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繼業(yè), 王緒湘, 朱海平, 張剛, 楊雪強*
(1. 廣東順德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佛山 528000; 2. 廣東工業(yè)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廣州 510006; 3. 佛山供電局, 佛山 528000)
地層經(jīng)過地殼運動及風化沉積等作用,會變得相當復雜,表現(xiàn)出相互交錯、層狀分布等特點。當前工程現(xiàn)場的盾構機直徑可以達到10 m,因此在掌子面上出現(xiàn)兩種以上的地層是常見的。已經(jīng)有較多的學者對復合地層滾刀破巖方面進行研究,取得了較多的成果。
劉學偉等[1]編制MATLAB數(shù)值流形程序,仿真了復合地質(zhì)條件下的破巖,發(fā)現(xiàn)在相同的貫入度下,硬巖中的推力要遠遠高于軟巖的,且軟巖的破碎率高于硬巖的。龔秋明等[2]在室內(nèi)破巖實驗中,對復合地層線性切割,發(fā)現(xiàn)滾刀比能隨著侵入深度的增加先變大后減小。薛亞東等[3]建立了基于離散元的大型3D滾刀破巖模型,發(fā)現(xiàn)滾刀力是一種復雜無規(guī)律的沖擊荷載,滾刀法向力是滾動力的數(shù)倍;對每種巖石都存在最優(yōu)刀間距貫入度的比值,即S/P。Shi等[4]通過現(xiàn)場圓盤切割機切割混凝土樣品,得到切刀與混凝土之間的接觸載荷分布。史越等[5]基于Drucker-Prager準則建立仿真模型,研究了真三軸狀態(tài)對破巖效率的影響。孫紅宇[6]、翟淑芳等[7]、郝用興等[8]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巖石傾角、斷續(xù)節(jié)理傾角對滾刀破巖的影響,分別得出巖石傾角在45°、斷續(xù)節(jié)理傾角在15°和30°時,破巖效率會最高。李琨等[9]以深圳地鐵16號線建造中的微風化灰?guī)r為對象,對參數(shù)進行相關分析和建立預測模型,結(jié)果表明在該地層推進速度平均值為15.81 mm/min,總推進力平均值為12 973.69 kN。孫振川等[10]通過開展多滾刀回轉(zhuǎn)式破巖實驗,發(fā)現(xiàn)滾刀所受荷載在空間上隨安裝半徑的增大而增大,臨空面的產(chǎn)生和滾刀立體布置有利于滾刀破巖,貫入度與滾刀載荷呈冪函數(shù)關系。
現(xiàn)在有比較多的學者在滾刀受力方面進行研究,但較少的學者在不同巖層、節(jié)理傾角條件下進行破巖研究。現(xiàn)對軟硬復合巖層的受力和滾刀破巖效率進行研究,同時考慮不同巖層之間的夾角對破巖機制的影響,對滾刀破巖過程進行系統(tǒng)研究,得出一些有價值的研究結(jié)果,這些結(jié)果對珠三角地區(qū)普遍存在上軟下硬復合地層的盾構掘進有一定的工程指導意義。
1.1.1 巖土材料參數(shù)
在Abaqus軟件中選用拓展的線性Drucker-Prager本構模型,并且假定巖土各向同性、連續(xù)一致等,屈服面如圖1所示。
為了更真實地仿真巖體破碎的過程,采用漸進損傷-破壞模型,它能展現(xiàn)出巖石破碎過程中的拉破壞,典型的彈塑性材料損傷分析如圖2所示。模型中具體的巖石材料參數(shù)如表1所示。
從圖2可看出,一種材料的應力應變包括了3個部分:ab為直線段,是材料的彈性階段;bcd′為曲線段,代表材料的塑性階段;cd為曲線段,是材料的損傷演化階段。
在實際中材料損傷后仍具有較小的強度,但在Abaqus中系統(tǒng)刪除了網(wǎng)格,故d點就落在橫軸上。損傷過程的應力表達式為
σ=(1-D)σ′
(1)
式(1)中:D為損傷因子。
當D=0時,材料開始損傷演化,即圖2中c點。當D=1時,σ=0,即d點,在Abaqus中即把網(wǎng)格刪除。進入下一個破巖循環(huán),用Abaqus再建立模型,繼續(xù)仿真。
圖1 拓展的線性D-P準則Fig.1 Extended linear D-P criterion
