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如軍
慈善公益機構“躺槍”
讓受害人多次將小額資金“捐”給慈善基金會,以“捐贈返現(xiàn)”名義返數(shù)倍現(xiàn)金獲取信任,再誘導其將大額資金打入指定賬戶,然后組局的人失聯(lián)……“殺豬盤”的劇情經(jīng)歷過悲情戲、愛情戲,當前儼然已經(jīng)升級為愛心戲。
這是近期頻發(fā)的騙局,犯罪分子打著慈善機構的名義,通過偽造“慈善項目”,以“捐贈返利”“做任務返現(xiàn)”等名義邀約公眾參與刷單等活動來行騙。目前已有多家公益慈善機構“躺槍”,不光給機構品牌、公信力帶來巨大損害,機構的賬戶還被公安機關凍結,導致無法正常開展工作。
民政部提醒,參加以慈善機構名義舉辦的活動之前,請先核實活動舉辦方的合法身份,認真甄別網(wǎng)絡上和微信群里的各類所謂“基金會”和“公益慈善項目”。
賬戶凍結
5月18日上午,北京感恩基金會發(fā)現(xiàn),機構人員的社保在自動扣款時被告知“合約狀態(tài)異?!薄?/p>
感恩基金會是北京市民政局登記成立的慈善機構,于2016年9月成為北京市首批獲得慈善組織認定的公益基金會,并于同年10月獲得民政部公開募捐資格。
一開始,基金會負責人以為是網(wǎng)簽代繳合約到期所致,但重新辦理后仍顯示繳納社保不成功。
咨詢稅務部門、調取銀行相關資料后才發(fā)現(xiàn),基金會在5月17日被人舉報,賬戶即被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公安局凍結,期限為3天,至5月20日16時解封。
但3天后,銀行賬戶依然異常,因為武義縣公安局給中國農業(yè)銀行總行下達了《協(xié)助凍結財產(chǎn)通知書》,賬戶繼續(xù)凍結至2022年11月18日。當前武義縣公安局正對相關案件進行調查,案由是“詐騙”。
感恩基金會意識到,肯定是有人打著基金會名義開展詐騙活動,使得基金會“躺槍”了。他們聯(lián)系了武義縣公安局,希望能及早讓賬戶解封,但對方答復是“等待調查”。
“我們是做公益的,賬戶凍結不光影響了工作人員的正常工資發(fā)放和社保繳納,還影響公益項目的開展?!备卸骰饡硎麻L周健告訴《中國慈善家》。經(jīng)多次交涉,5月26日,感恩基金會賬戶終于得以解封。
感恩基金會的遭遇并非孤案。自去年年底以來,類似案例層出不窮——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慈善聯(lián)合會、北京華宇公益基金會、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會、上海聯(lián)勸公益基金會、上海仁德基金會、海南成美慈善基金會、南都公益基金會、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會、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等,都曾被不法分子冒名實施詐騙活動。
新型騙局
4月13日,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發(fā)布聲明:近期接到關于第三方冒用“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以及基金會公益項目(“家庭守護計劃”“保衛(wèi)健康疫區(qū)加油”等)名義,從事“做任務返積分”“公益抽獎”“捐款刪除不良征信”等網(wǎng)絡詐騙活動。聲明還表示,該基金會從未參與、組織過任何商業(yè)性基金、股票、捐贈返現(xiàn)、公益抽獎等活動,已向公安機關報案。
一位姓李的女士向該基金會反映,在抖音平臺某投資群內,群主聲稱為公益項目捐款,可獲得與捐贈金額1:1的積分返還,利用所返還的積分可進行股票打新、抽獎投注等金融投資活動。在李女士捐款后不久,該群因被投訴而被封禁,李女士后續(xù)并沒得到任何金融投資回報,才知道自己遭遇了網(wǎng)絡詐騙。
陳先生近日接到自稱是支付寶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表示,陳先生可以使用花唄余額向某指定支付寶公益平臺公益項目捐款,并使用借唄借出額度內所有金額打款到指定賬戶,就能修復自己的不良征信記錄。陳先生按對方要求分兩次支出萬余元后,發(fā)現(xiàn)對方失聯(lián),而自己的不良征信記錄依舊存在。陳先生情急之下與公益項目中提到的某基金會聯(lián)系,方知被騙。
