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建
學習文言文要“文”“言”并舉,不僅要訓文字讀文章,還要賞文學傳文化,這一觀點已得到語文界的極大認同。那么,如何才能品味到經(jīng)典“文”“言”之“膏粱”?筆者以為“尋覓文言津梁”即一好方法。何謂津梁?渡口橋梁是也,喻指用作引導的事物或過渡的方法、手段。文言津梁,可以是文章工處奇處,也可以是平處常處;可以是簡處易處,也可以是繁處難處……借助一雙慧眼,找到文言津梁,借此引渡,可達經(jīng)典的別樣洞天,更為寫作技法借鑒之良道?,F(xiàn)擇其一二來說。
一、于工處品妙
工處,指作者花了心力且文中比較出彩的地方,讀者一般能看出此處是與眾不同或非同尋常的。此等津梁定要仔細理會,且定會讀出豐富的內(nèi)蘊,也為作文之參考。
杜牧《阿房宮賦》有一段文字:“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p>
此句極盡鋪排,多項對比一“多”和一“少”:多的是柱、椽、釘頭、瓦縫、欄檻、管弦,少的是農(nóng)夫、工女、粟粒、帛縷、城郭、言語。顯而易見,“多”指向阿房宮及居于內(nèi)的統(tǒng)治者,顯示了阿房宮工程之浩大,統(tǒng)治者生活之窮奢極欲;“少”指向國家及生于斯的老百姓,暗示了國家人口之寥落,民眾生活于水深火熱中。六個對比句相似度極高,是否意味著可把多者或少者各自的六處進行調(diào)位呢?對比的六組對象,同組間有著高度形似性,只不過前者較直觀,而后者稍顯抽象,原來每組都是一對本體和喻體。如作者沒有視通細物之微眼力和思接廣宇之大神力,無法寫出此等文字。這六“多”間和六“少”間處處不能換。
大家作文必求文質(zhì)兼美,六個喻體還有深刻內(nèi)蘊。農(nóng)夫、工女,社會生產(chǎn)勞動者,是農(nóng)業(yè)社會生產(chǎn)發(fā)展的最重要因素?!耙环虿桓?,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農(nóng)夫、工女之少,勞動力不夠,勢必帶來粟粒、帛縷之少。粟粒、帛縷,象征溫飽,百姓溫飽這一基本生存問題得不到解決,國家怎能安定?城郭、城墻,可借指城市,是百姓生活場所,城市景象折射出經(jīng)濟發(fā)展程度;按古義,城指內(nèi)城墻,郭指外城墻,城郭在冷兵器時代有著重要的戰(zhàn)略防御作用,所以城郭堅固與否還折射出國家軍事實力之大小。言語為人之心聲。統(tǒng)治者從善如流,百姓才敢發(fā)聲。本應嘈雜的集市上少人言語,那是迫于政治高壓百姓惶恐終日、口不敢言所致。市人之言語折射輿情民意,反映了國家的政治情況??傊@六個喻體,還具有象征性:暴秦統(tǒng)治下,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居無定所,言而吞聲。這六個比喻句處處不能刪。
本句從“使”字以下,句式工整,語義連貫,“使”字可刪否?“使”,使令義,以下情況非天使然,秦使然也!前有連年征伐,暴秦燒殺坑埋無辜,秦統(tǒng)一六國,愛紛奢,興土木,征徭役,藏美女,缺農(nóng)夫少工女,必然也。六個分句層層推進,揭露了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兵連禍結(jié),民勞財傷;經(jīng)濟落后,民不聊生;國力衰頹,民居不安;政治高壓,民意不達。聯(lián)系全文,此句是本賦由“體物”轉(zhuǎn)入“寫志”的一處過渡性語句。六個出句與前文對阿房宮的描寫相呼應,六個對句引入思想內(nèi)核,可自然過渡到函谷被舉、阿房被燒的下場,為后文進一步寫志做足鋪墊。本句不僅分句間層層推進,而且在全文有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此句處處不能改。
文言之工處,可是精妙之煉字,精巧之結(jié)構(gòu),精辟之思想……學文言者,不嫌其微,不避其大,凡有精彩處,皆可成津梁。
二、于異點歸本
所謂異,即文中異常悖拗但能自洽處,讀者按慣性思維常生惑也易出錯。霧里望月,撥開云霧見月明;異點迷眼,歸本探源可得事理之始然。
《寡人之于國也》一文孟子如此表述仁政主張:“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p>
