng)常包含有大量的新信息,與窄焦點聯(lián)系緊密,在哈薩克語新聞采訪中十分多見,答句中為突出焦點,有時還會將之放置于謂語之前,比如“Bast?q-t?n or?nbasar-? et-?p kim-di sayla-y-s??dar?”,意為“你們將會選舉誰作為領導繼承人?”,回答“Asqar-di sayla-y-miz”,即將“阿斯卡爾”這一賓語提前,起到強調(diào)突出的作用。實際上,可以放置于謂語之前的詞類是十分多樣的,名詞、副詞,乃至形容詞均可提前至焦點位置,且無需經(jīng)過任何語氣、語調(diào)等方面的標記,即可凸顯出其特殊性,比如“E?bek-i bostan-bosqa zaya ket-ti.”表示“勞動力被白白浪費了”,其中“bostan-bosqa”這一副詞被提至謂語之前,傳遞出對勞動力浪費的惋惜;再比如“Nayza?ay ?arq-?urq et-ti.”表示“雷的火花一閃一閃的”,其中“?arq-?urq”這一助詞被提至謂語之前,能夠更加生動、形象地描述當時的天氣情景。
(二)排他焦點
排他焦點強調(diào)命題的唯一性,若此時存在額外的備選方案,則說明命題不成立,英語語法中通常使用“it”引導從句表示排他性的強調(diào),哈薩克語中同樣存在改變語序的思維,將代表焦點的名詞性謂語單獨提煉出來,放置在動賓短語之后,表達突出、強調(diào)的意味,比如原句中“Erlan tereze-ni ?aq-t?.”表達“葉爾蘭打碎了窗戶”,改動后變?yōu)椤皌ereze-ni ?aqqan adam, Erlan e-di”,將“葉爾蘭”單獨提取出來放置于動賓短語之后,打碎玻璃的主體更加突出。部分情況下,還可以采用糾正式對照結構來表示進一步的強調(diào),即“tereze-ni ?aq-t? Erlan, Askar emes”,增加“不是阿斯卡爾”這一新信息,來達到強調(diào)、突出的目的。在新聞翻譯中,還可以引入“Qana、tek、aq”等助詞詞匯,從而更加明顯、便捷地實現(xiàn)排除焦點的渲染,其功能與“only”類似,比如“Aqqw-lar ?az-da ?ana biz ?aq-qa kel-etin.”表示“天鵝只有夏天才會來我們這邊”。有時出于簡化語句、縮短篇幅考量,也會采用無標記表示方法,只需在新聞播報環(huán)節(jié)采用邏輯重音即可,此外,哈薩克語中名物化形動詞形式+領屬性人稱詞尾結構(-?an+-I)同樣可以表達排除焦點,比如“Ayt-??, ?e?-gen-i kel-sin.”,表示“傳達一下,讓贏的人過來吧”,這種結構較為特殊,新聞翻譯、組織環(huán)節(jié)要加以重點關注。
(三)包含焦點
包含焦點實際上蘊藏著并列、同時的意味,又可以稱作“也焦點”,在傳達信息中強調(diào)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預設、選擇,與英語中的“also”、“too”等詞有異曲同工之妙,哈薩克語表達、應用時,同樣習慣將之放置于謂語之前、主語之后,比如“In?iü de az kezdes-e-di ,Almas ta az kezdes-e-di.”,表達“珍珠罕見,金剛石也罕見”,新聞翻譯環(huán)節(jié)要注意該類詞語的用法。綜合來看,哈薩克語三種焦點用法中,組合焦點結構最為簡潔,完全無需外標記詞的參與,通過簡單的語序調(diào)整即可達成焦點呈現(xiàn)目標,與新聞播報的間接性、精準性特征最為相符,翻譯實踐中可以將之放在首選位置。排他焦點的形式則較為靈活多樣,語音、標記詞乃至特殊的句法結構,均可用于焦點表達,對于理解難度較大、篇幅較長的新聞,可以選用該種方式進行焦點的再組織,提升新聞可讀性和傳遞性,避免無差別投放帶來的理解歧義、閱讀觀看興趣下降等問題,包含焦點呈現(xiàn)過程中,則要同時兼顧語序、標記詞,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三、新聞翻譯中哈薩克語句子焦點標注形式