圖2 典型的彈塑性材料損傷分析圖Fig.2 Typical damage analysis diagram of elastoplastic material
表1 巖石模型材料參數(shù)[11-12]Table 1 Rock model material parameters[11-12]
1.1.2 滾刀模型
對于本文模型,采用直徑17英寸(1英寸=2.54 cm)常截面滾刀,刀盤外徑是432 mm,刀圈兩側(cè)的距離是80 mm。建立V形滾刀,可以避免在劃分網(wǎng)格時困難、計算時常常會因為曲率的問題而出現(xiàn)增大模擬時長、或報錯而中斷仿真等情況的出現(xiàn)。相對于巖土材料,滾刀強度遠高于巖土強度,所以將滾刀視為剛體。
滾刀簡化模型如圖3所示,圖4給出了滾刀模型的具體尺寸,滾刀破巖模型如圖5所示。用Abaqus軟件建立了長方體巖石模型,其尺寸為500 mm×500 mm×200 mm,硬軟兩巖層之間的角度為90°,RP為選取的參考點。
圖3 滾刀的簡化模型Fig.3 Simplified model of hob
圖4 滾刀模型的具體尺寸Fig.4 The specific dimensions of hob model
圖5 Abaqus中建立的滾刀破巖模型Fig.5 Rock breaking model with double hobs in Abaqus
1.1.3 邊界條件
在Abaqus中選用動力顯式接觸,給定切向方向0.3的摩擦因數(shù),法向為“硬”接觸。令滾刀外表面為主動面,巖石表面為從動面。限制圖5中巖石底面及側(cè)面邊界的位移與旋轉(zhuǎn)。
在整個模型仿真中,一共包括2個分析步。第一個分析步是仿真滾刀從巖石上方侵入到指定貫入度的歷程。此時,滾刀繞Y軸自轉(zhuǎn)的同時并沿著Z軸負方向運動,其大小為-2 mm/s。
第二個分析步模擬滾刀沿著X軸正方向運動,滾壓破碎巖石形成溝槽的過程。其速度大小為40 mm/s。滾刀自身旋轉(zhuǎn)的速度一直為6.28 rad/s。
引用賀飛等[13]的室內(nèi)線性切割花崗巖試驗的數(shù)據(jù)進行驗證,其試驗所用材料參數(shù)如表2所示,引用直徑17英寸常截面滾刀,雙刀間距為80 mm。運用本文模型分別對貫入度為2、3和3.5 mm的破巖進行仿真對比,來驗證本文模型數(shù)值計算的合理性。
數(shù)值仿真所得平均法向力和平均滾動力與賀飛等[13]室內(nèi)試驗所得結(jié)果進行對比,結(jié)果如表3所示。從表3看出,在法向力方面,仿真數(shù)值與室內(nèi)試驗數(shù)值相差較小;而在滾動力方面,相比室內(nèi)試驗數(shù)值,數(shù)值仿真結(jié)果較小,特別是貫入度為2 mm時相差較大,誤差率19.74%。這也與試驗的滾動力較小有關,滾刀貫入度小易引起模擬計算的誤差較大,隨著滾刀貫入度的增大模擬計算的誤差逐步減少。從整體上來看,仿真計算的趨勢與室內(nèi)試驗所得結(jié)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從而驗證了本文模型計算的正確性。
表2 花崗巖參數(shù)[13]Table 2 Granite parameters[13]
表3 數(shù)值仿真與室內(nèi)試驗結(jié)果對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simulations with indoor tests
對滾刀不同的刀間距進行模擬分析,分別是88、92、96、100、104、108、112 mm,比較研究確定最優(yōu)刀間距。以100 mm刀間距為例,滾刀受力曲線如圖6所示。
從圖6可以看出:0~1 s,滾刀接近巖體表面中,滾刀不受力;2~3 s,滾刀運動到達4 mm貫入深度的過程中,不管是滾刀的法向力、滾動力還是側(cè)向力,滾刀所受到的力都是逐漸變大。4~9.25 s,滾刀在硬巖中破巖,受到的滾動力和法向力都比較大。9.25~15.5 s,滾刀在軟巖中破巖,受到的滾動力、法向力明顯較小,大約是硬巖中滾刀受到的力的1/10。