異點一:孟子提出的七條仁政措施,第一條“不違農(nóng)時”與第六條“百畝之田,勿奪其時”都屬農(nóng)田耕作,有重復之嫌。這得從彼時井田制說起。按井田制,田地被劃為許多方塊,形似“井”字,故名?!胺嚼锒?,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保ā睹献印る墓稀罚鞍佼€之田,勿奪其時”,公田私田都得到耕種,意味私囤公倉充足,社會已較富足?!安贿`農(nóng)時”是“王道之始”的必要條件,“王道之成”則需“百畝之田,勿奪其時”無疑。
異點二:“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屬“王道之始”,“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屬“王道之成”,似不符常理。原來戰(zhàn)國時期仍以捕撈天然水產(chǎn)資源為主,而家庭式畜禽養(yǎng)殖已普及,“六畜興旺”之說古已有之可證。前者同“不違農(nóng)時”“斧斤以時入山林”,表明人類還靠天吃飯;后者同“五畝之宅,樹之以?!保砻鲃趧尤嗣褚涯軇羽B(yǎng)培動植物?!盾髯印ぬ煺摗酚醒?,“愿于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其次,根據(jù)史料,春秋戰(zhàn)國人均壽命三十一歲,五十已老,七十古稀。農(nóng)耕時代人類靠體力獲取生活資料,老人喪失勞動力,自然難以優(yōu)先享用稀有物資。老人衣帛食肉,說明社會不僅物質(zhì)充足,且道德水平極高。“五十者”“七十者”和“頒白者”,一線而下,都關注老者,“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成了孟子心中理想社會的寫照。結(jié)合異點一可知,“王道之始”“王道之成”,都信奉“民以食為天”的道理,但后者社會糧食在量和質(zhì)上都有很大提升,由有吃到吃好,由普通人擁有到老人可享用,由少數(shù)人吃飽到大家庭無饑。七條主張措辭謹嚴,邏輯縝密,充分體現(xiàn)孟子較為成熟的為政思想。
異點三:語段每句都用句末語氣詞,但“也”“矣”混雜,覺無甚章法。這不妨從兩詞的意義和用法入手。作為古文中的句末語氣詞,“也”有表判斷這一特殊用法,而“矣”無?!笆鞘姑耩B(yǎng)生喪死無憾也”“王道之始也”“未之有也”,都是判斷句,當用“也”?!耙病痹诰淠┻€可表陳述、疑問(或反詰)、祈使或感嘆等語氣,但以肯定或判斷為主。“谷不可勝食也”“魚鱉不可勝食也”“材木不可勝用也”,用語氣詞“也”傳達出物資充足之感。而“矣”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了”,在動詞或形容詞后,表動作或變化已完成?!巴醯乐伞彪A段用語氣詞“矣”,表明百姓已經(jīng)豐衣足食了,社會已經(jīng)普興教化了。一字差別,理固宜然。D5A7ECD6-87F6-4B1F-8490-E498944D9EC6
經(jīng)典之異點,有違讀者閱讀經(jīng)驗,諸如用語突兀,情節(jié)突轉(zhuǎn),人物言行不一等,以“異”為津梁,通過解惑糾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三、于誤中得真
誤,指文本矛盾、紕繆之處,非作者有意為之且無法自洽者。經(jīng)典中錯誤罕見,然彌足珍貴,可成解鎖文章之密碼。
比如關漢卿的《竇娥冤》,情節(jié)矛盾,人物讓人生疑,連時地交代都前后不一,其中竇娥奇冤得昭之關目,更是破綻百出。
竇娥昭雪首要條件,親爹是竇天章,然這絕無可能。竇天章,一窮書生,科舉及第,后加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有勢劍金牌加持,身居臺省,位正三品。兩淮指淮東、淮西(又有淮南、淮北之說),下轄天章老家楚州(今江蘇淮安)。一落魄書生成兩淮司法長官,可全權(quán)處理所有案件,何其難哉!此外,這親爹,恰管著老家,巧接手女兒案件,概率幾何?故天下“竇娥”有,“竇天章”難有,“竇娥”親爹是“竇天章”絕無僅有,試問“竇娥”冤案由親爹“竇天章”昭雪有無可能?