(一)語音標注形式
語音是語言交流過程中重要的信息媒介,語調(diào)、韻律等均會對焦點呈現(xiàn)效果產(chǎn)生影響,在眾多語音要素中,重音的作用最為明顯,對于形態(tài)變化較為單一的語言系統(tǒng)來說,重音標記尤為關鍵。也正因如此,國內(nèi)外眾多學者對重音、焦點之間的關系展開研究,認為重音并非語法結構所能決定的,而是與信息傳達者情感狀態(tài)、語義等息息相關,針對漢語的焦點研究中,認為僅在句法結構限制,無法通過語序表達重音時,才有必要采用重音進行焦點呈現(xiàn)。綜合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大致將哈薩克語重音分為兩種,首先是結構重音,即句法結構特征決定重音位置,比如“Sa?at Qan?a bol-di?”意為“幾點了?”,其中“Qan?a”使用重音表達疑問性強調(diào),再比如“Qar qal?? ?aw-di.”表示“雪下得厚”,其中“qal??”使用重音,以狀語成分構成偏正詞組,起到修飾、突出的作用。
從例句中可以發(fā)現(xiàn),該種方式確可起到突出韻律的作用,但由于位置較為固定,因此強調(diào)并不明顯,應用環(huán)節(jié)還應關注雙賓語的特殊句式結構,重音應當落在直接賓語上,比如“Biz-ge olar At mingiz-ip,Ton ?ap-t?.”,意為“他們向我們送了馬和貂裘”,其中馬、貂裘應為直接賓語,與“mingiz-ip”這一謂語連接最為緊密。其次是邏輯重音,該種焦點標注方式較為靈活,受句式結構影響較小,由語言表達者根據(jù)自身目的、傾向來決定重音分配,比如原句為“Saken ke?e Altay-dan kel-di.”,邏輯重音標注時,可以在不改變語序的情況下,重點突出“ke?e”,強調(diào)昨天這一時間;或者重音突出“Altay”,強調(diào)“阿勒泰”這一出發(fā)地,或者“kel-di”來這一動作,應用環(huán)節(jié)并沒有嚴格的規(guī)定和限制,新聞翻譯中也可采用語序+邏輯重音的方式,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本句可改寫為“Ke?e Altay-dan Saken kel-di”。
(二)助詞標注形式
助詞標注是信息焦點呈現(xiàn)過程中應用較為廣泛、頻繁的方式,實踐環(huán)節(jié)需要引入額外的助詞詞匯,對焦點詞進行修飾和標記,該類詞匯十分多樣,副詞、語氣詞甚至提頓詞等均可作為焦點標記詞使用,為區(qū)分其與普通虛詞,大致可以將其特征歸結為幾個要點。首先該詞沒有實際意義,且在句式結構中并不會被重讀,其次從位置上看,焦點通常位于謂語之前,標記詞則圍繞焦點分布,在同個句子中不會間隔太遠,最后標記詞的作用主要突出核心內(nèi)容身份,所以標記成分也會在語言上有所凸顯。新聞翻譯實踐中,可以從四個重點詞匯入手進行組織應用,其一是DA類詞匯,可被細分為da、de、ta以及te幾個變體,該類詞匯分布位置通常較為固定,常見于焦點、謂語之間,與句法結構息息相關,比如“Biz-di? tob-?m?z-da jastar da bar.”表示“我們的隊伍中也有年輕人”,其中“da”位于焦點“年輕人”之后,謂語“bar”之前,可以起到較好的強調(diào)、修飾效果。部分語句表述中,該類詞匯也可與“?ana emes”連用,比如“OI ?zin ?ana emes, dostar- ?n da oyla-p tur”。
