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王希 尹福在 陸強
肥胖癥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社會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尿酸是人體內(nèi)源性和外源性嘌呤代謝的終產(chǎn)物,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減少均可導致高尿酸血癥(hyperuricemia,HUA)[1]。二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特別是內(nèi)臟型肥胖,容易引起胰島素抵抗。已證實,胰島素抵抗是HUA的誘因之一[2]。腰圍是臨床上評估腹型肥胖最簡單、最常用的方法,目前還可采用生物電阻抗法測定內(nèi)臟脂肪面積。新近創(chuàng)立的用于評估內(nèi)臟脂肪含量的新指標中國人內(nèi)臟脂肪指數(shù)(Chinese visceral index,CVAI)能有效預測中國人群的代謝紊亂和糖尿病的發(fā)生[3]。本研究旨在評估該指數(shù)與HUA之間的關系,以及預測T2DM患者發(fā)生HUA的效能。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在秦皇島市第一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329例,其中男207例,女122例;平均年齡(55±11)歲。所有入選者排除痛風、腫瘤及服用對尿酸合成和排泄有影響的藥物。根據(jù)血尿酸濃度分為高尿酸血癥組和正常尿酸組。
1.2 診斷標準 T2DM診斷依據(jù)為1999年WHO制定的DM診斷標準;高尿酸血癥的診斷標準:男≥420 μmol/L,女≥357 μmol/L[4]。
1.3 觀察指標及測量方法 記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身高、頭圍、頸圍、腰圍、臀圍、收縮壓、舒張壓,檢測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血肌酐(SCr)、血尿酸(UA),計算體重指數(shù)(BMI)和中國人內(nèi)臟脂肪指數(shù)[3],男性:CVAI=-267.93+0.68×年齡+0.03×BMI(kg/m2)+4.00×腰圍(cm)+22.00×lg三酰甘油(mmol/L)-16.32×HDL-C(mmol/L);女性:CVAI=-187.32 + 1.71×年齡+ 4.23×BMI(kg/m2)+1.12×腰圍(cm)+39.76×lg三酰甘油(mmol/L)-11.66×HDL-C(mmol/L)。
2.1 2組臨床指標的平均水平 共納入T2DM患者329例,其中男207例(正常組145例,高尿酸血癥組62例),女122例(正常組92例,高尿酸血癥組30例),HUA患病率28%。不論男性女性,高尿酸組BMI、頭圍、頸圍、腰圍、臀圍、HOMA-IR、TG、TC、VFA、CVAI水平均高于正常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正常尿酸和高尿酸血癥組臨床資料比較
2.2 ROC曲線分析 AUC從大到小依次為VFA、CVAI、腰圍、BMI、頸圍、臀圍,本研究ROC曲線分析顯示,男性和女性VFA預測HUA的最佳臨界值為男性133.5 cm2,女性115.5cm2。CVAI預測HUA的最佳臨界值為男性152.2,女性127.7。腰圍預測HUA的最佳臨界值為男性98.8 cm,女性91.8 cm。見表2、3。
表2 各肥胖指標對T2DM患者發(fā)生HUA的診斷切點(男性)
2.3 不同指標Pearson相關分析 不論男性女性,BMI、頸圍、腰圍、臀圍、HOMA-IR、TG、ALT、VFA、CVAI與尿酸水平均呈正相關(P<0.05)。見表4。
表4 不同相關指標與T2DM患者發(fā)生HUA的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
肥胖癥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內(nèi)臟脂肪對器官起到保護和支撐作用,是人體必須具備的物質(zhì)。多項研究表明,較全身性肥胖,腹型肥胖與T2DM、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患病風險的關系更為密切[5,6]。內(nèi)臟脂肪含量能較好地反映腹型肥胖的程度,除 MRI、CT[7]測量外,還可借助生物電阻抗分析[8],定量進行脂肪分布評估。此外,還可以通過人體學測量指標間接反映肥胖,體重指數(shù)只能代表總體脂肪含量,無法區(qū)分脂肪分布;腰圍、腰臀比、腰高比較體重指數(shù)能更好代表人體腹型肥胖程度,但不能區(qū)分皮下脂肪和腹腔內(nèi)脂肪。為了尋求更能代表人體脂肪分布特點、預測價值更高的指標,Xia等[3]結合亞洲人體脂肪分布特點,提出了適合中國人群的內(nèi)臟脂肪評估新指標CVAI。其是根據(jù)CT下的內(nèi)臟脂肪數(shù)據(jù)建立,適合中國人群的預測內(nèi)臟脂肪蓄積指標。
表3 各肥胖指標對T2DM患者發(fā)生HUA的診斷切點(女性)
HUA是由于嘌呤代謝障礙而使體內(nèi)尿酸過高引起的代謝性疾病。HUA不僅是痛風的主要危險因素,與心腦血管疾病、肥胖、慢性腎臟病、糖尿病之間也有顯著相關性[9]。本研究人群中HUA總患病率高達28.0%(男性患病率30.0%,女性患病率24.6%)。有報道,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為22.3%(67/301)[10]。關于我國HUA患病率的研究十分有限,對于局部地區(qū)特定人群的趨勢研究顯示HUA的患病率總體呈現(xiàn)上升趨勢。由于HUA受年齡、性別、種族、遺傳飲食習慣、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HUA患病率在國內(nèi)不同人群和地區(qū)間的不同,也說明了HUA是一個可防可控的疾病。因此,預防HUA及其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有報道,SUA與腹型肥胖和MS密切相關[11]。肥胖不僅被認為是發(fā)生胰島素抵抗的主要驅動因素[12],也是導致HUA的原因之一[13]。研究發(fā)現(xiàn),與皮下脂肪相比,內(nèi)臟脂肪聚集與HUA和MS等大多數(shù)代謝危險因素的相關性更強[14]。HUA患病率隨體重增加而顯著升高,肥胖癥患者更容易合并SUA水平的升高[15]。痛風患者的SUA濃度與WC存在明顯的相關性[16]。本研究中,高尿酸組BMI、WC、VFA、CVAI、HOMA-IR、TG、TC等均高于正常組。UA與BMI、WC、VFA、CVAI、HOMA-IR、TG均呈正相關,表明SUA與腹型肥胖、血脂異常及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與既往研究結果[17]一致。其機制可能與肥胖患者特別是在勞累或饑餓時,脂肪動員增加,產(chǎn)生的酸性物質(zhì)與尿酸競爭排泄,間接引起HUA,另一方面,肥胖、糖尿病以及內(nèi)臟脂肪產(chǎn)生的脂肪因子代謝紊亂,加速了胰島素抵抗的發(fā)生,也間接引起SUA的升高[18]。本研究ROC曲線分析顯示,CVAI預測T2DM患者HUA發(fā)生其曲線下面積(男性AUC=0.709;女性AUC=0.722)小于VFA(男性AUC=0.735;女性AUC=0.737),大于腰圍(男性AUC=0.705;女性AUC=0.710),提示CVAI對T2DM人群HUA異常發(fā)病具有較高的預測效能,其次為WC,BMI預測效能最低。當VFA因檢測條件受限制時,CVAI是最適合T2DM人群預測HUA風險的內(nèi)臟脂肪蓄積指標。
綜上所述,內(nèi)臟脂肪蓄積是HUA的影響因素,內(nèi)臟脂肪蓄積會增加HUA的發(fā)生風險。CVAI對T2DM患者HUA具有一定的預測能力。對于T2DM患者定期進行腹型肥胖的評估,對預防HUA的發(fā)生,減少HUA帶來的危害具有重要意義。