竇天章仕途通達,因其“廉能清正,節(jié)操堅剛”,事實絕非如此。張驢兒詭辯兒子不會藥死老子,竇天章只能讓冤魂自來折辯,其斷案能力堪憂!尋找女兒,鄰里街坊不知蔡婆所蹤,竇天章束手無策,竇娥與竇端云名不同,便斷定非己之女,迂腐呆愚之極!竇娥案已結(jié)便固執(zhí)不再查看,忘己職責就是“審囚刷卷”。竇天章瀆職無疑!同姓之人犯法,心生厭惡,不看案卷,這是玩忽職守!父女相認后,不問青紅皂白,呵責女兒辱沒祖宗世德,連累自己清名,自私冷血之極!如此父親主動替女伸冤不太可能,竇娥昭雪主要靠自己冤魂能力。竇娥冤魂可托夢父親,可讓門神戶尉放行,可多次施計拿案卷。生前大喊“則我這小婦人毒藥來從何處也”無人理會,換作冤魂折辯則全被取信,再加上張驢兒施咒對竇娥冤魂不起作用,足見以竇娥冤魂之力,無須竇天章,亦能伸冤,何必多此竇天章!
誠如王國維所言,元雜劇初創(chuàng)“關目之拙劣,所不問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顧也。彼但摹寫其胸中之感想與時代之情狀”。審讀“拙劣”“矛盾”,可知悟作者之感想與時代之情狀,窺見文字背后的真相,從而發(fā)現(xiàn)作品的別樣價值。首先,本作品滿足了讀者需求。元雜劇,娛樂為先,審美主體多為平民百姓。中國百姓一貫追求大團圓結(jié)局,竇娥冤屈昭雪正符合這一審美傳統(tǒng)。大眾娛樂常帶獵奇心理求新奇滿足,三樁誓愿和冤魂加入無疑達成這一功用。其次,本作品實現(xiàn)了文學價值?!陡]娥冤》諸多錯誤固然表明當時戲曲不夠成熟的真相,然浪漫主義手法的加入,極大豐富了戲曲表達形式。竇娥的悲慘命運還深刻揭示了元朝社會現(xiàn)實,實現(xiàn)了作品針砭時弊的現(xiàn)實功用。此外,本作品折射了社會期待。文學誤點最能反映普羅大眾和作者期待,進而暴露生活真相。竇天章一角是百姓缺少清明官吏的期待,暴露元朝官府之黑暗,司法制度之弊陋;也是作者關漢卿這類窮書生仕途和志向的期待,即有朝一日平步青云,仕途通達。人物的蒼白無力訴說現(xiàn)實人物原型之缺失。然正因?qū)θ笔У钠诖?,才促使人類不斷變革現(xiàn)實,讓社會變得更美好。
經(jīng)典之誤處,諸如技法粗糙,觀念陳舊,思想局限,因經(jīng)典作品固然能“超前”,然無法絕對“越后”,以誤為津梁,可得文字后隱秘的真相。
閱讀文言經(jīng)典,尋津梁,品“膏粱”,猶悟?qū)懽髦?。D5A7ECD6-87F6-4B1F-8490-E498944D9EC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