其二是限制強調(diào)語氣助詞,包含Qana、tek以及-aq這幾個詞匯,其中Qnan還包含兩個不同的變體,分別是?ana及qana,與中文詞匯中的“只、才、就”等詞匯類似,語言組織時可以對這些詞匯進行靈活運用。比如新聞播報中想要表達“班里只有兩個學生”的意思,可以采用“Kilas-ta eki oqw?? ?ana otir”來表示,也可以采用“Kilas-ta eki-aq oqw?? otir”的句式結構,其中“?ana”一詞主要標記偏正詞組,可以對例句中的“數(shù)詞+名詞”結構起到強調(diào)作用,突出“兩位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另一例句中“-aq”結構則主要標記數(shù)詞,強調(diào)班里學生的數(shù)量。需要注意的是,雖然“tek”同樣可以用于表達限制焦點,但造句時要將之放置在謂語焦點之前,比如“Tek eki oqw?? sotqar-raq”,表示“班里只有兩個學生比較調(diào)皮”,當前該種用法受到廣泛歡迎,已經(jīng)逐漸形成了“tek……?ana……”的基本句式。
(三)句法標注形式
在新聞翻譯過程中,有時也可運用句法標注手段進行焦點呈現(xiàn),具體方式為調(diào)整語序、改變句法格式等,通常情況為語序可被分為正常、非正常語序。從哈薩克語本身的性質(zhì)特征來看,賓語前置的情況較為多見,與SOV型語言特點不謀而合,多數(shù)情況下定語、狀語等次要成分位置更加靠前,中心語反而處于之后狀態(tài),比如“Zaman z?m?ra-p dam?-p kel-edi.”表示“時代在急速發(fā)展”,狀語“z?m?ra”位于發(fā)展這一動作之前??偟膩砜?,其正常語序同樣有“主-謂”、“主-謂-賓”等,但同時也有“定-主-定-賓-謂”等結構,部分情況下還會出現(xiàn)非正常語序,可將賓語、狀語、謂語前置達成強調(diào)、突出的效果,新聞翻譯環(huán)節(jié)可以巧妙組合、應用,達到豐富句式、優(yōu)化結構的目標。其次,焦點呈現(xiàn)環(huán)節(jié)也可使用平行結構、倒裝結構等,將兩個、兩個以上的小句形成對比,適當補充和增添新元素,增加語句表達連貫性。
(四)形態(tài)標注形式
哈薩克語言經(jīng)過較長的歷史積淀和發(fā)展,形成了一些較為獨特的語言使用習慣,物化形動詞可以直接作為句式成分,綴加人稱、人格詞尾等,達到焦點呈現(xiàn)的目標,較為常見的有“動詞次干+-?AN+-I”等,比如“Erdi? ?l-gen-i-eki s?yle-gen-i.”,表達“男子漢說一不二”,新聞翻譯環(huán)節(jié)可以采用該種方式增添表達趣味性,平行結構中同樣適用,通常以結構前半段引出話題,后半段突出焦點。其次,以性質(zhì)形動詞為后綴,增添賓格詞尾同樣可以標注焦點話題,常見形式為“動詞次干+AtIn+-I”,多用于展現(xiàn)特殊身份,比如“Olar-d?? biz-ge qars? qoy-at?n-dar-? buxara-lar”,其中“buxara-lar”即可表示“平民”這種身份,用法類似于英語中的分裂句,新聞翻譯時要靈活運用。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聞語句翻譯過程中,要有意識地調(diào)動信息焦點原理,通過語音標注、助詞標注、語法標注等形式突出信息內(nèi)容,保障翻譯的準確性,同時不斷改進采寫、編輯、修改、刊發(fā)等環(huán)節(jié)工作,提升民族記者、通訊員語言組織、設計能力,為哈薩克語版新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張欣潔,迪亞爾別克·阿力馬洪.漢語和哈薩克語詞組比較研究[J].時代報告(奔流),2021(09):90-91.
[2]郭昊. 哈薩克語句子的話題和焦點[D].中央民族大學,2020.
[3]卡里木汗·拜散巴依.翻譯中哈薩克語句子的焦點探析[J].環(huán)球首映,2019(07):113.
作者簡介
別力克·居曼古麗(1982.09—),男,籍貫新疆阿勒泰,哈薩克族,大學本科,副譯審,研究方向:新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