圖6 100 mm刀間距滾刀受力曲線圖Fig.6 Force change diagrams of the cutter hobs with 100 mm cutter spacing
在9.25 s附近,即硬軟巖交界面的地方,滾刀受到的法向力和滾動力都有一個明顯的劇烈變化,從一個較大值變化到較小值,這對滾刀的穩(wěn)定是不利的,會使?jié)L刀振動。
在到達指定貫入度后,由于滾刀下面的巖體網(wǎng)格到達破壞,網(wǎng)格會刪除,所以此時滾刀受到的力會在很短時間內(nèi)下降到一定值。之后,滾刀會接觸到新鮮的巖石,此時滾刀受到的力會逐漸變大,直到網(wǎng)格巖石到達破壞。之后再反復重復這個過程,這就是滾刀的整個破巖過程。
這在受力圖上表現(xiàn)為滾刀的法向力和滾動力不是一個固定值,而是圍繞著某一個均值在上下波動,這與室內(nèi)試驗受力波動情況是一致的。
對不同刀間距的滾刀,在破巖過程中所受的力取算術平均值處理,也即3~15.5 s時間內(nèi),得到平均法向力與刀間距散點圖(圖7)、平均滾動力與刀間距散點圖(圖8)。
圖7 平均法向力與刀間距散點圖Fig.7 Scatter diagram between average normal force and hob spacing
圖8 平均滾動力與刀間距散點圖Fig.8 Scatter diagram between average rolling force and hob spacing
由圖7與圖8可看出,隨著刀間距從88 mm增大到112 mm,滾刀所受到平均法向力和平均滾動力均呈現(xiàn)先增大后減小最后再稍微增大的趨勢。其中在100 mm刀間距附近,滾刀受到最大的平均法向力和平均滾動力。
滾刀受到的平均法向力與平均滾動力之間的比值在10~15,這與多數(shù)學者所得結(jié)果一致[14],說明了本文模型數(shù)據(jù)模擬結(jié)論的正確性。
用比能這一概念對滾刀破巖效率進行分析,表示破碎單位體積巖石所需消耗的能量值。其值越小,效率越高。比能計算公式為
(2)
式(2)中:SE為比能,MJ/m3;W為滾刀消耗能量,J;V為滾刀破碎巖石量,m3;FV為滾刀的法向力;FR為滾刀的滾動力;l為滾刀運動的弧長,m;A為軟件導出的面積,m2;lm為切割長度,m。
經(jīng)計算所得的比能與刀間距之間散點圖,如圖9所示??梢钥闯觯S著刀間距的增大,比能會迅速減小,然后又緩緩增大的趨勢。在100 mm刀間距下,比能降低到最小值。
兩把滾刀的間距S對比能有影響,同時滾刀的侵入深度P也對比能有影響,因此對刀間距貫入度的比值S/P與比能進行數(shù)據(jù)對比,如圖10所示。
與比能與刀間距的關系類似,隨著S/P的增加,比能呈現(xiàn)一種先減少后增加的趨勢。S/P在25附近,比能出現(xiàn)極小值。也即當兩刀之間的間距是100 mm,滾刀侵入巖石深度為4 mm時,其工作效率是最大的,這與龔秋明等[14]得到的結(jié)論比較接近。
圖9 比能與刀間距散點圖Fig.9 Scatter diagram between specific energy and hob spacing
圖10 比能與S/P散點圖Fig.10 Scatter diagram between specific energy and S/P
研究不同巖層之間夾角的情況下,盾構滾刀的破巖過程,因此需要建立刀巖模型,雙滾刀破巖復合地層如圖11所示。計算所用的參數(shù)與表1中的相同。
圖11 雙滾刀破巖復合地層示意圖Fig.11 Schematic diagram of double hob rock breaking in composite stratum
在第1節(jié)中,已確定在該復合地層中最優(yōu)刀間距為100 mm。因此將在100 mm的刀間距情況下,模擬雙滾刀在不同巖層夾角的受力情況。以45°夾角為例,滾刀受力具體計算結(jié)果如圖12所示。兩個滾刀所受到的力基本相似,這里取其中一個受到的力進行分析。