目前,利用慈善機構名義開展詐騙活動的情況非常普遍。中國慈善聯(lián)合會副會長劉忠祥告訴《中國慈善家》,以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為例,近期該基金會接到很多小額捐贈,甚至是幾分錢的善款。這種小額捐贈少則幾十筆,多則上百筆,慈善機構無法逐筆核查的情況下,突然有一天,賬戶遭到外地公安機關凍結。
詐騙分子一般會告訴受害人,某基金會搞“捐贈返現(xiàn)”活動,即捐款會按一定比例返還現(xiàn)金,比如捐10元將得到20元甚至更多的返現(xiàn)。在公眾對捐款不了解的情況下,加上又是慈善賬戶,極具迷惑性。
無一例外,受害人初期都會收到多達數(shù)倍的“返現(xiàn)”,但并非來自慈善賬戶,而是另外的私人賬戶。詐騙分子先讓受害人嘗到“甜頭”,讓他們完全放松警惕后,進一步引導其“捐”大額資金,并承諾更高的返還比例。
此時,詐騙分子利用高超的話術,千方百計讓受害人將大額“善款”匯至其指定賬戶,然后把錢卷走。當受害人發(fā)現(xiàn)上當受騙,就會向所在公安機關報警。警方認定詐騙活動和慈善機構的賬戶有關,就會對賬戶采取止付、凍結等措施。
慈善機構發(fā)現(xiàn)賬戶出現(xiàn)異常后,要聯(lián)系公安機關說明情況,有時候一兩天就可以解除相關措施,但有時候遲遲不能得到解除。
“賬戶被止付或凍結,一些慈善活動無法開展,尤其對于那些做大病救助的機構來說,相關善款無法支付給受助人,嚴重影響其救治。”劉忠祥表示,這對于慈善機構是無妄之災,受助對象也無法承受。他建議,針對這個情況,公安機關應該采取其他辦法,而不是直接封掉慈善機構的賬戶。
騙子盯上慈善機構
隨著國家反詐騙宣傳的力度不斷加大,許多詐騙方式與手段被揭穿、被打擊,老一套的詐騙難以為繼,詐騙分子便會“創(chuàng)新”,利用公益基金組織來進行詐騙便是其中之一。
這種類型的詐騙之所以能夠得逞,其中一個原因是,詐騙分子利用了公益基金組織的公開性,比如基金組織的名稱、項目、銀行賬戶等,都是公開信息,騙子隨時可以獲取。
其二,詐騙分子利用了公益基金組織的公信力。公益基金組織相對于公司來講,具有明顯的公益性,并且要受到政府部門更為嚴格的監(jiān)管,以及更廣泛的公眾監(jiān)督,所以其公信力與權威性比一般的公司機構要高,這就為詐騙分子使用混淆手段迷惑受害人提供了條件。
其三,詐騙分子利用了受害人的獲利心理。當詐騙分子以給予小利獲得受害人的信任后,在更大利益的誘惑下,受害人往往容易中招。
早在2019年,公安部在相關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虛構基金會和項目已經(jīng)成為一種常用的詐騙手段,需要引起重點關注。
利用公益基金組織進行詐騙為何會呈現(xiàn)集中爆發(fā)的現(xiàn)象呢?廣東穗江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功武在代理類似電信類詐騙案件中發(fā)現(xiàn),一種新的詐騙方式出來后,很快就會在詐騙團伙與詐騙分子中像病毒一樣傳播。
“任何一種新型的詐騙方式,會形成一種模式,有文案、有話術,各個詐騙團伙與詐騙分子拿到詐騙文案之后,可以組織人馬快速實施詐騙?!眲⒐ξ涓嬖V《中國慈善家》。
遇到這種情況,當事人一定要向基金會、慈善機構官方客服電話核實信息,不要輕易相信微信群、QQ群等群聊工具中一些人發(fā)布的信息,不能掃來源不明的二維碼,也不能下載未經(jīng)核實的App,謹防上當受騙。必要時,要在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
針對公益基金組織的賬戶被查封這種被“誤傷”的情況,劉功武建議,慈善機構要及時與公安機關溝通,提供相關材料,以證實自己不是詐騙行為的參與者,而是詐騙行為的受害者,提請公安機關及時解封賬戶。
如果公安機關有辦案方面的顧慮,公益基金組織也可以與公安機關協(xié)商,在涉案賬戶作為證據(jù)已經(jīng)提取與固定的情形下,以提供相應擔保的方式先行對賬戶進行解封,這樣可以既不影響辦案,也不影響公益基金組織的正常運作。
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原副院長黃真平在接受《中國慈善家》采訪時表示,出于辦案需要,公安機關對慈善組織賬戶進行止付或凍結,一周之內完全可以通過銀行流水等相關信息查出相關慈善機構是否與詐騙活動有關。因接到受害人報警而長時間凍結慈善組織的賬戶是沒有法律依據(jù)的,除非公安機關能證明慈善組織參與了詐騙活動。
黃真平還建議,作為慈善組織,對每一筆善款無法判斷是否和詐騙有關,但慈善機構如果發(fā)現(xiàn)賬戶出現(xiàn)異常,比如有大量的、零散的小額資金進賬,應立即引起警覺,主動到公安機關報案。C5D4BD94-49A3-4B3A-A032-F83FEA44AB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