由圖12可知,0~1 s,滾刀從上方運動到巖石表面,此過程滾刀不受力。2~3 s,滾刀到達指定的貫入度,即4 mm。滾刀受到的法向力、滾動力與側(cè)向力都在不斷增加,后在某一個值上下振蕩,這與實際相符。在不同夾角情況下,增長趨勢是相同的,只不過最終到達的峰值不同而已。4~9.25 s,滾刀在硬巖中破巖,在某一值附近震蕩。9.25~15.5 s,滾刀在軟巖中進行破巖。相比硬巖,軟巖中受到的法向力是硬巖中的1/12左右,滾動力則在1/10左右。由于軟巖的強度較小,所以軟巖中滾刀受力變化幅度沒有硬巖中的那么大。
圖12 45°夾角時滾刀受力情況Fig.12 Fore variations of hob at 45° inclination angle
在9.25 s左右,即在硬軟巖交接處,滾刀受到的力從很大的值突變到很小的值,不論法向力、滾動力,還是側(cè)向力。此時滾刀受力會很不均衡,導致滾刀的振動會很劇烈。之后,進入軟巖,盾構機本身提供的向前推力并沒有變化,由于刀盤偏壓滾刀壓入軟巖較深可能會產(chǎn)生轉(zhuǎn)動困難的情況,之后就會在摩擦的作用下,慢慢被嚴重磨損,最終導致滾刀的失效。
從圖12的側(cè)向力曲線可看出,滾刀受到的側(cè)向力雖然比較小,但是在滾刀兩側(cè)的大小并不同,這就說明了滾刀在兩側(cè)受力是不平衡的。因此在滾刀破巖過程中,滾刀可能會發(fā)生偏轉(zhuǎn),導致磨損,所以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
對巖層之間不同夾角,保證滾刀在硬巖與軟巖的切割長度均為250 mm,滾刀在破巖過程中所受的力取算術平均值處理,在3~9.25 s時間內(nèi),得到的散點圖如圖13、圖14所示。
圖13和圖14表明,雙滾刀所受到的平均法向力與平均滾動力,會隨著不同硬軟巖層之間夾角的不斷增大,呈現(xiàn)先減小后迅速增大的趨勢;采用簡單的多項式對散點圖進行擬合,可看出在45°夾角時平均滾動力和平均法向力會減小到最小值。
圖13 不同巖層夾角下平均法向力散點圖Fig.13 Scatter diagram between average normal forces and different inclination angles
圖14 不同巖層夾角下平均滾動力散點圖Fig.14 Scatter diagram between average rolling forces and different inclination angles
先引用文獻的室內(nèi)切割花崗巖試驗數(shù)據(jù),驗證了本文模型模擬結(jié)果的可靠性。之后通過對雙滾刀在復合地層中的數(shù)值模擬情況,得出以下結(jié)論。
(1)在復合地層中雙滾刀同步破巖時,隨著刀間距從88 mm增大到112 mm,滾刀所受到平均法向力和平均滾動力均呈現(xiàn)先增大后減小最后再稍微增大的趨勢,其中在100 mm刀間距附近,滾刀所受到的力最大;平均法向力與平均滾動力之間的比值在10~15。
(2)在復合地層中雙滾刀同步破巖時,隨著刀間距從88 mm增大到112 mm,比能會迅速減小,然后緩緩增大。當貫入度為4 mm時,在100 mm刀間距下,即S/P在25附近,比能降低到最小值。
(3)雙滾刀所受到的平均法向力與平均滾動力,會隨著硬軟巖層夾角的不斷增大,呈現(xiàn)先減小后迅速增大的趨勢。約在45°夾角時,滾刀受到的力會減小到最小。
(4)滾刀受到的側(cè)向力雖然比較小,但是在滾刀兩側(cè)的大小并不是一樣的,這說明了滾刀在兩側(cè)受力是不平衡的,主要在硬巖區(qū)會產(chǎn)生刀盤外側(cè)磨損較大的偏磨現(xiàn)象。
(5)在硬軟巖交接這個地方,滾刀受到的法向力、滾動力和側(cè)向力均從較大的值突變到較小的值。此時滾刀受力會很不均衡,導致滾刀的振動加劇。之后進入軟巖,由于刀盤偏壓滾刀壓入軟巖較深會產(chǎn)生轉(zhuǎn)動困難,刀盤側(cè)面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均會增大,在軟巖區(qū)就會導致刀盤滾動的整體磨損增強現(xiàn)象。所以,刀盤在硬巖區(qū)的偏磨與在軟巖區(qū)壓入滾動的整體磨損將最終導致滾刀的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